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东部幔源CO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我国东部含油气盆地幔源CO2气藏的CO2/3He比率在107-1013之间,与幔源气体脱离玄武岩浆时恒定的CO2/3He比率(2×109~7×109)相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形成于中生代的万金塔CO2气藏,具有109~1013的高CO2/3He比率,而新生代以来形成的黄骅、济阳、苏北、三水等地的幔源CO2气藏,均以107-109的低CO2/3He比率为特征。研究表明,幔源气藏CO2/3He比率的形成受到了幔源气体的释放机制的控制。在玄武岩浆喷溢、侵入为幔源气藏的形成提供大量气源的同时,岩浆房中的幔源气体通过深切岩浆房的断裂通道直接释放,对幔源气藏的形成、幔源气体的补给以及气藏CO2/3He比率等地球化学特征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我国东部含油气盆地中无机成因CO2气藏的CO2/3He比率特征为气藏的幔源成因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赵县背斜位于冀中坳陷晋县凹陷,是富集油气的底辟构造,为多种原油性质、多种类型油气藏的复式油气藏集合体。该背斜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存在早第三纪早期发育的比较稳定的膏岩和膏泥岩塑性地层,其形成机制是塑性地层底辟拱升和区域性右旋拉张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发生的滑脱拉张。该背斜核部及北翼以中部生油洼槽为烃源区,因主要油源层为盐湖相沉积,成烃机理为沥青热降解,所以成为重质稠油聚集区;背斜南翼以南部生油洼槽为油源区,其主要油源岩属于淡水—微咸化湖沉积,成烃机理为干酪根热降解,因此成为中—轻质稀油聚集区;东翼以自生自储油气源为主,因其油源岩发育于两种沉积环境的过渡区,两种成烃机理均可形成原油,故成为中质常规油聚集区。在分析成藏机理和油气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下步勘探的3个重点方向:①尚未钻探的背斜北翼地堑构造,主要寻找Es3—Ek1的构造油藏;②背斜南翼构造低部位,主要寻找Es3、Es4—Ek1的岩性油藏、地层超覆油藏等非背斜油藏;③背斜东翼构造高部位,主要寻找Es4—Ek1中下部的构造油藏和非背斜油藏。图4参3(梁大新摘)  相似文献   

3.
龙门山北段冲断前锋构造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门山构造带北段大致从广元到安县一带,其冲断前锋构造带由北向南主要包括矿山梁、天井山、青林口和中坝等典型背斜构造。野外地质事实和地震剖面构造解释证实,龙门山北段前锋构造带中广泛发育了晚三叠世和新生代两期挤压构造变形,但在各背斜构造表现出不同变形特征。矿山梁和天井山构造表现为一个双重构造:浅层是一个晚三叠世形成的断层转折褶皱;深层则是新生代形成的多个逆冲岩片叠置所构成的隐伏堆垛背斜构造。青林口和中坝构造主体表现为叠瓦状逆冲,构造前锋是深部隐伏的断层转折褶皱和断层传播褶皱。从整体上看,龙门山北段冲断前锋构造带变形表现为上覆早期构造变形之下隐伏后期逆冲构造,从而形成双层结构。在龙门山北段前锋构造深部的隐伏冲断构造中可以进行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4.
盖层类型及其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根据盖层封盖机理与岩石孔隙结构的关系,把盖层分为微孔型和微缝型两类。微孔型盖层饱压比值曲线呈单峰态,峰值他压比大于3.0×10-2MPa-1,多位于中浅层(源岩生油窗之上),不仅构成油气的直接盖层,而且与流体高能面配合,能形成高效的区域盖层。微缝型盖层由微孔型盖层演化而来,饱压比值曲线具多峰态,峰值他压比小于3.0×10-2MPa-1,多位于中深层(源岩生油窗之下),主要起直接盖层作用,作为区域盖层则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惠民凹陷临南洼陷夏38井沙三段独立的辉绿岩侵入体以及阳信洼陷东部多层辉绿岩体周围烃源岩可溶有机质的地球化学分析,总结了侵入岩异常热作用对周围烃源岩生成油气地化特征的影响规律.受侵入岩影响形成的原油烃类组成特征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均与正常成熟原油不同,且不同成熟度参数变化规律也存在较大差异.当岩浆侵入、烃源岩埋藏较深时,侵入体厚度较大的岩体能使正构烷烃组成中轻组分增加,主峰明显前移.当岩浆侵入、烃源岩埋藏较浅,且处于低成熟阶段时,侵入岩因影响程度不同,烃源岩中的正构烷烃组成会呈明显前蜂型、双蜂型或后蜂型.岩浆侵入时的热作用主要是短时的高温作用.这一认识有助于确定侵入岩区油气受异常热影响程度,判断岩浆侵入时周围烃源岩的埋藏和演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详尽的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3亚段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上3亚段储层孔隙类型以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岩性主要为粉砂、细粒岩屑砂岩.上3亚段储层物性受碳酸盐的胶结作用影响较大,储层碳酸盐含量与孔、渗之间亦呈明显的负相关性.上3亚段储层孔隙度大于9%,渗透率大于2×10-3~3×10-3μm2(一般认为孔隙度≥9%,渗透率≥2×10-3~3×10-3μm2可作为储层),并且孔隙度和渗透率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随着孔隙度的增加,渗透率也明显增加.进而根据储层物性的平面展布情况,总结出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3亚段碎屑岩储层的高值区位于塔中的东南部,并且该层段碎屑岩储层的油气分布与储层物性关系密切,上3亚段可流动油气藏的分布范围与储层的孔、渗高值区的范围相一致.最后,根据储层特征与油气分布的关系,预测了该区志留系上3亚段有利区域分布在塔中54井区附近、塔中30井区附近以及塔中17和塔中37井区附近.此预测为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济阳坳陷孤北潜山地质构造与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阳坳陷东北部的孤北潜山,面积60km2,有厚约1200m 的古生代碳酸盐岩沉积,已发现5条逆断层和两个倒转背斜,这些构造的形成与郯庐大断裂的左行剪压活动有关。背斜与潜山成正地形关系,其顶部张裂隙发育,经中奥陶至中石炭世风化剥蚀,孔、洞、缝发育;潜山被生油凹陷包围,油源丰富,油气通过断面和风化壳进入潜山,形成新生古储的次生油气藏。主力产层是奥陶系顶部风化壳,油气最富集部位是孤北潜山倒转背斜中部高带。  相似文献   

8.
碟形侵入体的类型可分为砂岩侵入型和岩浆侵入型,二者在地震剖面上呈现相似的反射特征。琼东南盆地异常反射体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明显的碟形强振幅反射,其下方源自盆地结晶基底的杂乱柱状反射被视为岩浆上侵的通道,同时碟形侵入体上部地层发生褶皱并形成超覆不整合。褶皱宽度略大于侵入体两翼间的宽度,超覆不整合指示的最早侵入时间为10.5Ma。通过附近钻井的VSP资料和侵入体的反射强度计算出的波阻抗值达1.1×107kg·m-2·s-1,远大于由钻井统计出的最大砂岩波阻抗值5.3×106kg·m-2·s-1,而且碟形侵入体邻近地层亦不存在砂岩液化所需的深水超压及物质条件,因此认为异常反射体为火成碟形岩床。依据岩床两侧低渗透冷凝边破损的程度,将与碟形岩床有关的圈闭类型划分为遮挡型、盖层型、透镜型以及围岩次生型圈闭,是油气勘探中的潜在领域。  相似文献   

9.
利用自行设计研制的密闭球磨粉碎、加热解析、氦气吹扫、冷阱捕集在线分析装置,研究烃源岩中分散有机质的轻馏分烃C5—C13的化学组成。对胜利油田东营、沾化凹陷10块古近系沙河街组烃源岩和其抽提物的饱和烃组分,及15个该地区的原油样品进行了C5—C13轻馏分色谱分析和饱和烃色-质分析,然后通过岩-油nC6—nC9轻馏分对比及油-油轻馏分对比和分类,结合岩、油中"较重"的生物标志物参数及其地质背景综合研究,认为:①Es4(上),Es3(下)和Es1段烃源岩分散有机质中的轻馏分烃各有不同的化学组成特征;②烃源岩分散有机质C5—C13轻馏分的化学组成与其沉积时水体盐度之间有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与我们以前对原油的研究成果一致;③15个原油的油-岩对比说明,有8个原油的轻馏分主要源自Es3(下)段烃源岩,有4个油样的轻馏分主要源自Es4(上)段,另外7个似应为混源油;④自行设计的在线分析装置,可以为研究烃源岩分散有机质中C5—C13轻馏分的特征及其在油气地球化学方面的应用提供一个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一般新生代的生长断裂及其伴生的滚动背斜(rollover anticline),大多隐伏在沉积盆地中,很少出露地表,在含油气盆地中这种滚动背斜往往是含油气构造。石油勘探时通常使用人工地震及钻井等方面来确定,作者在滇西地区地质考察时,在丽江断陷蛇山的第四系内发现一条小型的生长断裂及其伴生的滚动背斜,规模虽小,形成机制较典型。兹介绍如下,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二氧化碳的气源及其脱气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烃类气和CO2大量共存,已发现多个高含CO2气藏;CO2具有无机、有机和混合3种成因,但以无机成因为主。从已发现含CO2天然气和区域地质综合分析出发,探讨了松辽盆地潜在的CO2气源及其脱气模式。研究表明,松辽盆地主要有幔源岩浆、火山岩、碳酸盐岩和有机质4种潜在的气源,结晶基底的幔源岩浆是松辽盆地最重要的气源,特别是新生代碱性玄武岩浆;沉积盖层的火山岩是松辽盆地另一种重要的气源,营城组和登娄库组的中酸性火成岩很有可能就是昌德东CO2气藏的主力生气层;变质基底的石炭系-二叠系碳酸盐岩是今后勘探中值得关注的气源;沉积盖层和变质基底中有机质丰富,但对高含量CO2气藏的形成贡献有限。气源不同导致有利的脱气模式亦不同:幔源CO2进入沉积盆地中具有沿岩石圈断裂直接脱气模式、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和壳内低速高导岩浆房-基底断裂组合脱气模式;火山岩最主要的脱气模式是火山岩吸附气后期脱气;碳酸盐岩接触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下脱气有利于CO2气成藏。  相似文献   

12.
It is the first time to report CH4-rich high-pressure fluids in analcime from Dongying depression in eastern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fluid inclusions in volcanic analcime have record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uids which are relative to deuteric hydrotherm of magma and the serpentinization of basalts. The fluid inclusions in analcim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from shape and the ratio of vapor to liquid. The internal pressures of fluid inclusions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the Raman spectra of metha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ree type fluid inclusions indicate that they were captured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The maximum internal pressure of these fluid inclusions is 66.01 MPa at room temperature. Previous study shows that the natrolite in alkali basalts changes into analcime at least above 50 MPa and 375 °C. The internal pressures of inclusions at 375 °C have been computed by the equation of state. The maximum internal pressure contrasts to depth reach to 7.529 km. This confirms that the CH4-rich high-pressure fluids in analcime came from a deep environment. We know that the CO2 and H2 in basaltic magma can react to produce CH4 on a metallic iron or iron oxide catalyst. So, the fluid inclusions in analcime may be regarded as a powerful evidence for the formation of methane during serpentinization of basalts and deuteric hydrotherm of magma. Therefore, the discovery of CH4-rich high-pressure fluids in analcime is very significant to study of abiogenic methane.  相似文献   

13.
侵入岩对源岩生烃影响的定量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较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区而言,岩浆的侵入对被侵入区的烃源岩生排烃的影响目前尚没有很好的分析方法。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文安斜坡古近纪时岩浆侵入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对其烃源岩的热演化影响巨大。从盆地模拟的角度出发,将岩浆侵入视为附加热源,根据岩浆侵入的厚度及地温资料,给其赋予等效的大地热流值并代入热史程序中,得出源岩的生排烃结果。通过计算,文安斜坡古近纪时岩浆的侵入对石炭-二叠煤系源岩生烃的贡献率为62.4%.  相似文献   

14.
为理解双亲分子对石油沥青质甲苯溶液巾沥青质胶团形状、溶剂化程度以及颗粒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测定了其甲苯溶液的黏度,采用Pals-Rhodes方程、Eiler方程、Kuhn-Kuhn方程和Leighton-Acrivos方程关联了黏度与体积分数之间的关系.由Pals-Rhodes方程得到的形状参数α和溶剂化参数K表明.在沥青质甲苯溶液中沥青质胶用为球形.添加双亲分子后其溶剂化程度增加,但其形状仍为球形.由Eiler方程分析表明,沥青质甲苯溶液添加双亲分子后,沥青质最大堆积体积分数ψ_m增加,说明沥青质胶团的分散度增加.由Kuhn-Kuhn方程计算所得沥青质甲苯溶液中沥青质颗粒的形状因子严重偏离球形,因未考虑溶剂化效应和颗粒间的相互作用,故与Pals-Rhodes方程得到的结果差别较大.由Leighton-Acrivos方程得到的相互作用系数表明,沥青质甲苯溶液添加双亲分子后,沥青质胶团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为理解双亲分子对甲苯溶液中石油沥青质胶团形状、溶剂化程度以及颗粒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测定了其甲苯溶液的黏度,采用Pals-Rhodes方程、Eiler方程、Kuhn-Kuhn方程和Leighton-Acrivos方程等经验方程关联了黏度与体积分数之间的关系。由Pals-Rhodes方程得到的形状参数α和溶剂化参数K表明沥青质胶团为球形,添加双亲分子后其溶剂化程度增加,但其形状仍为球形。由Eiler方程分析表明,添加双亲分子后,其最大堆积体积分数φm增加,说明沥青质胶团的分散度增加。Kuhn-Kuhn所计算出的形状因子严重偏离球形,因未考虑溶剂化效应和颗粒间的相互作用,故其结果与Pals-Rhodes方程得到的结果差别较大。由Leighton-Acrivos方程得到的相互作用系数表明,添加双亲分子后,沥青质胶团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6.
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的交接部位存在多个地震模糊带异常体,而围区模糊体类型众多,西部莺歌海盆地发育底辟、海底麻坑、油气苗渗漏系统,北部海南隆起火山活动频繁,东部琼东南盆地发育古潜山群、火山,该区勘探程度低,近物源封盖条件匮乏。针对该区模糊带地质类型归属不清的问题,分析模糊带的地震反射特征及与围岩接触关系,总结各类可造成地震模糊的地质异常体的形成机制及其演化规律,类比分析异常体的地震相,并对该区异常体进行了三维可视化刻划表征。研究认为:这些模糊带具有规模小、无岩浆囊、根部浅等赋存特征,结合钻井资料分析,将这些模糊带定性为气烟囱。该区气烟囱成群成带分布,第四纪晚期仍在活动,油气运移活跃,是有利油气富集区。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圈闭条件好的目标可作为下步勘探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多孔介质渗流力学理论研究了斯仑贝谢公司的重复式电缆地层测试器测试曲线的解释理论。由扩散方程解出了球形流动与柱形流动的压力分布,确定了三种条件下的解。根据试井分析的叠加原理,导出了多种流量条件下球形与柱形流动的计算渗透率的公式与流动函数,并且讨论了使用这些公式的条件。同时,还从理论上找到了斯仑贝谢公司所给公式的来源,并为进一步开展电缆地层测试器的解释方法的研究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断裂构造在南堡凹陷新生代火成岩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堡凹陷在新生代有多期次的基性岩浆活动,形成大量玄武岩和少量次火成岩、火山碎屑岩,产状有岩被、岩株、岩床等。火成岩的形成期次及空间分布,与凹陷盆缘断层及基底断层的演化、空间分布规律一致。火成岩分析数据证实,基性岩浆起源于幔源型原生岩浆。凹陷内的深大断裂是上地幔部分熔融后岩浆上涌侵入或喷发的通道。断裂构造活动与基性岩浆形成的同一性,是南堡凹陷内火成岩的形成机制。岩浆活动的高温、高压,有利于源岩生成丰富的油气。广泛分布的火成岩,既可以作为储层,也可以作为盖层。南堡凹陷内已经发现基底深大断裂侧向遮挡,并由该断裂运移岩浆形成的玄武岩被做盖层,形成储量千万吨以上的馆陶组油气藏。  相似文献   

19.
论球面波波动方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准确的有限变形力学理论,本文建立了无限弹性个介质中点爆作震源产生的球面波非线性波动议程,从而揭示了球面波的振幅和波形演化现象,研究揭示经典的球面波波动议程只对固定振幅相成立,即只描述了相的运行议程,其波速为相速度,本文以变参数外尔斯特拉斯双周期椭圆函给出精确叔动方程解析解,从理论上阐明了地震子波(雷克子波)演化的弹性动力学本质,对于用地震探方法解决生产勘探问题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液态烃球罐发生应力腐蚀开裂,主要是由于湿硫化氢发生电化学反应造成。针对含硫化物的液态烃球罐在国内石化领域检测发现大量腐蚀裂纹,提出防止球罐应力腐蚀的一项专有ZARE技术,旨在预防和降低液态烃球罐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的风险,降低液态烃球罐的使用风险,ZARE技术本质属于阴极保护技术,已在国内10家炼化企业使用,取得了初步成效,ZARE技术有望在国内炼化企业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