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固液反应与蛋白质水解理论,建立了热碱协同作用下剩余污泥中蛋白质浓度变化的7参数动力学模型.采用试管实验,测定了污泥浓度、氢氧化钠浓度、温度以及时间对溶胞液中蛋白质浓度的影响,并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技术得到动力学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提出的动力学模型对64组实验数据的回归残差为8.09×106,回归指数达0.97...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降低污泥浓度,基于响应曲面法建立了电化学处理过程中的污泥浓度预测模型,优化了外施电压、电极间距和反应时间参数,并考察了电化学工艺对剩余污泥的溶胞效应,在电压20 V,电极间距2 cm,反应时间1 h的条件下,模型拟合度良好,可显著降低污泥浓度,污泥去除率最高为30.07%。试验结果表明:电压对于污泥浓度的影响为主要因素,电压、电极间距、反应时间之间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污泥在电化学作用下存在明显的溶胞效应,污泥絮体结构被破坏,最优条件下污泥细胞的DNA溶出浓度可以达到57.66μg/mL。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氯氧化污泥减量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  裴丽花  陈东宁  张大男 《辽宁化工》2006,35(10):567-569
通过静态对比试验对二氧化氯对污泥的溶胞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对活性污泥具有溶胞作用,二氧化氯最佳投加量在10.0mg/g干污泥左右,反应时间应控制在40min以上。  相似文献   

4.
以匀浆破解为预处理,考察了其结合臭氧氧化对污泥破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污泥浓度20.912 g/L、转速6 000 r/min下匀浆破解2 h,污泥MLSS减少率达到36.9%;先调pH后匀浆破解+臭氧氧化的污泥破解效果优于匀浆破解后调相同pH下+臭氧氧化,同时污泥MLSS减少率随pH的升高递增;在臭氧投加量0.15 g/g下,pH=13匀浆预处理结合臭氧氧化破解污泥MLSS减少率达到58.3%,较无匀浆破解预处理直接臭氧氧化破解提高36.7%。  相似文献   

5.
针对日益严重的污泥问题,从污泥减量效果、出水水质及污泥性质等方面归纳和总结了以源头控制为目标的化学解偶联剂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化学解偶联剂污泥减量技术的机理及化学解偶联剂的种类和特点,详细讨论了化学解偶联剂的污泥减量效果及其对COD、N、P去除和污泥沉降性、活性、絮体结构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等的影响及影响因素,并指出了这种污泥减量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陈丹  吕彦  赵辰莹  强晟 《净水技术》2012,31(6):65-68
该文以上海某城市污水厂曝气池中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蚯蚓对SBR处理系统污泥减量效能及其对系统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蚯蚓可使系统污泥减量率达到44.7%~50.6%。通过延长污泥停留时间(SRT)可以减少剩余污泥产量,当SRT由5 d增至10 d时,剩余污泥产量下降约33.3%,对COD无大影响,会使出水水质中TN、TP略微增大。  相似文献   

7.
冀宝友  林华东 《广东化工》2011,38(1):131-132,144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产生的大量剩余污泥已成为大多数污水处理厂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污泥减量就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泥的产生。臭氧氧化技术是一种有潜力的清洁无二次污染的污泥减量技术。文中阐述了臭氧在污泥减量技术中的应用背景及基本原理,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臭氧氧化技术的应用现状,指出了最新的研究热点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污泥停留时间对剩余污泥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停留时间由7d增至14d时剩余污泥产量下降36.13%,而污泥停留时间由7d增至21d时剩余污泥产量下降78.04%。污泥停留时间的延长对COD cr的去除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但使出水NH3-N浓度和TP浓度均升高,通过调整碳氮磷源的比例可以消除这种负面影响,SRT为14d的工艺BOD5∶N∶P的最佳比例为100∶4.4∶0.96,SRT为21d的工艺BOD5∶N∶P的最佳比例为100∶4.0∶0.9,SRT的延长使污泥沉降性能稍变差。  相似文献   

9.
臭氧化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金保  吴声东  江水英 《化工进展》2007,26(11):1583-1586
阐述了臭氧化污泥减量技术的机理、臭氧化污泥的性状变化、污泥减量效果的影响因素、污泥臭氧化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等。表明了臭氧化污泥减量技术在不影响出水水质的情况下,能有效地减少剩余污泥量,还能提高系统的反硝化能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影响臭氧化污泥减量工艺的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臭氧作为剩余污泥的细胞裂解剂,并与淹没式生物膜工艺相结合进行污泥减量的实验研究,臭氧化后的污泥上清液回流入曝气池与污水合并处理。结果表明:在每kgMLSS臭氧投量为0.05 kg,臭氧化污泥体积流量为进水量的5%条件下,淹没式生物膜系统对SCOD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06%和84.80%,出水水质同对比实验相当;同时获得了去除1 g SCOD得到0.054 gMLSS的剩余污泥产率,与对比实验相比降低了78.4%。  相似文献   

11.
筛选出产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的菌株,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进行摇瓶减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单菌株处理时,产蛋白酶菌株对污泥减量的效果最好,培养第3天减量效果最高达到15.3%,纤维素酶降解菌的减量效果最差,只有4.7%。采用复配菌株处理,蛋白酶菌株、淀粉酶菌株、纤维素酶菌株体积比为7∶2∶1时,培养第3天减量效果最高达到16.4%。单菌株和复配菌株在试验第3天都达到最高的减量效果,第4天分别下降为12.1%、9.4%,总体来看复配菌株的减量效果比单菌株减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酸碱进行污泥减量,主要研究内容有:(1)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确定最佳的pH值,适宜的反应药品,最佳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2)通过烧杯实验,寻求在不同温度,时间和pH值的情况下的剩余污泥量的变化,找到最佳的反应条件。(3)通过实验考察在不同反应条件下污泥上清液中的磷酸盐和氨氮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污泥臭氧减量对淹没式生物膜工艺运行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丽  王琳  王宝贞 《现代化工》2007,27(1):36-39
针对淹没生物膜法(SBF)和污泥臭氧化各自在污泥减量方面的优点,提出了化学臭氧化和复合生物膜法相结合的污泥减量工艺,并对臭氧化对SBF运行效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2个并行的SBF系统污泥臭氧化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臭氧化能够显著降低系统的污泥产率(0.043 kg/kg,较不加臭氧化的SBF系统下降了76%),同时不对硝化和有机物的去除作用产生明显的影响,系统出水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14.
污水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造成的二次污染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厌氧菌群破解剩余污泥的方法简单、安全,成本较低;但破解效率的提高受到各种限制。文章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于连续式处理系统中添加促酶活物质,促进胞外聚合物的破裂和细胞壁的裂解,提高破解效率。结果显示加粉末活性炭期间,污泥日均减量1.34 g·L~(-1),是未添加时的191.43%,添加FeCl_3虽然可以促进脂肪酶的产生,但是由于FeCl_3可以促进污泥絮体的生成,破解效率提高不大。  相似文献   

15.
谢力  李秀芬 《化工进展》2022,41(8):4580-4586
近年来,随着资源短缺及环境污染问题的凸显,剩余污泥蛋白质的回收利用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重点研究了胞外多糖含量对碱热水解法溶出污泥蛋白质及水解液固液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胞外多糖含量的增加对剩余污泥蛋白质溶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此同时,水解液的固液分离性能恶化。当胞外多糖含量为350mg/gTS时,蛋白质的溶出率为29.62%,水解残渣中的DNA含量为233.33mg/gTS,滤液体积为23.60mL,水解液的黏度为545.33mPa·s。三维荧光光谱法和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胞外多糖含量升高,多糖与蛋白质类物质间的美拉德反应加剧,多糖的面积覆盖率升高,这些均不利于污泥蛋白质的溶出。  相似文献   

16.
臭氧化污泥减量技术对出水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剩余污泥减量问题,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曝气池回流污泥,考察臭氧氧化污泥减量技术对出水COD、NH3-N和TP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剩余污泥的比脱氢酶活性随通臭氧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在被臭氧氧化的泥水混合液中,SCOD的值是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臭氧处理后的剩余污泥排入曝气池中,出水的COD、TP去除率无明显变化,出水NH3-N去除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7.
使用复合式A^2/O工艺进行了富集的原生动物对污泥沉降特性及污泥产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式AVO工艺悬浮态污泥的SVI低于对照试验30%,污泥产率在0.140—0.413kg污泥/kgCOD之间,是对照试验的1/2~4/5。填料的存在使原生动物在系统中富集,从而抑制丝状菌的增殖,显著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含固率为12.5%的污泥为对象,研究不同温度和时间对污泥有机物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水解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污泥中SCOD的浓度逐渐升高。较中温条件,高温条件下溶出更迅速。在处理时间为30 min的高温热水解条件下,温度由120℃升高到180℃,SCOD的总溶出率可由30.7%增至48.9%。水解液中VFA主要以乙酸的形式存在,可占VFA总量的50%,且中、高温热水解条件下,VFA的形成机理不同。中温条件下,VFA的形成主要依靠微生物反应。但高温条件下,VFA的形成主要是热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9.
剩余污泥中富含有机质、磷等物质,将其大量溶出有利于后续的资源回收利用.厌氧和好氧条件对污泥中有机质的溶出影响较大.调整不同的曝气量,对剩余污泥中SCODG,VFAs,磷等的溶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ρ(DO)<1mg/L,明显利于VFAs的生成;较高的曝气量(ρ(DO)=7mg/L)也利于SCODG的生成,但是由于存...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大量的污泥,综述了臭氧化污泥减量技术的国外研究成果,介绍并讨论了臭氧化污泥减量的原理、污泥减量效率与臭氧剂量的关系、臭氧化污泥回流对污水处理运行效果及对污泥沉降脱水性能的影响,对臭氧化污泥减量技术进行经济评估,表明臭氧化污泥减量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