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双蛋白的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并以不同比例的添加量(0、5%、10%、15%、20%)加入到冰淇淋中,通过测定料液的黏度、冰淇淋的硬度、融化率、膨胀率等指标,研究双蛋白添加量对冰淇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随双蛋白溶液浓度增加,起泡性先上升后下降,泡沫稳定性先上升后保持稳定;蛋白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随双蛋白溶液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保持不变。随着双蛋白添加量的增加,冰淇淋料液黏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硬度呈上升趋势,融化率呈下降趋势;当添加量在0~10%的范围时,膨胀率先下降后上升;当添加量大于10%后,膨胀率和感官评分开始下降,冰淇淋品质变差。此外,10%双蛋白添加量同对照组感官评分无显著差异,口感可以被消费者接受,选择双蛋白的添加量为10%。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乳化香肠质构状态不好、出水出油较多等问题,在乳化肠中分别添加1.5%、2.5%、3.5%、4.5%、5.5%的大豆分离蛋白、豌豆蛋白、花生蛋白这3种植物蛋白,测定其乳化香肠的水分含量、剪切力、蒸煮损失、色差、感官评价、质构分析等关键指标,研究对香肠品质特性的影响。随着3种植物蛋白添加量的增加,香肠蒸煮损失显著降低,凝胶的保水性提高,感官评价显著增高。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为3.5%、花生蛋白和豌豆蛋白组添加量为4.5%~5.5%时,乳化香肠感官评价得分较高。添加植物蛋白显著降低香肠红度,添加量不小于3.5%时3种植物蛋白显著增加香肠黄度。添加植物蛋白可以显著提高乳化香肠的硬度和咀嚼性。与豌豆蛋白相比,大豆分离蛋白和花生蛋白的添加可更好地改善乳化香肠的弹性和内聚性,当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为3.5%、花生蛋白添加量为4.5%时,乳化香肠的弹性显著提高至0.89,较对照组提高了4.7%。基于特异性、经济性、感官品质等各方面优势分析,乳化香肠中大豆分离蛋白推荐添加量为3.5%,豌豆蛋白和花生蛋白推荐添加量为4.5%~5.5%。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豆溶血磷脂添加量对大豆分离蛋白-溶血磷脂复合乳化体系乳化特性的影响进行探究。对复合乳化体系分别进行了界面蛋白吸附量、界面张力、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粒径分布、Zeta电位的测定,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对乳液中油滴分布及微观结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溶血磷脂添加量的增加,乳化特性指标均基本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当溶血磷脂添加量为10%时,乳液的乳化特性表现最佳,这表明添加适量溶血磷脂会促进其与大豆分离蛋白的相互作用,降低界面张力,在油-水界面上形成较稳定的界面膜,形成稳定的复合乳状液。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大豆分离蛋白在奶茶体系中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文探究了奶茶体系中共存物(酪蛋白、单甘脂、奶油、茶多酚、糖类、盐类、奶粉、红茶粉)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乳状液ζ-电位和粒径的测量,探讨奶茶体系共存物与大豆分离蛋白相互作用及对其乳化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酪蛋白、茶多酚、乳糖添加量分别为0.2%、0.06%、0.1%时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活性最小;在单甘脂、卡拉胶、氯化钠、脱脂奶粉添加量分别为0.15%、0.02%、0.02%、2%时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稳定性最大;在乳糖添加量为0.1%时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稳定性最小;在酪蛋白、茶多酚、乳糖添加量分别为0.2%、0.06%、0.1%时乳状液ζ-电位绝对值最小;在单甘脂、卡拉胶、碳酸镁添加量分别为0.15%、0.02%、0.01%时乳状液ζ-电位绝对值最大;在柠檬酸钠添加量为0.02%时,乳状液平均粒径最大,在碳酸镁、脱脂奶粉添加量分别为0.01%、2%时,乳状液平均粒径最小。奶茶体系中不同的共存物影响了乳状液的双电层结构,进而改变了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  相似文献   

5.
以猪背最长肌为原料提取盐溶蛋白,研究添加2%、4%、6%、8%、10%的豌豆蛋白对猪肉盐溶蛋白的SDS-PAGE、溶解度、表面疏水性、巯基、二硫键含量以及乳化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豌豆蛋白添加量的增加,盐溶蛋白中肌球蛋白重链、C-蛋白、α-肌动素、肌球蛋白轻链条带逐渐变窄且颜色变浅;盐溶蛋白中的肌动蛋白与豌豆球蛋白(vicilin 7S)亚基,盐溶蛋白中的肌钙蛋白T与豌豆蛋白中酸性多肽(legA),分子量相近,其条带逐渐变粗且颜色加深。与未添加豌豆蛋白的盐溶蛋白相比,当豌豆蛋白添加量为2%~6%时,盐溶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和乳化性显著上升(p<0.05),豌豆蛋白添加量为8%~10%时,差异不显著(p>0.05);随豌豆蛋白添加量的增加,浊度、二硫键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二硫键在添加量为10%时最高,为2.196 mol/105 g;总巯基和自由巯基含量下降;溶解度则先升高后下降,在豌豆蛋白添加量为4%时达到最大值,为42.88%。可见,添加适量的豌豆蛋白对猪肉盐溶蛋白的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解决乳化稳定性问题是乳饮料开发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课题之一。对乳饮料乳化稳定原理和特性进行研究,同时采用0.05%SDS溶液、分光光度法测试并证实,通过添加水溶性小麦蛋白解决了乳饮料的乳化稳定性,添加量(质量比)为0.50%以上,其乳化稳定性即较佳。试验结果表明,使用15/5 MPa二级一次均质、均质前物料温度70℃,水溶性小麦蛋白添加量0.60%时,K值(吸光值之比)为0.945,乳化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7.
主要探讨了醇洗豆粕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能的影响。与未经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相比,豆粕经乙醇处理后,其乳化能力的改变并不十分明显。但就乳化稳定性而言,醇处理样品的乳化液一经形成,其稳定性是很高的,外界因素对其影响很小。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生产乳化型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5%(V/V)、浸提温度30℃、浸提时间30min,固液比1:4。所得产品的蛋白含量(干基)为95.66%,蛋白质分散指数为93.08%,乳化能力为70.62%,乳化稳定性为70.05%。  相似文献   

8.
不同酶类提取米糠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我国米糠资源丰富,米糠蛋白的营养价值高。本文采用不同酶类提取米糠蛋白,比较蛋白收率.从中选出最佳水解用酶及确定酶用量。不同的酶水解米糠有不同的作用方式。本文对水解米糠所用的细胞破壁酶类和蛋白酶类进行选择,以蛋白收率为指标,水解度为参考指标,比较各种酶水解米糠制蛋白的效果,认为纤维素酶和复合蛋白酶水解效果较好,蛋白收率分别达54.75%和58.93%,因此选择这两种酶为水解用酶。分别对纤维素酶、复合蛋白酶的水解效果进行分析。在pH、温度为各酶最适条件,水解时间、底物浓度相同的条件下,采用酶添加量的单因素试验,选择各酶的最适用量并比较在最适添加量的情况下其蛋白收率。结果当纤维素酶添加量为[E]/[s]=2%时,蛋白收率达最高为56.12%;复合蛋白酶添加量为[E]/[s]pro=2%时,蛋白收率达最高为62.04%。  相似文献   

9.
小麦醇溶蛋白是一种新型的食品添加剂和品质改良剂,为了探讨其在增稠剂方面的应用,采用多聚磷酸钠对小麦醇溶蛋白进行磷酸化改性,以粘度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改性工艺条件,并研究磷酸化改性后小麦醇溶蛋白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改性工艺为聚磷酸钠添加量与底物小麦醇溶蛋白添加量之比为1:2,反应时间1.0h,反应温度25℃以及pH9.5,改性后的蛋白粘度、溶解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其稳定性均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0.
以大豆分离蛋白和海藻酸钠为原料,干热法制备大豆蛋白-海藻酸钠共价复合物以改善大豆蛋白的乳化特性.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海藻酸钠添加量均对制备的共价复合物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有显著影响(P<0.01).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大豆蛋白-海藻酸钠共价复合物制备条件进行优化.以乳化性为响应值,大豆蛋白-海藻酸钠共价复合物制备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时间10.4 h,反应温度43.8℃,海藻酸钠添加量33.4%;以乳化稳定性为响应值,大豆蛋白-海藻酸钠共价复合物制备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时间7.6h,反应温度43.3℃,海藻酸钠添加量33.4%.  相似文献   

11.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菊粉添加量对小麦面筋蛋白乳化特性和热特性的影响,并对小麦面筋蛋白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较低添加量的菊粉对小麦蛋白乳化性能的影响较显著,10%的菊粉可以使其乳化活性提高14.4%,7.5%的菊粉可以使蛋白质乳化稳定性提高18.7%。热力学实验表明菊粉可以提高蛋白质变性温度,降低焓变值,添加12.5%的菊粉可以最大程度提高蛋白质变性温度。面筋蛋白网络结构随着菊粉的添加更加致密。通过对小麦面筋蛋白的结构分析表明:添加20%的菊粉会使蛋白质中二硫键相对含量增加2.22 倍,小麦蛋白的β-转角结构在添加菊粉后向β-折叠结构和无规卷曲结构转化。  相似文献   

12.
琥珀酰化小麦面筋蛋白应用于蛋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采用琥珀酰化小麦面筋蛋白应用于蛋糕生产。结果表明 ,小麦面筋蛋白经琥珀酰化改性后 ,溶解度、乳化性、起泡性、起泡稳定性及乳化性等功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酰化面筋蛋白应用于蛋糕生产的适宜添加量为 50 0g面粉中添加 6g ,即为面粉质量的 1 2 % ;添加适量的酰化面筋蛋白 ,加工方法得当就可以起到和专用蛋糕油几乎相同的品质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淀粉对鲤鱼肌原纤维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马铃薯淀粉(不同添加量0%、1%、2%、3%和4%)添加到鲤鱼肌原纤维蛋白中,通过测定肌原纤维蛋白的浊度、乳化性、凝胶的硬度、弹性、保水性、白度值等指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马铃薯淀粉对鲤鱼肌原纤维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一定时,淀粉-蛋白复合物的浊度随着马铃薯淀粉添加量的增大而升高;在马铃薯淀粉添加量一定时,淀粉-蛋白复合物的浊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马铃薯淀粉添加量的增加,乳化活力和乳化稳定性呈先上升后下降后又有所增加的趋势,在马铃薯淀粉添加量为2%和1%时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达到最大值25.66m2/g,90.67%.当温度相同时,淀粉-蛋白复合凝胶的硬度和弹性值随着马铃薯淀粉添加量的增大而升高,在80℃条件下,添加了4%淀粉的样品与对照组相比硬度和弹性分别提高了65.85%,20.85%,且效果显著(p<0.05),而随着马铃薯淀粉添加量的增加,凝胶持水性增大(p<0.05),最大增加了18.75%,但凝胶的白度值呈现下降趋势.因此添加马铃薯淀粉可以有效改善肌原纤维蛋白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优化转谷氨酰胺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适于添加到冷饮食品中的大豆分离蛋白,利用转谷氨酰胺酶(TG)对其进行改性,提高其乳化性。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以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为试验因素,以乳化活力指数为响应值,建立数学模型,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TG酶的添加量0.93×10-4g、温度46℃、时间1.2h。在此条件下,乳化活力指数的预测值为1.9623m2/g,验证实验所得乳化活力指数为1.9658m2/g。所得回归模型拟合情况良好,达到设计要求,本实验得到的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显著高于未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  相似文献   

15.
沈心妤  许时婴  王璋 《食品科学》2005,26(11):42-46
蛋白经加水溶解(5%W/V)和加热至50℃,氮溶指数NSI最高为30.02%。对可溶性番茄籽蛋白功能性质的测定表明,当乳化温度由30℃上升至50℃时,其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均随之上升,而当乳化温度上升至60℃时,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均显著下降;其起泡性略优于大豆分离蛋白,而泡沫稳定性不如大豆分离蛋白。对番茄籽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番茄籽蛋白氨基酸种类齐全,可以作为强化赖氨酸的蛋白源。SDS—PAGE电泳图显示,可溶性番茄籽蛋白中70%为盐溶性蛋白,水溶性蛋白相对分了质量分别为39.2、30.1和15.8kDa:盐溶性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6.1、28.1和16.8kDa;醇溶性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3和17.8kDa。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了原料肉肥瘦比、蛋清添加量和卡拉胶添加量对乳化香肠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原料肉肥瘦比、蛋清添加量和卡拉胶添加量对乳化香肠品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实验得到最佳配比为:原料肉肥瘦比2∶8,蛋清蛋白添加量6%,卡拉胶添加量0.3%。在此最佳配比下,乳化香肠的感官评分为8.0,系水力为79.41%,剪切力为1.588kg.f。  相似文献   

17.
酶解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AS1.398中性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水解,并利用浊度法测定了不同水解度、不同pH条件下酶解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特性,结果表明:AS1.398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最大水解度为36%,水解度为9%时乳化活性最大,水解度为3%是乳化稳定性最好。同一水解度时,pH越高,蛋白质的乳化特性越好。水解度为3%、9%、15%的大豆分离蛋白在pH等于或高于5.0时的乳化活性明显地高于原蛋白质,且水解度为3%时乳化稳定性也明显地高于原蛋白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酶交联反应条件,制备高乳化性大豆11S蛋白。以酶添加量(以50 m L样液为参照)、大豆11S蛋白质量浓度、温度和p H为自变量,以乳化性为响应值,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高乳化性大豆11S蛋白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酶添加量22 U(50 m L大豆11S蛋白溶液)、大豆11S蛋白质量浓度26.5 g/L、温度47℃、时间2 h、p H 8.0。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乳化性为76.13%,模型的预测值为76.89%,实验值与预测值相差0.76个百分点,拟合模型具有良好可靠性。未改性大豆11S蛋白乳化性为60.00%,改性后其乳化性提高16.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付思晗 《中国油脂》2022,47(1):43-47
以玉米醇溶蛋白和乳清蛋白为原料,利用反溶剂共沉淀法制备玉米醇溶蛋白/乳清蛋白纤维核复合纳米粒,并与玉米油高速剪切制备Pickering乳液。探究了复合纳米粒在不同pH下的乳化性,以及复合纳米粒添加量对Pickering乳液粒径、微观形貌、储藏稳定性及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醇溶蛋白与乳清蛋白纤维核复合后乳化性显著提高,制备的Pickering乳液类型为水包油型;随着复合纳米粒添加量的增加,Pickering乳液粒径先减小后稍增大,添加量大于3 g(100 mL玉米油)后无显著性差异;在复合纳米粒添加量为4 g(100 mL玉米油)时,Pickering乳液油滴大小均一,储藏稳定性最好;Pickering乳液为假塑性流体,随复合纳米粒添加量的增加,表观黏度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20.
榛子蛋白饮料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文研究了以榛子为主要原料的植物蛋白饮料的稳定性,着重对MCC、果胶及蔗糖酯等八种稳定剂、乳化剂及乳化稳定剂在榛子蛋白饮料中的稳定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榛子植物蛋白饮料中复配稳定剂A2B2C3D3的效果最佳,其添加量为0.6%;MCC也具有比较好的稳定乳化效果,但其添加量为0.4%;121℃小于20min的热处理条件是获得最佳稳定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