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JK混凝土的结构十分致密,故其杭渗性极好,其抗渗标号可以达到10~30个水压力,而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抗渗标号一般为2~12个水压力,所以,JK混凝土又是高抗渗混凝土。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抗冻性在300冻融循环内,而JK混凝土的抗冻性可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同时受硫酸盐强腐蚀作用和氯离子强腐蚀作用的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的水泥品种,考察了普通硅酸盐水泥、高抗硫水泥及Ⅱ型硅酸盐水泥对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分别研究了评价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抗压强度耐蚀系数、砂浆膨胀系数和砂浆抗折强度抗蚀系数,以及评价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的氯离子迁移系数、氯离子扩散系数和电通量。结果表明,与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采用高抗硫水泥与Ⅱ型硅酸水泥的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没有明显提高;普硅水泥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蚀性能要优于高抗硫水泥混凝土和Ⅱ型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在硫酸盐与氯离子双重强腐蚀作用下,普硅水泥制备的高性能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3.
与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比较,研究了高贝利特水泥混凝土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拉弹性模量;高贝利特水泥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和抗硫酸镁侵蚀性能。结果表明,高贝利特水泥混凝土7d龄期的抗压强度低,90d龄期的抗压强度是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117.6%;28d龄期高贝利特水泥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拉弹性模量分别是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116.6%和94.8%;高贝利特水泥混凝土的抗冻性与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基本相同;抗渗和抗硫酸镬侵蚀性能优。高贝利特水泥混凝土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率大,抗拉强度高,弹性模量低。高贝利特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后期力学性能优于硅酸盐水泥混凝土。  相似文献   

4.
在与相同配合比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对比试验中,采用抗渗试验和孔结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与水灰比的关系.结果表明,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混凝土的相对抗渗系数与水灰比的关系与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类似,即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配比和养护龄期条件下,该水泥混凝土的抗渗件能明显优于普通混凝土;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混凝土中水化产物的粒径分布均匀,界面粘结状况较好,结构较为致密.  相似文献   

5.
《建筑》2017,(9)
<正>1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1)防水混凝土可通过调整配合比,或掺加外加剂、掺合料等措施配制而成,其抗渗等级不得小于P6.其试配混凝土的抗渗等级硬度设计要求提高0.2MPa。(2)用于防水混凝土的水泥品种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应经试验确定。宜采用坚固耐久、粒形良好的洁净石子,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砂宜选用坚硬、抗风化性强、洁净的中粗砂,不宜使用海砂。用于混凝土拌制的水,应符  相似文献   

6.
XP早强高效减水剂具有早强,高强、高抗渗、自密实、超塑化、高效减水等多种功能,适用于桥梁工程、商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高层建筑等现浇及预制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及外掺粉煤灰混凝土中,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有良好的适应性,在许多建筑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技术经济效果,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和使用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钢渣粉对不同水泥的影响,用钢渣粉部分替换普通硅酸盐水泥钢渣混凝土、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钢渣混凝土、快硬硫铝酸盐水泥钢渣混凝土中的水泥,比较使用这三种水泥钢渣混凝土3d、7d和28d的抗折、抗压强度的发展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普通硅酸盐水泥、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快硬硫铝酸盐水泥钢渣混凝土的钢渣粉最优掺量分别是20%、10%、10%,合理掺量范围一般不应超过30%、30%、20%。  相似文献   

8.
吴成福 《安徽建筑》2005,12(2):75-76
本文研究了矿物外加剂、水胶比、含气量等因素对海工耐久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采用电量法及氯离子扩散系数法,通过试验测定了矿物外加剂、水胶比和含气量的变化与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硅酸盐水泥中掺加矿物外加剂可以改善海工耐久混凝土的综合性能,矿物外加剂的复合掺入比单独掺入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改善具有更加良好的效果,较低的水胶比和适宜的含气量可以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低热、中热硅酸盐水泥对导流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强度、干缩、自生体积变形、内部温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中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相比,低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前期强度较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90 d两者强度基本相同;同一龄期下,低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干缩、自生体积变形和内部温度均较低。通过对导流洞混凝土性能的抽检,证明导流洞中应用低热硅酸盐水泥不仅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抗冻性能、抗渗性能满足设计要求,而且对导流洞裂纹控制也有很大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2017,(12)
研究了低热、中热硅酸盐水泥对导流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强度、干缩、自生体积变形、内部温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中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相比,低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前期强度较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90 d两者强度基本相同;同一龄期下,低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干缩、自生体积变形和内部温度均较低。通过对导流洞混凝土性能的抽检,证明导流洞中应用低热硅酸盐水泥不仅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抗冻性能、抗渗性能满足设计要求,而且对导流洞裂纹控制也有很大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热雨试验箱研究混凝土的耐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墙体耐候性热雨试验箱,对比研究了8种混凝土的强度、扩散系数、电通量及钢筋锈蚀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热雨试验能较好反映各混凝土的耐久性能;阻锈剂的掺入降低混凝土内钢筋的腐蚀电位,但降低混凝土强度,降低抗渗性;粉煤灰的替代掺入降低了混凝土早中期强度,但可提高后期强度,提高抗渗性,降低钢筋腐蚀电位;渗透结晶材料对混凝土强度影响不大,但提高密实度,降低抗渗性,降低钢筋腐蚀电位。  相似文献   

12.
通过抗渗、抗腐蚀系列试验,研究了GC料对混凝土的抗渗、抗腐蚀性能的影响。使用GC料取代水泥,具有经济、可掺量大、耐久性高、综合环境效益好等特点,实现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含钡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性能及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同时借助SEM,压汞仪等测试手段,研究和分析了含钡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的水化过程及抗渗透性机理.结果表明,与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相比,含钡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具有较低的孔隙率和更合理的孔径分布,致密度高,抗压强度高,抗渗透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4.
卞葆芝 《化学建材》1992,8(3):121-123
AT缓凝高效减水剂具有缓凝、早强、高强、超塑化、高抗渗等功能,用于桥梁工程、商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高层建筑、防水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中,可解决施工技术难题,提高工程质量,节省基建费用,其常用掺量为水泥重量的0.5%。  相似文献   

15.
通过6组不同尾矿砂替代率制备试件,开展尾矿砂混凝土抗冻融、抗渗性能和氯盐腐蚀后强度变化及尾矿砂混凝土水化产物的电子显微镜微观扫描分析,探究尾矿砂对混凝土耐久性能影响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尾矿砂混凝土的冻融循环后的质量损失和相对弹性模量随尾矿砂替代率的增加而降低;尾矿砂替代率不大于20%时,尾矿砂混凝土的抗渗性能随替代率的增加而增加,替代率大于20%时,抗渗性能随替代率的增加而减少,尾矿砂混凝土的抗渗系数为1.78×10^-5~5.96×10^-6cm/h;界面黏结特征显示尾矿砂与水泥水化物黏结表面结构致密,随着尾砂掺量的增加,微孔结构逐渐粗化;建议工程采用替代率40%~60%尾矿砂制备混凝土,以实现工业废料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6.
张二芹  黄志强 《四川建材》2014,(3):39-40,43
聚合物混凝土具有高强、耐久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高抗渗性、高弹性模量等优点,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本文综合叙述了关于聚合物改性混凝土分类、聚合物对混凝土的改性机理、发展应用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其发展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高石粉掺量对普通混凝土和易性、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掺加适量石粉有助于改善混凝土和易性;石粉掺量每增加5%,混凝土配合比的砂率可相应降低2%;掺加石粉不会对抗压强度产生不良影响,但是石粉最佳掺量为10~25%。掺加石粉也有助于改善混凝土抗渗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抗腐蚀性能,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向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矿粉等矿物掺合料。进行混凝土流动性、坍落度损失、抗冻、抗渗、抗硫酸盐侵蚀、抗氯离子侵蚀的性能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物掺合料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在耐久性上,掺入矿物掺合料能够改善混凝土抗冻及抗渗性能。提高混凝土抗硫酸盐、抗氯离子等有害离子的侵蚀性能。大掺量矿粉的掺入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及耐久性能的改善效果比单掺粉煤灰的改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浪凝土的抗腐蚀性能,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向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矿粉等矿物掺合料,进行混凝土流动性、坍落度损失、抗冻、抗渗、抗硫酸盐侵蚀、抗氯离子侵蚀的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物掺合料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掺入矿物掺合料能够改善混凝土抗冻及抗渗性能,提高混凝土抗硫酸盐、抗氯离子等有害离子的侵蚀性能。大掺量矿粉的掺入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及耐久性能的改善效果比单掺粉煤灰的改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