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粉彩瓷"作为景德镇四大名瓷又被称作"软彩瓷","粉彩瓷"以粉柔色绚、装饰精细、画工严谨等特点在国内外的收藏家眼里得到一致的好评。粉彩人物瓷在中国陶瓷彩绘届算得上是一个"奇葩"了,不过画面中的人物动作非常优美造型形象并且生动活泼。经过雍正时期的兴起到乾隆时期的鼎盛,经过了中间不断的创新和探索失败跟总结。粉彩陶瓷作品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外的文化艺术交流中有着显著的时代审美气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泰国清迈契迪龙寺珍藏景德镇官窑粉彩瓷为研究对象,分析泰国佛教艺术的构成,看景德镇官窑粉彩瓷在造型设计、装饰纹样、色彩运用的设计审美。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结合所学专业知识,采用实地考察和查阅陶瓷考古资料等研究方法,总结出烧制符合泰国佛教审美要求的粉彩瓷是泰国佛教艺术与明清时期陶瓷材料和工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粉彩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庆庚 《陶瓷研究》1998,13(4):47-49
粉彩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粉彩色泽晶莹、粉润柔和、秀丽雅致,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国外陶瓷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享有“东方瑰宝”的盛誉。粉彩是一种装饰性绘画装饰的陶瓷艺术,是科技文化和艺术发展的结果,艺术表现力很强,技法非常丰富。人物、山水、花鸟、走...  相似文献   

4.
粉彩工艺是众多陶瓷装饰工艺的一种重要装饰形式,粉彩瓷又是瓷都景德镇闻名中外的"四大名瓷"之一.它以粉润柔和、色彩绚丽、画工精细、富丽典雅而著称,在艺术表现手法和装饰风格上非常丰富.既有严整工细的重工粉彩,又有用笔豪放的写意粉彩,粉彩艺术的装饰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鱼澡、走兽五大类型.  相似文献   

5.
粉彩瓷是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设计的代表之一,传统粉彩瓷以造型和谐统一、装饰效果粉润柔和为特点,深受人民大众喜爱。以粉彩蟠桃纹天球瓶为例,通过对传统粉彩瓷造型、装饰、构图以及色彩的分析,结合传统工艺典籍和相关文献,可以把粉彩瓷中蕴含的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简单地归纳为顺应时代、尊重传统、精用材料、巧施工艺四个特点。站在设计学的视角对传统粉彩瓷进行分析,有利于重新认识传统粉彩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引言 粉彩瓷作为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已经成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主要载体和优势品牌。“婴戏图”是陶瓷装饰中常见的传统纹样,具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传统陶艺创作中的重要题材。现代粉彩婴戏图注重以新材质、新手法把两者很好地结合在陶瓷上,笔者针对陶瓷装饰纹样中一种独特的幼童戏耍装饰,对瓷上婴戏纹样的发展过程、粉彩婴戏图悠久的文化价值、粉彩瓷与婴戏图相互融合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珍藏景德镇官窑粉彩瓷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中国古代“海上陶瓷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分析了清三代景德镇官窑粉彩外销瓷在造型设计、装饰纹样、粉彩颜色上展现的艺术魅力,及其对形成马来民族独有的艺术特征和宗教色彩所产生的影响。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总结出伊斯兰文化与中国制瓷技术的结合,创新设计出符合马来民族审美要求的粉彩外销瓷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段干华 《陶瓷研究》2023,(5):147-149
我国传统的粉彩瓷构成了陶瓷工艺发展中的关键组成要素,传统粉彩瓷由于具备独特的造型表现形式以及深刻主题内涵,长期以来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而在传统粉彩瓷的设计中,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逐渐重视体现设计思维和表达,强调将精细化的陶瓷设计理念以及多元化的艺术形式,融入于陶瓷设计过程,提高粉彩瓷的实用性和艺术观赏性。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传统粉彩瓷的常见艺术表达形式,合理完善与改进粉彩瓷的陶瓷工艺品设计思维。  相似文献   

9.
粉彩瓷是瓷都景德镇闻名中外的"四大名瓷"之一,是陶瓷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在清康雍乾三代时期,粉彩瓷在景德镇艺术界达到了国内外领先地位。粉彩瓷作品是景德镇陶瓷艺术中具有独特装饰  相似文献   

10.
粉彩是一种陶瓷釉上彩绘装饰技法,创烧于清康熙晚期,盛于雍正、乾隆时期,在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粉彩瓷具有独特的工艺特点,同时具有浓郁的中国绘画的造型特点和审美情趣。本文将以清粉彩瓷为着眼点,通过对粉彩的艺术特点和中国画的比较研究,探讨粉彩的艺术表现风格与中国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张玲霞  罗敏 《中国陶瓷》2008,44(1):77-79
在中国陶瓷艺术领域,中国工笔国画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中国陶瓷的艺术风格、文化品位、艺术思想、审美特征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清朝是粉彩瓷器蓬勃发展的一个朝代,景德镇是中国古代陶瓷制作的中心,在此基础上成就了中国瓷业与中国工笔画的结合。 从分析陶瓷粉彩装饰在审美和制作技术上与工笔国画的结合入手,阐述了粉彩瓷的发展和工笔国画对粉彩瓷的影响:在装饰的色彩、形式和美学追求上体现中国式的古典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12.
粉彩是始于清代的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在康熙古彩的绘画基础上,吸取珐琅彩的制作工艺而形成的釉上彩瓷装饰艺术。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之说。清陈浏在《陶雅》中曾赞粉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娇夺口,工致殊常"。粉彩艺术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个分支,它运用特殊的陶瓷彩绘颜料创造性的把装饰图案与中国传统绘画一直到瓷器表而并形成了自身不同于纸上绘画的特殊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粉彩瓷艺术自清代创立以来已经走过了300年的岁月,至今仍受到大众的喜爱。依据这一现实状况,笔者试以粉彩人物图的审美价值为切入点,带领读者一起探究粉彩装饰技艺经久不衰的奥秘。粉彩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粉彩又称软彩。它始创于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彩绘艺术开始时的制作工艺较粗;到了雍正时期,粉彩瓷得到了  相似文献   

14.
张萍 《陶瓷研究》2010,(4):43-43
<正>一、粉彩工艺近况及其艺术发展趋势粉彩瓷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粉彩色泽晶莹,粉润柔和,秀丽雅致。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陶瓷艺术中独树一帜,并享有"东方瑰宝"的盛誉。装饰是陶瓷作品的"灵魂"。陶瓷艺术的美虽然是  相似文献   

15.
粉彩瓷是景德镇瓷器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之一。进行景德镇粉彩陶瓷艺术装饰前瞻性探究,对于发展景德镇粉彩陶瓷艺术行业具有重要意义。自宋代有了皇家的光环笼罩,景德镇陶瓷变得尊贵有加。得益于景德镇完善的制瓷产业链条,同时有了皇家御赐的"景德镇"名号,景德镇陶瓷名震四海,推动了陶瓷艺术向更高水平迈步。本文在坚持传承与创新的辩证性视角,着眼于景德镇粉彩陶瓷艺术的前瞻性探究,从粉彩瓷器演变发展历程、传统粉彩瓷器艺术审美,到今天的粉彩装饰艺术的"百鸟争鸣"、综合创新,再以前瞻性视角探讨景德镇粉彩陶瓷艺术未来发展趋势,寻求相关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粉彩陶瓷艺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正粉彩是我国陶瓷的一种传统装饰方法,粉彩在陶瓷的装饰题材和表现手法非常的丰富。粉彩的人物装饰只是其中的一种,其线条纤秀、画面工整、色彩淡雅古朴,这种工艺美术装饰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粉彩童子瓷在装饰特色上继承人物装饰的特色,同时也有着自身的发展,因为这样,这种工艺才能一直流传至今,为我们所知。一、淡雅古朴的粉彩在介绍粉彩童子之前,让我们来先了解一下粉彩。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  相似文献   

17.
冯思雨 《陶瓷》2024,(1):48-50
陶瓷艺术是造型、装饰、材料、结构、工艺等多元素构成的一个整体,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晶。陈设瓷与主要以实用为主的日用瓷不同,而是以观赏为主,包括瓶、尊、屏、瓷板画、薄胎碗、雕塑制品和属于日用陶瓷范围的某些高级精细品种。笔者主要运用图像学、统计学等研究方法,翻阅相关各类权威文献资料,并提取其中所有关于20世纪90年代景德镇陈设瓷人物装饰的图像,将这些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得到数据整理表格。通过对装饰题材、装饰工艺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研究,对相关特点进行分析,发现90年代景德镇陈设瓷人物装饰在题材上趋向展示女子之美与风俗传承主题,在工艺上反映了综合装饰的繁荣与粉彩作为主流的现象,在表现形式上既延续传统又力求探索的趋向。探析当时陈设瓷人物装饰的主要特征和主流审美趋向,为人物装饰的研究和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人物题材在陶瓷装饰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和悠久的历史,从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历经元、明、清、民国各代的青花、五彩、珐琅彩,人物题材都得到了普遍表现。这些人物装饰或表现文人雅士、才子佳人、或通过描绘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民风民俗,体现出特定时代的风格与特色。在陶瓷艺术中,人物题材在粉彩艺术表现中极为常见,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自浅降彩诞生以来,人物题材更是陶瓷艺人常用的瓷绘题材。  相似文献   

19.
和许多人一样,我喜欢阅读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市艺术瓷厂美研所所长曹木林的粉彩人物瓷画作品。其清新、清和、清静、清淡或匠心独运的构图,简练传神的造型以及古朴大方的色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木林是当今景德镇陶瓷画坛一位传统功力深厚的陶瓷艺术家。他早年从师著名陶瓷美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隆夫先生,擅长粉彩人物装饰,兼长粉彩山水花鸟装饰。  相似文献   

20.
粉彩是我国陶瓷的一种传统装饰方法,也是景德镇的“四大名瓷”之一。粉彩在传统陶瓷中的装饰题材和表现手法非常丰富,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鱼藻、走兽、草虫五大类型。其中粉彩人物画只是这个庞大的体系中的一个分支,人物题材主要有历史人物、仕女、童子等主要表现一些上层社会的生活情趣。业内人士大多认为粉彩人物画是上述五大类型中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