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通过Gleeble-3800热模拟对塑料模具钢718连铸坯进行了高温塑性研究,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温度下718钢的断口形貌,分析了不同温度区域的断裂机理。结果表明,718模具钢第Ⅰ脆性区(1 300~1 350℃)主要是受液相影响,呈现熔断现象,第Ⅱ脆性区(950~1 275℃)断裂部位呈现韧窝状,表现较好的塑性,第Ⅲ脆性区(600~900℃)断口形貌凸凹不平,存在孔洞,断裂周围基本没有发生塑性变形,塑性较差。根据高温塑性结果优化了连铸工艺参数,并进行了试生产,消除了铸坯表面横裂纹。  相似文献   

2.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在温度区间650~1300℃对汽车用1 180 MPa级F/M双相高强钢进行高温热塑性研究,绘制热塑性曲线并对高温拉伸试样断口和显微组织进行观察。试验结果可知:该钢种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存在1个脆性区,即910~675℃区间,800℃时断面收缩率达到最小值28.76%,在熔点~910℃温度区间内呈现良好塑性,断面收缩率均在60%以上;高温塑性区较窄,第Ⅲ脆性区"布袋"曲线明显且范围较大,该钢种裂纹敏感性高。断口观察可知,950℃和650℃断口均具有典型韧窝特征,属于韧性断裂;800℃断口为沿晶和解理混合型断口,属于典型脆性断裂。650℃断裂主要由先共析铁素体沿原奥氏体晶界析出引起,800℃脆性断裂主要由晶界弱化导致,1 050℃以上高温热强度低,拉伸超过材料所承受的最大强度而发生缩颈断裂。为避免板坯在矫直段产生裂纹,铸坯矫直温度应控制在950℃以上,避开第Ⅲ脆性区(910~675℃)。  相似文献   

3.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20CrMnTi钢连铸坯的高温热塑性,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观察了拉伸断口形貌及其附近金相组织,分析了试验钢断裂机理。结果表明:在600~1 300℃温度区间内,试验钢抗拉强度逐渐下降,断面收缩率先下降后升高再降低;在900℃时断面收缩率达到最小值48%,断口形貌呈冰糖状,为典型的沿晶脆性断裂,断口附近组织为贝氏体和部分铁素体;断面收缩率在1 150℃时达到最大值82.36%,断口韧窝较为集中,为典型的韧性断裂,断口附近组织为均匀的贝氏体。试验钢在600~1 300℃范围存在1个脆性温度区间,即750~950℃第Ⅲ脆性区间;塑性区间为600~700℃和1 000~1 300℃。第Ⅲ脆性区间形成原因是由于铁素体沿晶界析出,削弱了晶界结合力,为裂纹的产生和扩展提供了条件,导致材料塑性恶化。为减少裂纹的发生率,在连铸生产中应避开第Ⅲ脆性区间,即控制矫直温度高于950℃或者低于750℃。  相似文献   

4.
利用Gleeble - 3500热模拟机,针对汽车大梁板610L连铸坯,进行了高温热塑性试验.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分析试样的断口性质及显微组织与塑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1 300~600℃区间存在两个脆性温度区,其中第Ⅲ脆性温度区为910 ~705℃.研究了第Ⅲ脆性区的脆化原因.为该钢种连铸和热轧工艺制度的制定提供了依...  相似文献   

5.
在Gleeble-2000热模拟机上,针对Q345C钢连铸坯,进行了高温热塑性测试.分析了Q345C钢试样的断口性质及显微组织与塑性的关系.研究了第Ⅲ脆性区的脆化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在1 300~600℃区间存在两个脆性温度区,其中第Ⅲ脆性温度域为600~850℃,其断面收缩率RA范围是60.23%~29.61%;指出了该钢种在实际生产条件下适宜的铸坯矫直温度.  相似文献   

6.
宿成  董方 《钢铁》2012,47(8):65-69,80
为了研究含V、Ti、Nb微合金Q345B结构钢的高温塑性,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其进行热拉伸试验,分析了在应变速率为1.5×10-3s-1、变形温度700~1 300℃(Δt=100℃)变形条件下的断裂强度和断面收缩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确定Q345B结构钢存在两个脆性区间,即第Ⅰ脆性温度区间为熔点温度1 300℃,第Ⅲ脆性温度区间为850~740℃。通过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断口形貌及其组织进行了观察,明确了断裂原因,为连铸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ER70S-6连铸坯高温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上进行的高温拉伸试验,测试了ER70S-6连铸坯的高温塑性,并通过金相、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拉断后试样的断口及组织形貌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对于ER70S-6钢,在1 300~960℃范围内,其断面收缩率均大于60%,具有良好的塑性。断面收缩率小于60%第Ⅲ脆性温度范围为960~720℃,从而在制定连铸和热轧工艺制度时可避开该温度区,或尽量在该区域少停留。  相似文献   

8.
对2205双相不锈钢连铸坯进行高温短时拉伸试验,分析了抗拉强度、断面收缩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观察了试验温度为1 300、1 050、950、850℃下试样的高温组织及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在1 150~1 350℃温度范围内,双相不锈钢试样具有很好的塑性;在1 000~1 100℃时,较高的应变速率抑制了软化作用的进行,使双相不锈钢出现第Ⅱ脆性温度区,同时试样中存在的疏松和细小析出物进一步加剧了裂纹的发展。第Ⅲ脆性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在奥氏体晶界上析出了氮化物、碳氮化物等细小析出物造成晶界脆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D36船板钢连铸板坯的高温力学性能,用扫描电镜观察断口形貌,并分析脆化机理。结果表明:不含钒的铸坯第Ⅰ脆性温度区大于1 350℃;其在1 350~950℃时断面收缩率大于80%,具有良好的高温塑性;第Ⅲ脆性温度区为950~600℃,此时试样断面收缩率处于41.7%~64%。含钒的铸坯第Ⅰ脆性温度区为熔点至1 250℃;在1 250~950℃范围内,塑性较好;其第Ⅲ脆性温度区为950~600℃,此时断面收缩率在34%~73%。为预防铸坯矫直过程裂纹产生,要控制矫直温度在950℃以上。  相似文献   

10.
采用Gleeble-1500D应力/应变热模拟试验机,对实验室30 kg真空感应炉冶炼的模拟50 mm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生产的取向硅钢(0.027%C,3.06%Si)进行了高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1×10~(-3)s~(-1)应变速率下,所测试的试验钢存在两个脆性温度区,即熔点至1 300℃的第Ⅰ脆性区和800~600℃的第Ⅲ脆性区。1390~1410℃是试验钢的裂纹敏感区间。在第Ⅰ脆性区,高温下树枝晶界面被富集溶质的液相膜包围是产生脆性的主要原因。在第Ⅲ脆性区,γ→α转变和760℃左右γ、α和Fe_3C三相共存以及晶界析出物,是造成塑性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