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赵彪 《人民长江》1999,30(9):16-17
GIN灌浆法采用稳定浆液,以灌浆压力和单位注浆量的积表示灌浆孔段消耗的能量;通过计算机记录灌浆过程中的P ̄V曲线,对照设计的GIN值,进行灌浆过程的控制。结合小浪底工程左、右岸部分南肩的试生产实践,论述了GIN灌浆法的基本原理,灌浆控制过程和结束灌浆的标准。从试生产的成果看,灌浆质量是可靠的。工艺比常规灌浆简单,水泥消耗量和灌浆时间分别只有常规灌浆的54.4%和72.4%,灌浆结束压力也较小,经济  相似文献   

2.
结合沐溪水库大坝坝基防渗灌浆处理.重点论述了岩溶坝基常规帷幕灌浆处理中灌浆方式、灌浆压力、灌浆孔冲洗、灌浆材料的选择等几个重点及难点问题。强调应针对岩溶发育特点及规律,调整常规帷幕灌浆在一般裂隙性基岩地区灌浆的思路及方法,遵循先充填后帷幕的原则,选择可操作、易控制的灌浆方法。围绕降低灌浆主材水泥的消耗,选择经济可靠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3.
GIN灌浆法是用于岩体水泥灌浆且有别于国内常规水泥灌浆方法的一项新技术,针对江垭工程大坝的特点,简述了该法在国内首次应用于大坝基础帷幕灌浆试验的施工概况,操作工艺及所取得的良好灌浆效果,表明该法在岩溶地区灌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湿磨细水泥灌浆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灌浆设计、湿磨细水泥灌浆新技术的技术要求和灌浆成果分析等角度,介绍了赣江万安水利枢纽工程岩基防渗帷幕采用普通水泥浆材的湿磨细水泥浆材的灌浆效果。结果表明:湿磨细水泥浆材中颗粒粒径明显小于普通水泥浆材中颗粒粒径;地质条件基本相同时,湿磨细水泥浆效果明显优于普通水泥浆材的灌浆效果,湿磨细水泥浆材对于细微裂隙发育岩体的灌浆效果显著;其成本略高于普通水泥浆材灌浆,但远低于化学浆材灌浆。  相似文献   

5.
苏鲁平 《人民长江》2001,32(1):41-43
依据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放空隧洞及引水隧洞水泥灌浆施工监理实践,针对水工隧洞水泥灌浆的特点,讨论了有关质量控制的若干问题,并对现行规范(SL62-94)提出了相应的修订建议。认为,不能以回填灌浆弥补混凝土厚;灌浆端部封堵,不可忽视;灌浆压力,宜取较大值。关于固结灌浆,纯压式灌浆在孔口回浆;浆液比级建议明确定为5级;越级变,建议明确标准;结束标准应放宽。并将钢管道及蜗壳接触灌浆、环锚孔道封孔灌浆增列在现行规范中。  相似文献   

6.
土坝坝体灌浆常用的有劈裂灌浆和充填式灌浆,坝基则以帷幕灌浆为主。每种灌浆形式都有其适用条件及范围,浆液的配比、灌浆压力、终孔标准对灌浆质量的影响也相当重要。通过工程实例,对土坝坝体灌浆设计、施工及验收进行简单介绍。并对实践中的坝体与坝基结合部的灌浆、孔距调整的尝试、灌浆效果的检测等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7.
灌浆材料与灌浆工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40多年来长江科学院在灌浆材料研究,仪器设备研制,工艺技术开发,灌浆效果检测和其他修补材料的开发应用等方面的发展概况,论述了灌浆与环保的关系,提出了灌浆专业今后如何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介绍我国自行研制的灌浆自动记录仪和多路灌浆监测系统,J31智能灌浆记录仪能自动记录灌浆过程中的时间,压力和注入率,仪器硬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稳定,J31-D多路灌浆监测系统由1台微机同时控制4 ̄16台灌浆机,并可实现1000m范围内的遥测遥控。智能灌浆记录仪和多路灌浆监测系统已在若干工程中投入实际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韩伟  赵存厚 《水力发电》1999,(11):45-47
GIN灌浆法是近年来在国外应用的一项新的灌浆技术。该法思路清晰,工艺简单,工效高,的帷幕密实可靠。小浪底水利枢纽分别在2、4号灌浆洞的部分地段利用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了GIN法灌浆、形成了合格的永久幕体,取得了较好的灌浆效果和较完整的资料,并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鉴定。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化学灌浆、水泥灌浆、劈裂灌浆、压密灌浆等灌浆材料与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情况,以及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水布垭面板堆石坝基础灌浆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水布垭面板堆石坝基础防渗帷幕的抗渗能力和耐久性,进行了现场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试验以及耐久性和破坏性压水试验,分析了抬动变形、灌浆压力和灌浆流量与时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灌浆试验采取的"均布固结灌浆孔+帷幕灌浆孔"的布孔形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趾板基础帷幕灌浆最大压力达到1.5MPa;抬动变形与灌浆压力有直接关系,但与灌浆流量的关系更为密切,为有效减小抬动变形,需对灌浆流量进行控制;分级稳压也是抑制产生抬动变形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陈磊  唐力 《人民长江》2015,46(10):1-3
三峡大坝接缝灌浆累计完成2 034个灌区,其中13个灌区因张开度达不到灌浆要求被保留观察。三峡枢纽竣工验收前,对这些灌区进行了专项检查和分析,对6个确认未张开的灌区决定不作灌浆,对7个细缝灌区疏通后进行了化学灌浆,是国内坝体细缝灌区直接采用化学灌浆的首个案例。详细介绍了细缝化学灌浆处理的灌浆方式、灌浆材料性能、灌浆效果以及处理标准。实践表明,灌浆效果良好。对类似工程问题的处理具有借鉴价值。   相似文献   

13.
水工结构细微裂缝的裂缝开度小、缝面堵塞较为普遍、灌浆难度大,利用传统的裂缝灌浆工艺难以保障灌浆质量。结合工程实际,系统分析了传统灌浆工艺进行水工结构细微裂缝化学灌浆存在的不足,对现有的裂缝灌浆压力理论进行了探讨,认为水工结构细微裂缝化学灌浆技术的关键是提高可灌性,提出了“无损+高压+多孔并灌”的水工结构细微裂缝灌浆技术内涵,并详细阐述了粘贴灌浆嘴、裂缝表面封闭、清洗剂洗缝、专用设备灌浆、多孔并灌、提高灌浆压力等主要工序内容、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本成果可以显著提高水工结构细微裂缝化学灌浆的效果,又能避免灌浆孔成孔及凿槽嵌缝造成的结构混凝土表面损伤等问题,是水工结构裂缝化学灌浆技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4.
三峡坝基灌浆施工主要技术问题及解决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峡坝基灌浆施工因地质条件和技术要求等原因有多个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有6个问题较为突出,即基岩微细裂隙的灌浆、断层加固、帷幕钻孔涌水灌浆、帷幕孔口段灌浆压力的提高、浅层化学灌浆和找平混凝土封闭法固结灌浆等,通过试验研究,分别采用了湿磨细水泥浆材灌浆、复合灌浆、浓浆+稀浆方式待凝、提高孔口段灌浆压力到幕前水头的2倍、采用丙烯酸盐灌浆和改进阻塞方式、加强抬动观测防止抬动等措施,并以三峡二、三期工程的大坝基础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施工技术为例,介绍了具体措施和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5.
喻家河水库工程左岸坝段地基主要为大隆组泥灰岩夹页岩,层间结合较差,结构面较发育,不利于坝基稳定.针对该地基的复杂情况,设计施工采取了深层固结灌浆,分段、注浓浆、加大灌浆压力、待凝、反复扫孔注浆等工艺;帷幕灌浆采用现场工艺试验,分部位采用不同灌浆结束标准等.结束后经现场质量检查和蓄水验证,固结灌浆、帷幕灌浆工艺选择合适,...  相似文献   

16.
盾构壁后注浆是盾构隧道施工的关键环节,对地表沉降有着显著影响。结合长株潭城际铁路某区间盾构隧道施工,对盾构壁后注浆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选取3个断面,通过比较理论注浆量与工程实际注浆量,得到注浆损失量与理论注浆量的比值,将其定义为注浆损失系数。然后,利用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模拟盾构开挖注浆过程,分析不同注浆损失系数下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考虑到工程实际中的非均布注浆压力模式,对开挖注浆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均布注浆压力模式以及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注浆损失系数越大,引起的地表沉降量越小;非均布注浆压力下的地表沉降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但沉降值比均布注浆压力下的沉降值大。因此在评估地表变形时应当考虑到非均布注浆压力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均布注浆压力下的地表沉降量。  相似文献   

17.
小湾水电站拱坝横缝接缝灌浆施工通过灌浆性能试验,确定采用既能满足强度要求,又具有较好流动性的0.45∶1低水灰比浆液,且实现大部分灌区采用0.45∶1单一水灰比浆液灌注;对于特殊灌区通过采取"混凝土超冷、降低上游水位、湿磨水泥浆液灌注、提高灌浆压力、补打进浆、排气孔及采用化学浆液灌注"等多种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横缝压紧和多层多灌区串漏等复杂条件下灌浆施工,并取得较好灌浆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由于帷幕灌浆属于隐蔽工程,如何保证灌浆质量,使帷幕灌浆达到预期效果是帷幕灌浆工作的重要工作环节。通过对帷幕灌浆施工和对灌浆成果的分析,对帷幕灌浆的质量进行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三峡工程灌浆概况及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三峡工程中帷幕灌浆、固结灌浆、接缝灌浆和混凝土补强灌浆的概况,对水泥灌浆及化学灌浆情况作了初步分析,并指出了今后工作中应着重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不良地质体加固灌浆一直是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的技术难题之一,近40多年来,利用水泥环氧复合灌浆技术成功解决了诸多工程难题。为总结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果,阐述了水泥环氧复合灌浆材料的品种、研发历程;论述了复合灌浆的技术工艺,对复合灌浆的2种布孔方法(同孔复合和异孔复合)进行了定义和说明;明确了复合灌浆中化学灌浆的开灌标准应以受灌体透水率指标为依据;概括和总结了复合灌浆理论;介绍了水泥化学复合灌浆的典型工程案例。指出今后环氧灌浆材料研发应向高性能、无毒等方向发展;灌浆设备需提升其智能化及信息化水平;灌浆理论方面应加强室内模拟及可视化研究,完善水泥环氧复合灌浆理论体系,更好地为工程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