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所介绍的卤和酱均属重色烹调方法.无论卤制菜肴,还是酱制菜肴,虽然既可做冷菜又可做热菜.但是,一般还是以制做冷菜为多,故饮食行业把卤和酱列入冷菜烹调方法之中.卤和酱是用调好味的汤卤制或酱制鸡、鸭、猪肉、牛肉、羊肉及猪的内脏和一些豆制品的.所用的调料、香料之多、之广在烹调方法中居于首位.  相似文献   

2.
酱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很难考证,但有资料表明,在周朝时就有了,因为在《周礼》《史记》等书中都有关于周天子嗜酱的记载,而且食酱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每逢祭祀或者宴请时,必用120个瓮装起多种酱,以搭配120道菜肴.关于食酱,孔子也有自己的做法——"不得其酱,不食",表明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不管在筵席上吃什么菜,都要搭配相应的酱以佐味.  相似文献   

3.
五香酱兔     
五香酱兔是一道颇具代表性的"酱五香"味型菜肴。而早在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由丁宜曾编纂的《农圃便览》当中便有关于"五香制兔"的记载:  相似文献   

4.
浅析“蒸”     
蒸,是以水蒸气传导作为传热媒介,将经过加工整理的烹调原料调味后,盛装入屉,密封加热使其成熟软嫩、入味成菜的一种烹调方法。它既适合制作筵席中的大批主食、菜肴,又适合制作筵席中的软质糕点、小吃等。蒸不仅可制菜肴成品,又常配合多种烹调方法成菜,还可用于原料的初步处理、菜肴的保温以及炊(餐)具的消毒。  相似文献   

5.
蒸,是以水蒸气传导作为传热媒介,将经过加工整理的烹调原料调味后,盛装入屉,密封加热使其成熟软嫩、入味成菜的一种烹调方法。它既适合制作筵席中的大批主食、菜肴,又适合制作筵席中的软质糕点、小吃等。蒸不仅可制菜肴成品,又常配合多种烹调方法成菜,还可用于原料的初步熟处理  相似文献   

6.
陈宪仪 《中国酿造》2001,(3):23-25,32
2 微生物与古代酿造技术酿造生产主要包括制酱、酱油、豆豉、醋、腐乳等。这些都是东南亚国家民众喜爱的调味品。酿造业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约三千多年 )其中酱油、豆豉和食醋起源于我国 ,其后才慢慢传到日本和亚洲其它国家。不少产品均以质量精美闻名世界各国。《齐民要术》是世界上最早的酿造典籍 ,对酱、酱油、豆豉 ,酸醋等调味品制造方法均有较详细的叙述。2 1 制酱、制豉在制酱方面已懂得掌握好季节利用自然野生霉菌分解豆类蛋白质。《齐民要术》作酱法中记载作酱季节 :十二月正月为上时 ,二月为中时 ,三月为下时。因为制酱先要作…  相似文献   

7.
位于火焰山下的吐鲁番是新疆葡萄干的主要产地,栽培葡萄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这里生产葡萄干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葡萄品种繁多,其中无核白含糖量为20—一40%,居世界之冠,马奶子,哈什哈尔,红玫瑰等皆为珍品。葡萄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上等的鲜食果品和干制品,还可酿酒制罐头、果酱、果汁,从皮法中可以提取酒石破,粗白兰地。近年来用葡萄和葡萄干制做的菜肴,已成为新疆美食的组成部分,常被摆上高级筵席和普通席桌。这些菜肴除色泽鲜艳,酸甜爽口之特点外,还富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及药疗作用。现将新疆用葡萄所做菜肴,略做介绍,欢迎读…  相似文献   

8.
酱香味型是川菜常用味型之一,广泛用于冷、热菜式。酱香味型主要由风味调味品甜酱作风味骨架,另辅以精盐、白糖、味精、香油复合而成,因不同菜肴风味的需要,可酌加酱油、姜葱、胡椒、花椒等。酱香味型总的特点是酱香浓郁,咸鲜带甜。应用范围多以鸡鸭、猪牛羊肉及其内脏、豆腐、根茎瓜果蔬菜、干果等为原料,适宜烧、爆、炒、粘糖、炸收、酱、腌等烹调技法成菜。 作为酱香味型主体调味品的甜酱,其品质的优劣决定着酱香风味纯正与否,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关于甜酱的知识。 甜酱,又称甜面酱,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经制曲和保温发酵制成的一种酱状调味品。我国生产甜酱历史悠久。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转载了《食经》“作麦酱法”(类似今甜酱——笔者),到清代对其制法和在菜肴中的运用记载得更为详细。《调鼎集》、《养小录》、《随园食单》都记载了甜酱的制法及其运用,李化楠的《醒园录》除记了制法外,还指出了“做酱诸忌”、“做酱用水”等要点。 甜面酱有特殊的酱香,口味咸中带甜,鲜而醇厚,各地由于制造甜酱的原料和方法略有不同,甜酱  相似文献   

9.
专利介绍     
名称:一种以鲜红辣椒为主料的三鲜酱菜的制做方法申请(专利)号:CN200710105611.2公开(公告)号:CN101116491摘要:本发明是一种以鲜红辣椒为主料的三鲜酱菜的制做方法,涉及酱菜的制做方法。通过新的制做方法改变惯用的鲜菜贮存和酱制程序,实现保持鲜菜的原有品味和营养成分的目的。本发明的  相似文献   

10.
远见 《四川烹饪》2005,(12):17-17
韩剧《大长今》在中国热播,观众不仅看了精彩的剧情,还见识了许多韩国菜肴。近段时间,听不少人在议论韩国汤菜怎么怎么好,其实,韩国汤菜和中式汤菜在熬制上基本相同,只不过韩目汤菜更讲究汤的原汁原味,在底汤的制作上比中餐的底汤分类更多,更有针对性。例如在做牛尾汤、牛排骨汤这一类菜肴时,通常要用牛棒骨、牛龙骨先熬底汤。另外,有部分韩国汤菜要用酱来制汤,例如海鲜汤就要加专门的海鲜酱制作,大酱汤的制作则要运用大酱(黄酱)来调味。  相似文献   

11.
酱,从古至今在中国烹饪中占有重要地位。不过肉、鱼类酱已经大大减少了,果蔬类酱增多了。〈尔雅·释名》曰:“酱,将也。制饮食之毒,如将之平祸乱也”。孔子说:“不得其酱不食”。清《调疾饮食辩》曰:“用酱取其咸,而且鲜,比盐较美”。今用酱料调制几款滋味鲜美、新颖独特的菜肴,供您参考。 一、酱酥肉莲花 此菜以猪肉、莲花为主料,辅以鲜嫩配料,用辣酱、芝麻酱配制,成菜色呈枣红,酥脆嫩香,具  相似文献   

12.
沈涛 《四川烹饪》1997,(10):33-34
编制筵席菜单首先考虑的是因人配菜问题,这是老生常谈了。虽说老,但却很重要,这是筵席设计和制作的第一步。许多专业书籍和杂志都强调了这个问题。陈光新先生《中国筵席八百例》和侯汉初先生《川菜筵席大全》都强调过,在筵席荣单编制时,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宾客的国籍、民族、宗教、职业、年龄、性别、体质和嗜好忌讳等,并依此灵活掌握、确定品种,重点保证主宾,同时兼顾其他。彭子瑜先生在《宴会菜单集锦》一书中除了强调上述观点外,更进一步作了举例说明,如国内北方人对川菜中的麻辣味菜肴认识不够,应既用麻辣而又不过份,象使…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事厨多年的厨师,也是《中国食品》的忠实读者,我想向你们请教一下,川菜中常用的味碟有多少种?作用如何?(四川读者黄军)答:川菜中常用的传统味碟大约有十种。它们是鱼香、麻辣、红油、蒜泥、椒盐、椒麻、姜汁、酸辣、豆瓣、葱酱等。不过近些年来,随着川菜与外菜系交流的增加,一些外菜系的味碟也被引进了川菜中。例如粤菜的“口急汁”、“豉油汁”、“叉烧酱”、“海鲜酱”;西餐的各种“沙拉酱”、“果味酱”;日本料理的“青芥酱(瓦沙毕)”等等。这些味碟是应用在一些菜肴中,增添菜肴的风味特色或使菜肴达到…  相似文献   

14.
编辑老师:我是一名川菜爱好者,平时很爱看《四川烹饪》。最近,我们这里有许多餐厅酒楼相继推出了一些山珍菌类菜肴和筵席。我很想了解一些有关山珍菌类的常识和山珍菌类菜肴的烹制方法,望你们能在《烹饪课堂》里作一介绍。 山东淄博市文姜大酒店 宋 峰答:所谓“山珍菌类”,主要是指一些出产于深山老林的珍稀菌类,如松茸、猴头菇、鸡菌、竹荪、牛肝菌、羊肚菌等等。由于这些菌类数量稀少,采集又较为困难,故长期以来被人们列为“山珍”,不仅身价百倍,而且只有在高档筵席上才能够见其踪影。不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山珍…  相似文献   

15.
在调味品家族中,最不起眼的恐怕非酱莫属了。孰不知,酱是我国继食盐之后开发最早的调味品,且先于食醋的发明,堪称人工调味品的祖先。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创造出生产豆酱的方法,是中华民族在应用微生物方面的伟大成就和贡献。酱是烹饪菜肴和腌制酱菜的主要佐料,《清异录》卷下说"酱,八珍主人也",正是对它的誉称。  相似文献   

16.
创新菜三款     
事厨实践证明在成菜过程中,根据菜品特点给予必要的恰如其分的美化,是完善和提高菜肴外观质量的有效途径。笔者采用造型面点与菜肴配合,具有可食性强的特点且比刻意雕刻之作更省时、易造型,又能在筵席中根据不同菜肴调剂口味,合乎筵席中菜肴配小吃原则。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现介绍数款,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糁”在中餐菜肴中历来用于工艺菜的制作或作为配抖在筵席汤菜中出现。它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极富营养滋补价值。实际上“糁”还可以作为主料制作筵席菜肴。  相似文献   

18.
干炸里脊是山东菜常见的菜肴之一,它以其选料讲究、刀工严谨、制做简单、口感脆嫩,色泽金黄等特点,已被选入《鲁莱烹调技术》一书,并成为初级厨师考核菜肴必考菜之一.放假了,有时间大家可以拭做一下.  相似文献   

19.
李能 《四川烹饪》2006,(3):19-19
竹荪为名贵野生食用菌,有“真菌之花”的美称。竹荪肉质细嫩、香脆爽口、味道鲜美,为筵席上的珍品。下面.笔者就给大家介绍两款瓤制的竹荪菜肴。翠绿竹荪卷;脑花竹荪卷。  相似文献   

20.
俗话云:“无点不成席”,这说明面点与菜肴是筵席中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一桌丰盛的美味佳肴,没有面点的配合就比好红花失掉绿味,所以,要重视并掌握面点在筵席中的配备方法,充分发挥其在筵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