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12SGT纯天然气发动机技术参数的分析计算,选配VTR251国产增压器,经过配机试验表明,VTR251增压器的性能完全满足12SGT纯天然气动机的要求。其匹配性优于原配12SGT增压器性能。  相似文献   

2.
天然气发动机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488天然气发动机匹配了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VNT),设计了电子控制系统,并通过发动机试验研究了VNT匹配规律。天然气发动机VNT调节规律不仅与节气门开度(负荷)有关,也与发动机的转速有关。匹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VNT增压技术后天然气发动机的功率和转矩显著提高,最大功率从58 kW提高到73 kW,最大转矩从156 N.m提高到212 N.m,且最大转矩点转速降低,大幅度改善了天然气发动机的动力性与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将CA488汽油机改装成天然气发动机,并匹配合理的可变截面增压系统,利用软件对改装后的发动机进行性能模拟。结果表明,对可调增压器进行合理的控制,可将改装后的天然气发动机动力性恢复到原机水平。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天然气发动机的进气特点及工况,分析了增压器与发动机的匹配特点及发生喘振的原因。并对不同的增压器喘振控制调节措施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天然气发动机增压器低速扭矩不足,低速和部分负荷下经济性差,瞬态响应迟钝的不良现状,基于一台10L采用混合进气的天然气发动机,研究分析了其废气涡轮增压器性能,并结合试验数据分析结果,采用软件分析手段,提出了优化匹配方案。  相似文献   

6.
针对气体发动机负荷突变时瞬态响应性差的问题,以某大功率涡轮增压天然气发动机为例,采用理论分析、仿真计算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响应滞后的原因,并提出了更换更小截面的涡轮增压器喷嘴环,调整点火提前角以及设置燃气喷射量限制等改进措施。经试验验证,改进后的发动机在负荷突变情况下满足G2级别的发电机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7.
喷嘴叶片对增压器效率有很大影响,本文对原增压器蜗壳及喷嘴环内流场进行三维模拟,分析并找到了叶片造成流动损失的原因,然后借鉴双纽线流量计原理对叶片进行重新设计,进而对新方案进行了模拟和叶片加工及整机性能试验。模拟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的叶片对增压器和发动机性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高原用柴油机双增压器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某型柴油机高原试验存在的海拔2 500m以上最大转矩点喘振,海拔4 500m时标定点增压器超速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双增压器的解决方案,采用GT-Power软件对新方案在不同海拔时的外特性进行了仿真预测,并与原机试验进行了对比。试验表明:所提出的双增压器的方案比较有效地解决了原机存在的问题;发动机平原特性能够满足原机要求;在海拔4 500m时,1 300r/min最大转矩点转矩达到1 844N·m,比原机平原状态的试验值1 980N·m下降了6.8%。2 100r/min最大功率为248.5kW,比原机平原状态的试验值330kW下降了24.7%。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涡轮增压器性能试验过程中压气机是否发生喘振是由试验人员依靠经验进行判断.通过搭建了涡轮增压器喘振试验台架,采用动态测量采集系统获得了喘振过程中的多处动态压力信号,采用滑动窗口法建立了压气机喘振的判断标准并对其中的有关参数做出了规定,将新的喘振判断方法和标准应用到压气机性能试验中.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的喘振判断方法能够准确地判断喘振的发生,所获得的压气机临近喘振点流量比经验判断获得的临近喘振点流量波动范围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0.
为快速评价增压器瞬态响应性,以汽油发动机的电磁阀气动式旁通控制的涡轮增压器为例,从发动机标定参数、外围相关零部件及装配、增压器运动机构迟滞三方面分析影响涡轮增压器瞬态响应的主要因素,提出转矩斜率台架快速评价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 PID)预控策略,电磁阀占空比偏置为2.5%~5.0%对增压预控的结果影响较大;增压系统积分时间常数偏差系数大于0,增压压力有欠调趋势;增压系统积分时间常数小于0,增压压力有超调趋势;废气旁通阀关闭裕度比较适宜的区域为-0.05~0.20 mm;转矩斜率方法操作性强,可在发动机台架上快速评价增压器瞬态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1.
激光焊接技术凭借其高效、高精度的特点已广泛应用在汽车制造产业,在涡轮增压器的生产中,激光焊接也逐步被应用于实现废气阀门与阀杆的连接。虽然当前对于激光焊接的工艺研究很多,但对工艺参数的优化也一直缺少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法。本文以熔接深度、熔接宽度和内部缺陷作为响应变量,选取焊接功率、焊接速度作为因子,运用响应曲面法(RSM)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对响应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焊接参数对焊接质量的影响,拟合能够预测最优参数的数学模型,最终将获得的最优参数运用到生产中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2.
周婷  宁芊 《水电能源科学》2012,30(5):90-93,122
基于都江堰灌区柏条河三孔平板闸门运行情况,运用水力学公式及经验公式,得到了闸门流量与开度的数学模型,进而采用Matlab的Simulink平台建立了单孔闸门流量—开度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Simulink内置模块及根据实际情况编写的M函数,建立了基于闸门启闭规则的三孔闸门流量—开度仿真模型,该模型可根据所需流量计算出各闸门对应开度,经验证模型仿真结果与理论值相符合。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车用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叶轮,研究利用可展直纹面构造叶片曲面方程的方法。首先通过对B啨zier直纹面叶片设计特点和加工特点的分析,提出利用可展直纹面构造叶片曲面的概念,推导可展直纹面定义叶片表面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构造偏移可展直纹面来形成叶片的吸力面和压力面的新方法,推导出偏移可展直纹面叶片的曲面方程,实现可展直纹面叶片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涡轮增压器性能试验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燃机增压技术是发动机节能减排的高效手段,增压器的效率对发动机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增大了功率的同时,提高了内燃机的燃油经济性,降低了排放,并提高了发动机的适应性。涡轮增压器性能试验系统通过远程集控及自动辅助系统的调节,模拟增压器的使用工况,对其进行台架性能试验。系统既可进行外源冷吹风、热吹风试验,也可进行自循环热吹风试验。系统可用于涡轮增压器的新产品开发,性能研究,生产检验和质量比对实验。系统研发、设计和制造过程采用国际流行的虚拟实境方式和计算机仿真、分析技术。可进行原理数据核算,零部件建模设计,虚拟平台装配与分析等整个系统的模拟。保证了设计数据的精确性,试验系统的灵活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内燃机增压技术是发动机节能减排的高效手段,增压器的效率对发动机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增大了功率的同时,提高了内燃机的燃油经济性,降低了排放,并提高了发动机的适应性。涡轮增压器性能试验系统通过远程集控及自动辅助系统的调节,模拟增压器的使用工况,对其进行台架性能试验。系统既可进行外源冷吹风、热吹风试验,也可进行自循环热吹风试验。系统可用于涡轮增压器的新产品开发,性能研究,生产检验和质量比对实验。系统研发、设计和制造过程采用国际流行的虚拟实境方式和计算机仿真、分析技术。可进行原理数据核算,零部件建模设计,虚拟平台装配与分析等整个系统的模拟。保证了设计数据的精确性,试验系统的灵活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合理有效地评价现役水工钢闸门的安全性,结合水工钢闸门结构和受力特点,引入安全度的概念,建立了一种评价闸门结构安全的方法。该方法将闸门结构予以分层,将构件分为Ⅰ、Ⅱ类。在确定每层各类构件的安全度后,借助层次分析法确定每层内某类构件的权重得到层安全度,从而评判闸门结构的安全状态。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结构整体安全度约为1.70,与试验评定结果较为吻合,说明计算结果能够准确、客观地反映现役闸门结构安全状况,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涡轮增压器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排放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涡轮单双流道蜗壳、旁通阀不同开度、流量拓宽装置以及增压器总效率的试验研究,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增压器与发动机匹配的影响,得出了涡轮增压器与车用柴油机合理匹配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1引言 210ZL系列柴油机为淄博柴油机厂与上海七一一研究所合作开发的大功率中速柴油机新产品,其6缸机功率范围为441-735kW(见表1),主要用作船用主辅机和柴油发电机组.该系列柴油机样机于1998年通过农业部组织的技术鉴定,主要性能指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使用中深受用户的青睐.6210ZLC-1型柴油机为210ZL系列柴油机之一,该机型为适应市场需求于2000年9~10月开发成功.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一种基于热力学定律的离心式压气机动态模型,该模型仅使用压气机的基本结构参数而不需要试验图谱。压气机模型与涡轮模型一起构成涡轮增压器动态模型,并与柴油机模型进行了联合匹配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准确可信,扩大了压气机模型的工作范围,可有效改善柴油机模型在低负荷、低转速时的动态性能。模型计算速度快,实时性好,可用于柴油机性能优化、控制系统开发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20.
《电力与能源》2015,(4):464-469
当前需求响应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但在理论层面仍然缺乏对需求响应资源的明确界定,需求响应资源的实际调查工作也并没有相应的理论指导。对需求响应资源调查进行系统性研究,提出了需求响应资源及其调查的相关定义,分析了该项工作的对象及调查意义;从多方面论证了需求响应资源调查的方法及流程,并设计了对应的调查表格和资源评估模型;通过典型案例,从技术、经济等层面验证了整个调查工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