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龙山农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水土流失现状二龙山农场水土流失面积为1 22×104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5.31%,水土流失以水蚀(沟蚀)和风蚀为主。一分场漫岗地小流域,春天干旱刮大风,耕地土壤被刮走,产生风蚀;沟蚀多发生在岗坡地及两岗之间的低洼水线。水土流失产生23条冲刷沟,类型以低洼水线冲刷沟为主,总长  相似文献   

2.
冲蚀条件下砒砂岩坡面细沟侵蚀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变坡角水槽冲刷试验,发现砒砂岩产沙率随冲刷历时先增大再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峰值出现在2~4 min。随坡角不断增大,产沙峰值出现时间逐渐提前,且含沙量明显增大,15°~35°之间存在临界值,该值附近产沙率较大。借助土壤水蚀预报模型(WEPP)得到砒砂岩冲蚀条件下的可蚀性参数K_r及临界抗剪切应力τ_c。研究结果表明:坡角为5°时砒砂岩的可蚀性参数为0.002 0 kg/(N·s),远小于其他坡角的,因此坡角小于5°的砒砂岩难以发生冲蚀,而10°、15°、25°、35°四种坡角的砒砂岩坡面可蚀性参数均值为0.048 2 kg/(N·s)。建立了砒砂岩冲蚀条件下细沟侵蚀产沙预测模型,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沟道是由坡水汇集、宣泄、水力淘刷所形成的。它蚕蚀土壤、破坏植被,给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传统的治沟方法有谷坊、沟头防护、沟边埂等类型。但都不能对沟道的治理与防护起持久、根本作用。本文结合东北地区低山丘陵和漫川、漫岗区两种沟道类型,介绍了采用植物封沟措施,在沟道内栽种各种适宜的树种或同时配以其他工程措施来治理沟道,可有效地减少洪水冲刷力,增强沟道抗冲能力,从而减轻或抑制了各种类型沟道侵蚀。  相似文献   

4.
在冲刷沟治理中,通过修筑谷坊使沟底达到不冲坡度,但大多沟坡仍不稳定,在水流冲刷、降雨渗透和外力作用下继续崩坍、滑落、扩大沟蚀面积,加剧水土流失。文章阐述了水土保持冲刷沟治理中的沟坡削坡、护坡、固坡的实用技术,其治理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1水土流失现状 东大沟地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完达山西北麓,因东大沟河而得名。根据实地调查,该地区水土流失面积217.63时,占土地总面积的46.8%,水土流失给当地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土壤侵蚀以面蚀为主,已形成冲刷沟38条,总长37.08km,沟壑密度0.17km/km^2。冲刷沟尚不稳定并有发展的趋势,冲刷沟可分为低洼水线冲刷沟和工程冲刷沟两种。  相似文献   

6.
石楼县位于吕梁山以西黄河山陕峡谷地带,除部份林区和塬区外,大部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海拔1200公尺左右。相对高度100公尺左右,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沟壑密度每平方公里达4.5公里,据估算,每平方公里冲刷量一万公方左右。沟坡坡度多为40°  相似文献   

7.
基于野外调查在室内采用模拟降雨和径流冲刷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沟头秸秆覆盖措施对黑土区不同阶段侵蚀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沟蚀发育阶段下,与沟头无秸秆覆盖处理相比,沟头秸秆覆盖处理的坡面总侵蚀量分别减少67.5%和76.7%,沟蚀量分别减少了72.3%和69.1%。随着沟蚀发育程度的增加,坡面总侵蚀量,沟蚀量和沟蚀比例呈现降低趋势。沟头秸秆覆盖使两种沟蚀发育阶段的沟内集中水流流速减小而阻力系数增加,对应的沟间薄层水流流速增加而阻力系数减小,相应的雷诺数和佛汝德数变化特征与流速相同。沟头秸秆覆盖对汇入沟内的坡面径流的拦截与分散作用,减弱了侵蚀沟内集中水流的侵蚀和搬运能力,从而有效防治了沟蚀的发育。因此,在东北黑土区推广沟头秸秆覆盖技术十分必要,尤其是在侵蚀沟发育活跃期应用这一技术会更好地发挥其防治沟蚀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茂沟是陕北绥德韭园沟中游左岸的一条支沟,流域面积5.97平方公里。主沟长3.75公里,沟底平均比降为2.7%,沟壑密度每平方公里4.31公里。地面坡度:0°~15°占8.6%;16°~25°占20.1%;26°~35°占40.9%;大于35°占30.4%。地块破碎,地貌复杂,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具有一定代表性。该流域地表黄土覆盖厚20~151米,下部为红土,再下为基岩。黄土层土质疏松。据观测,多年平均降水量513.13毫米,汛期占73.12%,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一次暴雨产沙量往往为全年总产沙量的60%以上。土壤侵蚀以水蚀为主,多年均侵蚀模数为每平  相似文献   

9.
一、自然地理、水文气象简述南宽坪站建于1959年1月,位于东经109°54′、北纬33°18′,控制面积3936平方公里,河流245.7公里,河流平均比降5.9‰,距河口96.7公里。金钱河是汉江一级支流,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泥沙、降水量、蒸发、水质等,指导雨量站有扈家垣、漫川、黑山、板岩、长沟、小河口、山阳等站,其中南宽坪、漫川、黑山、小  相似文献   

10.
1 基本情况8511农场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总面积5 93×104hm2,其中耕地1 6×104hm2,人口1.6万人。农场地形起伏,地面相对高差大,坡度一般为5°~10°。辖区内除少量的人工林外天然林很少,水土流失很严重。据统计,全场有大小冲刷沟近100条,约占耕地面积的1%。冲刷沟按其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斜槽裁弯是弯曲河流长期演变过程中的临界地貌过程,其形态动力学过程仍缺少在不同漫滩水流和植被条件下的实验研究。以黄河源区泽曲支流浩斗曲的局部弯曲河段作为原型开展概化动床水槽实验,研究在5种漫滩水流与植被条件下的斜槽裁弯过程,分析连续弯道在裁弯前后的河床冲刷调整和平面形态变化。结果表明,斜槽裁弯由颈口处的串沟过流冲刷形成,其串沟发育位置及过程不同,颈口宽度随时间呈近似线性缩窄变化,由漫滩水流冲刷形成的新河道展宽速率最快达到129 mm/h。各工况条件下河湾内河道中心线的位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横向迁移,其速率最快达到144 mm/h。斜槽裁弯发生后,“Ω”型河湾底部的冲刷面积大于河湾顶部位置。  相似文献   

12.
地埂是黑土区坡耕地防治水土流失经常采用的一种技术措施,主要适用于地面坡度不大,坡面较长,土层较厚,水土流失较轻的坡耕地。修筑地埂能拦截分散地表径流,降低径流能量,防止坡耕地土壤冲刷,比较有效地防止耕地漫垄面蚀和断垄出沟的问题。它的特点是:工程量小,就地取材,占地少,投资小,施工简单。根据地埂的作用,在设计中应做到:一是要使地表径流尽量拦截就地入渗或缓解能量分散排出;二是要使径流不至于对土壤产生冲刷或少量的冲刷,应通过地埂拦截淤积在田块内。因此,地埂设计的关键因素是确定合理的地埂间距(田面宽度),以保证田面不产生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3.
压柳谷坊在治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乌裕尔河流域中上游地势渡扶起伏,漫川漫岗,波长坡陡,微地形复杂,土壤抗;中蚀性能差,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特别是近几年来,侵蚀沟发展很快,活动频繁,吞吃农田,切割村屯道路,影响交通,降低了劳动生产率,致使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依安县解放乡泰米小流域,沟蚀特别严重,在幅员600公顷的土地上,竟有大小侵蚀沟65米,长达2.!万米,占地42公顷,有2条沟把屯子分成三防,还有5条沟切断道路,阻碍了交通。1992年,在省、市水保办的指导下,依安县水修办对该小流域进行了集中治理,共修压柳谷坊sl庄。同时采取了其他配套措施经…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垦区东部低山区水土流失面积达15.74万hm2,占总面积的25.6%。其成因是:降雨集中,暴雨频次增加,易形成地表径流冲刷土壤;春季多风少雨,易造成风蚀;丘陵及漫岗比重大,冲刷沟发育,水土流失明显等。治理措施:采用坡面工程、植物措施、耕作措施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5.
王万战 《人民黄河》1995,17(4):11-13
利用黄河口实测水文资料,分析了清水沟流路河道演变及其对近口段的影响。从断面冲淤量、水位、沿程冲淤特性三个方面论证了1976年黄河口改走清水沟流路使改道点(西河口)以上30km范围内(东张断面以下)的河道产生了溯源冲刷;在清水沟演变进入单股、相对稳定的中期阶段,清3断面(改道点以下约17km)以下逐渐形成了一个“河口台阶”-由比降较小的“顶部段”和比降较大的“前坡段”所组成,顶部段河道最容易漫滩、出  相似文献   

16.
利用黏土和黄砂混合配制试验筑坝材料,开展水槽试验,模拟均质土石坝漫顶破坏过程,研究溃坝模式对溃坝参数的影响。试验中观测到3种漫顶破坏模式:陡坎蚀退冲刷溃决模式(M1)、剪切蚀退坍塌溃决模式(M2)和浸泡剥蚀破坏模式(M3)。相同库容和坝高条件下,不同模式最大溃决流量差异较大:Qp(M2)>Qp(M1,M3);定义水流开始漫顶至水库内库存水流构成漫坝破坏的主要动力源的时间为漫顶临界时间TC,则TC(M2)<TC(M1)<TC(M3)。溃坝模式反映了漫顶流量、初始溃口、坝高和筑坝材料等因素对漫顶溃决的综合影响,是除坝高、库容外溃坝参数预测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7.
坡面沟蚀及其分形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降雨击溅及坡面径流的持续冲刷,坡面侵蚀将由面蚀向沟蚀转化,并形成复杂的坡面微地形,坡面微地形又将改变坡面侵蚀方式。通过降雨及直接径流冲刷条件下的坡面侵蚀试验,研究了坡面侵蚀过程和冲刷流速(量)、侵蚀率与坡面微地形分形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侵蚀坡面地形分维值与冲刷流量和坡度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把流速和坡面侵蚀率作为坡面地形演变的直接指标,均存在分维值随其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工程堆积体坡面细沟流水力学参数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采用水力学参数特性揭示黄土高原沟壑区工程堆积体坡面土壤侵蚀过程,开展了野外放水冲刷试验。通过组合不同流量(35、45、55L/min)、不同坡度(24°、28°、32°)的试验,对坡面沟蚀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水力学参数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坡面细沟水流的平均流速与水深主要受流量控制,二者均与单宽流量呈幂函数关系,且流速随冲刷时间的持续和冲刷形态的变化呈现上下起伏—瞬时增大—稳定的波动或减小—趋于稳定的变化历程。在所有坡度和流量范围内,雷诺数Re在42.9~1 082.8之间变化,雷诺数Re随坡度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抛物线趋势。由坡面流弗劳德数Fr随冲刷历时变化情况表明,坡面径流形态是由急流向缓流发展。阻力系数f在0.019~0.94之间变化,f随坡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且随雷诺数Re的增大而增大,二者之间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粗糙系数n随雷诺数增大而增大,且其与雷诺数存在显著性的指数函数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参数,对解决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弃渣场、取土场等水土流失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松花江沿岸二级阶地沟蚀群是榆树市重点水土流失区,1984年我们对其沿岸大坡、秀水、刘家、大于、五棵树五个乡(镇)进行调查,共有0.5公里以上的侵蚀沟182条,总长度190.1公里,侵蚀面积1491.51公顷,占五乡(镇)幅员面积的2.5%,这些侵蚀沟集中分布在近江沿岸3公里范围内,纵横交错,沟头沟岸逐年延伸扩张,割裂土地,吞侵农田,降低土壤肥力。据实测,6~10度坡耕地每平方公里年流失土壤4500吨,流失有机质15.86吨,年均冲走耕作表层上3.5毫米,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大部分流失的土壤都沉积在松花江中,淤塞河道,据有关资料统计…  相似文献   

20.
北方丘陵漫岗区土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和干旱,它是影响和限制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保土保水蓄水耕作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一、保土蓄水耕作技术 (一)等高耕作。也叫横坡耕作,即沿等高线耕作,形成一道道等高犁沟,以拦蓄水分,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冲刷。这种方法适宜于>2度的坡地上。 (二)沟垄耕作。既沿等高线进行犁耕并行成相同的沟和垄,沟内或垄上种植作物。沟垄耕作能使原来倾斜的坡面变成等高的沟和垄,改变小地形,分散和拦蓄地表径流,减少冲刷和拦截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