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含锌重金属废水藻类吸附处理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小球藻为吸附剂,研究藻类吸附剂对重金属废水中Zn2+的吸附过程,分析吸附时间、温度、pH值、Zn2+起始浓度以及预处理过程等因素对小球藻吸附Zn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能提高小球藻的吸附性能,其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特征,对废水的pH值适应范围广。对于ρ(Zn2+)=100 mg/L的重金属废水经小球藻一次处理,去除率达到98%。小球藻吸附处理废水中Zn2+的较佳工艺条件为pH值6.5、温度25℃、吸附时间60 min、小球藻用量2 g/L。  相似文献   

2.
对膨润土颗粒吸附剂进行了制备、焙烧改性,并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对制备的改性吸附剂处理矿山废水中的Mn2+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颗粒吸附剂制备、焙烧改性的最佳条件是:膨润土与蒸馏水质量比为25∶18、膨润土颗粒的粒径为2mm、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时间为1.5h。在pH 6,温度为25℃,转速50r/min,进水Mn2+105.86mg/L,吸附剂投加量0.28g/L和吸附时间60min的试验条件下,Mn2+的去除率达96%以上,且吸附剂对Mn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3.
采用序批式实验研究了铜、锌、镍离子共存条件下,对活性污泥表观产率、生物吸附降解能力、污泥絮凝沉降性能和耗氧速率等方面的影响,并测定了两种重金属离子共存的情况下,不同浓度重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Cu2+和Zn2+、Cu2+和Ni2+、Zn2+和Ni2+3种离子共存总浓度分别为5、5、10 mg/L以内,对污泥表观产率的影响不是很大,系统可以稳定运行。3种离子共存总浓度分别为5、3、3 mg/L以内,对CODCr的去除率没有影响,MLSS都可以稳定的增加,大于这个基点,系统都无法正常的运行;Cu2+和Ni2+共存的情况下对微生物的呼吸有协同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直接沉淀法和包覆法相结合,制得氨基功能化CaCO3粉末材料,并对其作为某些重金属离子(Pb2+、Cu2+和Mn2+)的有效吸附剂进行表征及测定。X射线衍射(XRD)、能谱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证明该材料含有CaCO3,通过红外测定可知,功能性基团(-NH2)已成功包覆于CaCO3粉末材料上。氨基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起主要作用,考察了吸附时间、重金属离子的初始浓度和溶液的pH值对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甘蔗渣进行了吸附去除水中Cr(VI)的模拟实验研究,重点考察了pH、甘蔗渣用量、Cr(VI)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探究了其吸附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在温度50℃,pH为2,甘蔗渣粉用量为2g/100mL,震荡时间1h,Cr(VI)初始浓度50mg/L下,Cr(VI)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甘蔗粉对水中Cr(VI)的吸附符合动力学二级反应,等温吸附规律可用Freundlich、Langmuir模式较好地描述。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芯做原料,用酒石酸改性,利用改性玉米芯吸附水中的Cu2+ 和Pb2+实验结果表明,实验中改性玉米芯吸附水中的Cu2+ 和Pb2+的吸附条件为:pH为5,吸附时间为120min,初始浓度为50mg/L,投加量为0.5g,在此条件下,改性玉米芯对Cu2+ 和Pb2+的吸附去除率分别为68%和94%,普通玉米芯对Cu2+和 Pb2+的吸附去除率分别为25%和65%。吸附过程更加能够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规律能够更好地用Freundlieh方程所描述。改性玉米芯对重金属离子有选择吸附的能力,Pb2+更加容易被吸附。本实验对于重金属的去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使用Fenton试剂对铁锰矿井水进行处理试验,论述了反应温度、H2O2的投加量、pH、反应时间对Fenton试剂处理矿井水的影响,讨论了Fenton试剂处理酸性矿井废水的机理。结果表明:芬顿试剂对铁锰矿井水中锰的去除效率很高,矿井水中的Fe2+能与H2O2形成Fenton试剂后产生的具有强氧化性的.OH能有效处理矿井水中的Mn2+。对于原水Mn2+的初始浓度为2 mg/L,Fe2+的初始浓度为250 mg/L,pH为5,当控制反应温度为25℃,H2O2的投加量为8 mmol/L,调节pH值为4.5,反应时间为10 m in,Mn2+去除效率可以达到78.1%以上。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验分离并纯化出一株硫酸盐还原菌(编号为SRBd),初步鉴定为脱硫杆菌属(Desulfobacter);对SRBd菌株在不同菌液投加量、pH值、振荡强度及其碳硫条件下进行Fe2+、Mn2+去除特性实验,得出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温度为37℃、pH值为6、震荡强度为100 r/min、COD/SO42-为2/1,在此最佳条件下对SO42-、Fe2+、Mn2+的去除率分别为88.16%、99.37%、59.18%,SRBd具有较好的铁锰去除能力,该研究成果可为生物法处理AMD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Fenton试剂处理选矿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用Fenton试剂处理含苯胺黑药(二苯胺基二硫代磷酸)模拟废水和实际选矿废水,分别考查了反应初始pH值、Fe2+浓度及H2O2用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时间为10 min,反应初始pH值为4,ρ(Fe2+)=1.83 g/L,ρ(H2O2)=5.55 g/L,模拟废水苯胺黑药的质量浓度为300 mg/L时,COD去除率达到83.6%;对于实际废水,当ρ(Fe2+)=50mg/L,pH值=3.5,ρ(H2O2)=1800mg/L时,出水ρ(COD)从1000mg/L降到32 mg/L,COD去除率为96.8%,达到废水排放标准,药剂成本估计为每处理1 m3废水需要费用18元。  相似文献   

10.
将不同摩尔比的Fe3+与OH-反应([Fe3+]∶[OH-]=1∶0、1∶1、1∶2和1∶3),获得原位生成的羟基氧化铁(In situ FeOxHy),研究Fe3+与OH-摩尔比、水样pH对磷酸盐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羟基氧化铁吸附磷前后表面的物化特征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Fe3+]∶[OH-]摩尔比为1∶3时,单位质量羟基氧化铁对磷的去除率最大;pH为6~7时,羟基氧化铁除磷率最大;OH-比例越大,羟基氧化铁对原水酸碱度的适应性越强,在pH为4~9时,对磷酸盐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不同摩尔比条件下生成的羟基氧化铁呈无定形态,可通过吸附和共沉淀等化学作用完成对磷的去除。  相似文献   

11.
以自制的间歇式电浮选柱为反应容器,采用电浮选方法对含高浓度Zn^2+和Cu^2+混合离子废水进行了净化试验研究,浮选过程中考察了pH值、电流密度、初步浮选时间、离子强度4个主要因素对浮选效率的影响。试验选用混合离子的整体去除效率为评价指标,优化了电浮选方法净化含混合重金属Zn^2+和Cu^2+的实验条件,得到了较好的浮选条件。该方法操作简单,处理效果较理想,对实际利用电浮选法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培法,以Hoagland溶液为基础培养液,研究Zn2+胁迫对菖蒲幼苗生长状况、细胞渗透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叶绿素以及脯氨酸质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Zn2+胁迫下菖蒲幼苗生长受到严重影响;随着Zn2+质量比的增加,叶片电导率不断增大;POD、SOD活性均高于对照,并且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正相关趋势;叶绿素的质量比显著降低,与Zn2+质量比呈负相关趋势;脯氨酸质量比则一直呈上升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说明,酶活性的升高是由于菖蒲对Zn2+胁迫做出的应激反应,而高质量比Zn2+却对菖蒲的保护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Fenton试剂处理港口化学品洗舱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珠海某港口化学品洗舱废水的组成,配置甲醛、甲苯、苯酚的单独污染物模拟废水,采用Fenton试剂对港口废水和模拟废水进行氧化处理。通过实验探讨了不同的H2O2和Fe2+浓度、pH值、反应时间下各种废水COD的去除情况,确定了各种废水最佳的操作条件。港口废水在最佳的操作条件下COD去除率约为88%,废水的COD质量浓度从2 000~2 200 mg/L降到低于280 mg/L,废水由原来的无法生化变为易生物降解。苯酚、甲醛、甲苯模拟废水在各自最佳的操作条件下,COD去除率也都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4.
通过藻类增长潜力实验,分别以蛋白核小球藻的光密度值、叶绿素a值、比增长率以及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为指标,对应分析了不同浓度的Zn2+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Zn2+质量浓度低于0.1μg/L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有限制作用;在1~100μg/L之间则可促进蛋白核小球藻的增殖,其中在50μg/L时藻类生长最快;达到1 mg/L以上表现出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抑制作用,达到100 mg/L时,其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效应可以导致藻类生长停止。实验结果表明,在景观水体中适当浓度的Zn2+是一定条件下触发或抑制蛋白核小球藻爆发性增殖的重要因子之一,在研究再生水应用于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防控中应该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为快速启动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在SBR反应器中同时接种硝化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控制反应条件,温度23~25℃,pH值7.5~8.5,DO质量浓度1.5 mg/L左右,15 d即完成反应器快速启动。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粒径1.5~2.5 mm,SVI值54 mL/g。颗粒污泥结构紧密,沉降性能良好。反应器连续运行40多天,改变进水COD及NH4+-N浓度,COD和NH4+-N去除率均能稳定在80%以上,反应器内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研究Pb2+、Cu2+在其不同质量浓度(0.10 mg/L、0.25 mg/L、0.50 mg/L)情况下在黄颡鱼性腺中的富集特性以及对性腺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颡鱼性腺(卵巢)对Pb2+、Cu2+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在暴露期间的20—30 d内,Pb2+、Cu2+在性腺内的富集量分别与时间呈线性关系,之后呈对数关系。其中,Cu2+的富集显著大于Pb2+(P<0.01);性腺中的重金属富集与水溶液中Pb2+、Cu2+的浓度相关(P<0.01),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黄颡鱼性腺细胞的发育水平,亦与溶液Pb2+、Cu2+的浓度与暴露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静态试验考察零价铁去除地下水硝酸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酸洗预处理可有效提高铁屑对NO-3-N的去除效果;NO-3-N初始质量浓度增加,NO-3-N去除率下降,平均去除速率升高;铁碳比为1∶2时,反应结束时NO-3-N质量浓度最低,且活性炭可吸附反应产物NH+4-N,降低反应产生的碱度;实际地下水去除NO-3-N效果显著,试验结束时pH维持在10以下,其共存离子对pH值的变化有一定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哈尔滨市水文地质条件及2008年地下水中Fe2+、Mn2+含量的监测数据,对地下水中Fe2+、Mn2+的分布规律及成因进行探讨.认为上覆岩土及水介质的化学成分、地下水的氧化还原环境及季节性变化是引起地下水中Fe2+、Mn2+含量严重超标的主要原因,且Fe2+、Mn2+的动态变化与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动态变化直接相关.最后提出降低Fe2+、Mn2+含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