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武英俊 《山西建筑》2007,33(27):142-143
以石太铁路K117.5 km~K117.7 km南侧坡体失稳为例,详细介绍了坡体所处的地质背景与工程地质条件,据此确定了坡体的破坏模式,并进行了坡体的稳定性验算,为边坡治理设计提供了依据,经坡体治理验证,评价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的研究砂泥地互层的顺层坡体在人类开挖工程影响下的失稳特征,本文以山西省长晋高速公路K31+160~K31+460段顺层滑坡为例,通过Geo-slope软件数值模拟了该顺层坡体在边坡开挖后,防护工程没有及时对坡体损失的稳定度进行补偿,造成坡体的自身锁固作用削弱,使坡体在自身势能作用下发生的松弛范围,及坡体沿处于塑性变形区的软弱层发生滑动变形的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根据后续工程为有效的补偿或提高坡体的稳定性,根据施做工程对坡体的位移、应力等进行有效限制、防止坡体由于蠕变及松弛而导致坡体中塑性区出现直至贯通的情况进行了有效的数值模拟。依据8年来坡体的良好稳定性证明,通过数值模拟指导顺层挖方边坡的工程治理是有效的,对顺层挖方边坡松弛区及坡体在工程加固前后的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是合理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以某公路隧道出口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反分析方法和工程类比法确定了边坡坡体当前的强度参数,分别计算了主动加固和被动加固对其稳定性和滑动范围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动加固坡体强度参数降低不大、变形范围有限,坡体稳定,被动加固使得坡体扰动范围增加、坡体强度降低较大,坡体不稳,且加固费效比低。最终建议,隧道进口边坡采取桩板墙主动加固,出口边坡对原设计的预应力锚索做了补强处理,经运行边坡稳定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4.
降雨入渗对边坡性状影响的模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构建不同坡角边坡物理模型分别进行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对坡体进行分层监测。采用自动水份传感器测定坡体不同位置处含水率;用光纤传感器测定坡体内不同深度处应变;用压力盒测定坡体前端不同深度处推力。得到在降雨入渗作用下边坡性状的变化规律:①边坡坡体含水率、坡前推力、坡体变形在降雨期增大,雨后随时间逐渐减小。②受降雨入渗作用影响,土体含水率增长由坡面开始逐渐向下发展,坡体表层附近的含水率变化最大,底层变化最小。坡前推力、坡体变形在坡体深度方向上,由浅入深受降雨影响逐渐减弱,即表层受影响最大,底部受影响最小,这解释了降雨诱发的均质土坡破坏容易出现在浅层的原因。③受相同降雨条件的影响,20°坡角边坡模型产生变化较大,但响应较晚,而10°坡角边坡模型产生变化较小,但响应较早。  相似文献   

5.
以安溪县某边坡工程为例,根据边坡的特征及抗滑桩的治理方式,确定了监测目的,制定了监测方案,开展了坡体水平位移、坡体表面沉降、深层土体位移及桩侧压力等方面的监测工作。监测结果表明,抗滑桩对边坡体起到了较好的治理作用;降雨是坡体发生内部变形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坡体顶部位移量变形较大,坡体浅层发生微弱滑动,深部未发生较大变形;坡体变形量从前部往后部呈逐渐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坡体加固工程建设中,锚固工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坡体加固中不可替代的一种有效措施,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也出现了许多令人痛心的工程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社会人力及物力浪费。通过多年的工程实践,作者对坡体加固中常采用的预应力锚索体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详细讨论了影响坡体预应力锚固工程的控制因素,并列举了坡体锚固工程中由于各种因素控制不当而造成的工程事故,得出了不同影响因素对预应力锚固工程控制,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对以后坡体锚固工程中可能出现的某些事故或失误或可起到一些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岗山水电站地应力高、地震烈度高,右岸边坡卸荷风化强烈、结构发育,其中发育倾坡外的软弱结构面,对边坡稳定不利。从右岸边坡的地层岩性、工程地质岩组、控制性结构面、控制性结构面与临空面关系出发,开展了右岸边坡坡体结构类型及破坏模式分析研究。通过研究影响边坡的坡体结构因素,得出工程地质岩组、控制性结构面与临空面的关系两个因素是影响枢纽区右岸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决定了影响边坡整体稳定的坡体结构分类。得出右岸边坡坡体结构类型主要为:块状型坡体结构中的楔体型坡体结构和构造断层型(滑面)坡体结构中的深卸荷破裂型坡体结构,相应破坏模式为块体破坏和深卸荷破裂型破坏。  相似文献   

8.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灌溉诱发黄土滑坡失稳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灌溉作用不仅改变了地下水平衡,而且降低了土体的抗滑强度,从而导致黄土滑坡的发生。针对黑方台焦家崖头13号黄土滑坡,开展了灌溉作用下滑坡失稳机理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揭示了黄土滑坡的变形特性、应力水平及破坏模式。离心模型的制作考虑了"粒径效应"、"尺寸效应"。离心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加载时间和离心加速度的增大,模型坡体沉降量、坡体土压力、坡体孔隙水压力均逐渐增大;坡体沉降量由坡顶至坡脚逐渐减小,最大垂直位移为33.38 mm,坡体土压力由坡顶至坡脚逐渐增大,最大土压力为320 k Pa,坡体孔隙水压力表现为坡顶坡脚坡体中部,最大孔隙水压力为157.08 k Pa;坡体呈现出两级破坏模式,即第一阶段的坡脚蠕动变形,坡顶压制拉裂,第二阶段的坡体剪切滑移。  相似文献   

9.
在岩石料场开挖中,时常有裂隙构成潜在滑移面,影响料场开挖时及开挖后的坡体稳定性。文中通过分析料场开挖坡体的形成特点,构建计算模型,有针对性地分析坡角及坡高与坡体稳定性的关系,并结合实例分析具备滑移破坏形式的坡体开挖设计时,坡角及坡高的设计取值,使岩石料场的开挖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更提高其使用率。  相似文献   

10.
 试验利用“锚杆–护坡”模拟“锚杆固定大面积护坡”进行坡面型泥石流治理试验,研究坡面型泥石流“锚杆–护坡”治理过程中土体变形的宏细观机制。试验观测表明在“锚杆–护坡”治理下坡体未发生分层滑动,坡体位移场分析中出现了潜在的圆弧状薄弱面,坡体形成类似于黏土的小位移圆弧滑移趋势。采用可视化细观测试系统从细观尺度研究坡面型泥石流“锚杆–护坡”治理下土体的变形机制。细观分析可知,试验过程中,颗粒下沉并在坡体底部积聚,坡体下层细颗粒含量增加,上层以粗颗粒为主,导致坡体上部面积孔隙率大于底部,坡体结构由不同粒径颗粒均匀分布变为“底部细颗粒沉积密实,上层粗颗粒骨架稳定”的相对稳定结构。试验研究表明:“锚杆–护坡”的滤水固土作用,改变坡体的变形机制和结构,减小坡面型泥石流的发生几率,为坡面型泥石流的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光纤传感技术在边坡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关于边坡模型的坡体变形监测较为困难,将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于边坡模型试验尝试解决这一问题。构建边坡模型进行人工降雨试验,采用光纤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反射测量技术(BOTDR)监测坡体变形和光纤光栅(FBG)传感技术监测坡面变形。将BOTDR光纤分层埋入坡体不同位置,以边坡后缘模型箱为固定的参照点,监测坡体内不同位置的应变变化;将光纤光栅传感器铺设在坡面的不同位置,以坡面后缘为固定参照点,监测坡面各位置处位移变化。根据降雨前、降雨过程中及降雨后变形记录资料,得到边坡在降雨作用下的变形规律:在降雨初始一段时间内,边坡并没有明显变形,随着降雨时间的发展,坡体和坡面位移会出现突发性的大幅度增长,并且距坡面较近的土体产生较大的变形,坡体底部变形较小。总体规律是随着坡体深度的增大,坡体变形受降雨入渗的影响越来越不明显,这解释了降雨诱发的均质土坡破坏容易出现在浅层的原因。在坡面上,后缘产生较大位移,而坡体前端位移较小。降雨停止后,部分变形值会变小。试验结果表明,用光纤BOTDR和FBG传感技术监测有众多的优点,且光纤传感技术在岩土模型试验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拉月滑坡稳定趋势发展,优化川藏铁路选线风险调控,对坡体目前状态进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坡体评价体系,确定各个指标权重,并结合物元分析计算坡体综合隶属度,快速评估坡体目前状态。  相似文献   

13.
基于坡体结构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充分利用地质资料建立正确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模型,对于获得正确的分析结果至关重要.根据地质资料建立坡体结构,由此建立分析计算模型.考虑到岩质边坡所经历的浅表生改造和受到自然营力作用而具有的特殊工程地质性质,坡体结构和现有岩体结构的概念存在较大差别,用这些差别来充实现有坡体结构的概念,由此建立的计算分析模型才能获得较为正确的稳定性分析结果.首先对比坡体结构和岩体结构的不同之处,重点论述建立坡体结构应考虑的问题(即边坡所在岩体的浅表生改造特征)、自然营力对坡体浅层的作用程度和影响范围、坡体地质力学模型涉及的范围等;结合地勘资料建立坡体结构,在此坡体结构上既要能体现边坡所在岩体的地质结构特征,又要能反映其特殊工程地质性,例如组成坡体的岩性、节理裂隙特征、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作用、结构面形状及其充填物、浅表生改造形迹、风化与卸荷性等;再由坡体结构建立用于稳定性分析的计算模型,确定模型范围、计算参数、主控结构面位置、可能的失稳破坏模式等,在此基础上选用合适的分析理论进行坡体的二维或三维稳定性分析就能得出较为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白永华  李汀 《山西建筑》2005,31(24):124-125
介绍了土坡稳定性分析的普遍极限条分法的原理,从裂隙水作用力、坡体容量、滑面抗剪强度等方面总结了暴雨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并据此提出预防暴雨期间坡体失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山谷型垃圾填埋场失稳模式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能够在超重力离心环境下旋转的模型箱,进行了山谷型垃圾填埋场离心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40g离心加速度的条件下,前坡40°,后坡45°的填埋场在坡肩处变形较大,沿底部界面失稳的可能性较小。当模型箱转动11.6°(对应填埋体前坡51.6°,后坡56.6°,底坡11.6°),填埋体开始出现整体滑移,随着模型箱的转动角度不断增大,整体滑移呈加速趋势,并伴随有填埋体本身的大变形,其中垂直坡底方向的变形大于平行坡底方向。当模型箱旋转26°后(对应填埋体前坡66°,后坡71°,底坡26°),破坏模式由整体滑移变为沿填埋体内部滑移破坏。试验再现了垃圾堆体沿衬垫界面失稳过程,为山谷型填埋场衬垫界面参数取值方法提供数据支撑。基于测量数据、分析了垃圾土变形、破坏发展规律,探讨了垃圾土抗剪强度参数取值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水位变化引起分层边坡滑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分层的边坡在水位变化时滑坡的模拟实验,起的滑坡,重点考察了水位涨落速度对坡体稳定的影响,考察了分层坡体的滑坡模式、坡体变形、破坏和渗流引以及坡面从产生张拉裂缝直到形成滑面的整个过程,并对这类滑坡中的现象给出了定性解释。最后用有限元对实验坡体进行了应力和位移的静力场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在两个实际受力阶段坡体与地梁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不同,硬质岩体边坡预应力锚索地梁上的坡体压力应分为锚索张拉阶段和工作阶段分别分析,提出在锚索张拉阶段可利用弹性半无限体理论近似分析地梁下的坡体压力,而在工作阶段则可用极限平衡法近似解析地梁下的坡体压力,分别推导了具体的简化计算公式,得到了两阶段预应力锚索地梁下坡体压力的分布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两阶段分别提出的简化分析方法是较为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以晋城市某城中村改造为例,根据坡体高度,并结合建设用地界址点将边坡分为6段,从坡体的岩性、现状坡率、坡长、坡高、建筑物的分布及与边坡的相对位置关系等方面出发,分别对各边坡可能引发的崩塌或滑坡地质灾害进行了预测评估,基于所得出的结论,提出了一些边坡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多级框架锚杆是加固高边坡的一种常用工程结构,合理确定其在边坡分级开挖过程中所承受的坡体压力荷载是设计计算的关键环节之一。依托遂资高速公路一路堑高边坡多级框架锚杆加固工程,采用室内模型试验方法,模拟了边坡分级开挖施工过程,获得了各级锚杆框架梁上的坡体压力分布规律和变化特征,以及下面坡级开挖对上面坡级的锚杆框架梁上坡体压力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各级坡框架梁上坡体压力整体均具有中间大两端小的特点,在下面的1—2级坡体开挖完成后的工况是各级框架梁受力的最不利工况,在工程设计中应主要以这些工况作为各级框架梁的控制设计的工况。  相似文献   

20.
针对节理岩质高边坡的坡体结构特征分析,其核心就是研究控制性结构面与坡面的组合关系,确定不稳定块体。以焦作市龙寺矿山某节理岩质高边坡为例,分析了其坡体结构特征,结果显示: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局部可能出现块体的滑移破坏和倾倒破坏。边坡坡体结构特征分析结果可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