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许多国家对降低制革废水的含铬量,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归纳起来,有下面三个途径:1.提高鞣制效率,即降低废铬鞣液的含铬量。采用铬利用率高的铬鞣法,如用长链二羧酸盐作铬鞣的蒙囿剂,使裸皮对铬液的吸收率由70%提高到95%左右,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一种新的无铬结合鞣法——铁-THPS(四羟甲基硫酸瞵)结合鞣法。最佳鞣制条件为:铁(以FeO含量计)和THPS的最佳用量分别为2.5%和1.5%(以裸皮再计)。研究了蒙囿剂对皮革收缩温度的影响:在酒石酸钠和邻苯二甲酸钠为蒙囿剂条件下,鞣皮收缩温度为95℃,且成革色浅。  相似文献   

3.
在铬鞣中应用苯二甲酸钠作蒙囿剂,以改善铬鞣革的质量,已在我国各制革厂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并掌握了它的性能。可是,直接应用苯二甲酸或苯酐为铬鞣准备裸皮(脱灰和无盐或低盐量浸酸)还没进行过。为了更合理地应用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铬鞣助剂,特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这一新工艺说  相似文献   

4.
采用硫酸酸化废铬鞣液碱沉淀回收的铬泥制备铬鞣液,测试表明其耐碱性能差,且组成主要为阳电荷组分。为此,采用乙酸钠对其蒙囿改性,以耐碱稳定性为指标筛选出最优的蒙囿剂用量,研究了该最优条件下蒙囿改性铬鞣液的电荷组成和鞣革性能。结果表明:按乙酸钠与Cr_2O_3的摩尔比为0.5加入乙酸钠蒙囿改性,浓缩至固含量50%~60%,制备的改性铬鞣液电荷组成与商品铬鞣剂接近;用该鞣液1.44%(以Cr_2O_3计)鞣制的蓝湿革收缩温度超过100℃,颜色浅淡,革坯的力学性能优良,吸收率(以Cr_2O_3计)80%。  相似文献   

5.
高吸收率铬鞣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用几种不同的蒙囿剂,对铬鞣时铬的吸收及成革的感观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找到了较理想的高吸收率铬鞣蒙囿剂。  相似文献   

6.
为简化铬鞣操作,缩短鞣制时间,我厂从1977年下半年开始,进行了快速铭鞣新工艺的探索性试验工作,初步摸索出一条工艺路线。这条工作路线用元明粉代替食盐进行盐处理,用盐处理代替浸酸。一方面利用硫酸盐的强脱水作用,使纤维空隙增大,便于铬盐的渗透,另一方面利用硫酸根对铬离子的蒙囿作用,使鞣制初期生成的硫酸根强蒙囿的铬  相似文献   

7.
本文涉及到焦亚硫酸钠和大苏打联合作还原剂的变型二浴法蒙囿铬鞣新工艺的研究,重点讨论了焦亚硫酸钠与大苏打的比例和加入方式、蒙囿剂的加入时间及用量,并对变型二浴法新工艺应用于少铬鞣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采用含羧基的芳香族合成鞣剂(SCS)与硫酸铝结合鞣制黄牛皮,考察了水杨酸钠、酒石酸钠、柠檬酸钠等3种蒙囿剂在等物质的量用量下对该结合鞣法鞣制效应的影响。发现蒙囿作用较温和的水杨酸钠和酒石酸钠可提高结合鞣革中Al(Ⅲ)的结合量及其分布均匀性,使坯革的综合性能得以提高;而蒙囿作用最强的柠檬酸钠虽然可以使革的湿热稳定性显著提高,但革中Al(Ⅲ)的结合量及其分布均匀性最差,坯革的综合性能也最差。通过改变蒙囿剂的用量,也可以调控其对Al(Ⅲ)的蒙囿作用。研究发现,当酒石酸钠用量为1%时,坯革的收缩温度和物理机械性能均达到最佳值,而增加和降低酒石酸钠用量均导致鞣制效应的降低。综上所述,适当选择蒙囿剂及其用量,既可以改善Al(Ⅲ)的渗透性,又能保持Al(Ⅲ)与皮胶原和合成鞣剂间良好的反应活性,从而显著提高这类结合鞣法的鞣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改进铬鞣工艺是可能的。可首先采用无铬鞣剂进行初鞣,再进行复鞣。无铬预鞣用的鞣剂,种类很多,本文简要论述有关铝盐鞣制情况,如蒙囿铝鞣、聚铝鞣法、植—铝鞣法等。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含羧基的芳香族合成鞣剂(SCS)与硫酸铝结合鞣制黄牛皮,以革收缩温度、耐水洗性和力学性能为评价参数,进行了鞣制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当SCS用量为8%,硫酸铝用量为1.5%时,黄牛皮的收缩温度可达84.3℃,耐水洗性良好,且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此外,还进一步研究了水杨酸钠、酒石酸钠、柠檬酸钠等蒙囿剂对这类结合鞣法鞣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蒙囿剂均可改善结合鞣革中Al3+的分布,使其收缩温度和感官性能得到提升。以酒石酸钠为蒙囿剂时,结合鞣革中Al3+分布最为均匀,其收缩温度可达93.0℃,力学性能、耐水洗性等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将有机酸蒙囿铝配合物鞣剂(HET)用于少铬鞣制工艺中,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铬铝结合鞣制、鞣剂的用量及鞣革工艺条件进行系统考察。从坯革的收缩温度、废鞣液铬含量和坯革物理性能等方面,分析各因素对铬铝结合鞣的影响。结果表明:HET的用量对废鞣液铬含量影响效果明显;采用最佳铬铝结合鞣工艺可节约铬鞣剂44%,废鞣液中铬含量在500mg/L以下。鞣制的革坯柔软丰满,经复鞣加脂后,革身柔软丰满有弹性;其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满足鞋面革要求;成革中六价铬小于3.0mg/kg。  相似文献   

12.
一、KMC、KRC系列铬鞣粉剂。 由成都科技大学皮革工程系研制的KMC系列蒙囿铬鞣粉剂和KRC系列高吸收自碱化蒙囿铬鞣粉剂是根据鞣革理论和实践而设计的新型铬鞣粉剂。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运输、使用方便,性能稳定,水溶性好,KRC的吸收性能更佳。在鞣制初期,鞣剂分子较小,组分多,分子大小、电荷分布均匀,故渗透快,在革内分布均匀。在鞣制中后期,鞣剂分子逐渐变大,鞣制作用缓慢加强,因而鞣制的革柔软丰满,粒面平细。由于铬的吸收好,不仅废鞣液中Cr_2O_3含量低,均在  相似文献   

13.
为利用碱沉淀铬鞣废液所回收的铬泥制备一定碱度的再生铬鞣剂,本研究首先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硫酸溶解铬泥的最佳工艺,然后对酸溶所得铬液进行甲酸钠蒙囿改性并采用小苏打调整碱度制备了再生铬鞣剂,最后对再生铬鞣剂的性质和鞣革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酸溶解的最佳条件为:用铬泥质量70%硫酸在70℃下反应40 min,铬溶出率为93.8%,所得鞣液碱度低。以甲酸钠与Cr_2O_3摩尔比为1,在70℃下反应2 h对鞣液进行蒙囿后加入小苏打调整碱度,制备了沉淀p H值6.3,碱度38.8%的再生铬鞣剂,再生铬鞣剂中配体与铬的结合方式与商品铬鞣剂无明显区别。鞣革实验表明再生鞣剂虽然鞣制所得皮革颜色灰暗,但是铬吸收率与鞣制所得皮革理化性能与商品鞣剂鞣制差异不大。本研究可为利用铬泥制备高品质铬鞣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鞣制的题目组在鞣制的领域中也提出了一系列有趣的新结果,对这类研究的动机是极不相同的。在植物鞣方面是努力于速鞣法的,在铬鞣法中是围绕着进一步说明工业铬鞣盐的成份和蒙囿的影响,有理由的是这些研究中的铬吸收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铬鞣液用离子交换法和凝胶过滤法进行分析绪言鞣制时使用的铬鞣液,是把三价铬盐溶解或把六价铬盐还原为三价铬而配成的。实际上,在使用前还要添加碱或蒙囿剂,煮沸和陈化等。已知这种铬液的组成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铬合物混在一起的复杂体系。这种鞣液的组成与鞣革性能有密切的关系,对成革性质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在生产实际中,很少使用氯化铬液,多使用硫酸铬液鞣革。  相似文献   

16.
以从铬泥制备的再生铬鞣剂为主要原料,对5种蒙囿剂进行了筛选及用量优化试验,得到了耐碱稳定性和渗透性良好的不浸酸铬鞣剂。试验表明使用草酸为蒙囿剂,用量为草酸∶Cr_2O_3=2∶10,可以使制备的不浸酸铬鞣剂鞣制样品的收缩温度(Ts)大于100℃,铬吸收率达到96%,鞣剂有较好的耐碱能力;还原剂选用亚硫酸氢钠,可使不浸酸鞣剂鞣制成革的颜色更加浅淡,避免对后续加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吸收铬鞣机理及其工艺技术(Ⅱ)高pH值铬鞣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盐法脱水并结合使用低碱度 KMC蒙囿铬鞣剂在高 p H值条件下对皮粉及猪皮进行鞣制。考察了铬鞣剂的渗透及革的收缩温度。结果表明 ,此法能使铬在革内的分布与常规铬鞣法相当 ,并使铬的吸收率达到 90 %。在鞣制中 ,盐和 KMC的合适用量分别是 6 %~ 9%和 7% ,革的收缩温度是 97℃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上90%以上的革采用铬鞣靶。传统的铬鞣法,铬的吸收率只有60%-70%,如此低的吸收率产生大量废弃物,破坏生态环境,在鞣制时采用Cr-Al结合鞣循环法,使用一种铝合成鞣剂(Latan),有助于铬的吸收。用4.5%该产品后,仅用4.5%Chromitan·FM铬鞣剂,就可以达到传统铬鞣法使用7%的鞣制效果,吸收率达到90%以上。高吸收Cr-Al结合鞣浴液中铬含量低,有利于直接循环利用,且次数不限,但是循环次数越多,铬液中积累的中性盐也越多。加入蒙囿剂——甲酸根离子,对铬鞣剂具有所需的稳定作用,能得到具有良好鞣性的铬合物,利于成革的耐湿热稳定性。铬铝结合鞣得到的成革,颜色浅淡均匀,革身柔软丰满,粒面清新,皱纹平整。  相似文献   

19.
用浸酸绵羊皮作了一系列稀土-笨酐-铬鞣剂结合鞣制的优选试验,探索出最佳工艺条件:混合稀土1.5%,苯酐0.5%,铬鞣剂2.0%(按红矾重%计)。废格鞣液Cr_2O_3含量降至0.3克/升左右。  相似文献   

20.
本课题以酶脱毛的猪裸皮为试验对象,对铬、铝、锆、钛多金属结合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以收缩温度和废液含铬量为考查指标。在铬、铝、锆最适比例范围的基础上,比较了TiO_2用量对鞣制效果的影响及蒙囿剂、混合交联剂的选择,对裸皮进行预鞣,使猪蓝湿革铬盐用量和废液含铬量进一步降低,这种猪蓝湿革用含铬量较高的废铬液进行复鞣,对治理综合厂家的废铬液污染很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