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胶体滴定法对循环水中改性聚羧酸盐TH-2000电荷密度进行测定,探讨了p H、滴定速度对电荷密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滴定条件。研究了循环水中共存物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当Na~+350 mg/L、Cl~-350 mg/L、SO_4~(2-)270 mg/L、PO_4~(3-)50 mg/L、Fe~(2+)1 mg/L、Zn~(2+)3 mg/L时,对测定结果基本无影响,水质稳定剂(NaPO_3)_610 mg/L、ATMP20 mg/L、HEDP50 mg/L、DTPMPA30 mg/L、BTA、MBT、TTA5 mg/L时,测定影响可以忽略,Ca~(2+)、Mg~(2+)的影响可通过加入EDTA二钠进行掩蔽。该法准确、实用性强,检出限为0.096 mmol/L。  相似文献   

2.
胶体滴定法测定阳离子淀粉的电荷密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宗华  陈少平 《精细化工》2001,18(2):98-99,102
应用粒子电荷测定仪 (PCD)的流动电位变化判定阳离子淀粉胶体滴定的终点。结果表明流动电位曲线敏锐地指示了低电荷密度的阳离子淀粉胶体滴定的终点。测得的阳离子淀粉的取代度与国标凯氏定氮法测得的数值相近 ,最大偏差为 0 .0 0 3。  相似文献   

3.
凉果废水引起的污染已经成为严峻的问题.研究了潮安县康辉集团凉果厂综合排放废水的性质,采用混凝沉降工艺处理该废水.为了强化凉果废水的混凝预处理效果,试验研究了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的最佳投加量.实验表明:采用PAC工艺处理凉果废水的效果较好,投药后经混凝沉降,废水的COD去除率可以达到46.73%,出水COD可以降至...  相似文献   

4.
根据液体PAC含量与密度间的关系,估算了固体PAC中Al2O3的含量。并根据盐基度的定义,用1份试样分别测出了PAC的盐基度及Al2O3含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西北村镇集雨窖水含浊低温微污染的水质特点,采用粉末活性炭(PAC)强化PAFC混凝处理。考察了粉末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并将其与混凝剂PAFC单独投加进行对比,研究其强化混凝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PAFC的最佳投加量为60 mg/L,混合搅拌强度300 r/min,搅拌0.5 min,絮凝搅拌强度100 r/min,絮凝10 min,静沉15 min的条件下,活性炭在投加混凝剂后3 min投加,投加量为10 mg/L时,浊度和COD_(Mn)的去除率比常规混凝提高10%和8.8%,具有明显的增强混凝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垃圾渗滤液经生化处理后出水CODCr和色度偏高,可生化性差(BOD5/CODCr≤0.1)的特点,为进一步去除CODCr,降低色度,采用PAC和PFS两种混凝剂对出水进行处理,并对两者的混凝效果进行比较。试验表明,PFS最佳投加量为0.7 mL.L-1,CODCr去除率达到74.3%,色度去除率88.6%;PAC最佳投加量为1 g.L-1,去除率达到51.9%,色度去除率达到77.8%。无论从CODCr或色度的去除率来看,PFS的混凝效果均优于PAC。  相似文献   

7.
胶体滴定法测定橡椀栲胶中的单宁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胶体滴定法测定了橡椀栲胶中的单宁含量。实验结果表明,pH值为5,橡椀栲胶中单宁质量在0.6~3.0 mg范围内,栲胶的电荷量(以滴定值表示)与单宁质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样品XK-2和XK-3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103.4%,RSD分别为5.4%和1.5%,皮粉法和胶体滴定法测定的单宁含量的差值小于2.1%。与皮粉法相比,胶体滴定具有快速、简便、样品用量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高桂梅 《广州化工》2016,(5):129-130,151
为解决污水处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试验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的絮凝作用在控制污泥膨胀和提高除磷效率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向发生膨胀的污泥中加入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铝可以起到控制膨胀的作用,向二级出水中加入聚合氯化铝,可以提高除磷效率。但应综合考虑运行情况,确定最佳投药量,以达到既定的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三氯化铝和有机高分子PGA为原料,采用碱滴定方法,制备了复合絮凝剂CPAC,并采用电泳技术比较了PAC与CPAC的电动特性,结果表明PAC与PGA复合后能够显著地提高絮凝颗粒的ξ电位,在相同Al(Ⅲ)投量的情况下,O/A比越高,悬浊液体系ξ电位上升越快。以B=2.0的CPAC为例,Al(Ⅲ)投量为5mg/L,O/A=0,0.05,0.1的CPAC悬浊体系ξ电位分别为-8.9mV,-6.9mV,2mV。这说明在低O/A比值的情况下,吸附电中和作用增强是CPAC絮凝效果强于PAC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艾俊哲  谢郢  周可心  池伸 《广东化工》2022,49(3):186-188
胶体电泳速度测定实验是大学物理化学实验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教学实验。本文针对该实验中存在半透膜制作不稳定、渗析时间过长、电泳现象不明显、胶体/辅助液界面不清晰等问题。从胶体浓度、电极电压、半透膜、稳定剂四个方面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胶体界面移动距离,胶体/辅助液界面的清晰程度都有很大的改善,大大提高了实验的体验感。  相似文献   

11.
混凝法处理洗浴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摘要:经过实验比较,选用聚合氯化铝(PAC)处理洗浴废水。探讨了聚合氯化铝(PAC)的不同投加量、混凝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废水pH值、水温以及沉淀时间对处理洗浴废水中有机物(CODcr)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的混凝操作条件下,聚合氯化铝(PAC)吨水投加量仅为50g/m^3,CODcr去除率在80%以上,且去除率随洗浴废水CODcr值升高而升高,混凝后出水再经简单处理,水质可达废水田用的指标(CJ/T48-1999)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某高含盐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通过投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和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对其进行混凝沉淀预处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混凝条件为PAC投加量为1 050 mg/L,PAM投加量为0.8 mg/L,PAM的投加时间在距离PAC投加之后7 min。在上述最佳处理条件下,原水COD由4 876 mg/L降至2 436 mg/L,COD去除率达50.04%。  相似文献   

13.
以金属加工业实际乳化液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K2FeO4辅助聚合氯化铝(PAC)混凝沉淀、后接BDD电化学氧化的两段组合工艺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了PAC和K2FeO4质量浓度、沉降时间、电流密度以及两段工艺的初始pH和反应温度等参数对污染物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K2FeO4与PAC混合使用可有效促进PAC的絮凝沉淀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任崴  武福平 《河南化工》2011,(15):29-32
针对西北村镇集雨窖水含浊低温微污染的水质特点,采用粉末活性炭强化PAC混凝处理。考察了粉末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并将其与混凝剂PAC单独投加进行对比,研究其强化混凝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PAC的最佳投加量为70mg/L,混合搅拌强度300r/min,搅拌0.5min,絮凝搅拌强度60r/min,絮凝20min,静沉1...  相似文献   

15.
李星  殷洪水  张振  王琦 《工业水处理》2012,32(5):52-54,66
为有效控制聚合氯化铝混凝残余铝对饮用水水质的影响,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壳聚糖对铝离子的吸附性能。针对磨盘山水库的低温低浊水,探讨了壳聚糖对聚合氯化铝混凝残余铝的去除作用,并与粉末活性炭的去除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壳聚糖对水中的铝离子具有较强吸附性能,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在聚合氯化铝混凝过程中投加0.2~0.4 mg/L壳聚糖能够有效降低残余铝,而达到相同效果时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为10~30 mg/L。  相似文献   

16.
徐晶晶  张跃军  李潇潇 《精细化工》2011,28(9):899-903,932
该文研究了由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制成的复合混凝剂PAC/PDM的存储稳定性。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考察了常温存储和水浴高温80℃存储前后复合混凝剂铝形态分布的变化,并用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存储前后复合混凝剂的混凝脱浊性能和对CODMn去除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经常温存储180 d和高温80℃水浴存储10 d后,未观察到Ala、Alb、Alc(摩尔分数)有明显变化;针对所用模拟水,不同温度下存储不同时间后复合混凝剂的混凝脱浊曲线几乎重合,CODMn去除率也基本不变。由此可知,复合混凝剂PAC/PDM具有良好的存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使用PAC作为絮凝剂,对染纱厂牛仔布染织过程中所产生的靛蓝染料废水进行了相应的处理。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较佳的工艺参数,使PAC对该废水的脱色率、浊度的去除率达到90%左右。  相似文献   

18.
尹春艳 《广东化工》2007,34(11):19-22
以铝灰为原料,用一步酸溶法制备了高效聚合氯化铝。对铝灰、HCl、水三者配比以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熟化温度、熟化时间、搅拌速度等参数对聚合氯化铝的性能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制备聚合氯化铝的最佳工艺条件。产品的各项指标达到了相关国家标准,对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外加磁场后,沉降速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林英姿  张亮 《辽宁化工》2014,(4):365-368
采用静态试验研究了混凝工艺对水源水中的细胞内和溶解性(细胞外)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并初步探讨了其去除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当将原水的pH值调节到5.5~6.0混凝剂投加量定为30 mg/L时,对去除水中的细胞内微囊藻毒素效果明显,此方法的去除率可以达95.3%。PAC/PAM工艺对藻浓度、浊度的去除率都要高于PAC工艺,但对藻毒素的去除效果二者都不显著。但在混凝前投加活性炭,对源水进行预氧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PAC/PAM+C工艺可以显著地提高对溶解性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去除率达到50%到60%,主要是因为混凝工艺的强化作用与活性炭结合能够明显地去除弱疏水性有机物。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全硅测定中胶体硅的转化条件,提出了相应的转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