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均相催化臭氧化深度处理钻井废水的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独臭氧氧化、MnO2吸附和O3/MnO2催化氧化3种体系对经过混凝处理后的钻井废水进行深度处理,重点研究了O3/MnO2催化氧化体系去除钻井废水中有机物(以COD计)的效能。结果表明:相比单独臭氧氧化和MnO2吸附体系,O3/MnO2催化氧化体系能显著提高COD和TOC的去除率;COD去除率随着臭氧投加量和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pH的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臭氧投加量为80 mg/L、pH为11.5、催化剂投加量为20 g/L、反应时间为40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7.51%、83.18%,COD从686.28 mg/L降至85.72mg/L,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采用臭氧为主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试验结果表明:先通过混凝沉淀、臭氧氧化,再采用MBR处理,可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当三氯化铁的投加量为2 kg/m3,PAM的投加量为0.1 kg/m3,絮凝时间在30~40 min,沉淀时间2~3 h的条件下,混凝沉淀COD的去除率为45%~60%;臭氧用量在25 g/h,水力停留时间为90 min左右,B/C比可提高至0.45;氧化后废水在MBR作用下出水COD为1000 mg/L左右,COD去除率为50%;如出水达到GB16889-2008标准限值的要求,需增加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3.
采用氧化、混凝、吸附及其联合处理工艺去除垃圾渗滤液COD和色度。研究结果表明:(1)单独采用混凝法,COD和色度的去除率较低,分别仅有0.33%和4.62%;(2)使用高锰酸钾化学氧化法,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3.84%,96.05%,最佳投放浓度为0.48 g/L;(3)氧化-混凝-吸附联合法处理实验结果较为理想,高锰酸钾投加量为0.48 g/L,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0.9 g/L,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93.31%和98.82%。  相似文献   

4.
采用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工艺对己内酰胺废水经过厌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生化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进一步脱色,提高化学耗氧量(COD)去除率;考察了臭氧投加量、催化氧化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氧化反应时间大于40 min,臭氧投加量为30 mg/L时,COD去除率达到37.4%,脱色效果好,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与常规臭氧氧化相比,可节约臭氧量约50%。  相似文献   

5.
针对印染生化出水进一步脱色问题进行了混凝、臭氧氧化、二级生化好氧处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混凝与臭氧氧化联合处理对生化废水脱色效果明显,聚铝(液态,铝含量为7.5%)投加量为体积分数1.5‰,臭氧氧化接触时间为20 min时,色度去除率达70.8%;臭氧氧化可提高废水可生化性,臭氧氧化后废水COD为250 mg/L,氧化出水再经二级生化处理,COD降到135 mg/L。  相似文献   

6.
臭氧预氧化强化煤气废水生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气废水生物处理出水存在着色度、NH3-N和COD等指标超标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度处理。臭氧氧化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深度处理方法,然而单独依靠臭氧氧化去除废水中的COD和NH3-N需要较高的臭氧投加量,处理成本很高。探讨了臭氧对煤气废水生物处理出水的预氧化效果及其对后续生物处理过程的强化作用。实验表明,臭氧对废水的色度去除很有效,投加<160mg/L的臭氧就可去除90%的色度,废水pH较低时色度去除效果较好;臭氧氧化对废水残留COD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不同的pH条件下去除率有差异,总体每mg臭氧可去除0.44~0.64mg的COD;臭氧有效投加质量浓度为240mg/L时,废水COD去除率降低,氧化后出水BOD上升,有利于后续生物处理;臭氧氧化对废水NH3-N的去除效果不明显。对比原水与臭氧氧化出水的分子质量分布特征,发现废水经臭氧氧化后其成分有两种变化趋势,既有一定量的小分子物质产生,又有大分子物质聚合生成,因此臭氧预氧化后续处理工艺应以生物处理为主,同时配合混凝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7.
采用功能陶瓷膜催化臭氧氧化处理页岩气压裂废水,考察了不同功能陶瓷膜、初始pH、臭氧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压裂废水处理效果和膜污染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锰陶瓷膜、氧化钛陶瓷膜和氧化铝陶瓷膜具有良好的臭氧催化功能,与臭氧组合促进了氧化反应系统中羟基自由基(·OH)的产生,明显增强了废水处理效果,相比单独臭氧氧化COD去除率最高提升了21.65%。在初始pH为7.5、臭氧投加量为80 mg/L、反应时间为60 min时,氧化锰陶瓷膜与臭氧组合处理压裂废水COD去除率为79.17%;臭氧可有效控制氧化锰陶瓷膜污染,随着臭氧浓度的增加,?TMP明显下降,当臭氧投加量为80 mg/L时,?TMP达到最大下降比率72.78%。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混凝及芬顿氧化技术处理新疆某油田含油污水。当聚合氯化铝(PAC)及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较佳投加量分别为700 mg/L和1.43 mg/L时,混凝出水COD降低至310 mg/L;芬顿氧化处理混凝后出水,当过氧化氢投加量为0.55 g/L,硫酸亚铁投加量为0.65 g/L时,COD去除率最高约为39%,芬顿处理后出水COD为166 mg/L。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投加不同浓度粉末活性炭对高密度沉淀工艺和臭氧催化氧工艺处理某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粉末活性炭不影响高密度沉淀池对SS和TP的处理效果,但可以提高对COD的去除率,投加20、40、60、80mg/L时,COD去除率分别增加了9%、18%、20%和21%;当通入臭氧反应后,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20 mg/L时,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的COD去除率增加了7%,而投加量大于20 mg/L,会降低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的COD去除率。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吸附-臭氧氧化法处理乙硫氮模拟废水,结果表明,(1)对于乙硫氮和对应COD的去除,臭氧的投加量(低于3.00 g/h)与之成正相关关系,活性炭的粒径则与之相反(当≥60目时的去除率可达到70.1%和70.8%,较≤20目对应的去除率高出40.2%和41.5%),同时pH值则表现出影响不明显的效果;(2)乙硫氮在初始浓度为400 mg/L,初始pH为7.8,臭氧、活性炭投加量分别为3.00 g/h、1.50 g/L,反应50 min时,吸附-臭氧氧化法对乙硫氮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9.8%,80.7%,较单独活性炭处理提升29.7%,9.9%,其中COD去除率较单独臭氧处理提升31.2%;(3)整体上,对乙硫氮的去除效果表现为吸附-臭氧氧化>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同时COD去除效果表现为吸附-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由此可见,吸附-臭氧氧化法可实现对乙硫氮及COD的有效同步去除。  相似文献   

11.
主要探讨臭氧对煤气废水生物处理出水的预氧化效果及其对后续生物处理过程的强化作用。实验表明,臭氧对废水的色度去除很有效,<160mg/L的臭氧投量就可去除90%的色度,废水pH较小时色度去除效果较好;臭氧氧化对废水残留COD(化学需氧量)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不同的pH条件下去除率有差异,总体每毫克臭氧可去除0.44mg ̄0.64mg的COD;臭氧氧化对废水NH3-N的去除效果不明显;臭氧有效投加量为240mg/L时,废水COD去除率降低,氧化后出水BOD(生化需氧量)上升,有利于后续生物处理。  相似文献   

12.
在中试系统中,采用混凝-催化臭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MBR生物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渗滤液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COD去除率高达87.6%,出水COD100 mg/L,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排放要求。组合工艺中,臭氧塔中含锰催化剂填料的投加有效提高了臭氧氧化的效果,对出水达标起到重要作用。实验确定了各处理单元的最佳运行条件:混凝初始p H为6.0,聚铁投加量为1 400 mg/L;臭氧氧化中臭氧投加量为150 mg/L;曝气生物滤池水力停留时间为4.5 h。此外,经计算组合工艺处理成本为7.96元/m3,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利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化学混凝-芬顿氧化联合法处理某膏药生产处理废水。混凝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聚合硫酸铁,且投加量为1000 mg/L,混凝时间3 h,pH值8.0时,废水COD去除率为37.0%,水处理处理效果较好。芬顿氧化试验表明:H2O2和Fe2+投加量分别为80mg/L和60 mg/L,反应时间为80min,pH值为3.0时COD去除率达89.1%。化学混凝芬顿氧化联合试验表明:该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90.1%,出水较为清澈。  相似文献   

14.
王洪庆  乐晨 《广东化工》2016,(6):116-117
文章研究采用混凝沉淀—Fenton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研究结果表明,混凝沉淀对纳滤浓液中有机物有较好处理效果,当浓缩液p H为6,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为8 g/L时,COD去除率可达50%以上。适量投加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可显著提高混凝处理效果。Fenton氧化出水BOD/COD比值大于0.2,适合后续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臭氧高级氧化技术对煤气化废水进行了处理,考察各影响因子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40 min、p H为8.78、臭氧和H2O2投加量分别为126.2、57 mg/L的条件下,废水COD降到44.9 mg/L,去除率达64.42%;色度降到6倍,去除率达99.00%;浊度降到0.34 NTU,去除率达68.81%;B/C由0.04提高到0.34。O3/H2O2技术处理效果优于单独臭氧氧化技术,且最佳p H有所降低。保持H2O2总投量相同,多次投加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性投加,且逐渐增大的投加方式下COD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投加助凝剂(PAM)、臭氧、粉末活性炭三种强化混凝沉淀工艺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通过监测分析尾水处理前后的水质变化,研究助凝剂、臭氧、粉末活性炭对混凝沉淀工艺的强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剂和助凝剂投加量比值为100:1时,COD_(Cr)、TP和浊度的去除效果明显提高,其中COD_(Cr)去除率比不投加助凝剂时提高将近15%。臭氧预氧化可以明显提高色度、氨氮、UV_(254)等指标的混凝去除效果,当投加5 mg/L的臭氧时,色度、UV_(254)的去除率比不投加臭氧时分别提升26.21%、17.89%。粉末活性炭不宜与混凝剂同时投加,混凝前30~60 min投加适量粉末活性炭(10~20 mg/L),可强化COD_(Cr)、TP和浊度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比了臭氧、臭氧催化氧化、臭氧/双氧水和臭氧/双氧水催化氧化4种工艺深度处理化工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和色度分别为95.7 mg/L和90倍时,4种工艺出水的COD去除率分别为23.66%、26.77%、29.24%、32.97%,色度去除率分别为64.44%、64.44%、82.22%、82.22%,催化剂和双氧水均能小幅强化臭氧氧化效果。连续臭氧氧化可使出水COD降至20 mg/L,同时当臭氧投加量为60 mg/L时,4种工艺出水均具有一定的可生化性,满足后序生化工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对某颜料企业高浓度洗涤废水进行了混凝沉淀、微电解-Fenton氧化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pH=12,PAC投加量为250 mg/L时,COD、LAS、SS去除率分别为47.8%、47%、52%。微电解-Fenton氧化的最佳条件为:铸铁粉投加量为0.3 g/L,微电解反应时间为1 h,双氧水投加量为10 mL/L,Fenton氧化时间为3 h。研究发现将混凝沉淀置于微电解-Fenton氧化前可提高处理效率,COD、LAS总去除率分别高达77.9%、98%。  相似文献   

19.
《广东化工》2021,48(1)
采用聚合硫酸铁(PFS)-Fenton氧化法对高浓度丙烯酸酯类乳液废水进行预处理。通过混凝实验研究了不同的混凝剂(PAC、FeCl_3、PFS)及助凝剂PAM投量、pH、絮凝时间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Fenton氧化实验探讨了H_2O_2和FeSO_4投加量、初始反应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混凝处理水样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处理最佳混凝剂为PFS,PFS用量90 mL/L,PAM投药量为5 mL/L,絮凝时间为80 min,pH为6,最大COD去除率达61.4%;Fenton氧化实验最适宜条件为:H_2O_2(浓度30%)投加量28.6 mL/L,FeSO_4(浓度15%)投加量500 mL/L,初始反应pH值为3,反应时间为60 min。处理水COD降低到5195 mg/L,COD去除率达84.4%,可以满足接下来的生物系统对进水有机污染物浓度的要求,对于解决高浓度丙烯酸酯类乳液废水预处理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20.
针对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高浓度硫脲废水(硫脲2500mg/L,COD为3000mg/L,pH=10),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法对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臭氧+催化剂+双氧水的催化氧化法效果最佳,在臭氧投加浓度500mg/L条件下,最佳的催化剂投加量为200mg/L,双氧水(30%)投加量为4g/L,反应时间为8小时,COD去除率80%左右。在反应时间8小时,COD去除率大于70%情况下,臭氧与硫脲的最佳比值为1.67。8小时后,COD去除率增加缓慢,后续可采用生化法进一步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