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4 毫秒
1.
倾斜煤层露天矿在生产过程中,为降低剥采比、尽快实现剥离物内排、节约运营成本,开采方式由纵采转变为横采。目前针对露天矿采区宽度的确定多采用经济合理或技术可行的方式,这2种方式各有利弊,难以合理优化露天矿采区宽度。为对采用横采内排开采程序露天矿的采区宽度进行优化,提出了一种横采内排采区宽度优化方法。该方法基于露天开采原理,建立了倾斜煤层露天矿横采内排模型;分析了横采采区宽度与平均剥采比的关系与变化规律;探讨了剥离运输成本对经济合理剥采比的影响以及横采采区宽度与剥离内排运距的关系。通过建立剥离运输成本与运距之间的联系,间接地确定了横采采区宽度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关系与变化规律。在规定了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分析横采采区宽度与露天矿年推进度的关系。通过以上方法确定经济合理的最大横采采区宽度,满足技术可行的最小横采采区宽度,并给出采区宽度优化原则。将此方法及确定原则应用于准东露天煤矿,对采用不同横采采区宽度时露天矿的平均剥采比、经济合理剥采比、年推进度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采区宽度为1.0 km,平均剥采比为1.89 m3/t,经济合理剥采比为2.11 m3...  相似文献   

2.
平朔东露天矿首采区采用由东向西推进,目前4#煤工作线剩余推进长度2200 m,按照年推进距离350 m计算,6年后将完成首采区西帮靠界;为统筹解决首采区向二采区过渡期间剥采比如何确定、新原煤运输系统何时投用、土场空间是否足够、运输系统如何布置等问题,采用3Dmine软件和露天开采程序理论对采空区过渡区生产接续问题开展研...  相似文献   

3.
提高露天煤矿生产能力,对增加矿山开采经济效益具有直接且显著的意义。以准东某露天煤矿开采现状为基础,针对其生产能力由原20 Mt/a扩增为50 Mt/a的发展目标,研究满足50 Mt/a生产能力的采区发展要求,确定产能核增影响下的最佳采区划分及发展关系。以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为原则,计算扩增后该露天煤矿的最佳工作线长度为2 300~2 500 m,并基于所确定最佳工作线长度、该露天煤矿全矿区剥采比等值线图及开采现状提出4种合理的采区划分方案。对比分析了各种采区划分方案优缺点,选取平均工作线长度、二次剥离量、各采区剥采比变化趋势、首采区剥采比、前期外排运距、内排难易程度、采区接续次数、首采区勘探程度及采区接续难易程度等9个指标为采区划分影响评价指标,采用集值迭代法确定采区划分方案影响指标权重,并利用TOPSIS法建立了采区划分方案的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以当前开采位置为首采区逐渐往西南方向推进4 000 m左右,通过90°扇形转向向东推进至东部边界为二采区,然后剩余未开采矿田均分成平行布置的三、四采区。首采区至四采区剥采比分别为1.85、3.04、3.68、5.06 m3/t,剥采...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东露天矿二采区采区合理宽度及过渡转向方式,通过对剥采比、高差运距及未来生产能力等多方面论证,提出了首采区北部划分2个采区的结论,通过对直角、扇形转向方案的技术对比,对传统扇形转向方式进行了优化研究,最终提出了"L"型扇形转向方式。  相似文献   

5.
为丰富露天矿采区转向方式,探索露天矿采区转向方式在倾斜煤层赋存露天矿中的应用,论文以新疆天池能源南露天煤矿为工程案例,结合南露天煤矿具体煤层赋存条件,综合考虑生产剥采比、综合运距、内排时间、平均工作线长度等因素,设计提出了四种首采一区过渡到首采二区的转向方案,对比分析了各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方案评价,得出最优方案,缩短了采区转向过渡时间,保证了产量接续,提前释放了内排空间,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煤矿安全》2013,(12):172-175
根据黑岱沟露天矿采区转向期间生产要求,通过对现有生产能力进行核算,提出了保证产能接续和设备效率发挥的建议。通过黑岱沟露天矿各环节能力核算,确定矿自营采煤能力32.73 Mt/a,满足生产要求;剥离能力133.00 Mm3/a,可满足转向期间首采区靠帮和二采区配剥要求。进入二采区开采后剥采比显著增大,建议充分利用设备更新阶段的生产能力叠加效应和增加外委工程量,满足初期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7.
齐大山铁矿调整采矿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市场经济要求,齐大山铁矿要以较小的生产剥采比进行生产,为此必须调整采矿方法,为此本文提出将原初步设计中的纵采方式调整为矿石横采、岩石纵采,横纵采结合的采矿方法,以此强化北采区的开采,降低生产剥采比,增加二级矿量,有利于矿石中和的要求,通过调整采矿方法,可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加科学的优选采区接续方案,根据影响采区接续的主要因素,选取了生产剥采比稳定性与大小、累计剥采比、内排空间、采区协调性和运输功5个指标建立了露天矿采区接续优选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Delphi-TOPSIS法的采区接续优选模型。针对霍林河露天煤矿采区划分特点,提出了采区接续方案并采用Delphi-TOPSIS模型进行优选,确定了最佳采区接续转向方案并证明了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将军戈壁二号露天煤矿采剥工程位置的推进,采场出现涌水现象,面临疏干排水的问题。为了减少采场涌水对露天矿生产的影响,结合该露天煤矿水文地质勘查及采场充水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提出对首采区疏干排水设计进行了深化研究与优化。确保露天开采正常进行前提下,减少地下水对内排土场及采掘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南露天煤矿首采区目前采剥工程的发展和外部条件的变化,为了寻求经济合理的内外排关系,结合采掘场不同工作线推进方式的优缺点,从技术经济角度对外排土场的位置、排弃顺序、排弃量及排弃运距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