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供暖方式动态及分户热计量与地板采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传统的热电联产及燃煤锅炉区域集中供热、小范围燃油燃气集中供热、户式燃气炉及电力供热等这些供热方式的适用性及其利弊 ,详述北京市制定的分户热计量标准及地板采暖技术规程的要点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热电联产电力调峰时供热系统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冰  江亿  付林 《煤气与热力》2006,26(2):51-55
热电联产电力调峰是解决供电峰谷差的重要途径,利用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惯性是实施热电联产电力调峰的有效途径。在热电联产电力调峰运行模式下,热源供热量随电力负荷的变化而变化,供热系统内各点的供热介质温度及供暖室内温度也随之变化。为不影响供热质量,须控制供暖室内温度的波动幅度,此时热电联产电力调峰的幅度受热源的调节能力、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惯性的影响。探讨了利用集中供热系统热惯性实施热电联产电力调峰运行模式时集中供热系统的4种运行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3.
天津城市集中供热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截止2000年底,住宅供热面积为4225万m~2,市区住宅热化率为57.6%,其中集中供热面积为3911万m~2,集中供热率为53.28%。以前,我市在制定城市供热规划时以热电联产的热电厂的供热规划为主,以锅炉房供热作为调峰,在热电联产达不到的地区以锅炉房供热为主,缺少认真考虑远期热电联产和近期区域锅炉房如何相结合的过渡方案。当热电厂因种种因素建设缓慢而满足不了城市供热发展需要时,加上供热管理体制不完善,分散小锅炉房便大量兴建。针对燃煤小锅炉供热  相似文献   

4.
热电联产机组集中供热是一种新型的供热方式,与锅炉等传统方式相比,具有节能减排,减少资源浪费的作用,随着能源的逐渐减少,环境污染加重,选择大型热电联产机组作为热源十分重要。集中供热可以有效降低能耗,符合现阶段热电联产机组的运行需求。笔者将大型热电联产机组运行过程中的集中供热具体应用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其在机组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是我国供热的主力军,在国家节能政策的保障下,以及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的支持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近几年来,采暖欠费影响了集中供热的发展。本文认为坚持集中供热为主导,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供热体制改革;强化管理等是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有序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热电公司科技进步成果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热电公司成立于一九八一年 ,经过十八年的发展 ,已成为天津市最大的供热企业 ,负责天津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的设计、基建、供热运行和维护管理。目前 ,我公司拥有以天津市第一热电厂为热源的二条热水管网和四条蒸汽管网及以天津市陈塘庄热电厂为热源的二条蒸汽管网和一条热水管网。供热管网纵横辐射大半市区 ,有工业用户133户 ,采暖面积达487万平米。从一九九八年开始 ,以天津市杨柳青热电厂为热源的供热管网工程开始建设 ,计划到一九九九年底将完成300万平米的供热能力 ,实现供热面积100万平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  相似文献   

7.
国内供暖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出了热源供暖、电热供暖以及热泵采暖等几种供暖方式的发展现状,并对其优缺点、经济性、应用前量进行比较和分析,提出在目前国内能源结构状态下,为降低燃煤造成的污染,可以考虑采用水煤浆作为代替品;如从环境保护和热能利用角度出发,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将是大城市供热的首选方式;对于既要供暖又要空调的场所,地源热泵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对于室内供暖方式,地面辐射采暖系统同普通散热器采暖系统成本基本持平,但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某沿海地区城区为例,分析供热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热电联产管理办法及现行的政策法规,认为在城区集中供热中进行热电联产机组的背压改造进行供热是可行的;城区供热负荷大,供热集中,热电联产应作为主力热源,辅以空气源热泵、燃气等清洁能源补充。  相似文献   

9.
鉴于北方城市存在的集中热源供热能力不足、热网热量输送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合喷射式换热机组、喷射式热泵和吸收式热泵技术特征,提出了基于喷射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式。该供热方式在电厂首站采用凝汽器、吸收式热泵、喷射式热泵回收汽轮机乏汽余热,提高热电厂供热能力38%以上;在热力站采用喷射式换热机组将一次热网回水降至35℃,提升管网热量输送能力58%左右。该供热方式可大幅降低供热煤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助于解决城市集中热源供热能不足和冬季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关于改革供暖方式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北方现存的能源状况及供暖热源形式,介绍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等11种室内供暖方式,分析了各种方式的优缺点,并对几种供暖方式进行经济性比较.根据建筑节能要求,提出了供暖方式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1、概述 石河子市位于天山北麓中段,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准噶尔盆地的南缘,独具西部风情的“丝绸之路”上。石河子属于典型的大陆干旱性气候,四季温差变化大,年均气温6.8℃,相对平均湿度65%,冬季采暖设计室外温度是-24℃,有历史记录最冷温度达到-39℃,设计热负荷为74W/m^2,实际采暖期为180天。市区供热方式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主,集中锅炉房为辅的热源供热方式,分布在城市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东、西、南为城郊热电厂,城北为3×35MW区域锅炉房,四热源互为联络的供热格局,具有热源互补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热电联产是集中供热、节约能源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北方城镇集中供热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目前对采暖所采用的供热方式各有不同,对于有数片建筑物的一个区或几个区的供暖,大多由大中型热电厂供给,而对距热电厂较远或原本就没有热电厂的城镇,由于新建住宅及公共建筑的集中化,供暖锅炉房就成为集中供热系统的重要热源。一般的建筑小区采暖面积都在10万平方米以上,有的高达30万平方米,故采暖锅炉房的总容量大多在10~20t/h的范围内。从热力学的角度分析,采用锅炉房进行供  相似文献   

13.
大城市中心城区的供热形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树人  邢城 《煤气与热力》2004,24(2):114-117
讨论了燃气轮机热电联产用于区域集中供热供冷系统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提出了大城市中心商务区和高密度住宅区供热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国内几种供暖方式的经济技术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以燃料为能源供暖、电热供暖以及热泵采暖方式等几种供暖方式的优缺点、经济性、应用前景进行比较和分析,提出在目前国内能源结构状态下,如从环境保护和热能利用角度出发,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将是大城市供热的首选方式;对于既要供暖又要空调的场所,地源热泵在目前能源价格下具有很强的经济竞争力;对于供暖终端设备,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同普通散热器采暖系统成本基本持平,但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热源区域供热(集中供热)的平峰供热技术,指在采暖初末期,保持在额定工况下的热电联产机组作为基本热源,随着气候变冷,逐步投入区域锅炉房等调峰热源的供热技术。该技术突破传统上依靠热化系数的固有思维。针对平峰供热技术的经济社会效益,采取了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的方法,进行了整个供热期内的统计分析,结果证明该技术在保证供热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热电联产机组的供热能力,避免供暖初末期机组负荷低、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同时减少调峰热源的运行时间,降低供热成本,减少污染。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现有燃煤小锅炉房污染问题,现在常用的方法是取消小锅炉房,将其负荷合并到规模非常大的集中供热系统中。大规模集中供热尤其是热电联产供热一般要考虑严寒期的尖峰热源问题。本文对热源塔热泵在热力站内做调峰热源系统进行阐述,通过计算费用年值的方法对燃气锅炉和热源塔热泵调峰供热方式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得出热源塔热泵供热方式的技术经济指标比燃气锅炉高。热源塔热泵在热力站二次侧做分布式调峰热源,是北方地区改扩建项目实现清洁供热的适宜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7.
随着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各级地方政府加快了拆除高耗能、高污染、低热效率的区域小锅炉的步伐。而热电联产机组及大吨位锅炉具有节约燃料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特点,在未来将成为我国主要的集中供热主体。目前热电联产热源主要来源为电厂和尖峰锅炉,而电厂余热是主要供热热源。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速,供热规模越来越大,如果不扩大热源的供给,热电联产式供热发展规模会受到约束。拓宽热能供给渠道,将高能耗工业,包括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炼油产生的大量废热、余热并入热网,利用低品位热源的潜热,使供热系统成为工业废热、余热的终端利用者。  相似文献   

18.
翼柳颖 《区域供热》2014,(1):104-108
通过分析目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热源及热网技术水平、运营模式、盈利情况等,提出发电公司由趸售热能模式向源网合一模式转变所需要的前提条件,同时结合吸收式余热回收大温差供热技术与传统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的对比分析,对运行成本进行比较测算。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通辽市某小区集中供热系统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集中供热系统综合评价体系,涵盖系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节能效益、环境效益,对热电联产供热系统与热泵供热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热泵供热系统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综合权值分别为0.562与0.438,证明热泵供热模式优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孙健 《区域供热》2014,(1):11-15
常规的热水网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往往只能冬季供热,而在非采暖季热水网基本闲置或仅供少量生活热水。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实现夏季制冷的新模式:在热电厂设置汽轮机抽汽驱动的吸收式热泵,回收汽轮机乏汽或循环冷却水余热,梯级加热热网水;在用户热力站设置热水型吸收式制冷机和溶液调湿型空气处理机,承担用户夏季空调冷负荷。该方式夏季利用热电厂的高温热水驱动制取冷量,不但提高了集中供热系统的设备利用率,还可以减小因夏季空调用电造成的季节性峰谷差值,降低夏季城市的供电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