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砂岩模型两相驱替实验过程中,判断油层润湿性应注意以下问题:(1) 应注意砂岩模型及实验流体的可靠性,充分考虑模型制作过程中各种因素及实验流体真实程度对润湿性的影响;(2) 应保证润湿性判断方法的正确性。在利用水驱油方式及水驱油之后的油、水分布状态判断岩石润湿性时,应综合其他方法进行判断;利用孔道中油水弯液面判断润湿性时,应同时观察大小孔道的弯液面,并防止润湿滞后的影响;在利用油水两相自吸量的比较判断润湿性时,应在孔隙空间内部流体状态相似下进行。  相似文献   

2.
砂岩微观孔隙模型两相驱替实验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相似文献   

3.
去年在北海地区用NMR测井仪(NML)测了一些井,并建立了庞大的数据来评价NML解释储层渗透率、孔隙度和流体饱和度及其分布方面的潜力。本文对在北海北部富饶的黑雁油田混合润湿性储层的三口井所测的NML资料进行了评价,并将之与常规测井资料进行了对比。为了进行刻度,还建立起了综合实验项目,从同一测量井段中挑选了一些岩心进行分析。尽管这些NML资料的信噪比颇低,但结果表明仍可能相当好地估算饱和盐水岩石的孔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砂岩气层容易受到水锁伤害,从而降低该类储层的开发效果.砂岩储层一般带有负电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能够降低吸附伤害,为了研究该类液体对低渗透砂岩储层岩心润湿性改善情况,设计了一套实验流程及实验方法.首先注入地层水,分析气层岩心水锁伤害程度,然后选择不同浓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进行岩心润湿性实验研究,通过测量注入前后岩心含水饱和度及渗透率,分析气层岩心水锁改善情况.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增加,实验岩心原始含水饱和度降低,基质渗透率增大,有效地改善了气层岩心润湿性.综合考虑成本影响,选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质量分数为3%.实验过程也证明,设计实验流程及方法简捷、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5.
应用核磁共振(NMR)分析方法,针对三种不同粘土含量的砂岩,可以对岩石润湿性的变化进行系统地解释。共研究了两种流体,Soltroll30用于作为精炼油样品。实验中使用的墨西哥湾深水原油是大家熟知的能在恢复状态的岩心分析中改变岩石润湿性的原油。由于表面驰豫现像,以分子形式与矿物表现接触的流体的驰豫时间短于自由流体预豫时间。混合湿润性导致盐水的NMR驰豫时间比岩石100%饱和的盐水长;导致与部分岩石表面相接触的油的NMR驰豫时间比自由油短。因此,NMR质子自旋晶格驰豫时间(T1)的分布提供了岩石湿润性变化的定性描述。Bentheim和Berea是含精炼油的亲水砂岩。在饱和了原油和盐水的情况下,放置较长时间以后,它们变为混合性。在强制吸入以后,剩余油的驰豫时间比自由油短,表明部分原油仍然位于岩石的表面。北Burbank砂岩在束水饱和状态下必了精炼油或原油一段时间后都是合润湿性的。由绿泥石薄片所形成的微孔隙充满了盐水。大孔隙中的油与绿泥石薄片的尖端相接触。在强制吸入以后,大孔隙澡的盐水被盖过了绿泥石粘土尖部的油膜部分地阻挡于孔隙壁外。这一观点的证据是:大孔隙中的盐水驰豫时间比岩石100%饱和的盐水长,比自由盐水短,大孔隙中的原油驰豫快于自由油。因此,饱和了精油或原油的北Burbank砂岩似乎都是混合润湿性。然而,在含有原油下润湿性的变化程度要大一些。北Burbank砂岩润湿性的这种特殊变化起因于连接孔隙的绿泥石薄片所形成的微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6.
应用环境扫描电镜研究储集层砂岩样品润湿性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润湿性是控制储集层流体分布和注水开发动态的重要参数之一,因而在实验室研究开发了许多测定润湿性的方法^[1]。对于油湿地层,若在注水过程中加入某种试剂,使亲油地层变为中性润湿或弱亲水地层,则可以大大提高油藏的采收率^[2]。分子沉积膜(MD膜)驱是一项新型的三次采油方法,MD膜剂在固体表面吸附后,固体表面的性质发生改变,使得原油剥离下来,从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为了研究提高原油采收率的MD膜驱替微观机理,笔者用环境扫描电镜对辽河油田的较强亲油的未洗油砂、洗油后的强亲水油砂和经MD膜剂溶液(用模拟地层水配置,膜剂浓度为500mg/L)浸泡过的未洗油油砂(浸泡时间为7天,样品变为较弱亲油)等3种样品进行了试验研究。国际上有较多的文献^[3-5]报道了利用环境扫描电镜研究储集层岩石与流体相互作用及储集层润湿性特征的工作,但尚未见样品经MD膜剂处理后润湿性变化特征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润湿性是储层的一个基本特征参数,是影响油藏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在低渗透砂岩油藏中储层润湿性影响作用更为明显。本文通过对目前储层润湿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调研,系统总结出储层润湿性的形成机理、表现特征、润湿程度的衡量标准及影响储层润湿性改变的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介绍了测定储层润湿性的几种方法和技术。认为:弄清润湿性的形成机理是有效减低润湿性对储层伤害的关键;了解润湿性的表现特征是形象认识储层润湿性影响的有效方式;对储层润湿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有利于针对性的选用测定润湿性的方法和技术。在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因润湿性改变而造成储层伤害的有效措施,合理利用各种方法减小砂岩储层润湿性伤害作用,提高砂岩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根据模拟原油黏度与横向弛豫时间谱几何平均值的变化关系,建立了模拟原油黏度预测模型,并结合高倍数水驱核磁共振(NMR)实验实现了孔隙介质中模拟原油黏度的时变规律定量表征;基于核磁共振弛豫理论推导出新的NMR润湿性指数计算公式,结合砂岩岩心高倍数水驱实验,定量表征了水驱过程岩石润湿性的时变规律。研究表明:岩心中剩余油黏度与过水倍数正相关,过水倍数较低时剩余油黏度升高速度较快,过水倍数较高时剩余油黏度升高速度趋缓。剩余油黏度的变化与储层非均质性相关,储层均质性越强,剩余油中重质组分含量越高,黏度越高。注水后储层润湿性将发生改变,亲油储层向亲水储层转变,亲水储层则亲水性更强,且改变程度随过水倍数增加而增强。原油黏度的时变性与润湿性的时变性具有很高的关联性,原油的黏度变化不可忽略,考虑模拟原油黏度变化时计算得到NMR润湿性指数与测试Amott(自吸法)润湿性指数更具有一致性,更加符合储层润湿性时变规律。  相似文献   

9.
判断砂岩油藏油层水淹程度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提出一种提高水淹程度解释精度的新方法,该方法既考虑了油层渗透率、油水粘度比不同其最终驱油效率不同这一重要因素对含水的影响,又注意到不同渗透率段其水淹程度不同对射孔生产时油水运动规律的影响。该方法判断结果与实际试油结果吻合程度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实验评价束缚水饱和度下的煤油速敏,并与地层水速敏评价进行比较,揭示了特低渗透油层的速敏特性。特低渗透砂岩油层的临界流量偏低,速敏程度弱一中等。束缚水饱和度下煤油速敏的临界流量比地层水速敏的临界流量稍大,速敏程度略弱,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润湿性。裂缝的速敏程度强于基块,主要是裂缝面的微粒脱落和运移。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理解目前在储层润湿性对电阻率影响研究中的两种不同结果,根据润湿性对电性影响的微观机理以及储层特性的差异,首先提出了水湿储层中润湿水膜存在连续状和分散状这两种形式;接着利用逾渗理论研究了在具有不同连通性和均质性的储层中,润湿性对电阻率的影响规律;最后从阿尔奇公式出发,进一步分析了润湿性对电性影响的特征。根据阿尔奇公式的分析结果同逾渗理论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含水饱和度范围内,水湿储层的电阻率均比油湿储层低;在低含水饱和度下,润湿性对电性影响的差异可归因于储层连通性和均质性的不同。连通性好、非均质性不显著的水湿储层,其I-S曲线呈现凸型;连通性差、非均质性显著的水湿储层,其I-S曲线呈现凹型。在确定饱和度指数时,除考虑储层的润湿特性以外,还需要考虑储层孔隙的连通状况和均质性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利用制备的不同润湿性岩样,系统研究了注入水对这些岩样注水采收率的影响,得到了润湿性对恳东29块油藏注水采收率的影响规律,即随着岩样水湿性的逐渐增强,注水采收率先逐渐增加后缓慢降低;并得到了使注水采收率最高的恳东29块油藏岩石润湿指数值,对有效开发恳东29块稠油油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含油饱和度模型实用参数的确定影响所建模型的应用效果,因此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在建模过程中至关重要.由于电阻率测井值受井眼环境、测井分辨率等影响而与岩心电阻率之间存在差异,不能直接应用岩心电阻率测量值进行参数优化,因此采用测井刻度岩心电阻率方法确定有效介质电阻率模型参数.应用该模型计算含水饱和度的相对误差平均为5.2%,符合储量规范的误差(8%)要求.  相似文献   

14.
根据水膜稳定性研究储层润湿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鉴于常规储层润湿性研究方法在低渗或特低渗透储层中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根据储层表面水膜稳定性来研究储层润湿性的方法。根据原油、地层水和成岩矿物的物性参数、矿物表面曲率以及毛管压力,用DLVO理论和推广的Young-Laplace公式可以计算岩石表面水膜的分离压力,其大小表征了岩石表面水膜的稳定性,以此判定储层的润湿性。应用该方法测定了加拿大高沥青质含量的Athabasca储层和大庆外围低渗透储层的润湿性,均为亲水润湿性,与储层实际相一致,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储层岩石的均质和各种复杂的非均质润湿性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油层润湿性的研究历史、分类及测量方法 ,指出了每种测量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结合对靖安油田的实际研究工作 ,认为影响油层润湿性的因素主要有岩石矿物成分、原油组分、地层水成分和地层温度、压力等。油层润湿性研究对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的制定以及油田采收率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流花11-1油田储层岩心的润湿性,经作业者测定结果是亲油的。本文以该油田原油的极性组分在纵向上的变化为依据,用相对渗透率曲线鉴定润湿性的方法,最后判断流花11-1油田的润湿性是非均质的,即上油层段亲水,下油层段亲油。同时讨论了流花11-1油田4号井油基泥浆取心液对该井岩心的污染,使原亲水的上油层段岩心变成亲油的假象。  相似文献   

17.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中岩石润湿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在三元复合驱中大庆油田岩石润湿性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润湿性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后,岩石润湿性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岩石润湿性向亲水方向转化,其转化幅度与三元复合体系中化学剂浓度有关。三元复合驱中岩石润 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化学剂与地层中二价阳离子、岩石矿物相互作用,改变岩石的表面性 及碱对吸附在岩石表面的刚性油膜的溶解,使各相之间的界面张力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裂缝性油藏水驱油机理与注水开发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根据裂缝性油藏油水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两江地区裂缝性油藏的注水开发实践,对裂缝性油藏最佳注水方式的合理选择进行了论证,指出了五点或直线排状井网是开发这类油藏的最佳选择,并用油田实际开发资料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