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霞光 《山东冶金》2015,(2):22-24,28
模拟高炉炉缸死焦堆情况,设计模型参数进行水模试验,研究死焦堆改变对炉缸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死焦堆体积减小,壁面处的环流将会减弱,对降低炉缸壁面的冲刷侵蚀十分有利;增加死焦堆孔隙度,即保持较好的焦炭热强度有利于降低炉缸环流,延长炉缸寿命;炉底无焦空间层高度高增加,即死焦堆浮起高度增加,利于减少壁面流速,延长炉缸寿命。  相似文献   

2.
结合生产实践,研究了焦炭在炉内的行为及其对炉缸温度变化的影响,分析认为炉缸铁水的流动和死焦堆的变化影响炉缸的活跃度,进而影响炉底温度的变化。在高炉下部透气性方面,下部(炉腹—炉腰—炉身下部)边缘的焦炭粉末积聚会导致高炉透气性变差,进而导致炉况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济钢高炉在立足济钢原燃料质量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高炉炉内气体动力学的研究,以提升风量和鼓风动能、活跃炉缸为手段,逐步减少炉缸中心死焦堆的体积,增加循环区的面积,吹透炉缸中心,优化高炉工艺操作,实现高炉稳定顺行,炼铁成本低于全国行业平均水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罗源闽光1 250 m3高炉炉况失常的原因,并总结了炉况的恢复过程和实际效果。认为高炉频繁加减风调整产能,慢风率高,外购焦炭质量不佳,烧结矿碱度和亚铁波动幅度大,Al2O3含量高,入炉铅、锌含量高排出率低等原因,造成了高炉炉缸不活、堆积,进而导致炉况失常难以恢复、产量低、消耗高,频繁烧小套。通过改善入炉焦炭的质量,停用高硫焦,降低入炉锌负荷,稳定烧结矿的碱度和亚铁含量,并降低Al2O3含量,调整下部送风制度,堵风口,改善炉缸初始煤气流分布,调整上部装料制度,发展边缘和中心两道气流,保证顺行,降低炉渣碱度,搭配大剂量的锰矿、萤石热洗,炉前增加铁次、换大钻头开口等措施,高炉炉况逐步恢复,炉缸中心温度逐步上升至正常水平,高炉各项指标恢复至正常。  相似文献   

5.
由于原燃料性能变差,高炉过分强调强化,导致气流分布稳定性变差,热量控制水平逐步走低,频繁出现炉凉,最终演变为热制度遭到破坏,炉缸死焦堆肥大,炉况严重失常。通过优化原燃料、锰矿洗炉、循环加焦、休风堵风口等措施,炉况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6.
对泰钢1号高炉成功实施取消中心加焦布料模式调整进行总结。重点对取消中心加焦的具体方法进行阐述,分析认为成功取消中心加焦操作,实施前确保炉缸良好的活跃状态是基础,原燃料质量的改善是保障,上、下部操作制度的优化调整是实现煤气流顺利转换的关键;通过前期制定缜密、详细的方案,实施过程中密切跟踪煤气流变化,及时修订操作参数,一次性成功实现了取消中心加焦操作,未出现滑尺、塌料、悬料、渣皮大量脱落等炉况波动。结果表明,取消中心加焦后,炉缸死焦堆变小,对改善铁水环流降低炉缸侧壁温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高炉煤气利用率提高,燃料比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炉缸内焦炭存在性状与炉况运行状态之间关系,采用炉内径向取样技术,通过对不同大型高炉炉缸区域所取焦炭的堆积程度、粒级存在状态、自身成分与结构以及热态性能等进行检测与分析,并统计出此阶段高炉运行指标,回归出炉缸焦炭存在状态与炉况运行指标间关联性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炉缸内焦炭粒度每增加1 mm,约可提升喷煤量4.66 kg/t,降低燃料消耗4.77 kg/t,同时大型高炉要想获得较好的运行效果,死料柱内的渣、铁滞留量还应严格控制在45%以内。这也验证了良好高炉运行状态下,除应选用优质原燃料入炉,用以减轻炉内焦炭熔损程度,强化料柱功能外,还应在操作中贯彻以风量及风压为优先调剂举措,用于改善炉缸活跃程度。  相似文献   

8.
杨志荣 《钢铁》2015,50(1):31-36
 通过太钢2座4 350 m3高炉生产、操作炉型监控和维护的实践,认识到高炉上下部操作炉型之间有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其对炉缸寿命有一定的影响。高炉上部的操作炉型受到炉腹煤气量、炉身部位耐火材料的选择以及炉身冷却水流向的影响。适当的炉腹煤气量、减少冷却板与砖衬间可能形成的窜气通道、冷却水横向分段、分区冷却有助于形成合理的上部操作炉型。炉身操作炉型与渣皮厚度具有相互作用关系,风口以上操作炉型对炉缸炉底的侵蚀和结厚也存在相互作用关系。通过维持炉芯死焦堆透气透液性、高炉炉身硬质压入以及钒钛矿护炉等措施,维持合理的上、下部操作炉型,改善了炉况顺行和操作指标,同时减缓炉缸侧壁的侵蚀。  相似文献   

9.
邯钢5号高炉(1260m~3)采用皮带机上料,并罐无料钟炉顶,并进行多环布料。1996年初大修后,炉况保持长期稳定顺行。为了进一步降低生铁成本,1999年1月20日开始配用焦丁,初期焦丁配用量为12~13kg/t,到2月份逐步增加到了19~20kg/t,3月份  相似文献   

10.
张俊伟  贾新  林春山  王荣刚  张小林  尚栋 《炼铁》2023,(2):25-28+32
首钢股份3号高炉中修开炉后,炉缸侧壁局部温度持续上升,TE31349点热电偶温度最高升至439℃。认为炉缸中心不活跃、炉温维持较低水平、风口损坏漏水对炉缸侧壁和炉底砖衬薄弱部位的侵蚀加剧是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加钛矿护炉、调整高炉操作制度、加大冷却强度、优化炉前操作等措施,炉缸侧壁温度普遍下降,TE31349点热电偶温度得以控制,稳定在120℃左右;2020年6—10月,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改善,特别是燃料比由545.68kg/t下降至513.12kg/t。  相似文献   

11.
孙力 《山西冶金》2023,(2):128-129+199
达钢5号高炉炉缸冻结,出现气流分布不均、长期炉况失常问题,甚至严重到需要非均匀性调节风口,针对此情况,对高炉进行了非均匀调节风口恢复炉况实践。恢复过程中,炉缸冻结不具备正常休风条件,通过坚持中心、边缘两道气流,保证高炉顺行,然后逐步开风口加风,待炉缸运行状态逐步好转,炉缸活跃程度具备正常休风条件后,休风非均匀性调节风口;复风过程中,坚持中心、边缘两道气流,确保高炉稳定顺行,待达到一定强度以后运行一段时间,观察下部非均匀性风口调节是否适合高炉生产需要,再逐步进行上部调节,使高炉实现高强度、长周期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12.
2017年3月,三宝2号高炉炉缸侧壁环炭温度迅速上升至721℃,严重威胁高炉的安全生产.通过采取间断性低钛护炉、调整操作制度和加强原燃料管理等措施,高炉炉缸侧壁高温点温度逐步下降至可控范围,并获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实践证明,保持钛负荷在4kg/t左右,铁水[Si]在0.35%~0.65%,[Ti]在0.08%~0....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炉物料平衡和全炉热平衡,建立了高炉添加废钢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计算了不同废钢加入量时,Rist操作线、吨铁能耗、矿石还原及高温区热需求量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高炉添加废钢可以处理炉缸堆积的原因,并在某钢铁企业高炉中进行了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高炉添加废钢有利于炉缸堆积的治理,加废钢高炉炉缸堆积比未加废钢高炉要少50%以上;未加废钢高炉从炉缸侧壁开始至炉缸半径的1/2处均滞留较多的石墨碳,而加废钢高炉石墨碳滞留仅存在炉缸半径的1/4处。  相似文献   

14.
鞍钢5号高炉燃料比平均在590 kg/t以上,采用提高焦丁用量并与矿石混装技术措施后燃料比降低。实验室测试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焦丁用量提高,矿石在块状带透气性得到改善,尤其是软融带区域透气性改善显著。鞍钢5号高炉试验结果表明,当粒度为10~30 mm小粒度焦炭与矿石混装入炉,焦丁比提高到60~80 kg/t时,降低高炉燃料消耗效果显著,焦丁与焦炭置换比可以保持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周成林  吕春龙 《中国冶金》2021,31(11):49-53
通过对水钢 2 500 m3高炉炉缸堆积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炉缸堆积治理过程进行总结,在优化装料制度的基础上,通过采取开放中心和稳定边缘煤气流、增加中心焦比例、缩小中心焦角、加组焦、提炉温、堵风口、改用长风口以及用锰矿和萤石洗炉等措施,使高炉生产逐步恢复正常,技术经济指标改善。  相似文献   

16.
左俊  尤石  赵世丹 《炼铁》2023,(2):1-4
马钢2号高炉自2018年以来炉缸工作状态持续下降,2019年8月炉芯温度一度下降至300℃以下。炉缸工作状态差的原因主要是铁水钛含量高、装料制度不合理和鼓风动能偏低。通过采取优化铁水成分改善流动性、调整装料制度优化两道气流、积极用风提高鼓风动能等技术措施,高炉两道气流趋于稳定,炉缸工作状态逐步好转。2020年5月炉芯温度明显回升,持续保持在400℃以上。随着炉缸的活跃,炉况明显改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提升,10月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54t/(m3·d)、燃料比522kg/t、焦炭负荷4.40。  相似文献   

17.
以传热学有关理论为基础,建立炉缸炉底二维传热数学模型,应用ANSYS软件求解得到济钢2号高炉所采用的陶瓷杯内衬结构的温度场分布;同时应用该软件分析了中心堆积时炉缸炉底温度场的分布。结果表明E向陶瓷杯侵蚀严重;中心堆积缸炉底温度场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尹振兴  宋文刚 《炼铁》2021,40(1):25-28
2018年下半年,宝钢1号高炉人炉锌负荷逐步升高,最高上升至425 g/t,对高炉冶炼产生不利影响.简要分析了锌在高炉内的危害,重点分析了宝钢1号高炉锌负荷升高对料柱透气性、操作炉型、及炉缸长寿产生的影响,并阐述了所采取的操业措施.实践表明,通过采取开放中心、强化出渣铁、提高炉缸热量、适当降低炉渣碱度等措施,有利于高炉...  相似文献   

19.
针对莱钢2号1 880 m~3高炉炉役后期生产特点,2013—2015年逐步采用了加长风口、优化布料制度和球团、生矿及焦丁平铺的技术措施,达到了稳定炉况、优化指标的目的。实际生产结果表明,加长风口长度有利于活跃炉缸中心,但需要上下部制度的配合;焦丁平铺后布在靠近炉墙位置,有利于改善边缘矿层的透气性,改善边缘矿石的还原,促进边缘气流的稳定和炉体软水水温差的稳定,有利于降低炉体热量损失,进而有利于降低高炉消耗。  相似文献   

20.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1号高炉投产不到3年时间,铁口以下炉缸局部环炭温度快速上升,严重影响炉缸安全,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新建1座软水站,使冷却水流量增加到4 600 m3/h、定期使用含钛球团护炉、高炉利用系数长期维持在1.9 t/(m3.d)以下,同时保证烧结矿质量稳定,且严格控制含锌高的杂料入炉,在干熄焦用量不足时,及时提高入炉焦比20~40 kg/t,从而保证高炉炉缸安全受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