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筑学报》2006,(9):18-19
新加坡Singapore建筑师Architect:WOHA Designs Pte Ltd.1.概念,文脉和意蕴房子坐落在新加坡一个安静的中心区域。客户是一对80高龄的夫妇,他们期望新房要让来访者印象深刻,对街道要有私密性,还要适应以家庭为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年龄,对于自然通风的偏爱,以及对于大型聚会空间的要求决定了设计参数。新加坡地价昂贵,因此这对夫妇没有通过昂贵的材料来造成来访者的深刻印象,而是确信要通过拥有巨大的绿色空间——草坪和花园来创造深刻的印象。设计概念是“廊式的房屋”——线性规划、单室排列、对流通风,并向花园开放。房子占据了地基…  相似文献   

2.
《城市环境设计》2016,(8):194-201
这是一个用一张很长的“纸”折成的房子——始于一个艺术家与一个建筑师的对话. 艺术家设想书写一个模糊的房子——虚拟的使用者的“模糊”.11位与艺术有关的人被邀请参加此次建筑互动,他们对房子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想象,“模糊”地将这些新信息带给建筑师. 对建筑师来说,这里的山与水有着可望不可及的“模糊”的暧昧,想象的房子应像一张二维的很长的“纸”卷折成的四维空间,从山路迂回着“走进”水中.山水由此形成了“可望又可及”、亦模糊亦清晰的关系.用清晰去实现这个模糊,是一个更加模糊的事.用文字“说”一个房子,再由建筑师“做”出来,这房子必将存在有趣的误差.  相似文献   

3.
齐欣 《百年建筑》2005,(2):20-21
我不知道中国的建筑师是不是特别努力,反正开发商肯定特别努力。现在中国盖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房子,一个个城市被毁,其中建筑师的责任并不亚于地产商的责任,这十几年来地产商的进步比建筑师快得多。建筑师这个职业在中国至少也有七八十年到一百年的历史,而开发商在中国是一个全新的职业,因为他们跟这个市场贴得更近,所以进步得更快。  相似文献   

4.
贾咏 《中州建设》2011,(18):13-14
前几天,胡先生搬进了他刚买的88平方米的新房,煞是高兴。胡先生的奶奶听说孙子在城里买新房了,便兴致勃勃地从老家跑到郑州来看孙子的新房子。小住几天后,胡先生的奶奶便执意要回去。胡先生一再挽留,希望奶奶在城里多享享清福。没成想,胡奶奶却对他说:“原来以为你们住的很宽敞,住着方便,来了一看房子还没有咱老家的院子一半大,我还是赶快回去吧,要不人多住着憋屈哩。”  相似文献   

5.
种植建筑     
本次儿童建造活动由拉图尔自然生活组织,36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参与了为期三个月的周末建造工作营。“天空之城”是一个实验建筑,或者说尝试用这样的一次建造来探索建筑的边界在何处,在我们三十岁的时候。很难说“天空之城”是一个房子或者建筑,因为在我眼中它是一座属于儿童的城市:很难说“天空之城”是建筑师设计的,因为39个小小建筑师用草图和模型勾勒了他们心目当中的设计;我甚至很难把它称作完全的人造物,因为鲜活的竹子是建筑的一部分,让漂浮的城市有着生长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陈艺然 《建筑师》2011,(4):62-67
“空中街道”是史密森夫妇建筑设计生涯所关注的重要议题。建筑师对于“认同感”与”归属感”的思考.以及对当时欧洲被CIAM理性主义所主导的住宅建设的批判激发了这一概念的产生。”空中街道”在金巷住宅竞赛中提出.并多次出现在日后他们的建筑方案设计中.最后在罗宾花园住宅项目得以实现。脱离地面的“空中街道”缺乏保持生活活力的多样性.史密森夫妇设想的街道生活并没有出现。但他们对“空中街道”的探索.为后人提供了一个思考“城市,社区、街道与居住”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7.
声音     
<正>我认为,除了教堂、音乐厅等特殊的建筑,大多数建筑不需要强调个体。在城市中,普通的房子一座紧挨着一座,就像大街上的人。尽管有些人会与众不同,比如戴一顶特殊的帽子,或者把脸涂成彩色,或者穿着睡衣在街上跑,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特殊的。但是这是极少数的。街道和街道上的房子就像一个社会。在一个社会中我们并不关心这些人中有10个博士或者有5个教授或是一个百万富翁。我们关心的是每一个人,所有人。因此,我认为是否能从一座房子看出他的建筑师并不重要。年代也是如此。一座新建的房子现在炫耀着"我代表着如今的  相似文献   

8.
庄惟敏 《建筑》2001,(6):62
对一般人来讲 ,说到建筑师当然就是设计房子的人。然而深一步让他说出建筑师是如何设计房子的 ,就不是所有人能讲得出来的了 ,更不用说“建筑策划”了。其实“策划”这个词对人们来讲并不陌生 ,一时间“策划”这个词变成了特定时代的时髦产物。然而几年前建筑策划是什么 ,人们却知之甚少 ,甚至从未听说过。这要从一段令人尴尬的谈话说起。笔者 1 990年到日本国立千叶大学读博士。在第一次研讨会上 ,日本导师服部先生笑容可掬地请我向研究室讲一讲在国内的作品。我取出北京东方艺术大厦 (现称北京希尔顿 )的图纸、照片和幻灯开始给大家展示介…  相似文献   

9.
正永远的房子一对年轻夫妇来到我的办公室,委托我设计和建造一栋房子供他们长久居住,我知道我可以借此机会继续寻找原始的当代建筑。就在那一刻,我准备专门腾出时间来诠释他们的梦想,创造一个"生命的容器"。当我第一次去现场时,就证实了之前对"特殊"房屋的设想,这对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孩子事实上之前一直居住在一个旧房子里。当时的任务是拆除材料,但保留原有精神,以取代旧建筑的"永远的房子"。  相似文献   

10.
项目说明     
《世界建筑》2012,(8):84-87
黄房子,弗利姆斯.瑞士 这座已经空置了20年的建筑之所以被人们称作“黄房子”,是因为它在全面翻新之前将灰泥面涂成了黄色。这座当时的住宅楼最初的翻新方案是我父亲鲁道夫提出的(他本人也是建筑师).并得到了这座建筑的所有者弗利姆斯市政府的同意。这一方案的诸多要求之一是建筑应该涂成白色,屋顶用石板做。  相似文献   

11.
黄耘  朱晔 《中外建筑》2008,(2):8-23
黄耘:今天由我和朱晔来主持“多面城市”这个论坛。我有幸借港深双城双年展重庆分展场的机会,让各位到场的嘉宾来谈重庆,在昨天宏观的主题之后,集中谈重庆的城市、建筑和城市生活这三个方面。为什么要谈重庆?除了双年展在重庆召开外,根据长沙市建委的安排,《中外建筑》2007年10月26日组织北京的一群建筑师,在中央美院做过一个论坛,叫做“是非建筑”,  相似文献   

12.
伦敦某住宅     
建造自己的房子——这就是这对年轻的建筑师夫妇的强烈愿望。由于预算较少,从一开始就定下来住宅的规模不会很大。而且因为房地产市场过热和通货膨胀,寻找一个合适的场地着实花费了一段时间。最终,夫妇俩拿出了他们大部分的积蓄,在伦敦非常受欢迎的卡姆登地区买下了一小块剩余土地。此前建在这块狭小的38m0的土地上的是一个车库。  相似文献   

13.
刘延川 《建筑创作》2009,(10):176-178
我一直不喜欢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说”建筑师就是妓女”.也有可能是说“我就是妓女.业主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因为对他反感.所以也懒得去查这句话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怎么说的。在波士顿和纽约路过他设计的房子.  相似文献   

14.
吉宅     
《Planning》2018,(1)
<正>前段时间,闲聊中有位朋友得知我正在筹划购买一套新房子安度晚年,便以过来人的口气严肃认真地对我说,买房子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我问是什么条件,这么重要?他说选购的房子,第一必须是好位置。第二呢?答:第二仍然是要好位置。第三呢?答曰:第三依然是要好位置,并敬告说这是铁的、不容置疑的好经验。有了这位古道热肠老兄的温馨提醒,退休后我就为选购一套心仪的房子而东奔西走。  相似文献   

15.
胡浩 《中外建筑》2001,(4):13-14
《北京宪章》从“传统建筑学走向广义建筑学”一章中提出了“全社会的建筑学”的概念。笔者以为,这既是对20世纪建筑学发展的一个精当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建筑设计模式的一种良好展望。它至少包含以下两方面含义:一方面,建筑师要参与社会,“建筑发展要考虑到全面的社会——政治背景,建筑师要作为专业人员参与所有层次的决策”;另一方面,建筑设计过程也要接受全社会的参与,“(建筑学)必须要创造出日益美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而这有赖于使用者与决策者的参与”。 1 建筑师要参与社会,参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所有层次的决策 建筑是什么?答案从来众说纷纭。然而,不论说建筑是空间、还是场所,或是别的什么,人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建筑绝不只是一个房子,绝不只有一个物质的壳,它还必须包含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意义、经济意  相似文献   

16.
江刚 《云南建筑》2014,(3):140-142
干建筑师这一行,最深的体会是“熬”。这个“熬”字,是与时间有关系的,不是“煎熬”的“熬”。建筑师的学习、工作和成果,无不是通过尽极大精力和时间“熬”出来的。最早接触到“建筑师”一词,是在小时候,看过一本根据俄罗斯著名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三部曲改编的连环画《在人间》,里面描述高尔基少年时,到过一个当建筑师的远房亲戚那里作学徒,从中知道了建筑师是“画房子”的,而且连高尔基这么聪明的人也难以画好。  相似文献   

17.
饶及人 《现代装饰》2011,(3):129-129
建筑师是一个让人享受三维单体的开创者,而城市规划师是一个让城市老百姓生活空间能变得更好的贤人。规划可以有两种取舍,一是将过去的资源在这一代花完,让儿孙自有儿孙福;二是为儿孙而规划并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因此,我在中国提出了要“百年住宅,千年城市”,一个住宅只有百年的使用时间,但是一座城市却是上千年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规中密友     
《建筑创作》2005,(1):i001-i001
去规委报批项目.在国内大概是一件令许多建筑师感到头疼的事情。既要防着被“卡”下来,又要琢磨着能“蒙”过去.难啊!其实规委与建筑师不应该是现在这种相互间缺乏信任的关系.更不是对头.而应该是一种合作伙伴。双方都要对一个城市的视觉形象负责,都要对一个城市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负责.尽管关注的侧重点或许不同,  相似文献   

19.
郭志峰 《建造师》2005,(3S):91-94
我是一个IT人,三个月前,我的哥哥找我聊天,谈论到新房的装修问题,他满面烦恼。拼搏了二十多年,好不容易才买了房子,希望新房子可以给太太、儿子过上好生活。现在赚钱不容易,怎样才能装修既实用,又不过时。  相似文献   

20.
姜梅  鲍戈平 《新建筑》1999,(2):71-72
随着现代主义建筑师们对地方性越来越重视,对场所的理解和诠释也越来越我地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斯诺兹作为提契诺泊遥代表人物之一,以其作品地记录了他的建筑思想发生,发展和成熟的轨迹,而小住宅设计以其大量性,多样化和个性化往往成为建筑师思想的首位代言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