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原系统中底吹流量曲线单一、恒定的问题,结合现场数据跟踪建立底吹控制模型,根据模型及时调整底吹流量,实现了底吹流量的半自动控制。数据表明,通过底吹工艺优化,同等条件下吹炼终点碳氧积[1]由0.0029降低到0.0027,终点渣样中(TFe)含量下降2.82%,Al/Si合金收得率由18.3%提高到25.4%,吨钢耗氧量由60.58 m3/t降至54.2 m3/t。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复吹转炉炉底上涨的影响因素,通过造渣工艺制度控制冶炼过程温度控制及溅渣工艺控制等技术应用,从而有效地预防了炉底上涨,使复吹转炉冶炼效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复吹转炉炉底上涨的影响因素,通过造渣工艺制度控制冶炼过程温度控制及溅渣工艺控制等技术应用,有效地预防了炉底上涨,使复吹转炉冶炼效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Yamana  H  孙耀民 《钢铁钒钛》1989,10(2):80-87
引言 加古川厂把Ar气作为氧气转炉底吹气体来搅拌铁水。但是,由于Ar气是从低温空气(含Ar仅为0.9%)中分离出来的副产气体,所以回收费用相当高。随着近来对优质钢材需求的增加,我们钢铁厂的Ar气耗量也日益增加,在此情况下,研究了用高纯度CO取代昂贵的Ar气,作为氧气转炉底吹气体的可能性。我厂实验室规模的CO分离试验和底吹CO试验证  相似文献   

5.
李云  宋启年 《炼钢》1990,6(5):41-45
顶底复吹转炉,普遍都出现过底部供气元件和炉底寿命低的问题;对于顶底吹氧转炉问题尤为突出。本试验是研究底枪熔损和炉底寿命的一项基础工作。在复吹转炉热模上测定了底枪及其周围炉底的温度分布,并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复吹转炉底吹元件的发展概况与分类,以及国内底吹元件在布置位置的优化、结构形式的改进、制造工艺的完善及长寿命维护等方面出现的新技术.指出针对不同炉型优化布置底吹元件及研发新的加工制造工艺延长供气元件的寿命是未来提高转炉复吹比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大多数复吹转炉都是以底吹氮气和氩气为特征的,氮氩切换是底吹供气的基本方式。氮气作为一种廉价气源可以大量使用,但钢中氮含量超过一定范围,就会使钢质恶化,钢的塑性、焊接性能及时效性能均会变差。因此,作为氮氩切换的一种极限形式——全程底吹氮,到底能否采用,在什么条件下采用就成为复吹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对全程底吹氮的研究,也是制定合理的氮氩切换工艺制度的重要依据。我厂的三座15吨转炉全部为复吹转炉,底吹为氮氩切换方式。为了上述目的,我们进行了五个炉役的全程底吹氮复吹工艺研究。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萍钢50 t顶底复吹转炉炼钢生产的工艺流程,复吹转炉底吹调试、使用、维护和溅渣护炉的工艺特征,及目前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攀钢转炉原平炉底改球形炉底后,为解决转炉球形炉底应用复吹时出现的问题,分别改进了透气砖的砌筑方法,底部供气系统及供气模式,实现了攀钢3座转炉的复吹,取得了较好的冶金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重钢转炉生产过程中实际结构尺寸和改造没计的特点,设计制作了复吹转炉冷态模拟模型,针对实际生产过程中转炉底吹喷枪可能出现异常堵塞,实验研究了底吹喷枪正常、有部分堵塞或全部堵塞时,复吹转炉熔池内的搅拌混匀时间与底吹供气强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文山  吕亚  刘磊 《冶金丛刊》2010,(6):19-21,24
介绍了安钢150t转炉底吹设备维护的实践情况。通过对转炉底吹功能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生产实际,采取了相应的可行措施,有效地延长了底吹供气组件的使用寿命,解决了转炉底吹功能过早失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军 《冶金自动化》1999,23(1):49-51
在转炉炼钢中,底吹工艺是一种全新的冶炼过程,控制好炉底供气强度,将获得很好的冶炼效果。武钢第二炼钢厂在对原50t转炉进行扩容的同时,进一步开发改进了底吹控制系统。底吹工艺对控制系统有如下要求:(1)吹炼前期吹N2,后期吹Ar的N2/Ar切换吹炼方式;(2)底吹供气强度范围为001~01m3/(min·t);(3)有多种(目前有4种)供气强度模型曲线供选择,以适应不同的钢种冶炼要求。1 控制系统的构成底吹过程检测及控制系统流程图如图1所示。图1 检测、控制系统图FT—流量检测器;PT—压力检测…  相似文献   

13.
用底吹氧气转炉处理含贵金属物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史学谦 《有色冶炼》1996,25(3):36-39
  相似文献   

14.
包钢炼钢厂80 t复吹转炉底吹系统的改造方案采用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的供气结构,有效改善了熔池的搅拌能力,缩短了吹炼供氧时间,降低了终渣中w(FeO),提高了脱磷率,更有利于精确控制钢水成分和温度,提高钢水质量。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介绍80 t转炉完成快换底吹系统改造后,对供气管线实现就近对号分控功能;对炉底供气管线和四支透气芯砖供气管线的连接处做防护;根据生产不同状态,优化底吹供气强度;实现整个炉役底吹气流通畅,强度稳定,保证炉役期间的底吹冶金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分析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失效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舒黎 《炼钢》1989,5(4):1-8
根据50kg 复吹转炉和顶吹转炉试验结果,分析了底吹 CO_2型复吹转炉的冶金特点和吹炼过程中底吹 CO_2的供气模式。复吹转炉底吹 CO_2供气强度,很难由理论计算求出,应根据各吹炼时期熔池内的主要冶金内容与底气 CO_2之间的关系,结合铁水成分和温度以及所炼钢种的特点,选定各吹炼时期底吹 CO_2供气强度,再制定吹炼过程 CO_2供气模式。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富氧底吹炉处理铅锑精矿工艺原理和工艺流程,针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总结了相关应对措施;同时通过实践得出了锑在底吹炉熔炼的行为走向,80%以上进入造渣成分形成铅锑氧化渣。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底吹强度对转炉终点w[C]w[O]积、炉渣w(TFe)、钢铁料消耗的影响关系,通过提高转炉底吹强度、改善熔池搅拌促进碳氧反应平衡、降低转炉终点碳氧积的效果,实现降低过钢钢水总氧、炉渣中w(TFe)、钢铁料目标。结果表明,转炉底吹强度由0.037 m3/(t·min)提高到0.06 m3/(t·min)后,实际生产过程中,转炉终点w(O)由713×10-6降低到456×10-6,转炉终点碳氧积由0.29×10-6下降到0.26×10-6,转炉渣中w(TFe)由27.21%降低到16.58%,钢铁料消耗降低1.78 kg/t。  相似文献   

20.
西林钢铁公司炼钢总厂通过对底吹工艺制度优化,提高底吹寿命达到13000炉以上,保证复吹转炉的冶金效果,降低生产成本,稳定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