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静  付晓恒  王婕  宋国阳  王锴 《煤炭学报》2016,41(12):3108-3114
针对不同超细粉碎方式的作用特点,选用搅拌磨、气流磨、胶体磨、球磨,研究不同粉碎方式对超净煤分选效果的作用,发现采用胶体磨加工处理得到的超净煤产率最高为84.55%,灰分最低为0.83%,更有利于提高超净煤的分选效果。为了研究磨矿方式对超净煤分选效果促进作用的机理,通过粒度分布曲线和SEM研究超细粉碎方式对煤粒几何特征的作用,结果表明胶体磨加工处理后粒度分布均匀,细化充分有效避免了细粒再次聚团;煤粒表面没有明显的断裂,存在大量凹凸,尖角被钝化。通过AFM,FTIR和润湿热曲线研究不同超细粉碎对煤粒的表面化学性质的作用,AFM结果表明,胶体磨处理的煤样表面粗糙度最大,Rq=2.96 nm,高度变化较大,暴露更多的官能团,因此煤样解离更充分;FTIR结果表明胶体磨处理后煤样表面官能团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疏水基与亲水基吸收峰面积比值最大为0.084,煤样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更有效的解离,煤样疏水性改善;润湿热曲线表明胶体磨处理后煤样与非极性油有更强烈的作用,润湿热为1.384 J/kg,有利于煤粒形成结构紧实、选择性好的絮团。形成密实稳定选择性好的絮团,可以有效地提高超净煤的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开发超净煤分选技术的意义 ,介绍了超净煤分选技术现状和 3种典型的分选方法及其分选结果。  相似文献   

3.
王婕  付晓恒  胡二峰  赵静  冯致远  王鹤 《煤炭学报》2015,40(8):1929-1935
为探索处理动力煤选煤厂煤泥的新途径,以动力煤选煤厂煤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煤泥的性质、煤泥中矿物质的种类和嵌布特征,通过分步释放浮选试验考察了该煤泥的理论精煤产率和灰分,分析了煤泥经超细粉碎后分选超净煤的可行性。基于扩展DLVO(EDLVO)理论,论证了絮团浮选前采取高剪切搅拌的必要性,研究了高速搅拌对颗粒和药剂之间的促进作用。采用絮团浮选方法,对超细粉碎后的煤泥进行了超净煤分选试验,探讨了高剪切搅拌叶轮线速度、搅拌时间、煤泥粒度和非极性油用量与分选效果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只有在高速搅拌的情况下超细粉碎后的煤泥颗粒才能形成絮团,并且在与药剂作用后,降低了需要输入的搅拌功耗;高速搅拌还可以促进药剂的分散,从而增加药剂与煤颗粒的碰撞概率;若要达到较好的絮团分选效果,需要一定程度的搅拌强度和适当的搅拌时间。当粉碎平均粒度为4.70 μm、非极性油用量为135.24 kg/t、叶轮线速度为12.56 m/s、搅拌时间5 min时,分选出的超净煤灰分达到1.15%,产率为69.23%。  相似文献   

4.
低阶煤表面改性制备超净煤初探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针对低阶煤—准格尔煤表面含氧官能团多、孔隙率高、表面疏水性差且改性困难的特点 ,经过初步的探索试验说明 :经添加多种高速剂进行调浆后 ,采用常规浮选药剂可实现对该煤样的浮选分离 ,并获得了较好的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5.
王婕  付晓恒  赵静  杨磊 《煤炭学报》2016,41(6):1524-1532
为探讨超细粉碎对煤表面性质及絮团和超净煤分选的影响,选取淮南气煤(HN)和太西无烟煤(TX)2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ζ电位仪、比表面分析仪、微量热仪分析了不同超细粉碎时间后煤颗粒表面官能团、电位以及润湿性的变化,分别研究了粒度、表面电位和润湿性对絮团形成的影响,结合超净煤的分选结果,综合探讨了超细粉碎、表面性质变化、絮团形成以及超净煤分选的关系。结果表明:超细粉碎改变了煤粒表面的亲水基和疏水基的比例;随着粒度的减小,太西煤的电动电位绝对值先减小后增大,在粒度8.30 μm时电负性最弱,润湿热出现小的峰值,搅拌过程中形成的大尺度絮团较多,在乳化柴油用量67.62 kg/t时,分选出的超净煤灰分0.68%,产率高达97.26%;而淮南煤随着粒度的减小,电负性逐渐增强,润湿热单调递减,润湿性逐渐减弱,在相同搅拌强度下,细颗粒形成的大尺度絮团减少,分选出的超净煤产率降低;分散剂的加入有效地降低了淮南气煤分选出超净煤的灰分,粒度越小,灰分减小愈明显。  相似文献   

6.
煤炭的深度物理加工与超净煤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煤炭深度物理加工和超净煤制备的意义,介绍了煤炭的化学方法、物理方法脱灰以及针对炼焦煤的深度脱灰几种典型的煤炭深度加工工艺。采用化学脱灰,对所有煤种都可以使煤的灰分降到1%以下,采用物理方法脱灰,因煤种而异,可以使煤的灰分降到<1%或者1%~3%。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形维数分析剪切力场对超净煤分选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静  付晓恒  王婕  冯致远  邹佳运 《煤炭学报》2016,41(8):2078-2085
针对目前物理法制超净煤工艺中絮团形成过程动力学指标和絮团形态学变化与超净煤分选效果之间关系研究的不足,应用分形维数分析了剪切力场中絮团形态和粒径的非线性变化并解释了其与超净煤分选效果之间的关系。通过量纲分析法,确立絮团分形维数与搅拌速度的函数关系;通过二维分形维数的研究,描述和表征颗粒群体的整体性和平均性;通过絮团多重分形图谱的研究,揭示絮团分形变化的动力学过程。进而确立絮团生成动力学过程中的控制指标,以期为超净煤制备过程中的工艺操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适当的控制参数的指导。研究表明,机械搅拌速度为2 000 r/min时,絮团的二维分形维数有最大值1.762,此时絮团具有密实的结构和合适的粒径;多重分形图谱特征参数f(α_(max))具有最大值0.796,此时絮团粒径最大,数量最多。故此时分选出的超净煤有最高产率84.314%,最低灰分0.831%。  相似文献   

8.
选矿工程所处理的固体原料大多属非均相体系,构成矿石的各矿物组分性质各异又彼此共生。作为选矿工艺第一阶段的粉碎过程往往包括破碎与磨矿两个阶段,粉碎的目的包括使入选物料满足选别过程的粒度要求及实现有用矿物组分的单体解离。物料在可选粒度范围内的解离程度直接影响选别效果。而解离程度既取决于物料本身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神木煤的气流超细粉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温气流超细粉碎法,结合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及激光粒度分析探讨了神府煤田神木3^-1煤的超细粉碎性能及表面结构。神木煤通过常温气流超细粉碎可达到物理上的均一性,并且使超细煤中无机显微组分及与机显微组分以解离状态存在,煤表面有团含量普遍增加。  相似文献   

10.
《国外金属矿选矿》1995,32(2):19-26,18
1993年举行的会议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第十八届国际选矿会议,本次会议的地点是澳大利亚的悉尼市,承办单位见澳大利亚矿冶协会。会议文集共有5卷收录了30多个国家的200多论文和大会特邀报告,这些报告对粉碎、浮选、重选、新的选矿技术、教育、选矿及其应废料处理与废料再生方面的应《的战略作用等都作了评述。《国外金属矿选矿》杂志于1994年各期连续报道了该会议的重要论文。第九十三届矿物工程会议在南非的开普敦举行,会上宣读了100多篇论文,涉及磨矿、黄金选冶、生物技术,各种化学、重选及磁选方法,泡沫浮选,环境保护以及其他各个…  相似文献   

11.
精细水煤浆制备与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论述了精细水煤浆的特点、制备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前景,介绍了精细水煤浆在小容量燃烧器和柴油机中的试验结果。初步试验表明,精细水煤浆在该燃烧器中的燃烧热强度接近柴油;掺有一定量柴油的精细水煤浆在柴油机中可以实现稳定燃烧。  相似文献   

12.
张红 《煤质技术》2008,(3):13-15
针对临涣选煤厂入选原煤的煤种差异较大的特点,通过对现场生产实践的比对分析,制定合理的配选方案,确保了精煤类别的稳定,为赢得用户的信任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周增宏 《陕西煤炭》2021,40(1):162-166,173
重介选煤是现阶段重要的选煤方法,是今后选煤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介质消耗是重介选煤厂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针对重介选煤中加介频繁、人工劳动强度大、人工加介损耗大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提出选煤厂自动加介系统,并详述了方案制定原则和控制策略,介绍了设备选型和工艺流程.通过实施加介系统控制工艺选择、控制方案及策略的选择,实现了从合...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生产要求,按照节省投资和减少对现有生产系统影响原则,对刘家口选煤厂进行了技术改扩建,使其生产能力达到11.00Mt/a,完善了洗煤方法和车间工艺布置,改进了生产工艺流程,完成了主要工艺设备的选型与安装。改扩建后的系统具有块煤系统、末煤系统、末煤重介系统和螺旋系统的单独开启功能,可实现四种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洗煤厂的适应能力。生产实践表明,改扩建后系统不仅能够调整产品结构,减少产品水份,还能降低投资,达到了改扩建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开滦集团各选煤厂自2000年以来的选煤工艺改造和煤泥水处理工艺研究与实践,并介绍了应用效果,为同类选煤厂设计与技术改造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西铭矿选煤厂通过调整产品结构生产贫煤电精煤,提高西铭矿下组煤8#、9#贫煤的开采比例,减少无效运输、保护环境、实现矿井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