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应于浅层稠油井下蒸汽干度的测试技术,重点介绍了井下蒸汽取样器的设计,操作、现场试用结果及下蒸汽干度变化规律。该技术应用便于油田动态资料分析和油田注汽管理。 相似文献
2.
浅层稠油油藏注蒸汽纵向动用程度监测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利用井温剖面监测、TPS-9000型吸汽剖面监测、产液剖面监测及剩余油监测等技术,研究新疆浅层稠油油藏纵向动用程度。目的为该类油藏的开发调整提供依据。结果井筒附近油层以中、上部动用为主,其动用程度为30%~87%;并间油层除上部动用外,底部也被热水驱扫,其动用程度为32%~50%。结论上述监测技术适于浅层稠油油藏纵向动用程度监测,其中,TPS-9000型吸汽剖面测试技术效果最好;油层纵向动用程度主要受油层物性及汽水重力分异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提高蒸汽分配系统中蒸汽干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法 运用湿饱和蒸泡汽水两相流在井口相分离及离子测定技术、热力学流动牧场生及热传递原理,研制出稠油井口蒸汽干度取样装置;优化选择适合新浅层稠油井场注汽管网特点的保温条件。 相似文献
4.
以辽河油区已投入吞吐开采稠油油藏实际一切数据为基础,总结了年油汽比变化规律,建立其动态预测的数学模型,并用推广递推梯度方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5.
方法运用沉积相、动态监测和密闭取心等方法,论述了克拉玛依油田首批结束蒸汽吞吐阶段的九1~九44个开发区油层动用状况和宏观剩余油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目的弄清地层剩余油状况,充分挖掘尚未动用或动用程度差的储量潜力,以继续保持蒸汽驱阶段的合理开采。结果蒸汽吞吐初期高渗透层动用程度好,中低渗透层动用程度差或未动用;末期蒸汽超覆导致油层上部为强水洗,中下部基本来驱扫或冷凝水驱动。在同一开采条件下,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为:油层非均质性是控制剩余油的基本因素;局部范围产地层水形成水淹区是造成剩余油的重要条件;开采条件不适应是产生剩余油的外部因素。结论完善井网和加密井距调整,是减少剩余油,改善蒸汽驱效果和提高最终采收率的有效措施;掌握合理转驱时机和开展稳油降水措施,是确保原油增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简述了克拉玛依油田六-九区浅层稠油油藏转汽驱生产后,井筒隔热、井下结构、井下测试,调剖防砂、蒸汽分配与计量等采油工艺配套技术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风城浅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注蒸汽开发试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风城浅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试验区由1口水平井,3口直井和5口观察井组成。1995年投入注蒸汽开发试验。从生产试验特点,生产效果影响因素,汽窜裂缝方向及不同生产方式下效果对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汽窜裂缝是影响水平井生产效果的重要因素;水平吉吞吐预热,间歇汽驱,化学剂降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开采方式。 相似文献
8.
9.
重18井区油藏具有油层埋藏较浅,高孔、高渗、原油黏度较高的特征。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技术已经在重18井区现场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水平段吸汽不均匀、汽窜严重、油汽比低等问题,影响吞吐开发效果。以重18井区侏罗系齐古组三段为研究对象,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层位的稠油水平井在不同注采参数下吞吐3个周期的开发指标进行研究。并通过正交分析法简化油藏数值模拟设计方案,得到了重18井区J3q3层吞吐开采的最优注采参数:注汽强度12t/m、井底注汽干度0.75以上、注汽速度170t/d、焖井时间2d、单井配产液量20~25t/d、生产时间100d。 相似文献
10.
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前 言国外大型稠油油田经过蒸汽吞吐及蒸汽驱开采 ,采收率超过了 4 5%~ 50 %。我国自 90年代在四大稠油区相继开展蒸汽驱先导性试验 ,至今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重点介绍了美国克恩河 (Kervn)油田蒸汽驱开发状况及成功做法、德士古 (Texaco)石油公司深层蒸汽驱开采技术。为国内蒸汽驱开发过程中的稠油层降压、注采参数的确定、注采井完井、蒸汽传输过程中的热损失控制、等干度分配、蒸汽窜调控、蒸汽驱监测、污水处理等技术提供了经验。克恩河 (Kervn)油田蒸汽驱开发状况克恩河 (Kervn)油田位于美国加利福尼… 相似文献
11.
方法 将蒸汽驱采油工艺配套技术用于克拉玛依油田六-九区浅层稠油油藏蒸汽驱生产过程中,并对各种工艺技术的应用进行评价,目的 建立一套适合该区浅层稠油中油油藏蒸汽驱采油工艺配套技术,结果 蒸汽驱注汽井井下结构的热膨金属封隔器加热油管为最佳,综合应用生产井规监测,汽驱观察井测温,测压及TPS-9000型高温测试车,能满足油田生产的动态监测,采用“T”型管网,球型分配器进行蒸汽量的分配及差压式流量计进行湿 相似文献
12.
油藏描述在浅层稠油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浅层稠油油藏以辫状河流相为主,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变化剧烈,油藏开发效果差异大。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预测、单砂体细分与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精细油藏描述与数值模拟研究一体化的技术路线,精细描述了储层微幅构造、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完成了相控储层三维定量化研究;建立了反映不同开发阶段储层、流体变化情况的四维地质模型;掌握了油藏动用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扩大了找油领域和滚动开发范围。对开发层系、井网、井距、开采方式等进行了优化研究,为开发调整方案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方法采用筛管悬挂防砂管柱工艺对克拉玛依六、九区浅层稠油进行砂控研究。目的合理控制浅层稠油注蒸汽开发中严重出砂问题。结果筛管悬挂防砂工艺在六、九区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砂控技术,它较砾石填充工艺简单,不必配用复杂的地面设备及各种施工用车以及费用较高的携砂液。结论筛管悬挂防砂管柱是一种适合浅层调油注蒸汽开发的防砂措施,对低产能油田尽快收回投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砂工艺。 相似文献
15.
16.
辽河油区以稠油为主,在SEC储量评估方法中,尚未提及蒸汽吞吐稠油油藏的储量评估方法。因此,在该区提出了一种基于累积产油量与累积注汽量来求取证实储量的新方法,同时引入了蒸汽吞吐稠油油藏的注汽量和产油量2个重要参数,并以辽河油区杜229区块为例,证实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对其他同类型油田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红山嘴浅层稠油齐古组油藏原油粘度高,注汽参数不合理,在投产初期吞吐效果较差,周期生产指标与方案设计值差距也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在重新确定地层参数和建立油层地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热采参数的数值模拟,其结果作为理论依据,在生产中针对不同类别的油层,设计多种不同的注汽参数进行现场试验,并以此对数模结果加以验证,确定出本油藏吞吐期合理的注气参数。 相似文献
18.
于祥群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0,(4)
胜坨油田胜二区、胜三区东一段、东二段稠油油藏埋藏浅、岩性疏松、水敏严重。 1996年应用PS地层防砂技术 ,螺杆泵、螺杆泵加电加热杆采油工艺 ,依靠油藏天然能量开采了该油藏 ,原油产量迅速上升。 1996年产油 876 3t,1997年产油 5 .7× 10 4 t,1998年产油 12 .8× 10 4 t。 1999年控水稳油取得阶段成果 ,自然递减控制在 17.6 % ,综合含水降至 48.4%。根据测井划分的沉积相确定防砂工艺 ,也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提高XJ研究区浅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充分发挥水平井注汽开发技术的优势,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浅层稠油油藏模型,对水平井蒸汽吞吐开采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以水平井眼位于油层中下部,水平井段长度250~350 m,注汽速度200~250 m3/d,注汽压力5~6 MPa,注入蒸汽干度0.7~0.8,注入蒸汽温度300℃的模式进行开发可获得最优的注汽开采效果。优化结果在研究区浅层稠油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为研究区增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