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黏土在卸荷状态下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工程中常见的3种应力路径,进行不同稠度状态的原状及重塑红黏土的力学特性试验,以研究在不同稠度状态下结构性红黏土在侧向卸荷条件下的变形破坏特性。通过将卸荷比的概念应用于贵州红黏土进行红黏土在卸荷开挖状态下其卸荷比与变形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卸荷比可以很好地描述红黏土剖面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变形破坏特征。不同含水率、不同应力路径和不同固结围压下红黏土的初始卸荷比有很大的规律性及差异性,其与红黏土的变形具有密切的联系,可以用来作为一种研究手段建立和描述红黏土在工程中的受力变形破坏规律。  相似文献   

2.
循环荷载作用下软黏土不排水累积变形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原状样与重塑样循环三轴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软黏土在无静偏应力和有静偏应力循环荷载作用下的不排水瞬态累积变形特性,提出了考虑循环应力、循环振次、超固结比及静偏应力影响因素的土体应变本构模型。结果表明:软黏土变形规律受固结应力水平和土结构破坏影响甚大,当固结压力大于土体结构屈服应力时,其变形规律将趋近于重塑样;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土样变形存在转折点,标志着土结构的破坏,本构模型宜按试样破坏前、后分段描述。  相似文献   

3.
天然地基土在基坑开挖侧向卸荷过程中的模量计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侧向卸荷应力路径试验 ,分析了天然固结地基土在基坑开挖侧向卸荷过程中墙后土体的变形规律 ,根据双曲线假定 ,并引用Duncan Chang模型的计算参数推导了其模量公式。公式能够较真实地反映侧向卸荷应力路径上土体变形规律 ,其计算参数可以通过常规三轴试验获得 ,因而易于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基坑工程支挡结构分析计算是否能正确模拟地基土的工程行为,主要在于采用的应力-应变关系及计算参数的选取方法能否符合工程实际的应力路径。本次研究分析了现行基坑工程设计参数试验获取方法的不合理性,认为土体的物理力学试验应确定其初始应力和固结状态,且试验采用的应力路径应能反映基坑开挖引起土体应力状态的变化,所得参数应能将地基土的强度与变形有效地联系起来,应力-应变关系既能表达极限状态,又能描述过程状态。研究提出了一种针对基坑工程的土工试验方法,将基坑开挖应力路径简化为三种,并结合基坑足尺试验场地原状土样的土工试验结果,分析了基坑开挖卸荷路径地基土的强度、变形特征,得到了土体应力-应变关系及归一化方式。研究结果对改进基坑工程设计及计算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庄心善  胡恺 《土工基础》2009,23(6):43-45
取武汉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粉质粘土,在真三轴仪上按基坑开挖过程中侧向土体的应力路径进行模拟试验,得到平面应变条件下固结不排水卸荷试验结果,由试验结果可知,侧向卸荷土体其应力-应变关系随固结压力的增加,由应变硬化型向应变软化型转化;侧向卸荷土体可以在很小应变下发生破坏;通过对邓肯—张模型的修正,阐述了开挖卸荷土体模型中卸荷模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坑侧各区域土体受到不同程度的卸荷或堆载作用,从而呈现出复杂的应力路径。因此,开展了常规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K0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K0固结侧向卸荷试验和K0固结侧向卸荷轴向加荷试验等不同的应力路径试验,来研究基坑开挖前后基坑坑侧土体的不同应力路径变化情况,比较分析了各应力路径条件下土体的抗剪强度、应力应变的变化情况,归纳了基坑开挖前后复杂应力路径条件下土体的应力变形及强度特征。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应力路径条件下,土体所对应的应力变形及强度参数,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软黏土在不同的侧向卸荷应力路径情况下,应力应变曲线均呈现应变软化型,且侧向卸荷对土体强度影响较大,坑侧堆载引起的轴向加荷对土体强度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卸荷土体工程性质的认识是解决基坑开挖工程中问题的关键,港珠澳大桥连接线珠海拱北隧道处于海相软黏土地层,基坑开挖深度大,断面宽,研究该基坑土体在卸荷应力路径下的土体本构模型及其参数,对工程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取现场土样,选定海相沉积的淤泥质土和可塑状粉质黏土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K0值,采用应力控制式三轴仪,在围压100,200,400,600 kPa状态下进行K0排水固结,对固结完成的土样进行不同应力路径的卸荷试验,根据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非线性特征,采用邓肯张E–μ模型作为该基坑土体的本构模型,依照试验结果,分别确定邓肯张E–μ模型的8个基本参数,为基坑有限元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基坑开挖卸荷路径下土体的力学特征,开展了饱和粉土卸荷路径三轴排水剪切试验,获取了不同应力路径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卸荷比、围压和应变水平对割线模量的影响,提出了饱和粉土卸荷模量简化公式。结果表明:不同卸荷应力路径的应力应变曲线均呈应变软化型,卸荷模量随卸荷比的减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K0固结侧向卸荷路径(EB)的峰值剪应力高于K0固结双向卸荷路径(EC、FD);应力路径对割线模量衰减的影响程度差异显著,K0固结双向卸荷路径(EC、FD)对割线模量衰减的影响最大。说明基坑坑底土体强度较高,受开挖的影响较小,抗变形能力较大,在基坑工程设计中,应考虑基坑不同区域对应的割线模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北京海淀区某深基坑现场取样,采用室内平面应变实验对侧向卸载作用下土体抗剪特性进行分析,并与常规三轴进行对比。可得以下结论:1与原状土相比,重塑土的抗剪强度尤其粘聚强度受土体结构性影响非常大;2通过对比原状土的固结排水三轴减压压缩试验结果,应力路径对土体强度指标的影响不容忽视;3在固结应力比等于1.5的条件下固结,其内摩擦角要比等压固结条件下内摩擦角高出6.44%,但粘聚强度降低19.73%,说明应力历史对于土体强度会有一定的影响;4基于侧向卸载作用土体剪切特性不同于常规三轴试验结果,这种差异性可能影响基坑工程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针对开挖土体复杂卸荷应力路径,按不同初始应力状态和卸荷应力比,对南水北调南干渠粉质黏土开展了K_0固结排水卸荷应力路径试验。试样首先在不同围压条件下K_0固结稳定,然后根据不同的轴向应力和径向应力卸荷比,进行卸荷试验,以模拟实际土体开挖过程中的应力路径。试验结果表明土体的应力应变特性与应力路径密切相关:不同卸荷应力比条件下,试样可能为压缩,先伸长再压缩或者为伸长变形;卸荷应力路径下压缩和伸长应力比临界值与初始固结状态和土性相关;相同平均应力增量条件下,卸荷应力比越小,试样体积膨胀绝对值越大;土体强度参数受加荷方式和应力路径影响不大。试验结果和常规三轴试验有显著区别,需要发展能够描述卸荷应力路径下的土体本构模型,对开挖土体开展符合工程实际的应力变形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