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紫外光谱在研究金属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紫外光谱法在研究金属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中的应用。紫外光谱法是一种研究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最简便、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不仅能够判断配合物与DNA间的作用模式,还能够准确表征两者间的作用强度,在化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紫外光谱、凝胶电泳法实验探究了3种多核铜槲皮素配合物与DNA的作用形式及对DNA的裂解能力。结果显示,3种配合物对DNA的作用效果强于槲皮素,配合物通过插入、静电、剪切多种形式与DNA作用,具有高效的DNA断裂活性。  相似文献   

3.
以壳寡糖与对羟基苯甲醛反应合成的席夫碱化合物作为配体,构建了一系列的金属Cu(Ⅱ)配合物,并通过紫外光谱法、电化学手段以及粘度实验,初步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理。紫外光谱实验发现,配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在加入DNA后峰位均呈现红移和减色;从循环伏安曲线可见,DNA加入后配合物的氧化峰电流呈下降趋势,峰电位伴随有正移趋势;DNA的粘度随着配合物浓度的依次增大,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结合以上这些信息,认为配合物与DNA以部分嵌插方式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硝基咪唑类化合物有着广泛的抗微生物活性,合成了2,2′-联咪唑的单硝基NO2Hbiim和二硝基(NO2)2biim两种衍生物,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二者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结构的共平面性对其与DNA的插入作用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硝基咪唑类化合物有着广泛的抗微生物活性,合成了2,2L联咪唑的单硝基N02Hbiim和二硝基(N02):biim两种衍生物,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二者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结构的共平面性对其与DNA的插入作用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Ce(Ⅲ)配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种salen稀土金属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ce(Ⅲ)配合物,其结构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电喷雾质谱进行表征。用纸片法测定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的抗菌活性,表明配合物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初步表明配合物与DNA之间很可能是嵌入作用、静电作用的方式并存,并且配合物还可作为DNA的荧光染料。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西吡氯铵与脱氧核糖核酸(DNA)作用的光谱性质,从而探讨其作用机理。西吡氯铵和DNA混合后,体系的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共振光散射谱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分析几种谱图的变化可以推测出西吡氯铵在低浓度时以嵌入作用与DNA发生结合,而随着浓度的增大,静电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8.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及电化学方法,对合成的铜配合物Cu(Hq)(SSA)_2·H_2O(Hq=8-羟基喹啉,SSA=磺基水杨酸)结构、热力学性能及电化学行为做了测试,并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循环伏安法和粘度测定实验,研究了该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键合方式。加入DNA前后配合物的紫外光谱显示,配合物的吸收峰在加入DNA后吸光强度减小,峰位发生蓝移;根据加入DNA前后配合物的循环伏安曲线,可见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减小,式量电位发生正移;粘度实验发现DNA的相对粘度随配合物的加入而不断增大。这些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通过嵌插方式发生作用,该配合物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9.
金属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是生物体中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对生命遗传密码的翻译、转录、复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DNA靶向化合物成为很重要的核酸探针选择对象;另一方面,临床上使用的许多抗癌药物都以DNA为作用靶点.以金属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理为主要内容,阐述了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电化学法等多种仪器分析方法在研究金属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中的应用,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Zn(Ⅱ)存在下环丙沙星(CPFX)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初步探讨了环丙沙星、Zn(Ⅱ)在生物体内与DNA相互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Zn(Ⅱ)和鲱鱼精DNA均可使环丙沙星的荧光强度发生猝灭,其中DNA对CPFX的荧光猝灭作用是形成基态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在Zn(Ⅱ)存在下,DNA对环丙沙星的荧光猝灭作用显著增强,Zn(Ⅱ)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CPFX与DNA的结合具有促进作用;根据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了二元、三元体系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DNA与CPFX-Zn2+配合物之间的结合应为沟槽式结合。  相似文献   

11.
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活性艳蓝KN-R(RBB KN-R)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RBBKN-R与DNA能够发生相互作用,其作用方式和程度取决于RBB KN-R浓度、离子强度、酸度和磷酸根浓度等因素.随着RBB KN-R浓度的增加,RBB KN-R-DNA的紫外光谱表现为增色效应,荧光发生猝灭.RBB K...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新的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钙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钙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方式,实验研究表明配合物与DNA之间很可能是嵌入作用和部分嵌入作用并存。  相似文献   

13.
四环素-铜(Ⅱ)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吸收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紫外光谱方法研究了四环素(TC)-Cu(Ⅱ)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吸收光谱研究表明,DNA能与四环素(TC)及Cu(Ⅱ)形成的配合物发生反应,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随着配合物类型及DNA浓度的不同而不尽相同:当四环素与铜形成1:1型配合物时,较低浓度的DNA能与配合物以嵌插方式相互作用,而较高浓度的DNA与该配合物除了发生嵌插作用外,还存在另外的作用方式;当四环素与铜形成1:2型配合物时,DNA与该配合物则主要以嵌插方式相互作用,并且这两种配合物与DNA的嵌插作用均是通过四环素配体插入的.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诺氟沙星-邻菲罗啉-铜(Ⅱ)配合物,并利用红外、电位滴定、电喷雾质谱等表征方法推测了其可能结构。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方式;配合物与DNA作用时紫外光谱吸收谱带发生了红移和减色效应,荧光发生猝灭,结果都一致表明了该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为嵌入作用。利用纸片法测定了药物配体和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及枯草杆菌的体外抑制活性。实验表明两个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紫外光谱法在浮选研究中的应用较红外光谱法为晚,主要用于测定低浓度浮选药剂,研究药剂与矿物作用产物的组成,某些调整剂在浮选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药剂吸附动力学等。 (一)紫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紫外光的波长范围系起自可见光的基端(约4000)而止于2000。但就光谱学而言,可见光的作用如紫外光,故常将其看作紫外光范围的一部分,因此常以8000至2000间的辐射作为紫外辐射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DNA修饰纳米金溶胶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薇   《化工学报》2006,57(4):970-974
纳米金在分子生物学、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纳米金在电解质溶液中易形成不可逆聚集的问题,通过紫外光谱、TEM、Zeta电位测试等表征,研究了DNA分子修饰对纳米金溶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金粒子的初始Zeta电位与粒径有关,平均粒径为13 nm的金粒子对应-44.4 mV的电位;当加入钠离子缓冲液后,纳米金粒子迅速聚集沉积.紫外光谱的动力学特性曲线表明,经过与巯基相连的DNA修饰后,纳米金粒子能够在钠离子缓冲液中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17.
刘晓林  张海蓉  彭斌 《广州化工》2013,41(5):119-121
参照文献方法合成了两种萘环桥水杨醛类Salen-Fe(Ⅲ)配合物,运用了紫外光谱滴定和粘度实验法等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含有DNA的配合物溶液紫外吸收光谱产生了明显的减色效应,DNA溶液的粘度随着配合物的加入而增加。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插入模式与DNA相结合,苯环上的取代基对插入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洛美沙星与Al^3+及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AP能够与洛美沙星(LMX)形成二元配合物,并且一定浓度范围内Al^3+对DNA和LMX的结合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讨论了LMX—AI(RI)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机理,证实LMX—Al(Ⅲ)配合物通过沟槽结合的方式与DNA结合,为进一步研究洛美沙星药物的抗菌杀菌机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伊硝基四苯基金属卟啉为原料,将4,4′-二羟基联苯引入四苯基卟啉的卢位得到一系列4,4′-二羟基联苯卟啉,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及核磁共振氢谱等对该卟啉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考察了其生物活性。结果表明,4,4′-二羟基联苯引入到四苯基卟啉的β位,使其Soret带一定程度上红移;β-4,4′-二羟基联苯卟啉具有明显的产生单线态氧的能力;光照条件下。β-4,4′-二羟基联苯卟啉对pBR322质粒DNA有明显的切割作用;β-4,4′-二羟基联苯卟啉可能是以外部自堆积的方式与CT—DNA发生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以邻苯二胺、水杨醛和乙酸钴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席夫碱钴(Ⅱ)配合物(CoL,L=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采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配体及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在pH 7.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采用紫外光谱法、粘度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席夫碱钴(Ⅱ)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实验表明DNA的加入能引起配合物特征吸收峰的减色效应,表明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光谱滴定法测得二者的结合常数为1.1×104L/mol。粘度实验显示,随着配合物浓度的加大,DNA相对粘度先增大后减小,说明二者之间通过部分嵌插模式结合。电化学实验表明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有一对对应于中心Co(Ⅱ)离子的氧化还原峰,当加入一定量的DNA后,该对氧化还原峰电流显著降低,进一步表明席夫碱钴配合物与DNA发生了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