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已有的反渗透/多级闪蒸混产系统和发电-多级闪蒸联产系统,设计了一个新的包括热力发电系统、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和多级闪蒸海水淡化系统的水电联产超结构,对以不同盐度苦咸水、海水为原水的水电联产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求解系统以年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得到不同盐度下联产系统优化的生产结构. 结果表明,在低盐度(≤25000 mg/L)下采用冷凝式发电和一级反渗透产水,高盐度下采用抽汽冷凝式发电和热膜混合产水,可降低联产系统的年费用,获得较低成本的淡化水. 在本工作所定的生产规模下,优化联产方案的年费用可降低23%~36%.  相似文献   

2.
<正>全球海水淡化技术超过20余种,包括反渗透法、低多效法、多级闪蒸法、电渗析法、压汽蒸馏法、露点蒸发法、水电联产法、热膜联产法以及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海水淡化技术等等,以及微滤、超滤、纳滤等多项预处理和后处理工艺。从大的分类来看,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分为蒸馏法(热法)和膜法两大类,其中低多效蒸馏法、多级闪蒸法和反渗透膜  相似文献   

3.
以沿海电厂汽轮发电机组抽汽作为热源,针对反渗透(RO)和低温多效蒸馏(LT-MED)海水淡化技术各自的特点,提出2种水电联产海水淡化方案,并进行性能分析:1种是传统的蒸汽压缩喷射器(TVC)与低温多效蒸馏系统结合的MED-TVC方案;另1种是利用电厂汽轮机抽汽余热能发电驱动反渗透膜,通过热膜耦合技术将低温多效蒸馏与反渗透海水淡化产水集成的RO-MED方案。结合某实际火电机组已经运行的海水淡化项目,建立数学模型,对2种方案的淡水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RO-MED方案的淡水产量约为38.26 kt/d,远大于MED-TVC方案11 kt/d的产水量。但受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安全性等条件的制约,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水资源短缺、而石化行业耗水量大的特点,分析论述了石化行业开展海水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石化产业海水利用应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实行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相结合、重点发展海水淡化的原则,积极采用水电联产、产用配套的运作模式,以高品质企业用水为突破口,带动企业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提高石化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淡水资源贫乏,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发展海水淡化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战略途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大中型海水淡化产业化技术研发及应用—5万t/d水电联产与热膜耦合研发及示范"课题日前启动。该项目由首钢集团和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将为京津百万吨级淡水供应提供工程保证,华东理工大学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其中负责  相似文献   

6.
海水反渗透淡化系统的能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水反渗透淡化系统(SWRO)吨水成本的分析,提出降低SWRO能耗的解决措施,采用能量透平装置(TURBO)或压力转换器(PE)回收浓水的能量传递于进水,不仅可以降低吨水电耗,也可减小一次性投资。值得关注的是,压力转换器,回收效率可达94%,在海水淡化系统中对于降低能耗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太阳能ORC发电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需要消耗高品位电能,而膜蒸馏海水淡化技术需要消耗低品位能源,使得基于太阳能ORC的水电联产技术成为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将在给定产水量和发电量的条件下,以集热器面积为目标,对太阳能ORC+RO系统和太阳能ORC+TMD系统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能ORC+RO系统所需要的集热器面积小,能量消耗少,但对水的回收率很低,而ORC+TMD系统需要很大的集热器面积,对海水的回收率高达80%。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国家控制单位GDP能耗指标、不鼓励企业自建电站、水涨价对氯碱行业的影响。提出如下建议:有关投资者推迟或取消PVC树脂/氯碱新建或扩建计划项目,发展技术含量高、效益好的氯碱下游产品;引进及开发工业燃料电池技术,有效利用联产氢气,开发适合氯碱生产的耗氧阴极技术;氯碱企业采取节水措施,引进海水淡化新技术,联产包括溴素在内的化工产品,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蒸馏法海水淡化系统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系统性能评价指标——单位(?)耗,并结合单位换热面积,对三种典型的蒸馏法海水淡化系统作了计算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考虑水需求的水电联产海水淡化系统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伍联营  胡仰栋  高从堦 《化工学报》2013,64(8):2924-2929
水电联产不仅能缓解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且可有效降低能耗和淡化成本。建立了水电联产系统数学模型,将优化设计描述为一个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NLP)问题,并采用混合编码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以水定电模式下水电联产系统最优操作模式为发电、多级闪蒸(MSF)和反渗透(RO)三者的集成,且MSF和RO的产水比存在最优值,发电采用背压式蒸汽轮机。随着淡水需求量的增加,联产系统的淡水成本逐渐降低,MSF与RO的产水比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阐述大规模海水淡化工程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建议化工园区开发海水淡化项目应采取水、电、热(冷)、盐等联产模式,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能源和资源高效利用,实现海水淡化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张怀军 《水处理技术》2012,38(7):111-114,118
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工艺中级数最多、单套出力最大的某电厂低温多效技术(MED)海水淡化装置的工艺流程及特点,叙述了系统调试的主要步骤,即蒸汽管道吹扫、控制系统和辅助系统调试、初次注水查漏、真空气密性试验、海水整体循环、启动制水等;试验运行结果表明,4套海水淡化装置的运行指标满足设计要求,性能试验合格,具备商业运行条件。介绍了调试过程中遇到问题进行分析及处理方法,提出了完善系统的建议,认为在我国MED海水淡化工艺运行经验有待不断摸索和积累。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印尼BATAM燃煤电厂海水淡化工程的工艺概况,通过整个系统的调试,对该海水淡化系统在调试和试运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整个海水淡化系统平稳的运行和产水水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实践表明,多介质过滤器+一级海水淡化反渗透+二级淡水反渗透工艺处理印尼BATAM的海水,系统运行稳定,水质达到生产用水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12月4日,由首钢国际工程公司及首钢京唐公司等单位参与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大中型海水淡化产业化技术研发及应用-5×104 t/d水电联产与热膜耦合研发及示范》项目(课题)在首钢国际工程公司正式启动。该项目(课题)以首钢总公司为承担单位,由首钢国际工程公司、首钢京唐公司、北京赛诺膜技术公司、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共同完成,任务期限三年。首钢国际工程公司联合首钢京唐公司成功实施了我国钢铁行业第一套、世界首例万吨级三工况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系统,编写了《钢铁行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滤-反渗透海水淡化(UF-SWRO)为主体工艺的海淡中试装置对热法海淡浓盐水进行了海水淡化实验研究。中试期间,UF和SWRO运行安全稳定,结果表明,UF出水浊度0.1 NTU,SDI_(15)值基本维持在0.5左右,满足SWRO单元的进水水质要求。SWRO产水率基本保持在40%,脱盐率大于97%,并会随进水温度变化,产水水质可满足工业回用水水质要求。与普通海水水源相比,膜法海水淡化工艺采用热法海淡浓盐水作为进水时,其预处理药耗低,反渗透药耗和能耗较高。  相似文献   

16.
宁德核电站项目海水淡化设计方案比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晶 《净水技术》2011,(4):70-73
介绍了海水淡化在福建宁德核电站设计中的方案选择,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当前主流的海水淡化工艺特点,并结合已建核电站的运行情况,对福建宁德核电站膜法海水淡化系统预处理工艺方案的比选进行了论述,表明传统预处理工艺更适合福建宁德核电站海水淡化系统.  相似文献   

17.
张琳  侯得印  樊华  王军  尹子飞 《水处理技术》2012,38(7):63-67,74
采用直接接触式膜蒸馏技术进行海水淡化试验研究。在海水温度为55℃,循环水温度为20℃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阻垢剂用量对膜蒸馏海水淡化的影响、工艺连续运行过程中膜通量和产水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确定了膜蒸馏过程稳定运行的最优浓缩倍率。结果表明,阻垢剂的加入可明显提高淡水的产水率,产水率可达到85%以上,减少了高盐度海水浓缩液的排放,膜通量稳定,产水水质好,其电导率不超过10μS/cm,膜蒸馏海水淡化具有一定的技术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南京工业大学膜科学技术研究所针对我国海水水质特点。开发出蜂窝状和多通道海水淡化预处理陶瓷膜。其中,处理量150吨/天的陶瓷膜海水淡化预处理示范装置已在舟山运行5个月。各项水处理指标均达到海水淡化要求.标志着我国陶瓷膜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海水淡化装置将焦化废水回用项目反渗透浓盐水进一步浓缩,减少浓盐水的排放,提高系统回用水收率。迁安某焦化厂在原有回用水系统中增设海水淡化装置,将反渗透浓水回收,运行结果表明:海水淡化装置应用于浓盐水的回收,装置运行稳定。装置回收率达到45%;海水淡化装置脱盐率达到99.2%,氯离子去除率达到99.3%,装置产水符合工业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超滤膜在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中的性能,进行了为期160天的中试试验。试验对超滤膜组件在技术可行性、系统压力运行稳定性、运行经济性及膜清洗通量恢复率方面做了探索。实验结果表明,在技术可行性方面,其产水浊度0.1NTU,产水SDI_(15)稳定在2±0.3之间;在运行压力稳定性方面,运行压力在0.050—0.065MPa之间稳定;在运行经济性方面,吨水能耗稳定在0.05kwh/m~3,药耗低;清洗后膜通量可回复到95%以上。以上艮好地满足了超滤+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