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
3.
为了研究300M超高强钢在中性盐雾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及腐蚀机制,采用失重法,宏观、微观腐蚀形貌分析,三维表面轮廓分析及电化学分析的研究方法,来表征腐蚀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0M超高强钢在中性盐雾环境中的腐蚀产物为FeOOH、Fe2O3、Fe(OH)3和Fe3O4;腐蚀速率随着腐蚀时间逐渐降低,腐蚀后期(72 h)腐蚀速率降低50%;腐蚀初期以点蚀为主,点蚀坑通过横向扩展,逐渐发展为后期的均匀腐蚀,腐蚀表面形貌呈沟壑状;外腐蚀层对基体的保护能力很弱,Cr元素在锈层靠近基体的一侧偏聚使内腐蚀层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 相似文献
4.
6.
采用扫描Kelvin探针测试技术,研究了300M钢、Aermet100钢与超高强不锈钢在黄曲霉、黑曲霉、球毛壳霉、绳状青霉和杂色曲霉组成的混合霉菌菌种作用下的腐蚀行为.通过扫描电镜结合能谱分析对霉菌在三种超高强钢上的生长进行了观察和分析.300M钢试样上霉菌呈现分散式堆积生长,数量逐渐增加;Aermet100钢试样上霉菌呈现分散式单个生长方式,数量逐渐增加;超高强不锈钢上霉菌呈现放射式网状生长方式,数量急剧增加,在钢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霉菌实验后,三种超高强钢表面都发生一定的腐蚀.300M钢腐蚀最严重,蚀坑宽而浅;Aermet100钢次之,蚀坑窄而深;超高强不锈钢的耐蚀性最好.扫描Kelvin探针测试结果表明,霉菌一定程度上能促进300M钢和Aermet100钢的腐蚀,而对超高强度不锈钢的腐蚀行为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鉴于双相钢薄板在使用中厚度减薄和腐蚀破坏间的矛盾,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与生产实际十分接近的台阶淬火(950℃奥氏体化后,预冷至α+γ双相区然后淬火)工艺的耐大气腐蚀0.08C-Cu-P-Cr-Ni-Mo双相钢。研究了这种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对力学性能和腐蚀特性的影响;测定了不同马氏体区体积分量时双相钢的各种电化学参数及在模拟外海各种腐蚀环境中的腐蚀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双相钢在具有较其正火态更为优异的力学性能的同时,保持了与正火钢相近的耐蚀性能,可为开发与应用耐大气腐蚀双相钢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9.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对厚规格X70管线钢焊接接头进行中性盐雾试验(NSS试验)腐蚀产物形貌进行观察,采用EDS、XRD分别对腐蚀产物进行面扫描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盐雾腐蚀过程先发生点蚀,点蚀逐步发展成全面腐蚀。Cl-引起点蚀,点蚀导致裂纹的产生。腐蚀产物成分均匀,主要由铁的氧化物、氯化物和氢氧化物组成。腐蚀速率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变缓慢,腐蚀过程中Cl-易穿过外层疏松的腐蚀产物与基体发生反应,而最内层致密的腐蚀产物膜对腐蚀介质的进一步扩散起到阻挡作用,减缓了反应速率提高了耐蚀性。 相似文献
10.
11.
12.
探讨如何改善镀锌或镀锌合金化钢板基层,比如在实现高强度的同时,保持高的整体成形性能(拉伸塑性)、局部成形性能(冲裁边部塑性)和良好的点焊性能。众所周知,双相钢的强度受几个因素控制,包括最终组织中的初生(未回火)马氏体量。然而,仍不完全清楚控制最终组织中马氏体量的因素,而确定这些因素是本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最终组织中测定的新生马氏体量认为等于临界退火时形成的奥氏体量减去当钢在经历从临界退火温度(IAT)冷却至460℃、在460℃等温过程中、最终冷却至室温是转变成其他各种相变产物的奥氏体量以及在室温下保留的残余奥氏体量。最新研究发现,特定钢在临界退火过程中形成的奥氏体量受到退火温度、热轧带钢(卷取温度)和冷轧(冷压下量)等退火前条件的强烈影响。研究了退火前条件和4种退火工艺的组合,确定实现这些更高强度DP钢最佳的强度-成形性能匹配所需的最佳热处理路线。研究用钢包括(i)具有良好点焊性能的低碳钢,(ii)加入Mo提高淬透性和Cr提高强度,(iii)加入V实现细晶、析出强化和抗回火软化。当所采用的工艺适当,这些钢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抗拉强度高达1 000 MPa、总伸长率达到25%,面缩率45%,扩孔率达到50%。给出并讨论了这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加氮强化不锈钢在国内外已有多年的历史,特别是不锈钢发达的国家更是如此。尤其是近年来,发展了加氮强化高合金铸造不锈钢和加氮强化高强耐蚀双相不锈钢,广为人们所接受。我们对高强双相不锈钢进行了研究,自行设计并开发了00Cr26Ni5Mn5Mo4Cu2N氮强化耐蚀双相不锈钢,结果表明,该钢不但有高的强韧性,而且还具有优良的耐海水腐蚀性能。其中氮的添加,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高强韧性双相钢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拳兴的具有高强声望生的钢一双相钢的国外外研究和应用状况,阐述了双相钢的显微组织特征、高韧塑性机理及综合机械性能的特点,提出了对我国加速开发、研制、生产双相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通过对双相高强钢产品成分设计、钢水低磷低硫低氮冶炼、连铸机轻压下模型优化、二冷配水模型优化等,解决了双相高强钢低磷、低硫、低氮冶炼技术难题.连铸坯一次合格率高达98%,铸坯轧制后冶炼改判率仅有0.25%,实现了双相高强钢在炼钢工序的高质量连续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