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文波  经薇 《钢铁》2013,48(2):10-13,22
应用无料钟多环布料数学模型对某高炉布料后料面进行模拟,寻求中心开放较平坦的凸台型料面.研究发现,在小角度差条件下布料,很难形成平坦的凸台型料面;只有在大角度差、大环位环数差条件下布料,才有可能得到近似平坦的凸台型料面.增加边缘矿石量和中心焦炭量以及在减少布矿溜槽倾角和增加布焦溜槽倾角的混合布料时,提高料线或增加矿石批重均可实现中心开放较平坦的凸台型料面.同时还发现,调整布料参数时,有时也有无规律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某高炉应用无料钟多环布料数学模型计算模拟其炉料初始分布研究发现:只有在大角度、大角度差、大环位环数差布料条件下才有可能得到凸台型料面。减少布矿溜槽倾角,增加布焦溜槽倾角和增加布矿溜槽倾角,减少布焦溜槽倾角这两种布料方式能使凸台型料面更平坦。加重边缘所选择的布料方式以前者为好,放松边缘所选择的布料方式以后者为好。矿石批重改变则布料方法也要随之改变,以保持凸台型料面形状。  相似文献   

3.
根据鞍钢高炉布料溜槽的特点,开发了高炉炉料落点数学模型,提出了料面形状数学模型求解方法,并应用该模型定量分析了鞍钢5^#高炉(2580 m^3)料面形状和径向矿焦比情况,得出高炉炉喉中心部位焦层厚度大,中心加焦面积广,中心区域矿焦比高,易造成高炉燃耗高、稳定性差,甚至引起高炉崩料或悬料。  相似文献   

4.
赵国磊  程树森  徐文轩  李超 《钢铁》2016,51(6):10-18
 针对当前常见的中心加焦装料过程,建立了布料过程中螺旋布料时溜槽内炉料颗粒复合运动的三维数学模型,并建立了炉料颗粒在空区内下落过程数学模型和在炉内堆积所形成料面形状及其径向矿焦比分布数学模型。通过将模型预测料面形状与高炉开炉实测料面形状进行对比,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基于实际高炉参数,计算了13°完全中心加焦和20°小角度中心加焦时炉料落点分布和径向矿焦比分布。结果表明,由于中心加焦过程中部分炉料会分布在中间环带,使得实际中心加焦量减少,两者有效的中心加焦率分别为49.4%和70.4%,且在前者模式下形成了直径约为1.2 m的贯通的中心焦柱区域,而在后者条件下形成中心直径约为2.5 m的较大范围的低矿焦比分布柱状区域。最后,阐述了中心加焦技术原理,指出了当前中心加焦操作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高效布料方式,对指导实际高炉生产操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济钢1750m^3高炉无料钟炉顶布料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济钢1750m3高炉炉况失常处理时上部装料制度调整过程的总结分析,认为采取大角度、大角差、大矿批和中心加焦的布料模式,有利于改善高炉顺行.  相似文献   

6.
李宝武  李祺  贾晋林 《炼铁》2008,27(2):12-16
对天钢2号高炉溜槽布料角度的确定进行了总结.2号高炉开炉装料时进行布料测定,确定了布料溜槽环位角度、节流阀开度、炉料碰撞点、料面形状等;高炉投产后,根据炉喉十字测温、冷却壁壁体温度、水温差、原燃料条件等参数,对溜槽布料角度进行了调整,使高炉布料制度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炉炉喉料面形状仪建立的布料模型探讨炉内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高炉炉料分布控制是高炉炉内状况控制的最重要因素。为了满足低燃料比或保护炉体的操作要求,进行了新的布料试验。特别是在最近限产操作的条件下,为了防止炉身下部、炉腹中部等部位因炉墙附近温度下降而出现的不活性区,正试图通过调整炉料分布以确保边缘气流。鉴于炉料分市调整的重要性,很早以来,对诸如料斗内的炉料流动;料钟内炉料的落下轨迹;表现为炉喉中心焦层倾角减小的焦层塌落现象,以及因矿石装入将焦炭推压并堆积于炉喉中心等炉料分布的种种成因进行  相似文献   

8.
以某2 500m3高炉无料钟布料模型(1:10)试验为依据,分析了节流阀开度、溜槽角度和炉料粒度分布情况对料面的影响,提出了料面形状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结合无料钟布料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VC编写仿真程序,模拟结果和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
魏涵  李萌  丁伟天  聂浩  于要伟 《钢铁》2020,55(8):140-144
 高炉装料系统是调节炉料在炉内原始分布的唯一手段,料层的孔隙率分布会对煤气流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以某高炉1/10布料模型为研究对象,首先测量了炉料物性参数,然后采用离散元法对散料堆孔隙率分布、布料矩阵和料线高度对料层径向孔隙率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室测量获得烧结矿、焦炭和球团矿物性参数和文献中引用的数据相差较大;料堆孔隙分布和颗粒形状有密切关系;布料矩阵通过影响颗粒数目来影响孔隙率分布,布料圈数增加,孔隙率下降,布料角度变化较大时才会影响料层孔隙率的径向分布曲线;随着料线高度增加,料层底部径向孔隙率的值会增大。没有数据显示料堆粒度偏析和孔隙分布有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10.
摘要:离散单元仿真技术被广泛用于研究高炉布料过程中炉料运动的规律,其计算散料运动的方法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利用SOLIDWORKS和EDEM的Geometry建立无钟炉顶高炉几何模型,基于DEM结合炉料物理参数进行数学模拟,研究了溜槽倾角、料线深度和溜槽结构对料流轨迹的影响。结果表明:焦炭落点半径随溜槽倾角的增大而增大,倾角为13.3°时,炉料在下落过程中不与溜槽接触;随着料线深度的增大,焦炭的落点半径随之增大,但增量减小;在相同倾角下,矩形溜槽布焦炭时的落点半径比半圆形溜槽的小0.3m,且料流更集中,布料效果略优;有衬板溜槽比光面溜槽布焦炭时的落点半径小0.13m,料流宽度也较小,且能通过料与料之间的摩擦降低炉料对溜槽表面的磨损。  相似文献   

11.
太钢新型炉料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太钢烧结原料条件下,碱度为0.6-2.3的烧结料的烧结性能和不同碱度烧结矿配后炉料的冶金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酸性烧结矿中(R=0.6,0.8,1.0),碱度为1.0的烧结性能相对较好,炉料结构采用44%R=1.05的烧结矿+44%R=1.87的烧结矿+12%的球团矿时,其冶金性能优于其余几种炉料结构。  相似文献   

12.
对湘钢炼铁所用炉料的冶金性能进行了试验,比较各种炉料的还原性和熔滴性能,并对碱度符合要求的几种炉料结构进行高温性能研究和成本分析,找出了比较合理的炉料结构,为高炉配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赵东明  刘金站 《铁合金》2010,41(5):14-17
经济合理的炉料结构是高炉稳定顺行的保证,文章对铁合金厂高炉的炉料结构进行了总结分析,指出机烧矿质量性能的改进是优化炉料结构的基础和途径,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詹圣望 《烧结球团》2000,25(4):22-24
介绍了马钢一铁13号高炉使用高碱度烧结矿配加少量酸性球团矿和生矿炉料结构的冶炼情况。采用新型炉料结构后,边缘有加重趋势,适当发展边缘,高炉得以顺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两种配矿法的比较,应用按成分计算法原理,建立了多种锰矿搭配比计算模型,可按价格指数、用矿量、氧化硅含量、锰矿价格等选择出最优搭配比.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日本高炉的座数、总容积以及其平均利用系数。又介绍了高炉的炉料结构,其特点是烧结矿比一直比较平稳,而球团矿比自1979年以后至今一直在下降,块矿比一直在上升。最后叙述了神户制钢神户3号高炉高比例球团矿冶炼指标不理想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炉料的潜体阻力对高炉布料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随高炉大型化及无钟炉顶的普及,炉料下落的高度加大,炉料在下落过程中所受的潜体阻力与重力较接近,对布料产生明显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炉料潜体阻力对高炉布料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鞍钢合理炉料结构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鞍钢高炉合理的炉料结构是高碱度烧结矿与酸性球团矿搭配使用。建设弓矿200万t球团厂,生产高质量的酸性球团矿取代东烧酸性小球烧结矿(东烧改为生产高碱度烧结矿),4年回收投资,鞍钢全面实现合理的炉料结构。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原微机配料上料系统的缺陷和故障 ,并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改造 ,确保了计算机外围环境稳定可靠。经一年多运行 ,改造后的微机上料配料系统技术指标先进 ,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高炉炉料结构与精料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针对高炉炉料结构中的精料问题,提出了意见和看法,指出了高炉应最大限度地提高热料率,要生产优质烧结矿和球团矿,和生产优质烧结矿和球团矿中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