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炉排变速器传动方案的基础上,对所选方案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了讨论,给出了相应的效率、转矩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文中推导了拉维娜式行星齿轮变速器的单排双行星轮式齿轮机构的运动特性方程式。通过拉维娜式行星齿轮变速器的运动特性方程式,可以分析自动变速器各档位的基本构件的运动规律,计算各档位的传动比。  相似文献   

3.
功率分流式车用自动无级变速器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阐述了功率分流式无级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并进行了结构设计。针对某微型车燃油经济性的要求对该变速装置的输出特性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和十工况燃油经济性分析,证明该装置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常规PID算法在无级变速器(CVT)速比控制中产生积分饱和与对干扰敏感的问题,分析了CVT速比控制及其常规PID控制算法原理,在对遇限削弱积分与不完全微分两种算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CVT速比控制改进PID算法。采用改进PID算法和常规PID算法,分别进行了发动机节气门开度6%~55%的汽车起步加速、55%~80%急加速、80%~25%减速等工况的MatlabSimulink对比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改进PID算法有效的减少了CVT速比控制系统的超调量、缩短了滞后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5.
功率分流式行星锥无级变速器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成 《机械传动》2002,26(2):61-64
功率分流式行星锥无级变速器是以行星锥无级变速器作为封闭机构、以2KH[A]齿轮差速器作为原始机构的组合式无级变速机构,分析了其组成原理,推导了传动比计算公式。分析了无封闭功率流传动的条件,有封闭功率流的情况下指出如何控制流动方向对传动有利,分析了原始机构(齿轮差速机构)两中心轮的齿数比对封闭功率流的影响,分析了封闭机构(行星锥无级变速器)在满足接触强度的条件下不发生打滑的最大传动能力,并给出了可作设计依据的输入功率与机构尺寸关系的公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传动钢带的轴向跑偏的分析,阐述了产生钢带中心线轴向偏移的原因,指出了采用曲母线带轮或改变无偏移时的速比等控制方法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液控制系统,可消除传动钢带的轴向跑偏。  相似文献   

7.
无级变速元件的承载能力一直是限制其应用领域的主要瓶颈,利用重新设计的功率分流机构和液压系统,减少无级变速元件载荷,速比变化范围大幅拓宽,提高低速扭矩表现,以实现500Nm以上的高扭矩传递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定速比传动机构、行星齿轮机构及其控制策略实现了操控性和平顺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丰田已经开发了一种新型自动变速器名为A341E。这种变速箱采用一种极好的发动机和变速器一体化的智能控制系统叫做“ECT-i”和高性能的“超流”(SuperFlow)变矩器。这种控制系统换挡时可以综合控制发动机转矩和离合器液压,在变速器整个寿命期期间它可确保换档平稳性没有任何变化。“超流”变矩器采用计算机仿真通过内流分析经几何修正优化使它成为世界最高效率的一种变矩器,采用这样由于石油危机,自动变速器的技术开发燃油经济性已成为主要目标,着重于提高包括发动机的整个动力装置的效率。4档自动变速器开发和锁止离合器和它的电子控制系统已经进入实际使用阶段(1)、(2)、(3),为了进一步改善车辆的驾驶和动力性能目前正努力增加变速器档数。司机对车辆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自动变速器高的换档不仅是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而且还要求好的换档质量,降低噪音等等。所以对于随着变速器档位要求增加操纵许多齿轮档数,故平稳性和平静性包括质量控制是大多数自动变速器开发的主要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丰田已开发了一种新的自动变速器称为A34AE。这种变速器采用极好的发动机和变速器综合的智能控制系统和一个高性能“超流”变矩器。具有这样的系统,该系统自动变速器可实现十分平稳换档而整个装置寿命没有任何改变。本文将讨论该设计目标,结构、控制和其对A341E变速器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从离合器起步时的动力学模型、离合器接合速度的控制策略及离合器执行机构的跟踪品质三个方面,总结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DCT)起步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进一步优化DCT起步性能的途径.将目前的换挡规律分别归纳为基于经验、基于约束条件、智能修正和综合智能四种类型,总结各种换挡规律的应用现状,提出进一步完善综合智能换挡体系的方法.总结改善DCT换挡品质的研究成果,提出进一步提高换挡品质的方法.总结数字仿真在DCT研发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半实物仿真在DCT控制系统研发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机械传动》2017,(5):10-14
基于传统的牵引式行星环锥式摩擦无级变速器,首先,提出了行星环锥齿轮式功率分流的无级变速器的设计方案;然后,对其整体变速比作出了两种方法的推导,并对功率流方向和功率流的分配关系作出了准确的判断;最后,对变速系统的整体传动效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计算,并用实例进行计算,与原行星环锥无级变速器传动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根据功率分流的比例图得出了总输入功率数值大小的范围。结果表明,经改进后的行星环锥齿轮式功率分流无级变速器的传动效率不仅比原来行星环锥无级变速器提高很多,而且总的输入功率可达到原来的行星环锥式无级变速器几倍之多,实现了大功率传动。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一种用于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遗传算法对辨识获得的系统传递函数进行参数求解,依照解得的系统参数获得系统的开环模型。通过对开环模型进行仿真并与实测输出曲线对比,验证了遗传算法求解液压伺服系统参数的可行性。同时,通过分析仿真结果,找出了材料试验机比例压力控制系统与伺服压力控制系统在辨识方法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电动车的电池能量利用率,在能量回馈制动基础上,成功实现了电池能量的制动回馈,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该控制器的设计性能稳定,通过了载人爬坡、上坡重载的启动和制动实验。  相似文献   

13.
气动位置伺服系统状态反馈控制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一种能反映气动位置伺服系统特性的线性化数学模型,对压力差反馈的控制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由分析结果可知,压力差反馈虽然能够该善系统的动态性能,但会引起较大的稳态偏差。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压力差微分反馈代替压力差反馈,采用位置、速度和压力差微分反馈控制来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理论分析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了抑制气动位置伺服系统存在的期望值附近的位移波动现象,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提出压力差辅助控制方法。将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摆动气缸位置伺服系统,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获得了较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4.
根据基于磁场力力反馈数据手套力反馈装置的设计要求,需要其活动部分在导管中任意位置的止动,在分析传统机械制动机构的基础上,构思设计了一种通过电磁铁制动的装置。利用电磁铁磁力计算的传统经验公式法对制动装置进行受力分析,对其进行结构设计,实验数据表明该制动装置可以达到5 N的反馈力制动。  相似文献   

15.
电动车控制系统作为电动车的核心部分,其控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电动车运行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将CY8C24423A系列单片机引入电动车控制系统中,并设计出新型控制系统直接对电动车电机进行控制,既简化了控制电路,也实现了较高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16.
冯源  余卓平  熊璐 《机械工程学报》2013,49(24):135-143
研究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直接横摆力矩控制问题。提出基于状态反馈的操纵性改善控制策略:利用横摆角速度反馈改善车辆的横摆角速度瞬态响应,利用转向角前馈提高车辆的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根据反馈系数对车辆瞬态响应特性的影响建立优化函数,获取不同车速下最优反馈系数。基于转向助力需求设计前轴差动转矩约束,再结合后轴的电动机外特性约束,获取不同车速下最大前馈系数。设计四轮转矩分配策略,在实现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的同时满足驾驶员的加速需求。多工况下仿真验证表明,算法在改善横摆角速度的瞬态响应和稳态增益的同时可以减少转向盘力矩,降低驾驶员操作负荷;直接横摆力矩的引入有效地抑制了加速过程中的不足转向,平衡了前后轴的侧向附着利用率,提高了车辆的侧向稳定裕度。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电动转向器的动力学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设计补偿器以达到对电动转向系统的振动控制。通过仿真和分析可以看出,带有补偿器的电动转向系统可以实现对系统稳定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在MCU温度控制系统中预估电加热炉参数的方法,并给出了其控制算法流程图。该方法无需加入继电器特性即可实现PID参数自整定。MATLAB仿真研究表明,使用该方法构造的系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了空气动力学系统、永磁同步发电机子系统和反馈线性化控制子系统的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的MATLAB仿真模型。给出了直接反馈线性化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将该控制策略应用到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中,采用微分几何线性化理论和最大风能捕获原理,实现了坐标变换和非线性系统状态反馈,达到了永磁同步风电系统线性化,并在MATLAB环境下给出了具体的仿真框图和实现技术。通过系统联合仿真,表明所建永磁同步发电系统模型可以有效实现对控制系统性能的测试,反馈线性化控制具有更高的控制性能,能够确保最大风能捕获。通过研究,找到永磁同步风电系统这一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控制策略,从而提升系统的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电动变桨距控制系统的总体构建方案,并给出了详细的系统设计结构图及相应的变桨控制流程,为风力机变桨距系统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