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针对某市政公路路堑边坡发生的滑坡灾害,提出了排水、减载和预应力锚固综合治理措施,经过反演推算和工程类比确定了滑坡体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对采取治理方案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进行了评估,计算结果表明,设计方案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晋济高速公路苇元隧道洞顶的滑坡情况,分析了滑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滑坡路段处理工程的施工方案及措施,阐述了具体的施工方法,指出方案实施后治理效果明显,得到了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的好评. 相似文献
4.
滑坡治理中格构锚固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英姿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11):1915-1915
格构锚固结构是一种将格构梁护坡与锚固工程相结合形成的新型的抗滑支挡结构,它既能保证深层加固又可兼顾浅层护坡,很适合土质边坡、松散堆积体滑坡的治理,目前在国内相关的理论研究非常有限。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格构锚固结构的机理及设计理论和方法,并将设计理论应用到三峡库区巴东县太矶头东滑坡的治理设计中。论文主要内容包括:(1) 分析常见格构锚固结构的受力情况,提出格构梁与土钉护坡复合结构、格构梁与锚杆(管)护坡复合结构、格构梁与预应力锚索复合结构、预制混凝土格构梁与预应力锚索复合结构等几种不同组合形式的格构锚固结构的适用条件。 (2) 提出格构锚固的力学模型。利用Winkler弹性地基上的梁的解析解定量地研究钢筋混凝土格构梁的设计理论,得出结论:① 格构梁的受力情况受弹性特征因子l、梁格间距ls以及梁长的影响;② 弹性特征因子l是反映梁相对柔度的重要参数,改变梁高对调整l效果最好;③ 格构梁宜选用较长的连续梁、较小的l,使梁长与l满足ll≥2p;④ 间距对梁的受力变形影响很大,建议采用间距ls较小的格构梁以及小吨位锚索,同时间距满足lsl<p/2;⑤ 建议悬臂长度取0.3~0.5ls。并提出了格构梁的设计步骤。 (3) 应用通用软件ANSYS对格构锚固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滑坡整治设计中抗滑桩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其设计尚有许多问题未完全解决,如1)抗滑桩滑桩推力和桩前滑体的抗力的分布问题;2)抗滑桩合理位置确定问题,本文以抗滑桩受力分析为核心,结合实例,进行了上述问题的对比研究,给出了确定抗滑桩设计参数的方法,对抗滑桩的合理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盘西铁路电气化改建期间,位于既有线K149+290~K150+165左侧的清水塘古滑坡,在勘测调查中发现近几年上面建筑物开裂、变形严重,古滑坡已局部复活,严重威胁铁路路基稳定,对滑坡的治理迫在眉睫。目前采用以抗滑桩为主的综合整治措施治理,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在此,着重介绍了该滑坡的成因、发展和治理,总结了勘测、设计、施工上的经验成果,也为以后类似的滑坡整治积累了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结合大运高速公路清徐滑坡的概况,介绍了滑坡体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滑坡的性质及成因,论述了滑坡的具体治理方案,以达到经济和可靠的目的,确保公路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抗滑挡墙的结构设计要点、设置原则和设计推力的决定及计算原则,并通过登封铁路路堑滑坡整治实例,证明抗滑挡墙在中小型滑坡治理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为了保证斜坡具有足够的稳定性,防治斜坡稳定性降低,以避免导致斜坡发生危害性变形与破坏,滑坡防治原则,需要采取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研究马陵山某滑坡所处地质环境、滑坡体结构特征、滑坡性质基础上,对其稳定性用多种方法进行了比算评价,得出了该滑坡为一混合型顺层滑坡,目前是稳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13.
大红山铁矿场地滑坡治理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大红山铁矿3#边(滑)工程情况,通过地质理论及计算分析边(滑)坡的成因机制及治理原理,最终采用以预应力锚索结构支挡为主,以排水疏干、削方减压和绿化封闭为辅的综合治理方案。经过长时期的监测证明.文中介绍的治理措施是合理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本文系统分析了同心河滑坡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坡体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变形破坏特征的基础上,得出了滑坡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通过反算值及结合地区经验值,确定了计算滑坡稳定性及剩余滑坡推力的抗剪强度参数。结合工程实际对滑坡进行了治理设计,提出以抗滑桩拦挡工程为主、坡面植草防护、坡顶修筑截水沟、地表裂缝回填夯实等综合治理方案。总结本滑坡治理工程的设计经验,供其他滑坡治理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为探讨近代堆土体中滑坡的治理方法,本文通过丁山边坡治理的实例,简要阐述:㈠丁山滑坡的地质条件及其所属类型;㈡丁山滑坡的成因与因素;㈢滑坡下滑力确定及稳定性分析;㈣综合治理措施及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对云南省怒江州泸水一中男生宿舍后山坡滑坡进行勘查,分析了该滑坡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并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对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和Ⅶ度两种工况进行了稳定验算。结果显示,该滑坡处于极限稳定状态和蠕动变形状态。针对这种状况,提出了抗滑桩、抗滑挡墙以及削坡减载的治理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治理效果良好,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