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然气资源丰富,是后期天然气重要的战略准备层系。XT1井雷四~3亚段测试获气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川西南部雷口坡组勘探的又一重要突破。为扩大川西南部大兴场地区雷四~3亚段勘探成果,进一步明确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利用岩心、薄片及分析化验资料对雷四~3亚段储层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物性及储层发育控制因素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南部大兴场地区雷四~3亚段储集岩主要为颗粒白云岩,其次为细(粉)晶白云岩;储集空间以孔隙为主,伴有少量溶洞和裂缝,物性总体表现为"低孔低渗"的特征。②从分布特征上来看,储层纵向叠置,厚度薄,横向储层连片展布,由北西向南东方向逐渐减薄直至尖灭。③有利相带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展布,为储层发育提供岩性基础;表生岩溶作用是形成储层有效储集空间的最直接手段;构造作用产生的裂缝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东部(以下简称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似层状"白云岩储层天然气勘探获得了重大发现,但对该层位白云石化的成因和分布一直未能达成共识,制约了该区的天然气勘探部署。为了明确该区茅口组下一步的天然气勘探方向,基于岩心和露头样品的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了茅口组白云岩储层的特征、成因及主控因素,建立了白云岩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东地区茅口组白云岩纵向上主要发育于茅三段中下部,多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岩性主要为细—中晶云岩、硅质云岩、生屑云岩等,储层物性较好,主要发育孔隙、热液溶蚀缝洞系统两类储集空间;②该区茅口组基质云岩与鞍状云岩的微量元素及其含量、锶同位素比值及包裹体均一温度均存在着差异,表明两类白云岩的形成流体或期次相差较大,早期热水沉积形成基质云岩,晚期受热液溶蚀改造形成缝洞充填的鞍状云岩;③该区茅口组白云岩发育分布受生屑滩、热水沉积和基底断裂的联合控制,其中生屑滩是白云岩储层发育的基础,热水沉积形成了早期层状基质云岩,基底断裂为后期富镁热液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改善了储集性能。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化对川东地区茅口组白云岩储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川西雷口坡组气藏储层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海相碳酸盐岩雷口坡组气藏的储层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储层薄且呈互层状发育,主要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洞,微裂缝发育,非均质性极强,储层类型复杂,气藏高效开发难度较大,对储层类型和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可以为气藏效益开发提供重要支撑。因此,以研究区3口探井的岩心样品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物性测试、压汞实验和CT扫描等方法对储层类型进行划分,并对不同类型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川西雷口坡组气藏主要发育孔隙型、裂缝-孔隙型、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4类储层,同时发现排驱压力、分选系数、连通孔隙数量占比、配位数和孔隙纵横比与储层类型和物性参数有一定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4.
川西龙门山前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雷四上亚段发育厚达百余米的潮坪相白云岩溶蚀孔隙型储层,可分为上、下2个储层段。对钻井岩心、薄片和物性分析表明,以白云岩类为主的下储层段优质储层呈多层叠置分布,储集性能优于灰质含量较多的上储层段。根据不同类型岩石物性统计及储层储集空间特征分析,结合扫描电镜、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对储层成因进行研究,认为“白云岩化+准同生期溶蚀+埋藏溶蚀”叠加形成了该套优质储层,其中,区域分布的潮坪相白云岩为储层的稳定广泛分布奠定了重要岩性基础;准同生期溶蚀控制了优质储层多层叠置分布;埋藏溶蚀叠加改造有利于孔隙的保持及储层渗透率的改善,进一步提高了储层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利用岩心描述、常规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化验分析资料,结合常规物性及勘探情况,对沙河街组二段储集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储集物性、储集空间类型以及储层物性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认为研究区沙河街组二段储集层为混积岩,岩性以生屑云岩为主,夹薄层砂砾岩;储层物性非常好,平均孔隙度为27.6%,平均渗透率为442×10-3μm2,储层类型为高孔-高渗型;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为主,原生孔隙多为粒间孔和生物体腔孔。研究发现,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控制储集层物性的两个主要的因素,其中溶解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是造成现今优质储集空间的主要原因。同时指出了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认为沙河街组二段中发现的生屑云岩和含陆源碎屑云岩等白云岩储层是油气富集场所,是今后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6.
����ʯ̿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川东石炭系储层的地质特点,将川东石炭系储层按储集性能划分为石灰岩、孔隙发育白云岩、孔隙不发育白云岩三部分。经勘探实践证实,可作为储层的主要是孔隙度高、裂缝发育的白云岩,因此识别石炭系储层中孔隙高、裂缝发育的层段就成为储层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测井资料在纵向上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岩石岩性及物性的差异,故我们综合利用地质、测井资料获取了川东石炭系不同岩性或同一岩性不同物性的六个常规测井系列的测井特征值,并对所获得的测井特征值进行反演,证实了该测井特征值是成立的。应用此测井特征值可以将石炭系储层中的孔隙发育白云岩、孔隙不发育白云岩和石灰岩区分开,并且可以判别岩石孔隙中的含流体情况。同时,建立了孔隙度与密度、声波时差的相关性模型,根据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可以确定云岩孔隙发育中的孔隙度值。将文中所述测井特征值应用到地震处理中,可以预测石炭系的岩性及物性变化,进而可以确定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7.
龙岗气田雷四3亚段气藏是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新发现的与印支期剥蚀和岩溶作用有关的气藏,弄清该气藏的特征及控制因素,将极大地拓展四川盆地雷口坡组的勘探领域。为此,基于区域地层对比、小层划分、沉积相、储层特征及气藏特征等综合研究成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性认识:1雷四3亚段的储层发育于其顶部a小段,风化剥蚀作用控制了a小段储层的分布及溶蚀孔洞的发育;2a小段储层岩性以泥、粉晶角砾云岩为主,次为泥粉晶针孔云岩,物性为低—特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孔隙类型主要为基质孔隙、裂缝和溶蚀洞穴,台内滩沉积微相控制了储层的发育;3在大型地层尖灭的背景下,受构造、断层和岩性变化的影响,发育地层—构造、岩性—构造等多种圈闭类型;4气藏烃源以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主,生储盖组合以侧生侧储和上生下储为主,次为下生上储,其气水关系复杂,存在多个水动力系统;5雷四3亚段a小段尖灭带附近的次级岩溶斜坡是寻找工业气井的最有利区。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安岳大气田震旦系—寒武系储层的发育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勘探揭示,四川盆地安岳大气田的3套工业气层分别发育在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和二段,为了给该区的持续勘探发现提供储层研究支撑,分析了储层的主要特征及其发育机制,取得以下3项成果认识:①依据沉积微相、岩性和孔隙三要素将上述储层分为龙王庙组颗粒滩白云岩裂缝—孔洞型储层、灯四段蓝细菌丘滩白云岩缝洞—洞穴型储层和灯二段蓝细菌丘滩白云岩裂缝—孔洞型储层。②龙王庙组储层的主要岩性是颗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为溶孔溶洞,平均孔隙度为4.24%,平均厚度为36m;灯四段储层的主要岩性是蓝细菌白云岩,溶孔溶洞和洞穴是其主要储集空间,平均孔隙度为3.22%,平均厚度为70 m;而灯二段储层的岩性为蓝细菌白云岩,主要储集空间为溶缝溶洞,平均孔隙度为3.34%,平均厚度为80 m。③储层的发育经历了孔隙形成、热液矿物充填、沥青充填等主要演化阶段,准同生溶蚀作用和表生岩溶作用是储集空间形成的关键,并建立了储层的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测定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1+2亚段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桥地区马五1+2亚段储集岩的类型主要为溶蚀孔洞状白云岩、泥晶—粉晶白云岩,其次是颗粒(砂屑)白云岩和角砾状白云岩;储集岩的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孔、晶间孔、晶间溶孔,其次为膏模孔和裂隙;储集岩的物性较差,平均孔隙度为3.26%,平均渗透率为1.2mD,且孔隙度与渗透率呈正相关性,总体为非均质性较强的低孔、低渗透储层。通过对该区储层特征的研究,可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20年,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西南部)平探1井在中二叠统栖霞组钻遇台缘带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并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实现了该区中二叠统天然气勘探的新突破。为了深化对栖霞组的地质认识,指导该区带天然气勘探,在分析平探1井钻探成果的基础上,对该区的烃源条件、储层特征、保存条件等油气成藏要素开展了研究,探讨了该区栖霞组天然气的勘探潜力及下一步的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南部栖霞组储层以中、细晶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晶间孔、粒间孔和裂缝,为低孔、中—低渗透裂缝—孔隙型储层,局部发育高孔高渗储层;储层横向展布受台缘滩控制,主要沿邛西—平落坝—名山—汉王场一带大面积分布;②该区栖霞组天然气的来源与双鱼石构造类似,由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页岩和中二叠统泥灰岩混源构成,主要来源于前者;③该区纵向上不仅具有"双层构造"特征,而且三叠系盐膏层具有区域封盖条件,二叠系的构造圈闭及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形态完整、保存条件良好,为栖霞组天然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场所。结论认为,川西南部中二叠统具有较好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平探1井的突破展示了该区栖霞组台缘带白云岩储层良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川西坳陷马井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雷四3亚段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以A1井为典型井,利用薄片资料、孔渗测试资料和面孔率定量分析等方法,开展川西坳陷马井地区雷四3亚段储层特征及储层孔隙定量分析。研究认为晶间孔、晶间溶孔、裂缝是马井地区雷四3亚段主要储集空间类型,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格架孔、窗格孔和溶缝为次要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发育在云坪、藻云坪、含灰藻云坪沉积环境中,发育的岩石类型主要为晶粒白云岩、晶粒颗粒白云岩、颗粒晶粒白云岩和(含)灰质白云岩中。马井地区雷四3亚段上储层段的主要储层岩石类型为晶粒颗粒(含)白云质灰岩,下储层段中的主要储层岩石类型为晶粒白云岩和晶粒颗粒白云岩。利用面孔率定量分析方法统计不同岩石类型的平均面孔率,与平均孔隙度相对比,面孔率定量研究方法同孔隙度测试结果变化趋势一致。该方法可以分别统计不同沉积微相类型、不同岩石类型和不同储集空间类型的面孔率,可以为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的精细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产气层段主要为雷一1、雷三2亚段及雷四3亚段,近年来在盆地中西部地区雷三3亚段发现一套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值得关注。为此,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结合分析化验结果,研究了雷三3亚段储层特征及其分布情况。结果表明:①雷三3亚段储集岩类以(含膏)泥粉晶白云岩及颗粒白云岩为主,晶间、粒间、粒内溶孔是其主要孔隙空间,海平面下降时期发生的萨布哈白云岩化作用和大气淡水溶蚀作用是孔隙形成的关键因素;②该套储层的发育和分布主要受海平面旋回和沉积相带控制,盆地西部、西北部台缘带储层最发育,中部台内浅滩及潮坪带储层较发育,中部台内洼地带储层不发育;③该套储层在盆地中西部地区广泛分布,并且在川中磨溪等地区油气显示较好,有可能成为雷口坡组新的产气层段。  相似文献   

13.
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四川盆地西部地区中三叠世雷口坡期蒸发膏盐湖盆主要分布在邛崃-成都-德阳一带,发育多套碳酸盐岩、石膏、硬石膏岩及盐岩的沉积旋回,油气勘探实践证实,蒸发岩沉积旋回与油气的生聚成藏关系密切。为分析该盆地雷口坡组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从气源分析、蒸发岩盆地生烃机理、盆地模拟研究3个方面,论证了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局限-蒸发台地深水澙湖相沉积的富藻碳酸盐岩具有成为大中型气田主力烃源岩的有利条件,估算雷口坡组天然气的资源量介于9 839×108~1.201×1012 m3。结合储层条件、成藏条件等的分析成果,认为雷口坡组发育台缘滩和台内滩裂缝-孔隙型储层,其顶部发育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型优质储层;风化壳岩溶型储层的发育与雷口坡组在“暴露”“深埋”两大阶段中发生的后生成岩作用有关。结论认为:该区雷口坡组具有形成大中型气田的资源条件,在川西坳陷中央的新场构造带,龙门山前鸭子河隐伏构造带及成都、梓潼凹陷周缘斜坡区,雷口坡组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4.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储层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是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重要的含油气层段,根据岩心分析、岩石薄片、压汞、油气测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新场地区须四段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以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较低-中等,结构成熟度中等;储层物性差,属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极度致密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孔隙结构差,以微孔喉为主。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须四上亚段、下亚段砂岩分别评价为4类储层,其中Ⅰ、Ⅱ类储层为相对优质储层,是增储上产的首选储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四川盆地川西地区雷口坡组的油气勘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对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综合研究还相对薄弱,严重制约了雷口坡组进一步的油气勘探步伐。基于野外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结合实验分析数据,系统总结了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储层的发育特征及其形成条件。研究表明:① 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储集岩主要以藻白云岩、颗粒白云岩和细粉晶云岩为主,粒间孔、晶间孔和生物格架孔是主要的孔隙空间,储层整体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②沉积相和岩溶作用共同控制着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储层的发育,其中沉积相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准同生期的白云石化和岩溶作用是孔隙规模保持和次生孔隙形成的主控因素,而中三叠世末期的表生岩溶作用起到加强和巩固的作用,埋藏期有机酸的溶蚀作用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岩石薄片以及碳氧同位素等资料,对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进行系统分析,明确储层发育有利沉积相带。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沉积时期主要为局限—蒸发台地潮坪沉积环境,发育膏云坪、(藻)云坪、(藻)云灰坪、(藻)灰云坪、(藻)砂屑滩、(藻)灰坪、砂屑滩等沉积微相。通过沉积模式的建立,认为川西地区雷四段上亚段沉积时受滩/岛的阻隔及干旱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海水补给受限,在强蒸发作用下海水逐渐咸化,形成高盐度的沉积环境,有利于大规模白云岩化;川西地区地势平坦、水体浅、能量低,多期频繁的暴露引起了大气水淋滤溶蚀作用;藻类广泛发育,藻类活动所形成的碳酸盐岩类型多样,主要有藻叠层白云岩、藻凝块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和藻砂屑白云岩等。综合分析认为,川西大部分地区在该时期为潮间带(藻)云坪微相沉积,有利于准同生期暴露并接受大气水淋滤溶蚀,是孔隙型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西北部江油—剑阁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发育厚层微生物岩储层,但该储层发育的地质背景不清楚、对于主控因素的认识也存在着分歧。为了弄清该区规模储层发育区、指导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和分析化验资料,在分析川西北地区天井山古隆起南段雷口坡组三段三亚段(以下简称雷三3亚段)微生物岩储层特征及其成因的基础上,评价了天井山古隆起对微生物岩储层规模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天井山古隆起区雷三3亚段微生物岩储层岩性以藻屑云岩和藻纹层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藻黏结格架间溶孔、粒间和粒内溶孔、鸟眼孔、晶间溶孔以及裂缝;②古隆起区发育规模微生物岩储层,储层厚度介于20~70 m,面积约1×104 km2;③古隆起区发育规模储层主要是因其有利于微生物岩、准同生岩溶作用和表生岩溶作用的发育。结论认为,天井山古隆起区有利于微生物岩储层发育并能形成规模储层,是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值得关注的天然气勘探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8.
在对礁滩储集层进行地震正演分析基础上,建立礁滩相储集层的地震响应模式,通过地震属性优选,认为地震反射强度、能量分频扫描等属性对岩性特征都有较好的刻画能力。从区域膏盐岩展布特征、钻井资料、滩体地质模型正演分析、地震反射波形、滩体速度等方面与已知滩相普光气田地震反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论证礁滩储集层地震预测的可靠性。综合应用地震属性反射强度与频谱成像技术进行礁滩储集层预测,发现4个呈南西—北东向成排成带分布的礁滩储集层发育有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