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城市公墓功能定位的思考,从传统公墓的得与失两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经济与文化的新型功能定位,以此提高公墓使用价值,进而改善公墓在城市规划中不被重视的现状。对公墓的生态、经济、文化三方面进行研究,将公墓与城市旅游或农业园林相结合,为公墓在城市中的存在形式提出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殡葬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体现的是人类千百年来对于"精神不灭"的追求.城市公墓建筑是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在宗教、信仰、观念、伦理等精神层面的一种物质化形态典型表现.对目前我国城市公墓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概括性分析,并且提出了公墓园林化的改革模式,进而就园林化改革的原则以及手法,建议性地提出了公园化的最终发展方向和趋势.园林化公墓改革模式不仅兼顾社会历史风俗又应用可持续发展概念,保证了公众对于殡葬风俗的情结需求,也与现代化城市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1998年梅卡诺建筑事务所在鹿特丹为劳伦丘斯街的R.K.公墓设计了新的礼拜堂。这是这个建于1865年3月13日的公墓的第3个礼拜堂。这座献于天使圣玛丽的小礼拜堂,已在2001年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墓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群  李桂文 《华中建筑》2008,26(2):129-131
现有城市公墓的建设存在着诸多不合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该文从生态学角度对公墓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阐述了生态化公墓建设的意义并提出了公墓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关链词公墓可持续发展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5.
曲靖太平文化艺术园的设计,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探讨公基设计在当地历史、文化、民间习俗及自然景观等背景条件下实现和谐统一的做法,阐述了作者对公墓设计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张婷 《世界建筑》2006,(2):81-83
这个公墓和礼拜堂由两个封闭的空间组成,坐落在一片圣栎树林中。其中的一株圣栎树成为了围合体的一部分,它作为一个定位公墓的元素,同时使礼拜堂的内院成为重要的树荫掩蔽的场所。这个做法对整个设计十分重要,它不仅在建筑与环境之间形成对话,还与礼拜堂的室内空间相互呼应——室内重新利用了因建设新湖畔而砍伐的圣栎硬木。同卢什公墓一样,从老的公墓所提取的反映其类型特征的要素在移建的新公墓中得以诠释。对空间的强调体现在墙体、内院和白色墙面映衬下的光影中,它们强化出了这里作为一个静寂区间的场所感(。2004年3月12日,就在开幕仪式…  相似文献   

7.
对公墓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城市总体和公墓自身两个角度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复合化方法,进行了公墓复合设计研究初探,为公墓实现现代化变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风景园林》2014,(1):80-89
莱克伍德公墓已有142年的历史,如今它正面临着一个考验:如何在这个肃穆的、有重大意义的场景中创造一处具有纪念意义的21世纪空间。而公墓陵园项目则巧妙、可持续、优雅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由于公墓的景观覆盖了朝南坡上2/3的楼房,公墓建筑展开似一幅广阔、宁静的风景画,画上有一片宁静的反思池,成林的本地树种,以及冥想室——突出现代风格的设计,与公墓的历史环境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9.
该项目位于历史名城弗尔莫市中心的北侧。修建该项目基于双重意图,一是提供奥尔佐罗广场与阿佐力诺广场之间的人行道(将停车场和公共汽车站与市中心相连接),二是改造市中心边缘卡尔都兹广场周围的城市建筑。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化的城市背景下,作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人们纪念死者的重要精神场所,公墓建筑在对生与死之间的阐释上应该有适应现代人眼光的新风格。意大利著名建筑师A·莫尼斯特罗里通过沃盖拉大公墓的第五次扩建工程,从对死亡的表达、生命的隐喻以及生死融合三个角度,重新诠释了死亡的本质与精神内涵。他的设计理念是对传统公墓形式的继承和发展,融入建筑类型学的设计思想,探索了现代公墓建筑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1.
<正>"谈到美,多数人会想到的是一种固定形态的物件,如美丽的面孔或者特定的比一幅画,我所说的美是一种复合体,用尺子、线板还有模具画出直线和曲线的组曲合。我并不是说它们就比别的东西更美,但是它们确实是美得更加自然……"  相似文献   

12.
《世界建筑》2010,(8):104-109
<正>圣约瑟夫修女修道院是修女们的使命,以及她们作为宗教女性团体共同生活的建筑象征。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实践中,修女们都是向这个世界开放的,她们积极  相似文献   

13.
14.
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的设计,将一美国大学校园中缺乏吸引力的空间转化成了一个校园环境中著名的聚集地。最重要的,是这个工程大大改善了原有的1960代年建立的杂乱无序的状况:地段坡度陡峻,环绕的后勤路将它与校园生活隔绝。  相似文献   

15.
李菁 《世界建筑》2012,(11):56-63
这座建筑的基址上不久前还是工业建筑,位置相对远离卢戈的历史中心。然而,它将很快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个观光点。它可能看上去难以融入景观,但这是一个我们愿意从中思考如何处理两者关系而不是套用固定模式的案例。我们提出建造一座博物馆公园或者一座公园式博物馆,它与城市中的绿地系统相连,停车场被藏入地面以下,在整个连续绿地上将呈现一片圆柱灯笼如群星般散落的场景。如同每次一样,一个有待实施的建筑概念——经常由直觉而来——要经过对于项目本身以及触发特殊  相似文献   

16.
《建筑创作》2012,(Z1):342-349
复旦大学是上海高校和高校建筑网络中的一部分。学校历史悠久、特征显著,是一所极具特色的大学。  相似文献   

17.
张婷 《世界建筑》2006,(12):35-39
温特图尔艺术博物馆加建是一个低成本的建筑项目,未来几十年中它不仅将用于临时展览,还将为“艺术群体”扩充的当代艺术收藏部分提供永久性的展示场所。一个像桥一样的立方体(步行桥)将新建筑与由瑞特迈尔与富勒设计的新古典主义的主体建筑联系起来。展室空间呈长方形,其上是朝北的锯齿状屋顶。这个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创造一个既不与艺术品抗衡又不将其无谓拔高的展陈空间。一个简单的格网将这个1000m2的空间划分为比例不同、大小各异的房间。从一个房间徜徉到另一个房间,来访者以不同的角度进入到展示厅中,并以不同的方式感受其空间。来访者…  相似文献   

18.
韩培 《城市建筑》2013,(13):122-129
作为经济与商贸学院的总部.并为了满足适应学校发展而不断增加的教学可能.这栋新建筑提供了大量的教室和房间。它位于潘普洛纳的校园中.与现有的法学楼的东侧和南侧多个通道毗连。  相似文献   

19.
<正>新生公园,一个快被台北市民遗忘的公园,位于市区北侧近基隆河的边陲地带,除了核心一片大草地,周围树群林立,民族东路以南的小区居民晨昏在此穿梭运动,远眺北方台北盆地第一圈内湖五指山系延线起伏的轮廓,横在高架桥上直线移动的交通,仰望偶尔却将变成时常,进入松山机场的飞机低空掠过,安静赏景中不断起伏着惊艳。  相似文献   

20.
在建筑中找回最朴素的建造情感不是易事,这种情感很单纯,很洁净,有时近乎偏执,但很真。每建造一栋房子,都是身心的一种修炼。中国教育部综合办公楼工程对我们来说也是如此。自2000年在设计竞赛中中标,到2004年竣工完成,经历了4年的时间。约2万多m2的建筑,在4年之内,要去完成教育部50年未竟的宿愿,时间不算长。在本项目的建造过程中,我们有幸在单体建筑之外的更大范围内来思考建筑问题,也有幸将建筑、室内、园林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统一设计,这应该归功于教育部业主的开明。教育部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主管政府机构,如何在解决其基本建筑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