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功近利的人才培养观违背了教育产品长周期性的基本特征,高职院校应把培养学生以核心技能为基础,兼顾当前就业现实的综合技能作为目标.以此为起点,专业特点应成为高职院校选择技能培养模式的主要参照系,并应结合当前技能培养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技能培养方案,提高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2.
急功近利的人才培养观违背了教育产品长周期性的基本特征,高职院校应把培养学生以核心技能为基础、兼顾当前就业现实的综合技能作为目标。以此为起点,专业特点应成为高职院校选择技能培养模式的主要参照系,并应结合当前技能培养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技能培养方案,提高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电力高职院校以往重技能轻素质,特别是轻人文素养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本文从强化"三个并重"(即学生与教师并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并重、通识性与专业性并重)和做好"三个融入"(即融入网络思维、融入企业文化、融入实践活动)方面对电力高职院校人文素养培育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是重视礼仪修养的民族,大学教育更应该培养内外兼修的高素质人才。因而,高职院校礼仪教学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方法与当今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学生所掌握技能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观念也随之受到影响.高职院校由于受"唯科学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实践中出现了"重专业教育,轻人文教育"的现象.笔者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在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课程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构建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在分析了高职院校课程的基础上,采用系统观的方法,构建了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系,从不同角度详述了该体系的构成和具体实施方法,促进了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加强素质教育特别是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高职教育关注的焦点,乃至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渗透人文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意义。当前,订单培养凭借其过硬的实践技能水平、高就业率以及高就业对口率等优势,受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认可,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院校为了较高的就业率,一味地去迎合企业的不合理要求,只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其人文素养的培育,限制了学生后期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较为普遍的问题。本文主要对订单培养过程中人文教育缺失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既与行业文化相互交融,也与地方文化互动,苏南地区高职院校主动对接地方经济和地方文化,加强地方特色学科建设,开展吴文化的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章旨在探讨构建吴文化传承与高职院校文化交融的途径与方法,高职院校在传承吴文化的过程中,要突出高职特色,努力实现吴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突出专业特色,努力实现吴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突出创新特色,努力实现吴文化与创新型社会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具有教育与经济的双重性,更注重技能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是地方经济建设颇具价值的倚重对象。本文就高职院校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有效路径做了初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将劳动教育有效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培育学生劳动意识,增长学生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但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往往只是突出专业技能培养.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专业技能课程的作用,阐述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思想,总结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经验,为进一...  相似文献   

11.
提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坚持把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构建人文化学院各项管理机制,提高教师的人文知识储备,将学校创建成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和谐育人环境。高职学院文化是构成高职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师生员工精神风貌、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文化品位方面的状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文化建设及其功能的发挥。高职院校能否适应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不仅把改善办学条件、扩大规模作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更重要的是构建体现学校个性与魅力的特有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将高职教育办出特色,对提升学校整体形象与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有效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具有教育与经济的双重性,更注重技能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是地方经济建设颇具价值的倚重对象.本文就高职院校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有效路径做了初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高职院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也要重视高职院校人文社科类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本文从加强高职院校文科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科学素养之于文科大学生的重要意义以及培养高职院校文科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是国家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技能、轻人文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的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阐述了在高职学生培养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实行课证结合的教改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参加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不仅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还是推动高职教改的新思路。高职教育的培养方案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课程体系要以实践为核心;教学内容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根据高职教育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编写相应的教材;课程考核可实行"课证互换";集中开展对学生第二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参加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不仅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还是推动高职教改的新思路。高职教育的培养方案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课程体系要以实践为核心;教学内容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根据高职教育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编写相应的教材;课程考核可实行"课证互换";集中开展对学生第二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当前新形势和企业的发展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必须进行改革。而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必须依托于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获得成功。教师要从自身努力,巩固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技能,多汲取新技术、新知识,作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要注重自身创新能力、主观能动性以及人文素养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使自己成为企业所急需的具有多种知识技能,全面的素质和广泛活动能力的创造性人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则要尽可能打破常规,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只有三者共同努力,才能使高职教育适应新形式下企业的发展,真正意义上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的两次重要讲话使"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迅即成为了各界研究、探索的热点。从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等可以看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高职教育研究的推动。高职院校应清醒认识到高职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从"树立高职校本教研的理念、加强高职教师团队建设、加大对高职专业教研室的投入力度、重视高职教研的组织与指导以及彰显高职教研的价值"等方面加强高职教育研究工作,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培养适应岗位需求,定位职业走向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是我国教育的多样化体现。许多学生通过职业院校具备了岗位技能,提升了就业竞争力。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在发展中走入了误区。为了发挥特色,更多的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花大量精力物力打造硬件环境,注重实验。却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培养。一些学生进入岗位工作后,具备了工作能力,却无法适应工作生活,无法与同事沟通合作,失去了工作岗位。这就需要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本文阐述了人文素质培养的含义,以及如何更加全面的构建学生评价体系,真正让学生具有高素质高技能。  相似文献   

20.
高等师范院校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这些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育社会所需栋梁的重要责任。目前,高师院校普遍存在将大学作为专门教育的场所,重专业教育,轻基础教育;重知识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严重影响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针对人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加强高等师范院校人文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