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涛  李宏  佟倩  吕迺冰  吴铿 《钢铁钒钛》2016,(1):104-109
对首钢焊接用钢ER50-G盘条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微观组织及析出的含钛化合物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钛作用于盘条微观组织、析出相等因素,及对盘条强度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钛加入ER50-G钢中后,形成大量含钛化合物并析出,细化了盘条的显微组织,同时产生显著的沉淀强化效果,综合作用下ER50-G盘条抗拉强度的增量最大超200 MPa;试验证明控制含钛化合物的析出行为,降低和稳定沉淀强化对盘条强度的贡献,有利于控制盘条强度及其均匀性,优化盘条拉拔性能。  相似文献   

2.
碳含量和控冷工艺对盘条ER70S-6性能及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3炉不同碳含量的焊接用钢盘条ER70S-6控冷工艺进行了研究,发现提高吐丝温度虽可以降低盘条的强度,但盘条中易出现混晶组织,碳含量小于0.08%可以使盘条的强度控制在较低水平。盘条拉拨试验结果表明,马氏体组织是引起脆断的重要原因,对盘条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的控制是生产具有优良加工性能焊接用钢盘条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试验钢SCM435(/%:0.33~0.38C,0.15~0.35Si,0.60~0.85Mn,≤0.025P,≤0.025S,0.90~1.20Cr,0.15~0.30Mo)盘条的生产流程为80t BOF-LF-280 mm×325 mm铸坯-160 mm×160 mm热轧坯-热连轧成Φ16 mm盘条。试验研究了160 mm×160 mm热轧坯由常规轧制工艺(开轧1060℃,精轧930~950℃,吐丝860~900℃,冷却速度0.5~0.6℃/s)和控轧控冷工艺(开轧1060℃,精轧820~850℃,吐丝780~820℃,冷却速度0.4~0.5℃/s)对SCM435钢热轧盘条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精轧温度的降低和冷却速度的减小,钢热轧盘条的组织得到改善,抗拉强度明显降低;常规工艺轧制SCM435钢热轧盘条的抗拉强度平均952 MPa,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控轧控冷工艺轧制的SCM435钢热轧盘条的抗拉强度平均817 MPa,组织为均匀的铁素体+珠光体。结合控轧控冷工艺原理对钢的组织和性能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用实验室热处理试验来模拟水钢高速线材厂吐丝温度和吐丝后的辊道冷却速度,研究了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对ER70S-6合金焊丝钢用盘条的强度的影响。为在现场生产中调整吐丝温度和吐丝后的辊道冷却速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含Ti焊接用钢ER70S-G盘条进行双相区轧制并采用较高的吐丝温度(≥780℃),后续通过斯太尔摩风冷线缓冷,盘条出现心部晶粒细化,但边部出现环状晶粒粗大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对盘条金相组织为铁素体或铁素体+少量珠光体组织的低碳含Ti焊接用钢盘条进行双相区轧制,盘条边部晶粒易出现环状粗大情况,影响盘条的拉拔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6.
ER50-6热轧盘条在进行交货检验时发现,盘条中存在混晶、心部马氏体以及白亮带异常显微组织。结合生产工艺分析认为:吐丝温度高是导致盘条产生混晶和心部马氏体的主要原因;末端电磁搅拌强度大引起连铸坯白亮带,偏析遗传导致盘条亦出现白亮带。通过优化控冷工艺和末端电磁搅拌参数,消除了盘条的异常显微组织,合格交货。  相似文献   

7.
控制冷却对SWRH82B-1V高碳钢盘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蔚  徐震  宋金玲  张驰  江来珠 《特殊钢》2010,31(1):60-62
用Gleeble-2000热模拟机测定了V微合金化SWRH82B-1V钢(%:0.79C、0.23Si、0.63Mn、0.18Cr、0.05V、0.004 ON)热变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并研究了冷却速度(1~15℃/s)对钢中索氏体和马氏体面积分数和HV硬度值的影响。通过改变斯泰摩尔生产线的冷却风量模式研究了冷却风量对SWRH82B-1V钢Φ12.5 mm盘条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盘条吐丝温度880℃50%风量冷却可使该钢中索氏体组织≥90%,马氏体组织≤0.05%,盘条抗拉强度≥1130 MPa,断面收缩率≥30%。  相似文献   

8.
利用现有工艺装备,转炉高拉补吹,出钢C 0.03%~0.04%,P≤0.020%;LF精炼减少钢中气体和夹杂;连铸全程保护浇注,降低钢中夹杂物,并采用末端电磁搅拌技术提高连铸坯质量;优化孔型设计,控制轧制温度、吐丝温度、冷却速度等控制产品的组织性能及尺寸精度。张钢开发生产了ER50-6焊丝钢热轧盘条,产品组织为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铁素体体积分数在80%以上,抗拉强度在560 MPa以下,性能通条稳定性好,表面质量好,完全满足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9.
廖舒纶  卢立华  沈奎  麻晗 《特殊钢》2014,35(4):59-6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X-射线衍射仪(XRD)、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φ5.5 mm 0.73%C 72A帘线钢盘条原精轧工艺[精轧≥930℃,吐丝(870±10) ℃]和改进工艺[精轧≥950℃,吐丝(900±10) ℃]对其组织、织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精轧和吐丝温度分别提高20℃和30℃后,该钢珠光体片层间距由144 nm降至133 nm,抗拉强度和塑性略有增加,而盘条轴向{111}织构强度下降,氧化皮剥落率由1.66 kg/t提高到2.67kg/t,有利于提高帘线钢的拉拔性能。  相似文献   

10.
吕刚  卜向东  董捷 《包钢科技》2012,38(5):26-28
文章介绍了包钢ER70S-6焊丝用钢生产情况,为进一步提高钢材的拉拔加工性能,文章分析了钢坯的加热温度、开轧温度、吐丝温度、冷却速度对焊丝用钢拉拔性能的影响。实践证明,在包钢现有装备及工艺条件下开发ER70S-6焊丝用盘条是可行的,各项指标均满足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了长钢焊接用钢盘条ER50-6的生产工艺,设计了产品化学成分控制范围,确定了冶炼、精炼和连铸浇注等关键参数,优化了轧制温度和冷却工艺控制。通过产品质量分析及应用实践证明,长钢ER50-6盘条的拉拔性能良好,所制焊丝焊接性能可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吐丝温度对Q195盘条性能、金相组织及其表面氧化皮生成的影响:吐丝温度在930℃~960℃,Q195盘条的氧化铁皮结构和质量、综合物理性能和金相组织最佳。  相似文献   

13.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测定了ER50-6钢热轧盘条的动态CCT曲线,研究了其连续冷却相变规律,分析了不同冷却速度对钢的组织、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速不超过1℃/s的情况下,盘条组织为粗大铁素体加少量珠光体,组织晶粒度和硬度随冷速的变化不大;当冷速超过3℃/s时,盘条组织以铁素体加少量珠光体为主,同时含有少量的贝氏体。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铁素体晶粒变细,贝氏体含量逐渐增加,盘条硬度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长钢轧钢厂ER50—6热轧盘条的试生产情况。通过采取控制化学成分、开轧温度、吐丝温度及风冷相变等措施。不断完善生产工艺,使盘条的各项性能达到了标准要求,从而满足了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杨浩  唐萍  文光华  孙维  汪开忠  吴坚 《工程科学学报》2010,32(11):1428-1433
盘条表层的魏氏组织是35K冷墩盘条冷镦开裂的主要原因.为控制表层魏氏组织,首先在实验室模拟了加热炉的加热时间和均热温度,然后根据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在工厂进行了不同轧制过程温度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在加热时间80~90min、均热温度1160~1230℃、终轧温度820~840℃和吐丝温度800~820℃的条件下,所获得的盘条组织均匀、表层魏氏组织小于1级,有效地防止了冷镦开裂.  相似文献   

16.
对ER50-6焊丝用盘条拉拔断裂样进行低倍、化学成分、金相、能谱和夹杂物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表面裂纹和组织不均匀是引起盘条拉拔断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昆钢400MPa盘条钢筋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屈服强度及断后伸长率偏低、同卷盘条力学性能不稳定等问题,取样进行了化学成分、金相显微组织、断口形貌及夹杂物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屈服强度及断后伸长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为试样金相显微组织出现8%~30%的粒状贝氏体,粒状贝氏体质量分数30%的试样断口形貌表现为脆性断裂,钢筋塑韧性差;同卷盘条力学性能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为冷却速度不同造成金相组织中贝氏体质量分数不同。针对上述情况,炼钢采取出钢全程底吹氩及渣洗工艺,轧钢采取降低精轧及吐丝温度(精轧入口温度控制为870~890℃、吐丝温度控制为840~870℃)、减弱斯太尔摩控冷强度、增加辊道速度等措施,消除了400MPa盘条钢筋性能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8.
李桂英  李麦麦 《特殊钢》2021,42(4):30-34
分析结果表明,连铸坯中心偏析严重,易使盘条在拉拔时,产生杯锥状断裂;盘条中的非金属夹杂物,使盘条在拉拔和捻制变形时,因应力作用而造成钢丝断裂;钢中O、N含量过高,会使钢的强度和硬度升高,塑韧性下降.合理的吐丝温度和冷却速度,能保证盘条获得理想的细索氏体组织.通过控制[O]≤20×10-6,[N]≤40 × 10-6,连...  相似文献   

19.
湘钢生产的ML40CrQ-1成品盘条奥氏体晶粒度难以满足客户需求,通过对成品盘条进行奥氏体晶粒度检测,确认ML40Cr成品盘条近表面部分区域存在混晶现象,混晶现象是由于钢中AlN分布不均匀造成。将钢中Al含量适当调低,控制初轧的终轧温度,提高钢轧加热温度和吐丝温度,有利于后期AlN均匀析出,减轻混晶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为了优化82B钢的成分和热轧冷却工艺,以提高82B盘条的强度,测定了80钢和82B钢的等温转变温度对相变时间、珠光体片层间距的影响以及Cr元素对82B相变温度的影响,分析了Cr合金化和相变控制对82B盘条的微观组织和抗拉强度的影响。对于82B,当温度在595~615℃相变速度最快,其转变时间为10~15s,在590~625℃可得到理想的0.10~0.20μm的珠光体片层间距;通过添加0.18%~0.24%Cr和控制热轧冷却速度,可以控制82B钢的相变温度区间和相变速度,得到均匀细片状的珠光体组织;将Φ12.5mm 82B盘条的主要成分调整为0.78%~0.84%C、0.15%~0.35%Si、0.78%~0.88%Mn和0.18%~0.24%Cr;在热轧控冷过程中,弱化水冷,强化风冷,控制82B盘条的吐丝温度为840~880℃,目标值860℃,增大82B盘条在风冷线上的冷速,提高了盘条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