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炼铁》2016,(6)
宝钢4号高炉在面临炉身耐材的维护和炉料结构变化大的条件下,为了降低燃料比,确定了生产操业调整的目标,即:确保高炉稳定顺行、操作炉型稳定、良好的透气性、较高的煤气利用水平。通过采取提高煤气利用率、降低渣比、降低铁水含硅量、保持合适的T_f值促进煤粉燃烧等措施,4号高炉保持年均煤比在180 kg/t以上,燃料比控制在480 kg/t左右,低于4号高炉2005年投产以来历年燃料比指标。  相似文献   

2.
对梅钢4号高炉中修后低燃料比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4号高炉中修开炉后的6个月时间内炉况稳定顺行,除开炉当月炉况处于过渡期外,其余5个月的煤气利用率保持在50%~51%,平均燃料比低于495kg/t。生产实践表明,低燃料比的重要前提是:高的煤气利用率、合理的煤气流分布,与下部制度相匹配的上部制度、稳定的热制度,以及与低燃料消耗相适应的造渣制度。  相似文献   

3.
《炼铁》2017,(6)
对西昌钢钒1号高炉降低燃料比的措施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优化炉料结构、优化上下部调剂、优化炉腹煤气量指数等措施,高炉长期稳定顺行、煤气利用率提高,燃料比从2014年的556kg/t下降至2016年的544kg/t。实践表明:在综合品位、熟料率提高等精料条件下,上部进行大批重、大角度、宽平台操作,下部适当提高风速和鼓风动能,是提高产量、降低燃料比的关键措施;1号高炉低燃料比操作的合适炉腹煤气量指数范围在65.01~69.32 m/min。  相似文献   

4.
朱勇军  徐辉  王士彬 《炼铁》2019,38(1):32-35
为了降低铁水成本,在宝钢4号高炉探索用块矿部分或全部代替球团矿的炉料结构。在提高块矿比例的过程中,重点从改善高炉透气性和保持操作炉型稳定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高炉炉况稳定顺行,并能保持较高的煤比和较低的燃料消耗:①在烧结矿比例为70%,块矿比例提至20%以上时,高炉连续16个月平均煤比180. 2 kg/t,燃料比483.8kg/t;②在烧结矿比例为58%,块矿比例提至18%以上时,连续8个月平均煤比162.5kg/t,燃料比478.4kg/t。  相似文献   

5.
针对汉钢1号高炉煤气利用率较低的状况,分析1号高炉原燃料条件,并提出提高煤气利用率的生产措施。汉钢经过对1号高炉不断摸索与总结,逐步形成了合理的操作制度,煤气利用率由43.18%逐步上升到45.8%,燃料比相应地由539 kg/t逐步降低至511 kg/t,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保持了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生产成本,莱钢炼铁厂6#1000m3高炉采取了钛球护炉、风口加衬套、加强原燃料管理及铁口维护、监控造渣过程、适时调整送风制度、合理控制煤比和提高煤气利用率等措施,保证了高炉的安全生产和长期稳定顺行,煤比达到187.87kg/t,平均燃料比为507.3kg/t。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煤气流分布对高炉冶炼的影响,针对韶钢8号高炉煤气分布特点,2012年下半年从装料制度、送风制度、炉缸状况、原燃料等方面进行调整优化后,高炉煤气流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煤气流分布稳定合理,形成了稳定的平台漏斗料面结构,炉缸工作状态进一步得到改善.高炉煤气利用率由48%提高到49.5%以上,燃料比由520kg/t.Fe下降到500 kg/t.Fe,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良好,高炉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高炉在高性能焦炭使用后能够获得最优的燃料比和良好的顺行条件,对焦炭高温性能和高炉焦炭负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秦1号高炉在中修后,在可以获得高质量干熄焦的期间,根据送风系统及操作炉型变化选择了适合的送风制度。通过对原燃料和出铁的强化管理、上下部煤气流合理匹配和调剂,实现了经济炉料条件下高焦炭负荷冶炼。按要求限产后,将风口面积缩小11.38%,选择合理的送风参数,加长和稳定了风口回旋区深度,保证了炉缸活跃度,形成了中心煤气窄而强、边缘温度稳定的煤气分布。在平均渣比为433.30 kg/t的条件下,焦炭负荷提高至6.01 t·t-1,月平均燃料比为499.17 kg/t,充分地利用高反应性能的优质焦炭,实现了有效降低燃料消耗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炼铁》2016,(2)
宝钢4号高炉在开炉前的炉料填充过程中,采取了激光网格方式测量料流轨迹和料面形状,采用机械杆方式测量不同角度下炉料与炉墙碰撞点,得出了高炉各角度的布料规律,制订了开炉的布料角度、挡位和料线。开炉后半年多时间的生产中,在不同的产量和煤比条件下,4号高炉均能保证充沛的中心煤气流和一定强度的边缘煤气流,月均煤气利用率基本保持在51.5%~52.0%,月均煤比也保持在180~200kg/t之间,表明4号高炉开炉的布料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马钢4号3 200 m3高炉开炉以后为了快速降低生铁成本,提高大型高炉的综合经济效益,通过加强入炉料管理,保持适宜的炉腹煤气量指数,采取综合鼓风技术,采用中心加焦结合大矿批大角差技术、高顶压操作,控制适宜的热制度及造渣制度,加强炉型管理以及出渣铁管理等措施,使开炉后的高炉冶炼水平不断提高,获得了较好的生产技术经济指标,高炉燃料比降至495 kg/t以下,利用系数保持在2.4 t/(m3·d)左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夏建国  宋文 《炼铁》2018,(6):51-54
鄂钢6号高炉因大量使用品位低、有害元素高的原料,导致操作炉型发生变化,炉况频繁波动,煤气流分布不稳。从上部调剂、下部调剂、精料方针和加强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使高炉恢复顺行,煤气流分布合理。自2017年4月开始,6号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有较大提升,且能长期稳定在较好水平,煤气利用率提高至48%以上,燃料比下降到520kg/t左右。  相似文献   

12.
对马钢4号高炉实现长周期稳定顺行、提高煤比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在建立高炉合适操作制度、实现长周期稳定顺行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如优化入炉原燃料结构、稳定煤气流分布、保持相对较高的煤粉利用率、加大炉型管理力度等提升了煤比。2017年7月以后,4号高炉稳定顺行,煤比持续呈稳定的上升势头,由7月的126kg/t提升至12月的160kg/t,利用系数也由7月的2.30提升至12月的2.48。  相似文献   

13.
卢保军 《炼铁》2019,38(6):52-55
山钢日照1号高炉开炉1年后,为提高煤气利用率、降低高炉燃料比,开展了取消中心加焦布料模式的摸索。通过采取提高原燃料质量、优化装料制度、调整送风制度、改善出铁制度等措施,逐步形成"平台+漏斗"的布料模式,煤气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燃料比降低到500kg/t以下,成功取消了中心加焦,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2019年6月,1号高炉平均日产量10600.5 t/d,煤气利用率约50.61%,燃料比481.20kg/t。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迁焦环评及常规化限产导致焦炭结构变化,加上高生矿比例、原料种类及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通过采取强化铁前一体化运作、外购焦炭质量评价排序、改善烧结矿质量、优化炉料结构等措施,为3号高炉强化冶炼奠定基础。3号高炉强化冶炼操作要点是,坚持“低耗、高效”方针,以控制适宜的炉腹煤气量指数为基础,提高煤气利用率为目标,选择适宜的热制度和造渣制度,并通过炉缸活跃性评价指数HAI提供预警管理,避免炉况出现波动。采取上述措施后,3号高炉实现了复杂原燃料条件下的炉况稳定顺行,取得了日产量提高180~272 t/d、燃料比降低22.2kg/t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15.
《炼铁》2016,(5)
对武钢8号高炉高效冶炼实践进行了总结。确立了高炉高效冶炼的原则,即尽可能少的吨铁炉腹煤气量消耗+高的煤气利用率,提出了有效利用好"大富氧+大加湿"产生的炉腹煤气,切实提高炉腹煤气利用率的技术思路。通过高效冶炼试验,8号高炉实现了利用系数2.7、燃料比≤500kg/t的稳定运行。8号高炉高效冶炼的技术要点是:①富氧率提高到8%~12%;②鼓风湿度提高到30g/m3以上;③稳定原燃料质量;④控制合理操作炉型;⑤调整上下部操作制度;⑥利用炉况评估软件精细化调控高炉过程参数。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取加强入炉原燃料质量的管理,维护好合理的操作炉型,加强铜冷却壁渣皮的控制,降低炉体热负荷、脱湿鼓风等措施,韶钢8号高炉从2012年12月开始保持低燃料比冶炼水平,2013年5、6月燃料比分别下降到489 kg/t、488 kg/t,达到全国同类型高炉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降低高炉燃料比的途径,在保证炉况稳定顺行的前提下,武钢5号高炉进行了取消中心加焦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取消中心加焦需要较好的高炉原燃料条件,取消中心加焦后,煤气利用率平均提高2.61%,燃料比平均降低14kg/t,焦比平均降低12.7kg/t。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炼铁技术指标,武钢引进了中心加焦技术。从炉顶向高炉中心加入一定量的焦炭,以减小高炉中心区域的矿焦比,使中心透气性改善。通过采用该技术,武钢炼铁厂多年来保持了高炉炉况的稳定顺行,经济技术指标逐步优化。目前,煤气利用率为48%,燃料比为515kg/t,缩小了与先进高炉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炼铁》2016,(2)
对烧结矿分级人炉技术在酒钢7号高炉的应用进行了总结。7号高炉成功应用烧结矿分级入炉技术后,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改善,煤比由132.2 kg/t降低至125.7 kg/t,燃料比由556.9 kg/t下降至553.7 kg/t;二是,炉况稳定性明显提高,改善了煤气利用率,煤气利用率从45.38%上升至46.39%;三是,边缘热负荷得到有效控制,减缓了冷却壁破损,炉身第2段温度呈下降趋势,第8、9段冷却壁水管破损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20.
李杰  陈军  李小静  王志堂  李帮平 《炼铁》2019,38(6):19-23
对马钢4号高炉开炉以来装料制度的调整及优化过程进行了总结。与中心加焦相比较,调整后的平台+漏斗装料制度使燃料比降低6 kg/t、焦比降低8kg/t、煤气利用率提高0.48%,但对原燃料的质量及稳定性要求较高,炉,况易波动。经过优化,4号高炉最终建立了适应当前原燃料条件下的大矿批、高焦丁比的中心加焦装料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