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宁波理想--滨水名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概述在中国文化中水是一种根源性隐喻,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简要描述了宁波水系形态及其与城市演进的关系,认为水是宁波最动听的空间语言、城市发展最亲近的"见证";以"上帝、祖宗、自我"为主题,在塑造宁波滨水名城实践中不断完善以水为源流且精髓(主题)的城市文化空间,以水为特色且关联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以水为依托且升华的重点地段.  相似文献   

2.
姚建勇  卢家慧  金晓曼 《规划师》2005,21(10):61-64
海口市南渡江滨江西路带状景观规划设计以“绿色”与“水”为主题绘制城市画卷;以城市休闲生活为需求导向,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以历史文化为空间内涵,融合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通过对滨水地带的分析、对滨水长廊景点进行设计,形成“三层、三段、八点”的滨水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是一个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的滨海小镇,其三面环山,东南抱海,有着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作为青岛沿滨海公路的高端旅游发展区域,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城市设计应更好地突出滨水空间特性,体现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对原有水系的梳理,营造山水共生的城市生态格局和以水为自然分隔的城市空间组团结构,突出城水共生;同时,在沿滨海公路和城市公共活动区结合滨水空间营造田横广场、环湖海鲜街、主题酒店区和田横商贸街等富含传统文化的特色区域,突出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4.
张磊  余艳 《规划师》2012,28(Z2)
宁波湾头地区的功能定位是以水为基调,以绿色为背景,与三江口CBD功能互补的城市滨水休闲商务区(城市滨水RBD).其规划设计提出了建设城市滨水特色区块的思路和策略:通过剖析湾头地区三面环水的地理环境特征,协调地域自然景观格局与城市用地功能之间的关系,突出与城市中心区互补的独特景观与功能,塑造宁波城市中“休闲商务区”形象,打造城市最具活力的滨水区域.  相似文献   

5.
京城滨水新景观——北京通州运河城市景观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田中 《中国园林》2007,23(3):16-23
通州运河城市景观以自然的生态理念、丰富的景观形态,在体现人文关怀的功能性主题城市开放空间中,通过设置媒体制作、国际生态住居、休闲娱乐等多种产业形态,将生态、文化等景观要素有机地穿插在城市肌理中,创造出北京地区独一无二的大尺度滨水都市空间。以“岛影、塔影、楼影、树影”为总体设计理念,规划形成“河源文化、历史人文、运河风情、运动健康、商务休闲、生态教育”六大功能主题板块。  相似文献   

6.
信息     
◎学会动态■第九次中德城市与建筑学术研讨会在宁波举行由中国建筑学会、宁波市规划局、德国海因里希·博尔基金会、德国城市文化协会共同组办的第九次中德城市与建筑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7-18日在宁波新开元大酒店举行,来自德国的20余名专家和国内代表共16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宁波国际住宅产品博览会组委会承办,并得到宁波市城市科学研究会、宁波土木建筑学会、宁波市规划学会和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的大力支持。会议主题为“滨水城市”,议题包括滨水城市公共空间、滨水工业遗产改造和滨水住宅社区。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  相似文献   

7.
结合福州大桥头片区城市设计,从城市滨水活力区的含义、主要规划思路两个方面展开讨论,研究了城市滨水活力区与城市的关系及城市设计方法,认为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交通条件、历史文化遗存以及自然山水资源是构成滨水活力区的基本要素;功能混合、可达性、文脉传承、连续性、生态性是塑造城市滨水历史街区活力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8.
开发项目的文化重塑,是城市滨水历史地段文化重塑的重要方法,文章以襄阳贾家洲水环境治理与综合开发规划方案为例,诠释了在该项目规划设计中,采用的城市滨水历史地段的文化重塑的3种方法:以多元文化为媒,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有机融合,串联众多开发模块的思路转型;塑造历史文化脉络,融合城市肌理与文化内涵,剖析空间要素的界定与应用。理水营城的保护开发模式,以人为本、道法自然,注重养生的建城思路。  相似文献   

9.
丁杰 《城乡建设》2008,(1):37-38
城市的个性特色是城市的灵魂,兴化作为水乡城市应突出表现由于水乡地貌特征带来的城市结构、城市物质空间和文化内涵的特点。将浓郁的乡土气息以水为纽带,融自然于城市之中,融历史于现实之中。营造兴化滨水景观特色,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投资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提高兴化市在江苏省乃至全国城市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相似文献   

10.
江南城市水网纵横,水资源孕育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滨水街区。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河道不再承载其原本的功能,街区滨水空间逐渐衰败。历史文化街区的地域特色及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如何平衡,关系到文化与历史记忆的传承。文章从“地方性”视角切入,对街区滨水空间节点进行分类研究,为节点活力营造提出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的重要景观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价值。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的具体化须以滨水区的实物环境为依托,以景观设计为手段,结合水体、滨水开放空间以及滨水区地形地貌,形成多层次连续的城市滨水地区空间形态。本文以城市滨水区域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设计的研究角度,分析城市滨水空间构成的形态要素,总结滨水区城市设计原则,探求滨水空间构成的形态要素与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滨水空间亲水性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滨水空间的规划开发是城市公共空间开发的重点。滨水空间的亲水性设计旨在给人们提供轻松愉快的观水、戏水环境。本文分析了人们对水环境的感受途径和亲水性空间尺度,同时结合实例提出了滨水空间亲水性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伟  刘彦 《园林》2021,(2):52-57
在江南水乡,水系孕育了村落、集镇和城市,是城市发展的轴线和乡愁记忆的载体。水岸随着城市一同生长,形成了"粘性"滨水空间。对城市更新中的"以人为本"和"内涵式发展"作出回应,明晰"粘性"滨水空间的概念与内涵,厘清滨水空间在城市、社区、文化3个视角下的理想图景,并以人的行为活动为线索提出"粘性"修复措施,初步构建水乡城市滨水空间更新策略框架。  相似文献   

14.
面对城市滨水空间出现的空间活力衰退等问题,如何唤醒城市滨水空间活力、重塑入水和谐互动,是城镇化转型中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议题.手机信令大数据因其样本规模庞大、时空粒度精细、动态轨迹直观的特性,为城市滨水空间活力提升研究提供新视角.以苏州金鸡湖为例,利用手机信令大数据获取到的人群时空动态分布信息,分析滨水空间人群活力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城市滨水空间所面临的挑战,总结了国内外城市滨水区的特点和建设经验,提出了城市滨水空间及亲水空间规划和设计的模式,为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市中心区滨水空间是陆地与水体交接的过渡区域,是多种景观资源和城市功能的混合体,是承载和激活城市居民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品质对广大市民的健康和福祉有着重要且深远的影响。尽管现有文献从不同的方面指出了城市滨水区各类环境要素可能对健康和福祉有显著的影响,但是我们掌握的知识仍然较为零散,缺少从健康城市这一视角下系统审视和评价这些环境要素影响的研究。针对此问题,从健康城市滨水空间的理论机制、科学证据和关键要素特征3个方面展开分析,提出一系列规划、设计和管理建议,希望为建设健康城市和健康滨水空间提供科学支持和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吉林市是松花江流域的重要城市,其城市景观生态格局既与该流域其他滨水城市相似,又特色鲜明。从吉林市城水结构、滨水景观及水域环境三个层面入手,研究水域空间的结构布局、景观规划及生态保护路径,提出将吉林自然生态骨架与城市空间融为一体,构建"山水环绕组团结构"的城市景观格局,突出"城在景中,景在城内"的水域景观特质,以及建立城水和谐关系,保护水域环境的城市景观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城市滨水空间公共权益的规划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经营的重要空间资源,同时也是城市居民的共有财产。从城市经营角度思考,借鉴西方空间生产理论思维,提出中国城市滨水空间生产的目标与原则,即实现滨水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与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并追求经济效益、社会公平与空间正义的平衡。针对当前我国城市滨水空间被大量私人封闭式社区占据等公共权益保护不力的问题,借鉴欧美城市滨水区复兴经验和西方公共信托原则,并根据我国《宪法》与《物权法》中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认为城市滨水空间的公共权益必须要有相关法制措施和规划管理体制的界定与保护。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城市规划"白线"管理办法及其制度保障措施,以促进城市滨水空间生产惠及所有市民。  相似文献   

19.
“一江两岸”滨水地区空间活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时期河流与城市的关系来看,河流对于城市建设的意义重大,尤其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 “一江两岸”滨水地区是消除滨水空间利用弊端的重要抓手和提升城市竞争力以及城市品质的重要平台.本文通过对相关案例的研究总结,针对”一江两岸”滨水地区提出创新性的设计思路,包括“以保障水安全为前提,以缝合城市空间为重点,以激发水岸活力为目标”三大路径,从而让滨水地区充分发挥生态安全效能,强化滨河两岸功能的联系,重塑滨水公共活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滨水区对人身心健康的促进价值,分析影响获取滨水区健康价值的环境因素,从城市设计角度探讨健康导向下的城市滨水区空间设计方法,以期为建设健康城市、重塑滨水空间活力提出全新的设计理念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