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萨宾-贝格比散步道:萨宾-贝格比散步道改造了休斯顿23英亩的布法罗湾商业区,包括长达3000英尺的线性城市公园和1.5英里的自行车道。它也改善了洪流的排水系统。线性公园穿过的地区极具挑战性,包括高架桥和公共设备,峭壁和漫滩等。  相似文献   

2.
隋心 《中国园林》2012,28(6):33-38
通过对项目的回访与对主设计师凯文.杉立的访谈,回顾了布法罗河道在休斯敦城市化进程中角色的演变,介绍布法罗河道散步道项目的背景及其在布法罗河道整体整治规划中的重要作用,从河道景观基础设施的角度分析并总结了本项目在生态修复与涵养水土、改善排洪、建立河道与城市的连接以及夜景照明等方面的设计理念;并讨论此项目对我国同类项目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1 园路的功能与类型 园路联系着不同的分区、建筑活动设施、景点,组织交通,引导游览,便于识别方向.同时也是公园景观、骨架、脉络、景点纽带、构景的要素.园路的类型在居住区绿地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散步道等. 主干道通往主要活动建筑设施、景点,方便游人集散. 次干道是公园各区内的主道,引导游人到各景点,组织景观. 散步道为游人散步使用,宽1.2~2 m.  相似文献   

4.
王晖 《世界建筑》2003,(3):74-75
在同一位业主的另一个位于佐治亚奥尔巴尼的私人庄园中,欧林事务所为公众展示了截然不同的优美自然景观。这个项目包括一个32.374km2(8000英亩)的美洲山核桃种植园,园内有一些本地特有的建筑形式,如谷仓和棚屋等。这里多年来作为猎鸟园,植物已经过度繁茂。设计重点是对种植园进行系统修整。杂生的蔓藤植物和灌木破坏了特有的原始景观特征,其中包括一些成活多年的橡树。为了满足业主的需要,设计师也重新设计建造了住房、池塘、汽车道、散步道、宠物园和养马房,但这种种植景观模式为它的适宜、和谐发展提供了一个范例。□( 王晖 译…  相似文献   

5.
糖果沙滩     
设计机构:克劳德·柯米尔建筑景观股份有限公司、规划合伙有限公司莱尼·斯切温丁格照明工程有限公司贝斯·卡普斯塔Project Teams: Claude Cormier Architects Paysagistes Inc, Planning Parternship Ltd. Leni Schwendinger Light Projects Lid. Beth Kapusta糖果沙滩跟随城市沙滩设计的新潮流,创作灵感源自棒棒糖。我们在贾维斯湾的楔形沙滩上布置了几十个糖果颜色的遮阳伞,仿似染上了西风中飘扬的红路糖果飞沫。设计与未来的滨水散步道和广场(将用于举办常规和临时活动)融为一体,吸收了多伦多新兴的景观特性中的部分永久元素,如沙滩、岩床、树木、水、城市地平线和城市工业历史的痕迹等。  相似文献   

6.
李艳 《山西建筑》2006,32(8):39-40
介绍了城市景观所包含的景观元素、景观保存的原则及其方法,分析了景观保存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景观改造设计的应用前景,以充分发挥城市的精神功能。  相似文献   

7.
冉茂平  吴小萍 《山西建筑》2005,31(10):207-208
阐述了公路景观评价的相关概念,以及公路景观评价的目的及其评价的特点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公路景观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公路景观进行评价,总结了促进我国公路景观评价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伟明 《园林》2005,(5):30-31
当我站在到昆山市马鞍山路上,环视四方,顿时被这里壮美的植物景观和迷人的自然式布局所震憾,为参与这里设计,营建的决策者,建设者,科三工作者所折服与骄傲。许多在上海不曾那么集中的新优灌木,地被植物,在城里久违的乡圭植物景观在里展现,成片成带成块成林成景潇潇洒洒地铺开,秀过与地形、地貌彼此辉映理明晰的植物景观,我欣喜地看到蕴含在内的生态雷锋林尊重大自然规律的理念,融合自然与美的城乡现代山水理念!  相似文献   

9.
中国景观文化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什么是景观 ?什么是景观文化 ?景观与风景、园林有本质的区别。风景、园林、建筑之类只是对象物 ,景观则是“景”与“观”结合起来 ,成了视觉对象物 ,所以并不是纯客观的。Landscape是西方的说法。景观也与名胜有关 ,名胜一词 ,出自魏晋南北朝的时代 (注 1) ,有景观的内涵 ,但它不能涵盖景观。名胜的人文性是很明显的 ,西晋“永嘉之变”后 ,北方文人纷纷南迁 ,到南方以后 ,发现这里的山间水际 ,景致美不胜收 ,故有游山玩水、呤诗作画之举。名胜之地 ,其意义也近乎景观。景观在本质上含有主客观统一的意义 ,即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  相似文献   

10.
杨君 《河南建材》2015,(1):56-57,60
这里以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木井镇为例,对小城镇的绿地景观与环境保护规划进行了阐述,立足生态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和景观原则,体现整体的绿化景观特色,不但注重景观轴线上公共建筑的设计,更注重城镇整体景观的形成与建设,同时以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软质景观--园林植物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栓 《山西建筑》2002,28(11):142-143
分析了软质景观园林植物对硬质景观的作用,探讨了园林植物形成良好软质景观的方法,说明了软、硬质景观的巧妙结合及对整体景观形成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占地17000万平方米的一排排无边际的橘树形成了雄奇瑰丽的人文景观.巴西景观设计师费尔南多·夏赛尔(Fernando Chacei)在这里建造了他最新的项目之一——位于圣保罗州农业区的一个私人fazenda(葡萄牙语“庄园“之意),连绵起伏的、肥沃的绿色田野是这里最主要的视觉标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重庆市的绿地景观进行生态学分析,认为重庆市的绿地景观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为:(1)绿地结构组成欠合理;(2)绿色斑块质量差;(3)绿色廊道功能不健全,并且指出城市部分地区缺少绿色斑块,且斑块之间缺乏联系。最后根据景观生态学关系斑块和廊道的基本原理,对重庆市绿地景观提出了生态设计建议:(1)贯通水系和公路绿色廊道;(2)在景观生态战略点开辟新的绿色斑块。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指标体系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7  
乡村景观是景观科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在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规划实践势在必行,乡村景观理论研究迫在眉睫。为此,从乡村景观理论的核心乡村景观评价入手,本文运用景观规划学、景观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综合观点,阐述了乡村景观的概念、探讨了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提出了乡村景观可居度、可达度、相容度、敏感度、美景度五度以人居环境为导向的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朗琴园     
《景观设计》2005,(F05):32-33
在朗琴园社区,居住者在自然与艺术的氛围里如沐春风。 林语堂先生曾这样写道:“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居住在其中。却感觉不到自然在哪里终了,艺术在哪里开始。”其实最好的景观,特别是作为家居环境中的社区景观更是如此。在朗琴园的设计中,设计师提出的主题是:自然与艺术。自然是城里人的奢望,自然是最美的享受,自然也是最好的艺术,设计师在创造一个生活的景观空间,它能体现自然的生活和艺术的生活,要让居住在这里的人能轻松在拥有惬意与惊喜的感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着重探讨中日两国在城市道路景观形成过程中如何以景观引导制度来引导、规制城市道路沿街景观环境形成的。特别是对两国的城市景观引导制度的目的、内容、引导基准以及引导对策上展开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对实施的城市景观引导制度提出一些充实和改善的对策,以便更好地引导、规制静安南京路沿衡优秀的城市景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试论城市景观特色定位——以武汉滨江景观为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余柏椿 《新建筑》2000,(4):14-17
通过城市景观特色的再认识,提出了有关城市景观特色保护和创造的一个全新概念--城市景观特色定位,并以武汉滨江景观离城市景观特色结构、城市景观特色定位的依据、方法及意境表达。  相似文献   

18.
基于乡村景观认知格局的村落改造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乡村景观认知格局乡村作为人类聚落与自然环境良好共生的一种群落生境形式,其最富魅力的特征毋庸置疑是显著的田园景观特征,也成为近年来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和第二家园等乡村开发活动蓬勃发展的根本基础。这种呈现半自然状态的乡村景观,一般被视为以大地景观为背景,由乡村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等要素共同构成的景观环境综合体。总结其景观特征的核心内容可以主要概括为:●以山水自然景观为宏大背景的聚居环境;●人工聚落与广阔生态环境的协调;●人群生活方式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互动。关于景观的认知格局,这里理…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   总被引:68,自引:4,他引:68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乡村景观研究是景观科学和景观规划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该文运用景观规划学,景观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综合观点,系统探讨了乡村景观,乡村景观规划的概念,乡村景观规划的原则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现阶段我国乡村景观意象,景观适宜地带,景观功能区,田园公园与主题景观和人类聚居环境等乡村景观规划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中国驻津巴布韦使馆新建馆舍的创作体会,探讨建筑与景观的关系。总结景观建筑的特征,并提出以景观整合建筑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