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将粒径分别为325mesh和1500mesh的CaCO3粒子按照不同比例进行混合级配,并以30%(质量)的填充比例填充聚丙烯。在以DSC和偏光显微镜对样品的结晶形态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研究中发现,经过合理的级配可以使填充复合材料中PP球晶半径明显增大,晶体排列更为有序;并可使PP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K值下降,Avrami指数n和结晶半衰期t1/2上升。文中还运用合理的级配可有效促进复合材料体系粘度下降等实验结果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将粒径分别为600 mesh和2500 mesh的CaCO3粒子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级配,并以质量分数为30%的比例填充聚乙烯。哈克流变仪测试在不同温度、不同转子转速下的扭矩。结果表明,合理的粒径级配可以有效地降低聚乙烯填充复合体系的扭矩。对上述复合材料流动活化能和活化熵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合理级配样品的流动活化熵和流动活化能均有所上升,并由此对合理级配引起聚合物复合材料体系黏度降低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3.
纳米CaCO3改性聚丙烯性能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利用双螺杆共混方法制备纳米CaCO3改性聚丙烯(PP),通过一步法、两步法两种共混工艺,研究了PP/纳米CaCO3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TEM、XRD、DSC对分散情况、β-PP晶相的生成情况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步法制备PP/纳米CaCO3复合材料优于一步法;纳米CaCO3的加入,提高了PP的韧性,使PP成型收缩率增大。并对纳米CaCO3增韧PP和纳米CaCO3的加入使得PP收缩率增大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将粒径分别为600 mesh和2500 mesh的CaCO3粒子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级配,并以30%(质量分数,下同)的比例填充尼龙66。在不同温度、不同转子转速下用哈克流变仪测试其扭矩。结果表明,合理的粒径级配可以有效地降低尼龙66填充复合体系的扭矩。通过对上述复合材料流动活化能和活化熵的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级配样品的流动活化熵和流动活化能均有所上升,并由此对合理级配引起聚合物复合材料体系黏度降低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用天然砂是经过亿万年形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和混凝土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天然砂资源会日渐短缺。目前我国不少地方出现了违规掏河、毁地取砂现象。危及河道安全,破坏环境。有的被迫使用劣质砂,既浪费水泥资源又影响工程质量。许多工业发达国家,早在数十年前就将人工砂的应用列入国家标准。我国的水利部门和贵州省在三、四十年前就已开始研究利用人工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制定了地方和部门的标准。.三峡工程的2000余万立方米混凝土,为了保证工程的高质量,就不用价廉质次的长江天然砂,而采用专门加工的花岗岩质人工砂。随着天然优质砂在全国日显短缺、环境保护的加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人工砂应用技术的成熟,2001年人工砂的应用已列入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14684—2001中。建设部等也已将人工砂的应用列入标准规范。我们在研究人工砂颗粒级配和石粉含量对混凝土和砂浆性能的影响时,首先进行了大量人工砂砂浆、混凝土与天然砂砂浆、混凝土的强度对比。部分试验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6.
碳酸钙填充聚丙烯的抗冲击性能研究EI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仪器化落重式冲击实验装置的原理并讨论了碳酸钙、偶联剂含量及热处理对碳酸钙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滑石粉填充PP材料颗料分布的分形特性,提出了用分形维数D定量描述复合材料第二相颗粒在基体中的分散状况,通过对比D与冲击强度的关系,发现不同填充体系均存在一临界Dc值,在此分形维数下冲击强度发生转折。同时,通过测定材料冲击断面的粗糙度参量Rs,结果显示Rs同样也会发生与冲击强度相对应的转折变换。  相似文献   

8.
动态成型过程中PP/CaCO3填充体系的流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自行研制的毛细管动态流变仪,研究振动参数对聚丙烯(PP)与碳酸钙(C aCO3)在不同配比时混料流变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填充体系的表观黏度随着振动频率和振幅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频率8H z左右,达到了最小值,并且当C aCO3的含量较低时,其表观黏度随着振动参数的变化响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纳米CaCO3填充聚丙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未处理纳米CaCO3和经偶联剂处理的纳米CaCO3对聚丙烯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的与未处理的纳米CaCO3粒子在聚丙烯基体中都能起到异相成核作用。但是,与未处理的纳米CaCO3相比,经表面改性的纳米CaCO3粒子能更加有效的提高聚丙烯的结晶温度。研究还发现,当偶联剂用量为纳米复合材料中CaCO3含量的1%~2%(质量),同时降温速率大于5K/min小于40K/min,相对结晶度要求大于30%时,处理的纳米CaCO3粒子可使聚丙烯的结晶动力学参数Zc有小幅度的增加,F(T)值则显著减小,此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超细碳酸钙填充聚丙烯的拉伸和结晶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组成为1phr和10phr的超细碳酸钙(CaCO3,0.1μm)经偶联剂处理前后,填充聚丙烯(PP)的拉伸性能和结晶行为,结果表明,CaCO3的加入增加了PP的杨氏模量(E),降低了PP的断裂伸长率(εb),1phr样品与未填充PP的εb的比值为0.56,10phr时则迅速降至0.04,这一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于普通CaCo3填充PP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表面处理样品的E和εb均大于相应组成的未经表面处理的样品,SEM照片显示偶联剂的作用改善了CaCO3/PP的界面粘接性能,WAXD分析表明,CaCO3的加入提高了PP的结晶度,结晶形态以α晶为主,晶胞参数和微晶尺寸均有一定程度的变化,DSC结果表明,除了CTUCPP-10样品的过冷度降低以外,其余样品的过冷度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1.
分散粒子粒度及其分布对聚醚多元醇流变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聚醚多元醇中分散粒子的粒径及分布、固含量、剪切速率和温度对其粘度的影响,指出了降低聚醚多元醇粘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颗粒统计平均粒径及其分布的表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讨论了颗粒形状和大小的表示、粒径测定、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的表征等问题,用实例比较了3种粒径分布较典型的乳液样品的各种平均粒径差异;根据粒子数计算公式的含义分析和统计平均粒径的物理意义,认为用于计算粒子数的平均粒径应为体均粒径,提出有关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用水做分散介质,用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三个氧化锆催化剂粉末样品的粒度及粒度分布,比较了三个样品的粒径大小和粒度分布情况.试验结果显示,氧化锆2号样品粒度最小,粒度分布集中,1号样次之,3号样粒度最大,粒度分布最分散.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研究了剪切速率和体积分数对共混物分散相颗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剪切速率越高,分散相颗粒越精细。随聚苯乙烯体积分数增加,分散相颗粒尺寸增大,在共连续结构出现前,分散相颗粒尺寸达到最大值,在低体积分数睛,稳态的韦伯数(We)与聚苯乙烯体积分数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X小角散射中的干涉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X小角散射中,多用Guinier近似法求粒度分布,一般都认为角度越小,则近似程度越高,但实际上这个近似是在忽略了粒子间干涉效应的前提下得到的,而角度越小则干涉效应就越大,因而不能认为角度越小越好。且随着测量技术的提高,可测的角度也越来越小,测得的干涉部分就越多,因而不能用最小角处的数据,而应用无干涉的稍大角区的测量信息,或设法将干涉部分去掉。  相似文献   

16.
利用 FS-Ⅰ,T-100做分散剂,无水乙醇做连续相溶液建立分散体系,分別对超细磁性羰基 Fe 粉和激光制 SiC、Si_3N_4超细粉进行分散。在 TEM 下观察,羰基 Fe 粉分散度高于70%,SiC 粉高于80%,Si_3N_4粉高于95%。经照相记录和采用 CSR-40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粒度统计,得到三种粉的粒度对数正态分布。羰基 Fe 粉粒度分布12—70nm,SiC 粉粒度分布20—110nm,Si_3N_4粉粒度分布2.5—26nm。讨论了不同分散剂和分散测量方法对分散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将聚苯乙烯磺化制成聚苯乙烯离聚体(SPS),利用相反转技术,将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制成具有纳米级稳定的水基微乳液,利用SPS微粒核为反应场所,引发另一单体MMA聚合,制备具有相互缠结结构的PMMA/SPS复合水基微乳液。通过粒度分布仪、透射电镜等分析仪器对体系反应前后粒径形态、大小变化进行了探讨;用DSC仪器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发现体系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研究了环氧树奚(EP)/聚六亚甲基碳酸酯二醇(PHMCD)增韧体系(EP/PHMCD)的粒径分布与冲击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步加料法得到的固化物中的PHMCD的粒径呈单峰分布;予反应法得到的固化物中PHMCD的粒径呈双峰分布,而且固化物的冲击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分子量及其分布对聚丙烯材料结晶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分子量及其分布下聚丙烯材料结晶形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用分子量分布宽度MWD这一参量来描述不同分子量及其分布下材料结晶形态的变化规律更为恰当。分子量的多分散性意味着高、低分子量组分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聚丙烯材料最终的结晶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