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子一代杂种优势的RAPD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RAPD技术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子一代的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对栉孔扇贝(C)、虾夷扇贝(P)及其正交F1(C♀×P♂)、反交F1(P♀×C♂)共4个群体的RAPD扩增带谱进行了分析。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扩增带丰富的引物进行扩增,共得到l15条清晰稳定的扩增带,扩增片段大小在200~2000bp之间,其中有82个扩增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1.3%。栉孔扇贝与正反交子代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为0.0852和0.2886;虾夷扇贝与正反交子代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为0.2327和0.0559,杂种子代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而是偏向各自的母本,系统树、Shannon多样性指数同样证明了这一点。两亲本群体内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8392和0.8451,均大于正交子代的群体内相似性指数,而小于反交子代的群体内相似性指数,表明正交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升高,产生杂种优势;反交降低,未产生明显的杂种优势,与4个群体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计算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中日栉孔扇贝杂交子一代群体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太武  孙修勤  刘艳  李春茂  郭皓 《高技术通讯》2002,12(6):101-105,100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中国栉孔扇贝和日本栉孔扇贝的两组杂交子代群体的14个位点24个等位基因。将它们各自的自交子一代作为亲本的参照组,对这四组子代群体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四组群体具有相同的基因位点控制同工酶的表达,但各位点等位基因的频率有所不同。统计结果表明:杂交群体的遗传变异明显高于自交群体的遗传变异,四组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P.99)分别为36.36%(CP中自交组)、30.77%(JP日自交组)、30.77%(JFCM日雌中雄杂交组)、30.77%(JM-CF日雄中雌杂交组),平均杂合度观测值(Ho)分别为0.1273(CP)、0.1055(JP)、0.1536(JFCM)、0.1727(JMCF),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分别为0.7318(CP)、1.6718(JP)、1.6955(JFCM)、1.6927(JMCF)。杂交优势已初步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3.
采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技术,结合改进的染色体滴片和压片法,对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远缘杂交正、反交子代4-8细胞胚胎及担轮幼虫的染色体构成及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染色体数目上,绝大部分正、反交子代早期胚胎的染色体数目为38条,与其双亲一致; 在染色体构成上,绝大部分正、反交子代分别继承了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各一套染色体,为真正的杂交种,核型也为双亲染色体核型的综合:2n=6m 29(sm,st) 3t;正、反交子代之间在染色体构成上无明显差别,结果说明两种扇贝的属间杂交正反方向均能产生正常的杂交种胚胎,合子中两套染色体具有较强的亲合性.此外,杂交子代在胚胎发育早期还存在较小比例的染色体数目异常、不对称染色体继承等遗传学现象.在群体杂交所产生的正反交子代中还存在极小比例的疑为雌核发育的母本类型个体,但在单对杂交产生的正反交子代中均未见雌核发育的个体.本文就这些异常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几种江蓠属海藻的I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ISSR标记对几种江蓠属海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所用的7种实验材料包括4株龙须菜(其中3株分别来自中国青岛、委内瑞拉和南非,及1株青岛产龙须菜的高温选育种)和细基江蓠繁枝变型、真江蓠、芋根江蓠。用9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有6条可扩增出清晰可辨条带。这6条引物在7种材料中共扩增出151条带,其中117条(77.48%)表现出多态性。根据Nei等的遗传相似性系数(S)对7种材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青岛产龙须菜与其选育种的相似性最高(S为0.939)。在3株不同产地龙须菜中,青岛龙须菜与南非龙须菜的遗传距离最近(S为0.643),委内瑞拉龙须菜与前两者的S分别为0.167和0.192,因此初步推断委内瑞拉龙须菜不属于龙须菜种。包括龙须菜(产自青岛或南非)在内的4种江蓠间的相似性系数在0~0.143之间。  相似文献   

5.
利用RAPD标记对中国对虾单对交配亲本及其子一代 (全同胞家系 )的分离方式进行了研究。 10 0个RAPD随机引物扩增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 ,标记在F1代的分离方式可归为 3类 ,即符合孟德尔遗传比例、偏离孟德尔遗传比例和异常分离。符合孟德尔遗传的情况又包括 :不分离 ,亲本均有而在子代不分离的标记 (代表了亲本基因型的 3种组合 :AA×AA、AA×Aa、Aa×AA)和亲本中呈多态而在子代中不分离的标记 (代表了亲本基因型的 2种组合 :AA×aa、aa×AA) ;亲本中呈多态而在子代中 1∶1分离 (代表了亲本基因型的 2种组合 :Aa×aa、aa×Aa) ;亲本均有而在子代中 3∶1分离 (代表了亲本基因型的 1种组合 :Aa×Aa)。偏分离的标记包括 ,亲本中呈多态而在子代中偏离 1∶1分离的标记和亲本均有而在子代中偏离 3∶1分离的标记。异常分离的标记为在F1代出现双亲均不具备的标记。 3种分离位点出现的频率分别为 89.3% ,7.4 %和 2 .8%。其中呈 1∶1和 3∶1孟德尔分离规律的位点占分离位点总数的 6 9.5 %。母本特有标记和父本特有标记中符合孟德尔分离 (1∶1)分别占分离位点总数的 2 7.8%和 19.5 %。本研究结果证明RAPD标记结合“双假测交构想”构建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三维罚平衡杂交元作了研究,建议选择分项罚数基本原则.数值实验表明,这一方法可以十分有效地改善畸变网格下的数值计算精度,方法带有普遍性,且可以在不增加计算成本的条件下获得稳定、可靠、高精度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7.
史宝军  许焕然 《工程力学》1999,16(5):113-118
本文应用加权残量法基本原理,从物理一几何关系弱形式出发,直接离散单元应力场,给出了一种建立杂交/混合元模型的简明列式方法。该列式方法不依赖于任何广义变分原理,推导过程简洁、直观,物理意义明确。作者基于该列式,构造了一些性能优良的薄板弯曲单元。文后给出若干数值算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扇贝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次正交回归组合试验,建立了真空冷冻干燥升华时间和单位厚度升华时间的二次多元回归模型,利用降维法分析了干燥室压强、物料厚度和加热板温度三个主要过程参数对真空冷冻升华干燥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室压强、物料厚度和加热板温度对升华干燥时间影响显著,呈二次函数规律变化,影响的主次因素依次为:物料厚度、干燥室压强、加热板温度。对单位厚度升华干燥时间进行岭嵴分析,给出了在本试验三因素取值范围内的冻干过程优化参数:干燥室压强为50Pa;物料厚度为9mm;加热板温度为39℃,优化的物料单位厚度升华干燥时间为0.146h。  相似文献   

9.
真空冷冻干燥过程参数对扇贝冻干升华干燥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采用二次正交回归组合试验,建立了真空冷冻干燥升华时间和单位厚度升华时间的二次多元回归模型,利用降维法分析了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物料厚度、干燥室压强和加热板温度三个主要过程参数对扇贝真空冷冻干燥升华干燥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料厚度、干燥室压强和加热板温度对冻干时间影响呈二次函数规律变化,影响的主次因素依次为:物料厚度、干燥室压强、加热板温度。对单位厚度冻干时间进行岭嵴分析,给出了在本试验三因素取值范围内的冻干过程优化参数:物料厚度为9mm;干燥室压强为50Pa;加热板温度为39℃,优化的物料单位厚度升华干燥时间为0.146h。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调压调温的优化组合对栉孔扇贝真空冷冻干燥过程的品质、能耗和时间的综合影响,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两次变温和一次变压的温度和压力组合参数进行了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组合试验,并以能耗、冻干时间和复水率等三指标的综合加权平分值为指标,得出了各温度和压力条件影响冻干能耗及品质的主次关系为:加热板高温2>干燥室低压>加热板高温1>加热板低温>干燥室高压,各因素的最佳组合是加热板高温1为42℃,高温2为30℃,干燥室低压为25Pa,加热板低温为25℃,干燥室高压为80 Pa,在这个优化组合工艺条件下,扇贝的复水率达到83.7%,与16组实验中的最佳相比,复水率提高了12.20%,能耗下降了2.17%,干燥时间缩短了20%。  相似文献   

11.
冻藏温度对冻结扇贝质量变化和实用贮藏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缪松  冯志哲  彭智学 《制冷》2001,20(4):10-15
采用了EPN值、持水能力、质地特性和感官评定等四种质量指标,对扇贝在-14~-30℃范围的5种不同温度冻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和实用贮藏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冻藏温度-18℃与-14℃相比能显著延缓蛋白质的变性速度;(2)冻藏温度-22℃与-14℃相比能显著减小持水能力的降低速度;(3)冻藏温度-25℃与-18℃可以显著地减缓蛋白质变性、持水能力及质地特性降低的速度;(4)冻藏温度-30℃与-25℃相比,EPN值、持水能力及质地特性变化速度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栉孔扇贝外套膜酸性和碱性磷酸酶电镜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电镜细胞化学技术对栉孔贝(Chlamys farreri)外套膜中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进行了定性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外套膜的所有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中部分务细胞呈ACP强阳性。上皮细胞中高电子密度阳性颗粒多为圆形,直径300-450mm;内多也呈ACP强阳性;微绒毛等呈弱阳性。血细胞中次级溶酶体内有数目和大小不同的ACP强阳性颗粒;内质网等内膜系统呈ACP弱阳性。外套膜的所有上皮细胞和血细胞均呈AKP强阳性。AKP阳性颗粒常沿着细胞膜分布;内质网等内膜系统呈AKP强阳性;上皮细胞中一种近圆形直径约250-420nm的颗粒也呈AKP强阳性。  相似文献   

13.
有益细菌A18在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海湾扇贝D形幼虫期施用10^3,10^4,10^5CFU/ml三个浓度的有益细菌A18。经该菌处理后,扇贝幼苗的变态率与各个发育期的成活率均比加氯霉素组和未加任何处理的对照组高。其中以10^4CFU/ml处理的扇贝幼苗的变态率和成活率最高。对实验扇贝幼菌水体细菌总数和弧菌数分析发现,经10^5,10^4CFU/ml A18菌处理水体的细菌总数和弧菌数均比相应的对照组低。在扇贝育苗水体加入10^6,10^7,10^8CFU/ml的有益细菌A18,检测高浓度A18对扇贝幼苗的毒害作用,当该菌浓度在10^6CFU/ml时,经48小时扇贝幼苗成活率79%,高于对照组的68.5%;当浓度达10^7,10^8CFU/ml时,处理48小时后的扇贝幼苗死亡率分别为95.6%和100%。  相似文献   

14.
栉孔扇贝四倍体幼虫的诱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材料,采用浓度为0.5mg/L的细胞松弛素B(CB)处理、抑制受精卵第一极体排放的方法,进行四倍体诱导研究。5次重复实验结果表明,诱导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受精率分别为45.0%和56.6%,D形幼虫的平均孵化率分别为5.3%和51.1%。经胚胎和幼虫发育观察发现,在诱导组中异常原肠胚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受精后48h,诱导组的滞育担轮幼虫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受精后48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孵化的D形幼虫,诱导组中四倍体幼虫的比例为36%-70%,平均为49%,同时发现了平均比例为31%的三倍体幼虫。本研究表明,该项技术能有效地诱发栉孔扇贝四倍体幼虫,但面临四倍体幼虫孵化率低的问题,今后应设法提高四倍体胚胎和幼虫的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5.
等位酶标记快速鉴定杂交水稻种子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改进的淀粉凝胶同工酶电泳技术,对21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获得32个位点,47个等位酶基因,筛选出5个杂交水稻组合特异性等位酶标记,辅助标记鉴定标记9个,可地供试的9个杂交水稻组合进行真伪及纯度鉴定。应用该项技术每天每人可测定160个样品,每个样品检测成本在0.5元人民币左右。因此,应用等位酶标记适用于大样本量逐粒鉴定杂交水稻种子的真伪及纯度,并可初步区分混杂的原因,是一套可用于杂交水稻种子商业  相似文献   

16.
不同对虾种间共用微卫星DNA引物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已发表的斑节对虾的30对微卫星引物,对部分微卫星引物在中国对虾、凡纳对虾、日本对虾中的通用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所建立的降温PCR(Touchdown PCR)方法对3种对虾的DNA进行PCR扩增,筛选出3对引物在3种对虾中均能产生清晰谱带。根据上述结果适当调整PCR反应体系中各试剂的量及反应条件,达到了理想的结果。利用这3对引物对3种对虾进行遗传标记分析,结果显示,PCR扩增产物条带清晰,特异性强,每对引物在3种对虾间扩增出的特异性片段大小几乎一致。研究表明,3种对虾基因组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引物W15-16、W21-22和W45-46可直接应用于中国对虾、凡纳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分子标记的基因组比较作图,也为图谱克隆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