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瑞鹏  王华  张昂  李华   《中国食品学报》2019,19(10):150-156
通过催化式红外辐射技术处理浸渍发酵后的葡萄籽,研究红外辐射联合保温处理对葡萄籽灭菌效果的影响。随着红外辐射时间和保温时间的延长,保温温度升高,葡萄籽中细菌总数迅速下降,其中红外辐射98 s、75℃保温60 min处理葡萄籽,灭菌效果最好,葡萄籽中细菌总数降到1.66 lg CFU/g,比单独红外辐射处理的葡萄籽降低43.14%,比未处理的葡萄籽降低了65.99%;葡萄籽表征红色程度的a*值和表征黄色程度的b*值分别为12.31~13.48和13.22~14.47,色差E值为2.14~5.26,表明葡萄籽处理前、后色泽差异小。葡萄籽油得率随着保温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其中葡萄籽油得率最高达10.39%,比未处理葡萄籽提高了46.96%。试验各处理提取的葡萄籽油酸值、过氧化值和碘值均符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对初榨葡萄籽油制定的标准。经综合评价,当红外辐射处理葡萄籽98 s、75℃保温处理60 min时,葡萄籽灭菌效果最好,葡萄籽油得率最高,葡萄籽的色泽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2.
葡萄籽油是从葡萄酒酿造和生产中的下脚料——葡萄籽中提取的食用油脂,葡萄籽油中富含亚油酸和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一种有待开发的营养保健油。本文就葡萄籽油的组成、生理功能以及提取与精炼工艺作一综述,并对其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葡萄酒酿造副产物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葡萄酒的生产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 ,若能综合利用 ,化废为宝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葡萄籽油的生产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 ,会产生占葡萄总量3 %的葡萄籽 ,因此 ,年加工万吨葡萄的葡萄酒厂 ,可分离得300t葡萄籽 ,葡萄籽含油率为11%~15 % ,提取出来 ,就可得30多吨油。葡萄籽油中含有60 %~70%的亚油酸以及丰富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P等成分 ,这些物质 ,人体内不能合成 ,只能从外界摄取 ,具有增强体质、降低血压、增黑毛发等功能 ,可以作为高级食用油而享用。经过筛选后不含皮渣、果渣等杂质的葡萄籽可采用热榨、…  相似文献   

4.
在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约占葡萄量4%的葡萄籽产生,目前我国不少生产厂家都是将其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去,这就造成了污染,而实际上完全可以废物利用,生产葡萄籽油.由于葡萄籽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等成份,对人体具有独特的营养保健作用,是目前国际上倍受青睐的高档烹调食用油,价格昂贵,因此,开发葡萄籽油,大有作为.下面介绍用传统的压榨法生产葡萄籽油的技术工艺.  相似文献   

5.
葡萄籽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籽中油脂含量一般在14%~17%,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亚油酸含量在70%以上.主要研究了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葡萄籽的含水量和粉碎度对葡萄籽中油的提取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料液比、葡萄籽的含水量和粉碎度对提取效果均有显著性影响.通过研究,初步确定了葡萄籽油的适宜提取条件.即:以石油醚(30~60)作为提取剂;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3h;提取料液比为1:12,葡萄籽含水量为9.5%,葡萄籽粒度80目.以该优化条件进行提取,葡萄籽中毛油的得率达到20.78%(w/w).将在正交试验所得的最优条件下制得的葡萄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结果为:相对密度为0.907,酸价为3.21mgKOH/g,皂化值为136.4mgKOH/g,过氧化值为6.65mmol/kg,碘价为127.2I2g/100g.葡萄籽油中的主要不饱和脂肪酸为亚油酸和油酸,其中亚油酸占整个脂肪酸含量的71.20%,油酸占17.53%.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萃取葡萄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对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 ,研究了原料预处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 流量对葡萄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切实可行 ,在葡萄籽细度 40目 ,水分含量 4 5 2 % ,湿蒸处理 ,萃取压力 2 8MPa,温度 3 5℃ ,CO2 流容比 8~ 9,萃取时间 80min的条件下 ,葡萄籽油的萃取率可达 90 %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酿酒后的山葡萄籽为材料,选择石油醚和氯仿/甲醇提取山葡萄籽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山葡萄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葡萄籽油含量在9%以上,脂类成分中甘油三酯占80%以上,中性脂约占7%,磷脂约占10%。山葡萄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83%,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10%。山葡萄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中亚油酸含量超过67%,油酸含量在16 %以上,棕榈酸含量约8%,硬脂酸含量约为2%。  相似文献   

8.
葡萄籽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为了充分利用葡萄籽中的功能性成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将超微粉碎技术应用于葡萄籽的加工中,生产葡萄籽超微粉产品.为评价葡萄籽超微粉在人体中的吸收利用状况,做模拟肠、胃环境的吸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籽超微粉经模拟胃液消化3~5h,多酚、白藜芦醇溶出率:霞多丽60.87%~67.43%、23.65%~40.64%,赤霞珠60.48%~69.99%、20.63%~43.38%;经模拟肠液消化5~15 h,多酚、白藜芦醇溶出率:霞多丽1.96%~17.86%、17.51%~50.25%,赤霞珠3.38%~15.23%、14.02%~44.74%.葡萄籽多酚物质的消化吸收主要集中在胃环境中,白藜芦醇在肠、胃环境中的消化吸收几乎各占一半.  相似文献   

9.
葡萄籽油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文章概述了近年来对葡萄籽油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提取工艺以及葡萄籽油产品的开发现状,并对我国今后葡萄籽油市场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丁燕  孙玉霞 《酿酒》2011,38(3):52-54
利用SCF-CO2萃取技术萃取葡萄籽油,主要研究了葡萄籽预处理方式对葡萄籽油萃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最佳预处理条件为葡萄籽粒度40目,水分含量4.5%左右,而且湿蒸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萃取率和油脂品质。  相似文献   

11.
研究连续提取并分离葡萄籽中的葡萄籽油和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将干燥的葡萄籽粉末用石油醚湿润装进层析柱中,浸泡2 h,先后用石油醚和60%乙醇溶液连续洗脱,连续收集石油醚6倍体积(m L/g)和60%乙醇溶液10倍体积洗脱液,混合洗脱液分层,醚层中含有葡萄籽油,下层醇水液中含有多酚。连续提取的葡萄籽油和多酚的提取率均达到99%,经萃取一次性分离葡萄籽油和多酚,得率分别是97.6%和98.0%。利用柱层析连续提取葡萄籽油和多酚,并通过萃取可把两种成分一次性分离开来,工艺简单,时间短,有机溶剂用量少,提取效率高,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林童  卢贞希  刘改霞 《中国油脂》2021,46(3):118-121
以葡萄籽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葡萄籽油,对其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并考察其应用于可食性口红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葡萄籽油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6.26%,且以亚油酸(61.69%)为主;葡萄籽油的总抗氧化能力为0.735 mmo/L,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为56.49%,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为57.60%;葡萄籽油与甜杏仁油比例为1∶1时,制备的可食性口红清爽、滋润,品质佳,稠度与延展性与市售口红无显著差异,说明葡萄籽油可用于口红产品中。  相似文献   

13.
研究毛葡萄籽油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学作用,为毛葡萄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毛葡萄籽油的化学成分,并研究其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GC/MS分析显示,毛葡萄籽油成分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占总量的83.6%,其中亚油酸占61.75%,油酸占18.76%;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分别为9.86%和6.07%;动物药理学试验显示,毛葡萄籽油能显著降低高脂饲料引发的TC和TG升高,提高血清中HDL/LDL的比率,具有调节动物血脂的作用。毛葡萄籽油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葡萄籽油的耐储藏和耐加工性能,扩大其工业生产用途,研究选用阿拉伯胶与明胶作为壁材,葡萄籽油为芯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葡萄籽油微胶囊产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葡萄籽油微胶囊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制备葡萄籽油微胶囊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壁材浓度1.33%、pH4、壁芯比1.69:1、壁材比1.30:1;在此模型条件下的微胶囊包埋率为86.41%。此时微胶囊产品的感官品质较好,含水量低且溶解度良好,便于产品的储存与加工。使用扫描电镜观察葡萄籽油微胶囊产品的形态结构,大部分葡萄籽油微胶囊的外形都近似球形,且颗粒表面较为光滑平整、无裂痕,致密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一些地区葡萄籽粕已被用于动物养殖。本文介绍了采用单因素试验进行超声波辅助提取葡萄籽油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声时间、料液比、温度和超声功率4个考察因素中,料液比对提取效果具有显著性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选用石油醚作为萃取溶剂、超声时间为40min、超声功率为90W、料液比为1∶10和温度为50℃,效果最佳,测得葡萄籽油得率为14.03%。本试验为葡萄籽油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葡萄籽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葡萄籽含有14%~17%的油脂,还含有3.9%的原花青素.为了合理利用葡萄籽资源,采用仁壳分离的方法,仁用于提取葡萄籽油,壳用于提取原花青素.同时,还对葡萄籽的国内外研究利用情况,市场应用情况和前景作了客观的分析论述,以期促进葡萄籽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7.
4 个葡萄品种葡萄籽冷榨油的性质与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4 种葡萄籽冷榨油脂肪酸组成、总酚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收集单品种葡萄籽榨油,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组成,Folin-酚法测定总酚含量,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hydrazyl,DPPH)法、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林-6-磺酸)二胺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 azoline-6-sulfonic acid)ammonium salt,ABTS)法、Fenton反应和总抗氧化能力法分析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4 个品种葡萄籽冷榨油均富含亚油酸(72.77%~77.36%),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8.12%~91.06%;总酚含量为60.77~100.53 μg GAE/g,爱格丽葡萄籽冷榨油总酚含量最高,其次是北冰红、媚丽、赤霞珠葡萄籽冷榨油;4 个品种的葡萄籽冷榨油都有良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的能力,且随着葡萄籽冷榨油浓度的增大,清除能力增强,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变化范围为10.19~13.82 mg/mL,清除ABTS+·的IC50变化范围为11.62~19.25 mg/mL;清除羟自由基(·OH)的能力范围为13.18~27.08 U/mL;总抗氧化能力范围为1.08~3.68 U/mL。4 个品种的葡萄籽冷榨油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强弱顺序为爱格丽>北冰红>媚丽>赤霞珠。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葡萄籽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氧化稳定性,以葡萄籽油为芯材,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为壁材,在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进行乳化,以喷雾干燥法得到微胶囊产品并测定其氧化稳定性。研究表明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重量比为3∶1,乳化剂浓度为10%,芯壁比为1∶2,温度为45℃,均质速度为12000r/min,乳化时间为12 min时制备得到稳定的葡萄籽油乳液,在进风温度180℃、出口温度80℃、进料速率5mL/min条件下喷雾干燥得到葡萄籽油微胶囊,葡萄籽油微胶囊化效率达到72.56%,60℃条件下贮藏葡萄籽油微胶囊的氧化速率明显降低,贮存性能和抗氧化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葡萄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水酶法提取葡萄籽油,对超声波预处理条件、酶解条件和微波破乳条件进行优化。经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了水酶法提取葡萄籽油的最佳分步酶解条件为:首先添加2.0%的纤维素酶,在p H 5.0、温度50℃、液料比6.6∶1条件下,酶解2.0 h;然后加入1.0%的中性蛋白酶,在p H 7.0、温度50℃条件下继续酶解1.5 h。在最佳条件下,葡萄籽油提取率为77.48%。在此基础上通过超声波预处理以提高提取率,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最佳超声波预处理条件为:超声波功率225 W,超声时间15 min,超声温度50℃。在最佳条件下葡萄籽油提取率为87.65%,比未经超声波预处理的提高10.17个百分点。再对此体系下制得的乳状液进行微波破乳工艺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最佳微波破乳条件为微波功率500 W、微波时间7 min,最终葡萄籽油提取率达到93.83%。试验最佳条件下得到的葡萄籽油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均符合国标(GB/T 22478—2008)要求。超声波预处理和微波破乳是可应用于水酶法提取葡萄籽油的有效辅助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葡萄籽为原料生产的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种类、剂型及其产品功能现状进行综述。普通食品有国标葡萄籽油、国标葡萄籽提取物食品添加剂以及葡萄籽粉、压片糖果等。保健食品有370多个,主要利用葡萄籽油、葡萄籽提取物等有效部位;主要剂型为胶囊剂、片剂以及口服液和粉剂;主要功能为抗氧化、祛黄褐斑、增强免疫力、辅助降三高等。葡萄籽粉、葡萄籽提取物、葡萄籽油均为准予备案的化妆品原料,已备案非特化妆品4900多个,几乎囊括所有化妆品类别。已有相关药品研究,但尚无相关药品批文。线上葡萄籽和葡萄籽粉售价与大米和面粉相当、油为其原料的5~10倍、提取物则为其原料的30多倍,相关的胶囊和片剂价格又进一步成倍增加,且销量远高于未装胶囊或压片的产品。显然,葡萄籽深加工产品有较大的开拓空间、利润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