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4根密实截面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组合抗剪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件全部采用简支,跨中两点对称单调静力加载,考虑抗剪连接程度及正负弯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组合梁负弯矩区的界面滑移规律与正弯矩区的不同,其大小对组合梁的抗剪承载能力影响较小。不论混凝土翼板是处于组合梁截面的受压区还是受拉区,其对组合梁截面的抗剪承载能力均有明显的贡献,目前规范仅计算钢梁腹板的抗剪作用偏于保守。按叠加法建立了计算组合梁抗剪承载能力的计算式,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考虑界面滑移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新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Goodman弹性夹层假设,可以考虑各种连接情况,通过引入轴向变形转角位移函数,推导了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弹性范围内以挠度表达的平衡微分方程,得出了方程的通解和考虑界面滑移的挠度和轴向变形转角位移表达式,进而求出简支组合梁在集中和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界面约束弯矩,以及混凝土板和钢梁截面内力和界面滑移量.  相似文献   

3.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发展很快,其兼有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两者的优点。钢梁与混凝土板界面滑移对组合梁的承载力和抗弯性能有很大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组合梁刚度,增大变形,影响构件性能。通过总结目前国内外对钢-混凝土组合梁滑移性能研究以及连接件的荷载-滑移曲线公式,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提出了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集中荷载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滑移及变形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报道了8榀集中荷载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的滑移规律和变形的试验结果。利用Goodman弹性夹层假设,推导了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的界面滑移和挠度变形的理论计算公式。该理论公式既能描述组合梁的界面滑移规律,又可以计算界面滑移对组合梁变形挠度的影响。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界面滑移与变形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将多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通过大量理论计算,探讨工程设计中合适的剪力连接度。本文所得的理论计算公式,将方便工程设计人员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滑移和变形挠度进行计算,并为其极限承载力的有限元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钢与混凝土的界面滑移效应对钢 混凝土组合梁基本动力性能的影响程度和规律,进行了5根跨度3.8m的简支钢 混凝土组合梁的静载和振动模态试验,其中4根采用抗剪栓钉,剪力连接度分别为0.6、0.7、1.0和1.4,另1根采用能提供刚性抗剪连接的开孔钢板连接件。试验结果表明:在静载作用下,随剪力连接度的提高,组合梁的界面滑移减小,抗弯刚度显著增加。竖弯模态试验中,剪力连接度小于等于1.0的3根梁,其前4阶竖向弯曲模态频率与采用开孔钢板抗剪连接件的试验梁相比均有减小,最小减幅为9.8%,最大减幅达26%;剪力连接度为1.4的梁较开孔钢板连接件的试验梁,基频减小了6.1%,第2~4阶自振频率减小幅度均在10%以上,与连接度为0.6的梁相比,其基频增大了13.2%;试验梁的模态阻尼比随着剪力连接度的增大而减小。扭转模态试验中,各阶扭转模态频率差异程度在7%以内,变化规律不明显。由此可见,钢与混凝土板的界面滑移效应对组合梁竖向弯曲自振频率的影响不容忽视,在设计计算中须予以考虑。试验结果可为工程动力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滑移及徐变和收缩对变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宇峰  周霆 《四川建筑》2003,23(1):31-32
钢梁和混凝土之间的相对滑移及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使组合梁变形增大,导致按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得到的变形计算值偏小,偏于不安全。本文将综合以上几种因素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变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3根钢-混凝土组合梁在负弯矩作用下的试验,研究了其变形发展及破坏过程,得到了组合梁的跨中剪力-挠度曲线、交界面滑移曲线和沿截面高度分布的应变变化曲线,分析了剪切连接程度、截面尺寸、剪跨比、材料强度、钢筋配置等因素对组合梁承载力和延性的影响。对钢梁进行了塑性分析,得出在负弯矩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剪承载力的提高不是由于钢梁腹板的硬化效应所致,而是由于混凝土翼板的贡献,并提出了考虑混凝土翼板影响的组合梁在负弯矩作用下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本文中对钢-混凝土组合梁进行了研究,对其滑移性能进行了探讨,对我国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说明分析?  相似文献   

9.
钢-混凝土组合梁抗火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种组合梁形式:主梁式试件(压型钢板肋平行于钢梁)和次梁式试件(压型钢板肋垂直于钢梁)分别进行了抗火试验。试验中量测了试验炉火升温过程,试件的温度和跨中挠度。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由于混凝土板有明显的阻热作用,组合梁中的混凝土板升温较慢,钢梁升温较快,导致钢梁截面温度分布不均匀;由于高温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在梁端发生混凝土抗剪破坏,而栓钉由于受到混凝土的保护,温度较低,栓钉仍能正常发挥抗剪连接作用;跨中挠度达到梁跨的1/30后,变形快速增大,随之在跨中形成一条横向贯穿混凝土楼板的主压溃裂缝,产生塑性铰并形成机构,使简支组合梁产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达到破坏。  相似文献   

10.
曲海龙  张丰 《山西建筑》2007,33(19):76-77
结合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及成果,对组合梁中栓钉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界面相对滑移的研究现状及组合梁合理用钢量的设计计算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指出了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旨在为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蒋丽忠  余志武  曹华  刘仲武 《建筑结构》2008,38(3):52-54,120
报道了9根不同剪力连接度钢-混凝土组合梁(5根简支组合梁,4根连续梁)的低周竖向反复荷载部分试验研究结果。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破坏形态、滞回规律、耗能能力、刚度退化规律等抗震性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重点探讨了不同剪力连接度对钢-混凝土组合梁抗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于工程中常用的钢与混凝土组合梁,考虑了受力变形时结合面间的相对滑移和竖向剪切变形的影响,用最小势能原理导出了控制微分工程,给出了解分析结果,并通过算例对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横截面的应力及位移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剪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即取消传统钢-混凝土组合梁钢部件的上翼缘,在腹板上开洞,并在混凝土翼板中布置蛇形钢筋;对3根不同剪跨比的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抗剪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1根普通栓钉组合梁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剪跨比对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破坏形态、变形能力及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并对新型组合梁的破坏机理和受力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结果表明: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相对于栓钉组合梁具有较高的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倒T形型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 (地下组合墙体系统 ,即CBS)的抗弯受力性能 ,以剪切连接度、U形补助连接钢筋、栓钉长度、受拉钢筋及墙体厚度作为主参变量 ,进行了 1 1根两跨型钢 混凝土组合梁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U形补助连接钢筋及栓钉的附加长度明显地改善了结构的延性 ,墙体厚度及受拉钢筋的增大提高了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并且验证了倒T形型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跨中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可以直接利用一般型钢 混凝土组合梁的抵抗负弯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钢-混凝土组合梁纵向抗剪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结合国家某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对钢一混凝土组合梁混凝土翼缘板的纵向抗剪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8根两点对称集中加载试验架在静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分析了组合梁纵向开裂的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组合梁纵向抗剪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对于组合梁纵向抗剪计算和横向钢筋设计具有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定义组合梁截面翘曲位移函数和广义相对滑移函数,利用最小势能原理和变分方法,推导了组合梁在受到相对滑移和剪力滞耦合效应时,其挠度、相对滑移、剪力滞系数的计算通式,并进一步给出了简支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挠度、相对滑移和剪力滞系数的解析解.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梁挠度和剪力滞系数都与相对滑移量和混凝土板最大转角位移差无关,而与相对滑移趋势以及相对转动趋势成正比;相对滑移受到翘曲位移函数的影响.本文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法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钢-混凝土组合梁弯扭相关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钢 混凝土组合梁的弯扭性能 ,完成了 4根组合梁的弯扭试验。详述了在不同扭弯比下组合梁的受力性能及破坏形态 ,对裂缝发展和应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根据传统的弯剪扭相关方程得到的极限扭矩计算公式的不合理性。根据破坏机理 ,推导出了弯扭复合作用时极限扭矩的计算公式 ,并给出了弯剪扭复合作用时的相关公式及影响因素。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钢-混凝土组合梁抗扭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4根组合梁的纯扭试验,并参考另外已有的4根组合梁的试验结果,讨论了受扭组合梁的破坏形态。根据软化桁架模型理论,通过平衡、变形和协调条件,建立了组合梁抗扭特性分析的方程式,并给出了一种计算组合梁抗扭特性(抗扭强度、扭转角、开裂角、钢筋和混凝土应力、应变等)的简化算法,结果表明:理论值和试验值符合较好,可供组合梁的抗扭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