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郑振  唐菲 《现代信息科技》2022,(16):139-141
为了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充电效率,联合汽车车队和电力系统等多方,提出了协同调度优化策略。提出了多目标双层优化问题,其中上层优化以降低运营商成本和排放为目标,下层优化以最大化社会福利为目标。提出了基于K-means的车队聚类算法将车辆划分为车队,并提出了基于半整数的线性电池退化模型以刻画电池退化。结合真实的数据,文章使用实验验证提出优化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提出的策略实现了成本和排放的均衡,提高了充电效率。  相似文献   

2.
高铁3G覆盖难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郑繁荣 《移动通信》2011,35(10):3-7
文章针对高铁的位置更新问题提出LAC和RAC规划方法,对存在的移动切换和重选问题提出过渡区等方法并对切换算法提出建议,对高铁长隧道以及特大桥难点覆盖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对于山区和海域铁路的信号覆盖规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实际提出了目前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税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在特征匹配中的执行速度,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距离与内点的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首先提出基于特征距离的先验概率引导方法,来提高算法每步循环找到正确模型的概率。其次提出基于样本集与内点的随机抽样及计算方法,来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最后提出基于最大值不变的循环跳出方法,来满足所提循环方法的跳出,同时提高运行效率。通过理论证明与实验验证,该文提出的算法在保证算法鲁棒性的同时,提高了执行速度。  相似文献   

5.
从两部委对信息安全监控提出的新需求入手,分析并提出了信息安全发展的两个趋势——个性化和全面有效覆盖。面对新需求通过两个建设方案实例分析,提出如何从信息安全中挖掘服务和业务价值。最后总结了创造信息安全服务价值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信息安全服务架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陈天惠 《变频器世界》2011,(8):105-108,114
本文提出了变频器进行调速在塔式起重机变幅机构上应用的一些新观念,对现有变幅机构的改造提出了建议,并且对新设计提出了具体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新闻中心的广告播出管理的软件,从电视媒体的广告业务一体化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管理效率以及相关的解决办法。以及广告播出的角度提出了目前电视广告业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并从提高用户满意方面提出了一些技术上的解决方案以及看法。  相似文献   

8.
5G网络对网络时延提出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时延的组成提出降低时延策略,并针对未来5G对低时延的需求,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高玲  邹传云  黄景武 《通信技术》2010,43(2):166-168
基于超宽带的Ad hoc网络的应用,提出了为多媒体业务提供QoS支持的自适应的资源分配方案。方案考虑了超宽带和Ad hoc网络的特性,同时也考虑了QoS的要求。提出的资源分配方案采取了业务区分和资源预留的方法,为链路分配网络资源(速率、功率)。根据吞吐量,丢包率和时延,对提出的方案做了详尽的性能评估,仿真结果证明了提出的方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唐菲  郑振 《现代信息科技》2022,(13):182-184
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为和充电需求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结合无监督聚类和有监督深度学习分类器的混合分类方法,以发掘汽车行驶数据中隐藏的行驶模式;提出基于深度长短期记忆网络的需求预测方法,以预测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基于预测结果,提出了基于成本优化的投标模型,以降低新能源汽车充电成本。结合真实的数据集,使用实验评估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预测新能源汽车需求方面具有出色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图像质量评价是双波段彩色融合处理算法及系统评价的基础,文中研究了一种可见光与红外彩色融合图像质量评价方法。提出了基于场景理解的图像感知质量PQSU 综合评价指标,选择三类典型场景彩色融合图像进行了主观视觉评价实验; 通过对已有评价指标与PQSU 综合指标的主观评价实验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PQSU 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融合图像的场景颜色协调性与自然感高度相关;利用图像清晰度和颜色协调性可以有效地预测PQSU;针对不同场景类型,已有评价指标在PQSU 的预测模型中所占的权重有所不同,但预测模型的基本形式保持不变。文中提出的PQSU 及其预测模型为进一步发展融合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A fuzzy image metric with application to fractal coding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is an important issue addressed in various image processing applications such as image/video compression and image reconstruction. The peak signal-to-noise ratio (PSNR) with the L2-metric is commonly used in objective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However, the measure does not agree very well with the human visual perception in many cases. A fuzzy image metric (FIM) is defined based on Sugeno's (1977) fuzzy integral. This new objective image metric, which is to some extent a proper evaluat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judgment procedure, is closely approximates the subjective mean opinion score (MOS)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about 0.94, as compared to 0.82 obtained using the PSNR. Compared to the L2-metric, we demonstrate that a better performance can be achieved in fractal coding by using the proposed FIM  相似文献   

13.
光场成像作为新一代成像技术可采集更丰富的视觉信息,但在其各个处理过程中都会引入失真导致光场图像主观质量的下降,因此需要设计与人类视觉系统(Human Visual System,HVS)保持一致的客观评价方法以自动评价光场图像的质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剪切波变换的光场图像全参考质量评价方法。首先,为了同时考虑光场的空间域和角度域失真,分别在光场视图和极平面图(Epipolar Plane Image,EPI)上提取特征。其次,在光场视图上进行剪切波变换后,分别提取局部相似性特征和全局统计特征。然后,在EPI上分别提取局部相似性特征和全局方向统计特征。最后,采用随机森林对以上特征进行池化得到最终质量预测值。在密集光场图像数据库中进行测试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优于现有的图像质量评价指标,与主观视觉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亮度和对比度模型的图像融合质量评估标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图像融合质量客观评估问题中,结构相似度标准的视觉模型过于简化视觉特性的缺陷,引入新的亮度和对比度模型,提出一种新的图像融合质量评估标准.实验证明,新的评估标准更能反映人的视觉感知与电脑显示硬件的特性,与人的视觉感知标准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5.
目标与背景感知对比度是影响可见光与红外灰度融合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现有的对比度评价模型未能充分考虑人眼视觉特性。因此,基于韦伯对比度模型的形式,结合人眼亮度掩盖特性,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融合图像目标与背景感知对比度评价模型。利用模拟图像和现实场景灰度融合图像的主观评价分数来检验客观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与现有的5种图像对比度评价模型相比,所提出的目标与背景感知对比度客观评价模型能够给出更接近人眼主观感受的评价结果,有效地实现灰度融合图像目标与背景感知对比度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6.
超高清电视中的宽色域和高动态范围对图像色彩的评估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客观指标已无法准确反映超高清图像的感知色彩偏差。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色彩保真度评估指标ΔEITP,介绍了ΔEITP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阐述了ΔEITP指标在超高清电视不同环节的应用方法,给出了作者进行色彩保真度评估的实际案例。  相似文献   

17.
随着立体图像的大规模发展,很多应用场合需要能够迅速有效地完成对立体图像的质量评价工作,以便于后续应用,而对其进行主观质量评价在效率上很难满足要求。因此,提出了一种感知质量评价算法,并结合了一些人类视觉系统的特性。首先需要得到视差图,然后通过边界图和显著图来对视差图进行加权调整。接着使用Minkowski融合方法将加权后的视差图整合成感知分数。最后,使用多尺度分析来得到最终的感知质量分数。通过使用EPFL立体质量评价数据库来验证文中的立体图像感知质量评价算法。实验显示算法最后得到的客观分数和EPFL数据库中的主观分数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单调性,证明了文中的立体图像感知质量评价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梯度结构相似度的无参考模糊图像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在对模糊图像边缘膨胀后进行边缘膨胀块提取的 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梯 度结构相似度(GSIM)的无参考模糊图像质量评价方法(NRGSIM)。首先,将原始模糊图像经过低 通滤波生成再模糊图像;之后,将原始模糊图像生成的边缘膨胀图像进行8×8分块,并将子块 划分为边缘膨胀块和平滑块;然后,计算原始模糊图像和再模糊图像中所有对应到边缘膨胀 图 中边缘膨胀块的相应子块的GSIM;最后,平均得到整幅图像的模糊值。在4个数据 库上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评价结果合理、稳定,更加符合人类视觉特性,与主观评分有 较好的一致性,而且计算简单,取得了很好的评价效果,LIVE2数据库上的SROCC指标达到0.964。  相似文献   

19.
基于稀疏表示的立体图像客观质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表示的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分为训练和测试两个部分。在训练部 分,通过训练不同频带的立体图像获得立体图像的稀疏字典;在测试部分,根据稀疏字典计 算得到立体图 像的稀疏特征,定义了稀疏特征相似度衡量原始和失真图像信息的差异,并根据稀疏字典计 算了频带增益和左右视点的融合权值,最后融合稀疏特征相似度作为立体图像质量的 客观评价值。在立体图像测试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评价结果与主观评价结果有 较好的相关性,符合人类视觉系统的感知。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image/video quality metrics which accurately represent the subjective quality of processed images are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for the design and assessment of an image compression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In some scenarios,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he received image with minimal reference to the transmitted one. For instance, for closed-loop optimization of a transmission system, the image quality measure can be evaluated at the receiver and provided as feedback information to the system controller. The original image – prior to compression and transmission – is not usually available at the receiver side, and it is important to rely at the receiver side on an objective quality metric that does not need reference or needs minimal reference to the original image. The observation that the human eye is very sensitive to edge and contour information of an image underpins the proposal of our reduced reference (RR) quality metric, which compares edge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distorted and the original image. Results highlight that the metric correlates well with subjective observations, also in comparison with commonly used full-reference metrics and with a state-of-the-art reduced reference metr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