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滑脱层厘定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位于天山造山带北侧,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的叠加,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构造滑脱层。构造滑脱层的存在不仅是制约该区盖层滑脱型构造样式形成演化的关键因素,而且也是造成深层与浅层构造不协调的主要原因。通过大量地表露头的观察和地震资料的解释,系统识别和厘定了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和红雁池组、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白垩系吐谷鲁群、古近系安集海河组和新近系塔西河组等共6个与大套泥岩、膏泥岩和煤系地层相关的主要构造滑脱层。不同地区往往发育有一个或多个构造滑脱层,层位上具有自东向西逐渐变新的趋势。构造滑脱层的识别和厘定对该区构造建模和准确落实地下含油气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喀桑托开背斜带上3个相邻背斜超压流体排放通道的识别、砂岩溶蚀作用与溶蚀孔隙形成的研究,表明超压体系砂岩溶蚀孔隙的形成与超压流体排放通道密切相关.克拉2构造为断层传播褶皱,相关断层向下沟通侏罗系煤系烃源岩、向上切穿古近系膏泥岩封闭层延伸至地表,使得古近系底-下白垩统超压体系砂岩处于半开放的流体流动环境,既可使下伏烃源岩层系含有机酸的流体注入,又可使溶蚀产物向上排出,由此导致溶蚀孔隙的形成,溶蚀孔隙度平均约4.25%.相比之下,克拉1和克拉3构造为断层转折/滑脱褶皱,相关断层沿膏泥岩层面滑脱,没有切穿膏泥岩封闭层,使得古近系底-下白垩统超压体系砂岩处于相对封闭的流体环境,不利于溶蚀作用的发生与溶蚀孔隙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高压带碳酸盐胶结层的分布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镜下观察、测井解释及氧碳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在分析碳酸盐胶结物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古近系安集海河组高压带内碳酸盐胶结层的分布及形成环境.安集海河组超压带砂岩碳酸盐胶结物主要为连晶状铁质亮晶方解石,胶结层具有低声波时差、较高电阻率、低自然伽马值等特征.纵向上,超压带内的钙质胶结层主要分布于压力释放带及超压过渡带,包括超压顶界上部和下部,超压带内砂岩发育段的顶部和厚层超压泥岩中的岩性过渡带.大部分胶结物具有氧同位素呈高负值的特征,是晚期较高温度环境下,先于或同时于油气运移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准南西段构造样式及逆冲推覆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勘探的潜力是巨大的,但构造复杂、勘探难度大,因而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分析理论来研究该盆地南缘西段山前冲断带的复杂构造变形,有助于建立更为合理的构造解释方案,降低油气勘探的风险。为此,依据断层相关褶皱分析理论确定了该盆地南缘西段山前冲断带2种逆冲推覆构造样式,进而得出以下认识:①该盆地南缘3套构造滑脱层(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白垩系吐谷鲁群泥岩层、古近系安集海河组泥岩层)控制了南缘逆冲推覆断裂的发育特征,逆冲推覆断裂发育的层位及特征对南缘区域构造展布特征及局部构造样式都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②该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发育2种逆冲推覆构造模式,即后翼冲断-前翼深层楔形逆冲及浅层的断层传播褶皱、后翼反冲-前翼深层断层转折褶皱及浅层的断层传播褶皱;③该盆地南缘背斜构造是多种构造样式叠加的复合背斜,南缘下组合构造圈闭与中上组合相比构造相对宽缓,勘探领域广阔。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川东北部异常流体压力对构造变形的影响,以研究区40口井钻井、完井及测井资料为基础,利用等效深度法计算出泥岩段流体压力,并结合实测流体压力对其进行校正,从而刻画出研究区超压发育特征,拟合流体压力随深度的变化规律,计算不同滑脱层流体压力比:下三叠统嘉陵江组膏盐岩滑脱层流体压力比为0.38~0.72,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滑脱层流体压力比为0.48~0.78,下寒武统龙王庙组膏盐岩滑脱层流体压力比为0.61~0.87,基底滑脱层流体压力比为0.71~0.84,整体呈现东低西高的特征。利用各滑脱层流体压力比计算得到有效摩擦系数,嘉陵江组膏盐岩滑脱层有效摩擦系数为0.170~0.530,龙马溪组页岩滑脱层有效摩擦系数为0.130~0.320,龙王庙组膏盐岩滑脱层有效摩擦系数为0.110~0.330,基底滑脱层有效摩擦系数为0.090~0.180.通过解释过井地震剖面,运用构造楔相关理论计算出基底滑脱层强度为0.060~0.110,将其与有效摩擦系数进行对比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较好的吻合性,证明计算得到的基底滑脱层有效摩擦系数较可靠。研究区不发育流体超压时,基底滑脱层有效摩擦系数应为0.372~0.527,说明研究区广泛发育的流体超压导致原基底滑脱层有效摩擦系数降低了79.1%~83.9%,意味着在研究区沿基底滑脱层发生剪切作用所需要的构造应力大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南缘若干不整合界面的厘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及邻区18条野外地质剖面岩层岩性及产状的分析,识别出下石炭统齐尔古斯套群与上石炭统柳树沟组之间、中二叠统红雁池组与上二叠统泉子街组之间、下三叠统上仓房沟群与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之间、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与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之间、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与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之间、上侏罗统喀拉扎组与下白垩统之间、上白垩统东沟组与古新统紫泥泉子组之间、中新统塔西河组与上新统独山子组之间及上新统独山子组与第四系之间9个区域不整合界面,大多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测井曲线、地震剖面等地球物理证据及泥岩样品主微量元素、砂岩碎屑成分、碎屑岩微量元素、砂岩重矿物成分等地球化学证据证明了这9个不整合界面的存在,为准确合理划分研究区构造层序及构造阶段、确定研究区不同阶段成盆作用及改造作用提供了依据。图9参31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博格达山前米泉地区构造样式和地层展布,基于断层发育特征及滑脱层对构造发育控制作用的研究,建立了研究区典型的滑脱逆冲构造样式。受上三叠统泥岩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煤系滑脱层的控制,米泉地区的基底断层早期沿滑脱层由南向北低角度滑冲,后期遇阻上倾,切割地层并出露地表,形成独特的“躺椅”状产状;次级断层规模小,两端止于滑脱层内。博格达山前带自南向北划分为推覆带(基底推覆)、冲断带和滑脱带3大构造带。米泉地区位于冲断带,横向可细分为4个构造台阶,纵向上划分为3个构造层,各构造层均为主动顶板双重构造复合体,次级断层发育程度有所差别。滑脱逆冲构造样式的建立推翻了以往的构造认知,确立了推覆体下方仍为下组合地层,且存在众多有利的背斜圈闭的地质认识,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带下组合的油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东部发育中下寒武统膏盐、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页岩、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地层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嘉四段—嘉五段膏盐层共4套主要滑脱层,这4套滑脱层分布及其厚度变化对川东地区构造形成及演变发挥了不同作用,其中中下寒武统膏盐和嘉陵江组嘉四段—嘉五段膏盐滑脱层对川东地区高陡褶皱构造带的形成与发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研究区钻遇这...  相似文献   

9.
中—下侏罗统烃源岩是准噶尔盆地南缘主力烃源岩,为进一步加深对其生烃特征与分布的认识,梳理了准噶尔盆地南缘9口井和9条露头剖面的沉积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开展了泥岩、碳质泥岩和煤3类岩性的生烃热模拟实验,并结合油源对比,开展3种岩性生烃演化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发育中等—好烃源岩,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和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发育中等烃源岩,煤是重要的气源岩。侏罗系来源的原油主要来自暗色泥岩的贡献,而八道湾组泥岩在3套烃源岩中有机质类型最优,规模最大,是主力生油层。侏罗系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达到0.9%~1.8%时,进入快速生气和排气阶段,是形成大规模天然气藏的关键时期,霍玛吐背斜带位于南缘侏罗系烃源岩生烃中心,镜质体反射率普遍大于2.0%,是寻找大型天然气田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成藏条件与大油气田勘探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准噶尔盆地是一个油气资源丰富的叠合含油气盆地,该盆地南缘下部成藏组合贴近准南主要烃源层--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宽缓大中型构造圈闭多,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深部规模有效储集层发育,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厚层湖相泥岩及三叠系、中下侏罗统各层组内部湖湘泥岩盖层条件好。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圈闭与规模有效储集层空间发育匹配;圈闭形成时间与主生排烃期时间匹配;白垩系吐谷鲁群区域盖层与中上侏罗统储盖组合匹配,油气资源量大、发现程度低。结论认为:该区具备大油气田成藏条件,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南缘异常高压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实测地层压力资料、测井资料及泥浆比重等资料均显示准噶尔盆地南缘具有显著的异常高压现象。在纵向上,异常高压的分布与深度没有直接关系,主要受地层层位的控制,其中又以下第三系安集海河组的控制作用最为明显;平面上,盆地南缘3排构造均存在异常高压,但东、西存在差异:东段仅在安集海河组中分布,而西段不仅在安集海河组有分布,上下的沙湾组、紫泥泉子组中也有分布。通过准噶尔盆地南缘部分钻井测试结果与异常高压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油气藏的分布与异常高压具有密切的联系。由于断裂的作用,异常高压与油气藏保存机理的差异,盆地南缘异常高压和油气藏的分布不能一一对应,但从总体上看,中等异常高压带或异常高压带之下的正常压力带油气易于成藏,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层系,而压力系数较高的异常高压带对油气成藏相对不利。  相似文献   

12.
车排子凸起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为一海西期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现今总体呈向东南倾斜的斜坡。石炭系火山岩之上超覆沉积了侏罗系、下白垩统吐谷鲁群、新近系沙湾组、塔西河组、独山子组和第四系。通过对该区石油钻井测井、录井及试油资料分析发现,在白垩系和新近系发育多层含铀砂岩,且主要分布在沙湾组和塔西河组砂岩、砂砾岩及吐谷鲁群砂岩中,具有高异常GR(自然伽马)和GRSL(总伽马)值、低KTH(无铀伽马)值特征,为铀矿化异常所致;而稠油则分布在侏罗系、吐谷鲁群和沙湾组储层中。两者具有良好的叠置关系,与地下水化学特征关系密切。横向上主要沿P1—P103—P602—P7—P2等井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纵向上铀砂主要发育在稠油段上方。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南缘H101井高密度油基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南缘H101井三开井段安集海河组地层以泥岩为主,在钻井过程中因泥岩水化膨胀、分散造浆而造成高密度钻井液维护处理困难、井壁垮塌、卡钻等井下故障,为此设计应用了高密度油基钻井液。根据安集海河组地层的特点、油基钻井液的实践及钻井要求,确定了高密度油基钻井液配方,并对其流变性、稳定性及抗污染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流变性、稳定性及抗污染性能达到设计要求。H101井三开井段钻进安集海河组地层过程中,高密度油基钻井液的密度最高达2.46 kg/L,除出现几次阻卡现象外,未发生其他井下故障。与邻井相比,三开井段平均机械钻速提高6倍以上,钻井周期缩短100 d以上。这表明,使用高密度油基钻井液可以解决安集海河组地层钻井过程中存在的卡钻、井漏等井下故障,并能提高机械钻速,降低钻井成本。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天然气封盖层的有效性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对天然气封盖层进行古埋藏史、古异常压力进行恢复的基础上,结合主力烃源岩的生排烃时间,对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天然气封盖层的有效性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煤层气含量,将鄂尔多斯东缘划分为北部低含气量区、中部高含气量区和南部中含气量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煤层气含量的主要地质因素,包括煤层埋藏深度、煤变质程度、地质构造、煤层厚度、顶底板岩性及岩浆活动。最后指出中部高含气量区是最有利的煤层气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16.
高探1井是2018年新疆油田的一口风险探井,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冲断带四棵树凹陷高泉东背斜构造,该井塔西河组地层存在断层、破碎带,安集海河组地层具有极强水敏性,吐谷鲁群组地层存在高压水层。钻井过程中,易出现井壁失稳、阻卡、井下复杂情况高发等难题。针对该构造的地质特点,分析采用油基钻井液钻井过程中的技术难点,提出相应的技术对策。通过实验优选出强封堵高密度油基钻井液的配方,对其性能进行实验分析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强封堵高密度油基钻井液30 min高温高压滤失量2.8 mL,60 min高温高压滤失量2.9 mL,30 min后滤失量趋于0;对安集海河组泥岩的膨胀率为0.7%,岩屑滚动回收率为97.6%;抗10%岩屑、15%水、4%水泥、15%NaCl、3%石膏污染;在?30 ℃下,钻井液的漏斗黏度126 s、初切8 Pa、终切16 Pa。现场应用表明,强封堵高密度油基钻井液能够解决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冲断带四棵树凹陷高泉东背斜构造地层钻井的难题,复杂事故率降至1%,钻井周期缩短50%、钻井综合成本降低50%,提质提效效果显著。建议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强水敏性地层、高地应力地层等复杂地层超深井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北部侏罗系煤层分布规律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侏罗系沙河子组是松辽盆地北部主要聚煤层位。构造运动平稳的环境有利于形成厚度较大的煤层,煤层主要分布于东部断块起伏区,聚煤环境以河湖三角洲为主。利用地震资料可以确定煤层的反射特征及煤层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油地质概况及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区的基底是中石炭世的火山岩。生油岩的沉积主要在海西期,次为印支—燕山期;油气的生成、聚集主要在燕山期。在北缘克拉美丽山前,二叠系平地泉组自生自储层的发育决定了油气分布,其发育区内的中等幅度隆起、断块和鼻状构造是有利于含油的圈闭;盆地南缘靠近生油凹陷的中等幅度隆起、断隆和秃顶构造的围斜部位是油气分布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