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汪敏  胡浩 《石油化工应用》2012,31(10):32-35,57
截至目前为止,大庆杏六中区存在3套井网、萨葡高等3个大油组,261口油水井。针对多套油组、多套井组、井网间开发层系相互交叉影响、注采关系复杂等特点,因此准确、客观的评价单砂体水驱控制程度将直接制约到高含水后期剩余油的分布预测,是油田调整挖潜措施的主要依据。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沉积相带图及射孔等资料,采用了一种单砂体注采完善程度的评价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大庆杏六中区。从井网、油组、油层、单砂体等四个层次对单砂体注采关系状况进行评价,并且总结了几种常见的注采不完善的类型,简要的提出了几点完善注采关系的措施。该文提出的单砂体注采关系完善程度的评价的方法客观性强、准确性高,对注采关系不完善区域的井网调整效果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零散砂体油田注采系统调整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低渗透零散砂体油田砂体规模小、分布零散、单井钻遇层数少、油层薄等发育特点以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提出了按单砂体完善注采关系的注采系统调整方法。该方法通过研究单砂体注采完善程度,采用不规则井网注水,同时结合油水井配套技术调整,在实践应用中收到很好的效果,改善了低渗透零散砂体油田的开发效果,在同类油藏开发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葡北三断块存在着产量递减及含水上升速度快、水驱控制程度低、局部注采关系不够完善、密井网区注水利用率低,稀井网区采出程度低,综合含水高等实际问题,在储层精细描述和剩余油研究的基础上,应用转注、更新、钻点状油水井、补孔、欠注井治理等手段,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通过深度调剖,油水井双向调剖,长胶筒细分调整等措施,进一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并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水下窄小砂体油田降递减、控含水的技术对策,为改善高含水后期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针对喇萨杏油田油层多、非均质性严重、开发时间长、层系井网复杂的特点,以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和渗流理论为基础,首先提出了一套油水井注采关系的自动划分方法,实现了多套层系不同开发阶段油水井注采关系划分的自动化;其次研究形成了改进的水驱控制程度统计方法,并提出了水驱控制程度构成的概念,最终形成了水驱砂岩油田注采关系的自动评价技术。提出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实用、效率高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水驱砂岩油田的注采关系评价和油层动用状况研究。通过喇萨杏油田11个水驱区块的应用,水驱控制程度统计精度达到98.6%,极好地满足了油田需要。  相似文献   

5.
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的做法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评价单砂体注采完善程度的一种新方法;通过解剖典型区块,分析了不同沉积模式储层的注采完善程度;阐述了通过井网综合利用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的做法及效果。实践表明:井网综合利用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应采取灵活调整的做法,既要坚持不打乱开发层系的原则,又要根据聚合物驱阶段性强的特点,灵活运用水驱高关井和低产能井挖掘聚驱注采不完善部位的剩余油。  相似文献   

6.
新立油田高含水期完善微观注采井网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立油田扶杨油层为典型的曲流河三角洲相沉积,单砂体面积小、连续性差。就高含水开发期完善以单砂体为单元的微观注采井网作用进行阐述,提出适合高含水开发期评价井网完善程度的方法。结合新立油田不同沉积条件下单砂体井网不完善类型的分析,阐述采取井网综合利用等技术手段和对策。实践证明,该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指导同类油田高含水开发期提高水驱控制程度、改善开发效果,挖掘剩余油潜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喇嘛甸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水驱油层综合含水为93·6%,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高达83·9%,同时精细地质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单砂体注采关系尚不完善,存在剩余油。通过对油田北西块喇7-210典型区块进行解剖分析,研究各套层系井网不同储层剩余油分布特点,提出利用现有井网来完善不同储层单砂体的注采关系、挖潜不同类型剩余油的井网综合利用模式,该模式对今后进一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骅坳陷小集油田为中孔、低渗多层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针对小集油田官979-官975断块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单砂体合理井网密度评价及单砂体产能评价,围绕提高井网控制程度及油层动用程度的目的展开综合调整方案研究。油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断层遮挡、注采井网不完善及油组层间非均质性是小集油田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原因。运用极限井网密度与合理井网密度曲线交汇计算各砂组合理井网密度的方法,可以准确划分可调整产能单元,预测潜力区块。开发实践表明,开展新老井互补、疏密井结合,水淹层复查、暂闭层利用,早期分注、后期封堵等工作有效的提高了研究区水驱控制程度、油层利用程度及油层动用程度,实现了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有效挖潜。  相似文献   

9.
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在油田特高含水期综合调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5,他引:1  
利用密井网资料,可以准确揭示单砂体的分布形态和接触关系,使砂体的空间展布更为清楚,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使措施井及措施层位的优选更有针对性,有效改善了措施效果,在以单砂体为单元的注采关系调整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控制高含水期油田含水上升速度,提高采收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调整技术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喇萨杏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后,针对多层非均质油层的特点及其在多种驱替方式、多套井网开发下的主要矛盾,立足于精细挖潜和综合调整,发展了层系井网调整、单砂体注采关系评价及调整、区块开发效果评价和综合调整等特高含水期开发调整技术.通过对这些技术及应用效果的系统总结与概括,明确了改善特高含水期开发效果的思路和对策,有力地推进了老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庆油田多套井网、多套油组、不同井网之间相互影响,注采对应关系复杂的特点,准确评价油水井间的水驱控制程度将直接制约后期注采精细结构的调整方向。提出了一种统计水驱控制程度的计算方法,给出了三套井网的水驱控制程度的结果,从井距、油层类型、井网密度、采注井数比等4个方面分析了三套井网的水驱控制程度的差异性,最后结合此影响因素分析了水驱控制程度的特征,着重总结了几种水驱不完善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大庆老区水平井的矿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大庆老区水平井矿场试验,可挖掘油层顶部的剩余油,提高油层采收率。笔者根据水平井地质评价技术,优选了水平井矿场试验区并设计轨迹。采用地质导向技术,实时监控钻井轨迹。根据水平井钻井轨迹,选择不同的射孔方式。先后完钻2口水平井,效果差别悬殊,尤其是钻出了大庆第一口日产百吨的高产水平井。从砂体沉积类型、河道砂体规模、韵律及夹层发育状况、注采井距、避水厚度、水平段的长度和射孔层位等方面,分析对比了2口典型水平井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平井的设计必须与三次采油、区块层位的注采井网和储层沉积类型等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北部卫星油田多类型油藏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卫星油田是松辽盆地北部除大庆长垣以外葡萄花油层储量丰度、单井产量最高的油田。通过对油田内探井和开发井的研究分析,从生油条件、构造和断裂的形态及演化史、沉积相展布、储层特征及各开发区块油水分布特征等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卫星地区的油水分布规律和油藏类型,并分析了成藏控制因素。卫星油田构造、断层、砂体的不同配置关系形成了多种油藏类型,以断层一构造油藏为主,其次是断层一岩性油藏和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4.
在大庆萨尔图油田中区西部,应用多套加密井网构成的高密度开发井资料(平均井网密度275口/km~2),首次开展了基于密井网的大型浅水湖盆河流三角洲分流河道单砂体原型地质模型研究。通过从一维井孔、二维平面到三维地质体不同维度的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精细表征,实现了水下分流河道井间砂体边界准确刻画;细划出4种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成因类型,建立起平面网格步长20 m×20 m,纵向网格精细到0.1 m的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量化了不同类型分流河道单砂体几何参数及不同岩性分布概率等单砂体内部构型参数。基于密井网的储层原型地质模型,深化了对浅水三角洲不同类型分流河道单砂体规模、井控程度以及剩余油潜力分布特征的认识,量化的模型参数对提高稀井网区储层预测与建模精度,指导高含水油田开发调整挖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S油田是渤海典型的水驱开发稠油油田,目前油田已经进入高采出程度、高含水率的"双高"阶段,随着油田含水上升,油田低产低效井逐年增多,严重影响油田开发效果.针对S油田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对低产低效井成因进行分析,从剩余油、砂体发育、储层非均质性、注采关系、钻完井污染及井筒完整性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对低产低效井进行分类,针对不...  相似文献   

16.
葡西地区油水层分类解释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葡西地区葡萄花油层投入开发以来,由于薄差层,低阻油层,高阻水层并存,储集层岩性,孔隙结构复杂多变,致使开发井解释符合率太低,远不能适应油田高效开发要求,本文通过大庆长垣以西葡西地区储层地质特征及储层“四性”关系分析,给出一种按岩性分类解释方法,突出“四性”关系以达到提高符合率目的。葡萄花油层单砂体按着岩性特征划分为干层,粉砂,细粉砂,含钙致密砂及泥质粉砂岩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不同类型储层电性与含油性关系,继而利用17口开发首钻井试油资料建立了储层分类解释图版,符合率达84.9%,经9口开发井33层试油验证,符合率达78.8%,对该油田高效开发及其它地区解释标准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庆长垣油田高含水后期井-震结合储层描述的目标尺度小、精度要求高、井网密等特点,以松辽盆地杏树岗油田X56区块为研究区,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形成了一套大庆长垣油田井-震结合构造解释、断层识别、储层预测配套技术。通过容量维分形技术,识别了断距5 m左右的小断层,解决了井间小断层识别难题;利用井-震结合构造解释成果,搞清了断层的平面组合特征及延伸范围,落实了微幅度构造及其与油气分布关系;采用地震随机反演技术,对葡一组储层砂体厚度进行了平面预测和井间砂体连通性分析,2 m以上砂体预测符合率达到75%以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正了仅用井孔资料绘制的沉积微相图,精细刻画了河道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井-震结合三维地震技术在长垣油田多个区块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葡西油田G137区块水驱控制程度达79%,而油田却有50%以上油井因注水不受效关井,说明仅用水驱控制程度评价注采系统的适应性已经不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求。将注采系统研究中连通关系细分为静态连通和动态连通,并提出有效连通系数概念,即注水受效厚度与砂体静态连通厚度的比值;将常用的真水驱控制程度定义为视水驱控制程度和有效连通系数的乘积。该方法实现了静态连通和动态连通的分阶段评价。应用该方法分析了葡西油田试验区和G137区块注水受效差的本质区别,前者是由于砂体规模小、静态不连通所致,后者则是因为储层物性差、动态不连通所致。因此,对于低渗透油田,将油田开发的水驱控制程度考核指标分解为视水驱控制程度和有效连通系数进行考核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