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牡丹花红色素的提取及其在果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牡丹品种洛阳红为原料,从中提取牡丹花红色素,并将其应用于果冻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果冻的最佳配方为:果冻粉添加量0.6 g,白砂糖添加量17 g,牡丹花红色素添加量26 mg,柠檬酸添加量0.4 g,草莓香精添加量为0.17mL.  相似文献   

2.
甘薯红色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前言甘薯系旋花科植物(Ipomoea batata L.)。国内蔺定运等人曾就甘薯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作过研究,但从甘薯皮中提取红色素至今未见报道。本试验所用色素样品是由王寒教授提供的。它是由一种甘薯的紫红色表皮中提取获得的。由于色素样品量有限,现仅从pH变化、温度、光照  相似文献   

3.
以1、0.1和0.01 mol/L的盐酸、柠檬酸、酒石酸溶液为溶剂从葡萄皮中提取红色素,过滤后将色素溶液分别进行70℃水浴加热5 h、超声处理1 h,加热后的溶液再置于自然光照下3 d,以吸光度变化率观察葡萄皮红色素在不同酸溶液中对加热、超声、光照等处理的呈色稳定性。结果表明:酸的种类和浓度对葡萄皮红色素加热、超声、光照处理的呈色稳定性都产生影响。色素溶液的呈色稳定性经光照处理的变化比较单一,而对超声处理的稳定性变化较复杂。加热处理时,在0.01 mol/L的柠檬酸溶液中呈色最稳定,在1 mol/L的盐酸溶液中最不稳定;超声处理时,在0.01 mol/L的酒石酸溶液中呈色最稳定,在1 mol/L的酒石酸溶液中呈色最不稳定;光照处理时,在0.01 mol/L的盐酸溶液中呈色最稳定,在0.1 mol/L的酒石酸溶液中呈色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固体辣椒红色素在贮存过程中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耐氧化还原性等。结果表明,固体辣椒红色素宜于低温、避光、充氮下保存。  相似文献   

5.
刺桐花红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刺桐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用酸醇溶液提取刺桐花红色素可得到较稳定的红色素,在60℃以下,pH小于5的酸性条件下稳定性好;对有机酸,碳水化合物,多种金属离子较稳定,但对光比较敏感,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草莓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54,自引:5,他引:54  
研究了草莓红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pH值对草莓红色素的影响明显 ,在酸性条件下 ,该色素较稳定 ;金属离子Na+、Ca2 +、Zn2 +、Cu2 +对色素有增色作用 ,Al3+对草莓红色素的影响不大 ,而Fe3+则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食品中常用的葡萄糖、蔗糖对草莓红色素有一定的降解作用 ,而Vc、H2 O2 、Na2 SO3则有严重的破坏作用 ;低浓度的 ( <1 % )防腐剂苯甲酸钠对草莓红色素有增色作用 ,高浓度 ( >1 % )的则有明显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桑椹红色素是一种安全、无毒的天然食用色素。试验从桑椹果渣中提取桑椹红色素,从p H值、温度、光照、Vc、H_2O_2以及亚硫酸钠等方面对其稳定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桑椹红色素的呈色与p H值有关,在酸性条件下有较好的颜色表现力;其色值受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影响较大;在低温避光条件下光稳定性较好,添加少量的Vc可以起到一定的护色作用;其耐氧化性和耐还原性较差,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氧化和防还原。  相似文献   

8.
蛇莓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蛇莓果中含有丰富的天然红色素,研究了常用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有机酸,糖类,和常见的几种金属离子:Na^+,K^+,Ca^2+,Mg^2+,Fe^2+,Zn^2+,Zl^3+对蛇莓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并对色素的耐酸碱性,耐氧化性,耐还原性,耐光耐热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条件下高粱红色素特征吸光值变化的研究,探讨其在不同光照、温度、pH、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蔗糖等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试验结表明:糖溶液、光照对其影响较小;在不同的pH条件下稳定性不同;金属离子中Ca^2+、Na^+、K^+对该色素的稳定性较好,并有不同程度的护色效果,Al^3+和Zn^2+对其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Cu^2+对其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或破坏作用;氧化剂和还原剂对其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毛樱桃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分光光度法系统研究了毛樱桃果实红色素的稳定性,从而为该色素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表明:pH值对该色素的影响明显,宜在酸性食品中应用;某些金属离子如(Na+、Al3+﹑Zn2+、Cu2+)、葡萄糖、蔗糖、VC对该色素影响很小;还原剂(Na2SO3)对该色素有一定的不良影响,而Fe3+、氧化剂(H2O2)则对其有严重的破坏作用;低浓度(<0.06944mol/L)的苯甲酸钠对该色素无影响,高浓度(>0.06944mol/L)的则有明显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芍药花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干的芍药花瓣为原材料,对影响芍药花红色素稳定性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能耐高温;pH≤3时相对稳定;蔗糖和D-果糖对其有一定的护色作用,而葡萄糖对其作用不明显;Fe^3+、Sn^2+、AG^+、Ca^2+对其有破坏作用,Na^+、K^+、Mg^2+、Zn^2+、Cu^2+、Al^3+、Ba^2+对其无影响;抗坏血酸对其有护色作用;苯甲酸钠对该色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2.
桑椹果渣中红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PLC—MS定性分析了果桑“大十”果渣红色素提取纯化产物中的花色苷种类,并研究了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结果表明:果桑“大十”果渣中红色素的主要成分是花青素-3-葡萄糖苷和花青素-3-芸香糖苷;其在低温条件下稳定;Vc和中浓度蔗糖对桑椹红色素有增色作用;加入辅色剂丙二酸和丁二酸能提高桑椹红色素的稳定性;而H2O2和光照对桑椹红色素有较强的降解作用;Fe抖极易引起桑椹红色素沉淀变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不同条件下高粱红色素特征吸光值变化的研究,探讨其在不同光照、温度、pH、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蔗糖等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试验结表明:糖溶液、光照对其影响较小;在不同的pH条件下稳定性不同;金属离子中Ca2+、Na+、K+对该色素的稳定性较好,并有不同程度的护色效果,Al3+和Zn2+对其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Cu2+对其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或破坏作用;氧化剂和还原剂对其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对天竺桂果皮红色素进行提取,研究了天竺桂果皮红色素在不同pH、温度及光照下的稳定性,及金属离子和氧化剂、还原剂等对该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以卫生指标的几项检测方法,对天竺桂果皮红色素进行了安全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在酸性条件时较稳定.高温、日光直射、强氧化剂、还原荆以及高价金属离子(Fe3 和Al3 )对天竺桂果皮红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大.但食品添加剂、低价金属离子对色素色泽无不良影响.安全性检测实验表明细茵总数和大肠杆茵均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5.
微波萃取苋菜红色素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红苋菜为原材料,采用微波萃取技术提取苋菜红色素,改进了传统的溶剂浸提工艺.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出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并对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微波萃取技术提取苋菜红色素效率高,耗能低.氧化剂、还原剂都会降低苋菜红色素的稳定性,常用食品添加剂和几种金属离子对其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6.
辣椒红色素提取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辣椒红色素是一种优质天然类胡萝卜素。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品、化妆品及嗜好品工业中。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辣椒红色素研究的理化特性、提取、分离纯化、分析测定等方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对山葡萄皮红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确定山葡萄皮红色素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剂(乙醇)浓度为70%,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70 min,所得山葡萄皮红色素提取液OD值在0.8左右;山葡萄皮红色素抗光分解、耐热性较好,加热和光照对色素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天然黑豆红色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豆红色素是从黑色大豆种皮中提取的花色苷类色素,是一种安全、无毒的食用天然色素,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参考国内外最近5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黑豆红色素的提取、纯化工艺、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对黑豆红色素的综合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微波辅助提取红枣红色素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微波辅助提取、超声波辅助提取以及常规提取对红枣红色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提取法相比,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改善红枣色素提取率的效果不显著,而微波辅助提取法能明显提高红枣色素的提取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微波辅助提取红枣色素的最佳工艺,即料液比为1:30,提取功率为420W,提取时间为20 min.研究温度、光照、酸碱度、食盐对红枣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枣色素是一种稳定性比较好的天然色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