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域建筑文化是人类建筑历史上不断积累和发展而得到的瑰宝,地域建筑文化是地域建筑的灵魂。所以应该从文化内涵入手,追求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协调与融合,以强调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创造。本设计从陕西和四川地域建筑文化出发,从韩城和成都传统民居中吸取精华,灵活运用,力求实现南北地域建筑文化的回归。通过运用实地考查、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归纳分析及例证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南北建筑的特点、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及传统建筑精髓和对当今建筑的反思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从建筑文化演变的角度对中国地域文化之发展,共同性和多样性结合的民族文化之发展,为保护古建筑,传承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针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发展进行一些建议和阐释。  相似文献   

2.
随着乡村建设的加速和推进,亳州的乡村建筑在拆旧立新中迎来了新的建筑风貌;与此同时,饱含亳州民间传统文化的乡村建筑风貌却日渐削弱甚至破坏。文章通过调查和研究亳州乡村居住建筑,系统分析其整体和单体构建传统风貌,并在调查基础上总结归纳其风貌特征,提出一定的保护策略和建议,为建设具有传统文化的亳州乡村建筑风貌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位于合肥肥西县的三河古镇存有体现明清至民国时期历史风貌的独特建筑,街区内的文物、古建筑、古街道等历史遗存是研究三河发展史、皖中建筑史的实物资料.以三河古镇为研究对象,从空间格局、建筑风貌两方面研究分析三河古镇建筑风貌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探索环巢湖地区建筑风貌发展演变的时代特色,提炼三河传统建筑风貌特征的相关元素,对发掘、传承、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皖中建筑具有积极意义和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建筑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征,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文化体系会产生不同的建筑文化体系。以江苏地区为例,立足地域文化的发展语境,探讨地域文化景观和建筑特色风貌构绘的历史过程及空间特征表达;解析基于地域自然、地域人文、地域建造技艺的建筑风貌特色,分析地域发展和文化演进的关系;以及在全球化的发展语境中把握建筑的地域风貌特征及文化精神,进而为客观地、历史地研究城市风貌特色发展面临的现实与长远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保定市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风貌展现了保定市特定文化历史时期的风貌特色.本文结合保定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因素,对保定市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风貌进行实践调查和科学研究,发现当前存在建筑保护更新不当、街区商业过度开发、规划管理实施粗放等主要问题.并对保定市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风貌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提出完善保护规划细节,提升管理实施水平,加强新型技术应用等具体保护提升建议,以期营造出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多维协调的保定市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风貌.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城市与建筑风貌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这离不开城市建筑风貌引导与管控等相关工作。这些工作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完备的政策体系、从城市空间到微观环节的全方位引导管控要素以及多元参与的协调机制等,日本城市建筑风貌管理的经验与做法,对于我国城市建筑风貌的引导管控具有借鉴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保护城市历史文脉是传承地域文化、延续城市特色和个性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泉城特色风貌带的保护是传承济南地域文脉、提升发展城市特色景观的基础和前提.文章阐述了城市地域文化的相关概念,分析了济南地域文化对泉城特色风貌带形成的影响,指出了济南泉城特色风貌带保护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济南泉城特色风貌带的保护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风貌区并非我国法定保护层次,在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往往遭到市场资本的"蚕食",在各种更新、改造的名义下慢慢消失.随着我国城市发展逐渐从增量规划转变到存量优化的新常态背景下,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开始受到关注,保护方法成为热点.针对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更新改造方式较随意、缺乏科学依据的现实,通过梳理和借鉴国内外历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多重目标和多元价值导向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寸滩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案例进行建筑定量化评价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历史风貌区建筑保护需要考虑风貌区发展的可能性、居民生存环境的改进、对周边区域的带动作用等等多重目标与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中,对于大多数建筑的评价,更注重现实经济价值、使用价值和实施性.研究结论对于提高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更新改造方式的科学性、客观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宁夏回族清真寺建筑为例,主要从气候条件、技术经济和宗教人文等方面探讨宁夏传统地域建筑特征,通过分析宁夏地域建筑屋面排水坡度、墙面开窗比例、地方材料的应用、“低技术”的应用及结合当地回族审美特点的建筑装饰等方面的特征,提出对传统地域建筑的理解应该通过直观到感悟、表征到隐喻的过程,从文化的深层结构来表达对传统、地域、民族的认识,从而建构新的地域建筑空间和环境,为富有宁夏特色的现代地域建筑创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地域建筑文化应当作为当代建筑创作的源泉,是树立全民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重要依据.金寨县燕子河镇位于皖西大别山地区,本文以该地区传统建筑为载体,从建筑文化视角对其展开分析,凝练文化元素,提取建筑符号,进行现代建筑创作实践研究.笔者通过传统建筑文化与公共建筑设计的耦合,在解读传统建筑的基础上,从传统特色、形式符号、空间功能等层面实现在新建现代建筑中践行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保护,以期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与自豪感,推动该地区传统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技术发展,填补皖西大别山地区传统建筑文化相关理论研究不足,并在皖西大别山地区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保护策略与实践层面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新徽派建筑理念是以徽派建筑为基因的设计理念,为保持黄山市城市风貌统一,促进徽派建筑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新徽派建筑与徽派建筑传承关系作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新徽派建筑创作理念,并以大跨建筑的设计实践为例,探讨新徽派建筑理念在大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希望通过这样一次探索为新徽派建筑创作提供多角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新徽派建筑理念是以徽派建筑为基因的设计理念,为保持黄山市城市风貌统一,促进徽派建筑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代大跨建筑的设计创作,可引入新徽派建筑理念,从尊重总体环境、推敲建筑功能、化解建筑体量、利用细部隐喻几方面来实现徽派建筑的传承。  相似文献   

13.
"后折衷主义"--城市的文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的文脉暗保持城市特色的重要设计因素,从城市形态学的角度讲,不同的城市,在它的形态构成方面均需注重其城市的历史文脉特点和延续性问题,但实现文脉延续的手段和方法却不尽相同。本文在论述了哈尔滨城市、建筑文脉的形成过程之后,着重探讨了在城市更新、改造中风格、文脉的延续、继承与创新之间存在的问题,从形态学的角度提出了在传统城市中进行建筑创作的一些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继承、发扬社区传统与地方特色是旧城改建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改建、设计根本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因此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广西梧州市旧城区街坊的调查和设计,对旧城改建中如何保留社区网络、组织交往空间、加强识别性,体现地方特色等问题作了探讨和尝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取材多样,表现形式多元,展示风格独特,富有浓郁地域特色和民族精神,很好地表现了工匠及受众的意识形态、生活状态、思想情感、处世态度和审美观.传统装饰图案在现代建筑装饰中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直接引用和变形归纳等方法,将传统装饰图案应用于现代建筑装饰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用2个案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传统图形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符号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重要元素和题材.在全球化背景下,建筑装饰设计如何发展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对我国传统图形的认识、形式重构、色彩与意象表现等实证研究,探索既能体现本土特色和民族性格,又能反映传统文化精神和具有时代感的设计手法,实现传统图形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共生共赢.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地域性建筑理论,选择具有闽南特色的红砖文化与石材文化为2个切入点,对厦门近代"嘉庚建筑"1919—1962年间的本土化历程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首先追溯其本土化历程的缘起,进而研究其如何将闽南传统红砖文化融入南洋建筑式样,创造出具有闽南红砖文化特色的"嘉庚建筑";最后研究其如何将闽南传统石文化融入南洋与西洋建筑式样,创造出具有闽南石文化特色的"嘉庚建筑",为当代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建筑不仅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而且是地区文化与历史的写照.从传统建筑文化形态、艺术风格、建筑布局、建筑材料以及发展速度等方面对中西方传统建筑进行比较,阐述了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别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19.
胶东渔民民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方建筑材料海带草(大叶藻)的使用、施工方法和平面布局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山东省东部沿海渔民传统民居独具风貌的建筑建色。呼吁保护这批独具特色的海带草居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