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恢复海河流域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海河流域水利建设而言,当前最为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是,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大力搞好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变化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时间序列和空间格局的角度,分析了近50年来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随着流域内城市化和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引起流域地下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的剧烈改变,主要表现为由于山前水库的修建和河流断流,改变了地下水自然补给的时间分布规律;地下水排泄方式高度人为化,流域地下水位呈持续下降趋势;地下水天然补给空间格局被破坏,新格局完全受人类活动控制极不稳定;地下水流场在水利工程和超采的作用下,从流域到局部都发生了改变.伴随改变,海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演变不断趋于恶化,并制约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日前,汪恕诚部长在中国水利学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所做的学术报告中指出:海河流域治理的核心问题是水生态环境.加速水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海河流域地处京畿重地,该流域用水量居全国之首,再加上采煤挖矿、修路建房、乱伐垦荒等人为工农业生产生活方式活动剧烈,由于缺少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使原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造成河水浑浊、林木减少、风沙加大,致使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严重失衡.特别是河流源头原始植被的毁坏,使水生态环境失去天然屏障保护,降低了涵水保土的应有效应,导致密云水库泥沙增多、库容减少,… 相似文献
4.
海河流域由于人口增加,经济迅速发展以及水资源的天然短缺,造成地下水严重超采,从而引发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种状况,从法律、行政、工程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恢复海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措施,为海河流域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提供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海河流域地下水监测水平低、手段落后,已不能满足地下水管理及水资源优化整体配置需要,因此建立海河流域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势在必行。介绍了海河流域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的初步建设技术路线,为进一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浅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河流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化的中心地区,流域内有首都北京、直辖市天津以及石家庄、唐山等25座大城市,流域人口1.22亿人(1998年统计),占全国人口总数的近10%。海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但海河流域又是我国七大江河中水资源最紧缺、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水污染防治其时间紧迫。 相似文献
7.
海河流域地下水目前面临着严峻的生态与环境问题。结合海河流域具体情况,选择山前平原的石家庄和唐山、中部平原的沧州和衡水、东部滨海平原的天津等地作为5个典型区域进行具体研究。在采用DRASTIC方法对典型区域进行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时,选取了地下水埋深、土壤有机质含量、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含水层累计(沙层)厚、降雨灌溉等入渗补给率、地下水开采系数这6个参数作为评价指标,并以此指标体系为基础进行了脆弱性研究。结果表明,海河流域地下水各典型区的脆弱性指数均较高,海河流域地下水的脆弱性问题较为严重。要恢复和提高地下水系统的生态与环境功能,需采取6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海河流域水患频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以太行山区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和海河平原湖泊淤废为特征的生态环境恶化是主要原因。同时,海河流域水患频繁、堤溃河决又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9.
海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模型初步研究是结合海河流域信息化建设与恢复流域生态环境工作开展的,本次研究建立的地下水模型,充分借鉴了近几年以来各省水利部门和地矿部门完成的相关成果,按地下水资源评价分区,根据地下水含水组的类型及补,排条件及其与地表水之间的论关系,采用已有的区域水量均衡值,利用观测水位完成成水文地质参数校核,结合开采方案,利用率定后的模糊型计算地下水位变化,并对今后模型建设与地下水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长期的防洪实践证明,要达到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防洪工程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受灾范围和洪灾损失,在继续提高防洪工程体系及防洪能力的同时,还应积极进行防汛通信网的建设。有了畅通、可靠的通信手段,才能使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及时掌握水、雨、工、灾情... 相似文献
11.
在追溯海河流域环境恶化历程的基础上,从不同方面找出环境突变在时间上的转折点;对相应时期经济发展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管理因素进行了分析,定性指出各因素在环境变迁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论述了环境恶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并初步探讨了环境演变的普遍性与规律性;指出了现阶段生态环境恢复所具备的不利条件与有利条件,可为制定流域生态环境恢复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关于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海域流域的生态环境危机已对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交互影响下,海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危机主要表现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湖泊干涸,湿地萎缩,地下水几近枯竭,水土流失严重等。为了改善和恢复流域生态环境,必须适时调整治水方略,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就目前而言,必须大力加强以下基础课题的研究工作:健全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探讨人与自然和谐的治水模式,增强生态系统的自调节和自适应能力,规范信息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建立更为合理的投入机制和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3.
14.
15.
河海流域生态功能区域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功能区划是研究生态系统生态功能、判断生态系统分异和变化特征、提出生态退化恢复策略的基础。根据海河流域的生态特征,在不同的等级上选择了主要生态功能分异指标,将海河流域划分为两个一级生态功能大区,其中Ⅱ大区又划分为4个二级生态区。 相似文献
16.
海河流域生态修复需水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就如何确定生态修复需水量进行了思考。剖析了与水资源利用关系密切的七个生态要素的演变过程、现状和变化原因,提出生态修复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概述了生态修复需水量计算方法和需水方案。从定量的角度揭示了海河流域生态修复问题的复杂性、严峻性和紧迫性,可作为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和领导决策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浅议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和建设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海河流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了解掌握海河流域自然特性、摸清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大力加强生态环境恢复和建设的前期研究工作,建立生态环境恢复和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解决海河流域水生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迅速增加、水资源严重短缺、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而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和缺乏统一、协调、有效的管理,是造成海河流域地下水超采、水污染严重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因此,解决海河流域水生态问题应从统一认识、转变水观念,建立以洪水资源利用为目标的洪水管理体系,加强水污染防治、建立水环境的防治体系,建立有效的流域管理体制,尽快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等方面入手,以恢复海河流域水生态。 相似文献
19.
20.
对海河流域生态修复需水量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就如何确定生态修复需水量进行了思考。通过分析各生态要素的演变过程、现状和变化原因,提出生态修复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概述了生态修复需水量计算方法和需水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