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溶液聚合工艺,以丙烯酸-2-乙基己酯为软单体,丙烯酸甲酯为硬单体,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酸乙酯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制备了不同单体浓度和胶层厚度的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研究了单体浓度和胶层厚度对丙烯酸酯压敏胶力学性能(环形初粘力、180°剥离强度、持粘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体浓度对丙烯酸压敏胶的固含率影响较小;单体浓度为47.64%时,黏度相对最为合适;当单体浓度为47.64%,胶层厚度为30μm时,可以得到在环形初粘力、180°剥离强度、持粘性这三种性能之间较为平衡和性能优异的丙烯酸酯压敏胶。  相似文献   

2.
以丙烯酸甲酯和Exxal-9S异壬醇为原料,采用酯交换法合成了新型丙烯酸异壬醇酯,对不同的酯交换催化剂进行了对比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种类、用量、温度、时间以及反应物配比等对反应的影响,对丙烯酸异壬醇酯进行了应用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钛酸四丁酯是综合性能最优的催化剂,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催化剂用量为3%,反应时间为6 h,丙烯酸甲酯和Exxal-9S异壬醇的物质的量比为4∶1,此时异壬醇转化率达99%以上,丙烯酸异壬醇酯收率大于95%;丙烯酸异壬醇酯的支链结构有利于提高压敏胶的初粘力和持粘力。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羟基乙酯、丙烯酸羟基丙酯、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丙烯酸异冰片酯为共聚单体,BPO(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NDM(正十二烷基硫醇)为链转移剂,采用本体聚合、两步法合成工艺(自由基聚合+逐步聚合)制备常温下低黏度、无溶剂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分别探讨了链转移剂正十二烷基硫醇含量、催化剂选择、功能单体ACMO(丙烯酰吗啉)加入量、胶层厚度和光引发剂配比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以及压敏胶的耐高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w(NDM)=1%、w(ACMO)=8%(相对预聚物总量而言)、催化剂选择对甲苯磺酸、胶层厚度为50μm时,压敏胶的环形初粘力达到30 N·(25 mm)~(-1),180°剥离强度为32 N·(25 mm)~(-1),持粘时间72 h。而且压敏胶有较好耐高温性,经历150℃、12 h的放置后,压敏胶180°剥离强度和持粘时间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4.
《有机硅材料》2003,17(3):49
华南理工大学的张心亚等人以丙烯酸丁酯、醋酸乙烯酯、 2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有机硅氧烷为原料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标题物。有机硅单体的引入 ,提高了聚合物乳液的持粘力、 1 80°剥离强度和贮存稳定性 ;有机硅单体合适的用量为 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核-壳结构压敏胶聚合物乳液  相似文献   

5.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功能单体,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为软单体,醋酸乙烯为硬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可移除耐高温丙烯酸酯压敏胶。着重探讨了功能单体用量、软硬单体比例、交联剂种类及用量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功能单体HEMA和AA用量都在2.0%时,压敏胶的耐温性优异,同时剥离力、初粘力符合要求;当软硬单体质量比为90∶10时,压敏胶的剥离力、初粘力、耐温性均符合要求,效果较佳;引入交联剂可显著提高压敏胶的内聚能,赋予压敏胶可移性,当选用异氰酸酯交联剂L-75为1.5%时,压敏胶特性相对最佳。  相似文献   

6.
<正> 由沈阳市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研制的MB—10压敏胶于1989年9月7日通过了沈阳市石油化学工业管理局主持的技术鉴定。该产品是以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醋酸乙烯为主要原料合成的单组分溶剂型压敏胶,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粘度约3000 mPa·S(25℃),固含量40%以上,剥离强度大于430 N/m,快粘力14(不锈钢球),  相似文献   

7.
采用来源广泛、价格较低的粉煤灰天然空心微珠作为压敏胶粘剂填料,实现降低压敏胶成本的目的,具有操作简单,工业可行性大的特点。以丙烯酸胶黏剂为基体,粉煤灰空心微珠为填料,研究了填料用量对丙烯酸压敏胶粘带三大基本性能:剥离力,持粘力,初粘力的影响;同时还进行了填料添加量对压敏胶抗推拉,抗冲击性以及防水性等实际应用性能的评估。实验结果发现填料用量在小于等于20%时,对胶带的综合性能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由松香和富马酸合成富马海松酸,然后由富马海松酸与丙烯酸-2-羟乙酯合成富马海松酸双(2-丙烯酰氧乙酯)(AEFE)。通过酸值、FTIR和~1HNMR等表征发现,AEFE分子结构上具有两个环外C=C和1个羧基。以AEFE为反应型增粘树脂,采用原位共聚法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AEFE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NPES)的用量对乳液聚合反应及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EFE用量增加,单体转化率未显著降低,且经过共聚反应后AEFE的C=C消失,说明AEFE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当AEFE和NPES的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8.4%和0.64%时,增粘树脂与聚丙烯酸酯相容性良好,所得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粘接性能最佳,此时初粘力为18#钢球、180°剥离强度为7.21 N/25 mm,且持粘力大于100 h。  相似文献   

9.
作为 UV固化压敏胶的重要组成部分,活性稀释单体对压敏胶性能有重要影响。选用 7种具有代表性的单官能度活性稀释单体,通过研究其对压敏胶固化过程、玻璃化转变温度、流变性能和黏合强度的影响,系统探究了单体结构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羟乙酯( HEA)、丙烯酸异冰片酯( IBOA)可以提高压敏胶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内聚强度,适量添加时可提高压敏胶的黏合强度;丙烯酸 -2-乙基己酯( 2-EHA)、丙烯酸月桂酯( LA)、丙烯酸苄酯( BZA)、四氢化糠基丙烯酸酯(THFA)、乙氧基乙氧基乙基丙烯酸酯(EOEOEA)等单体的添加会降低压敏胶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内聚强度,从而导致压敏胶黏合强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此外, HEA有助于 UV固化压敏胶耐热性的提高,添加 HEA的 UV固化压敏胶可将对照组的耐高温温度从 100 ℃提高至 120 ℃。  相似文献   

10.
以可自由基聚合的松香衍生物——氢化丙烯酸松香(β-丙烯酰氧基乙基)酯(AHR-2-HEA)作为增黏树脂,采用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PSA(压敏胶)用基体树脂(松香衍生物-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结果表明:AHR-2-HEA参与了体系的共聚反应,并且其与体系的相容性良好;当w(AHR-2-HEA)=8%时,PSA的综合性能最佳,此时初粘力为10#钢球、180°剥离强度为674 N/m且持粘力超过72 h。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种绷带用聚丙烯酸酯乳液型压敏胶,测试了乳液的粘度、压敏胶的T型剥离强度、初粘力及持粘力。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81~85℃、引发剂用量为0.35%~0.45%、复配乳化剂用量为3.8%时,制得的聚丙烯酸酯乳液性能较好;加入一定量的松香乳液,可有效地提高压敏胶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链转移剂与极性单体对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链转移剂硫醇及极性单体丙烯酸(AA)、丙烯酸-β-羟丙酯(β-HPA)对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性能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极性单体不同加入方式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分批加入硫醇、丙烯酸和丙烯酸-β-羟丙酯可显著提高压敏胶的初粘性、持粘性和剥离强度。  相似文献   

13.
以丙烯酸酯类为原料,采用核壳共聚合成出压敏胶乳液,讨论了核、壳乳液配比、引发剂、乳化剂、相比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用自制的松香酯乳液对压敏胶进行了改性,得出了松香酯乳液适宜的质量分数为20%。测定了改性后的压敏胶性能,其指标为:初粘力为12(球号),持粘力为7 h,180°剥离强度每25 mm为6 N,与同类压敏胶相比较,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自交联丙烯酸酯阻燃压敏胶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羟乙酯及丙烯酸为单体,以乙酸乙酯和二甲苯为溶剂,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制得自交联丙烯酸酯共聚物黏料,经添加聚磷酸铵阻燃剂,得到了具有阻燃功能的丙烯酸酯压敏胶。通过控制引发剂用量和单体配比可改善压敏胶因聚磷酸铵加入后压敏性降低的问题;当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羟乙酯、醋酸乙烯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丙烯酸的质量比为42.6∶4.2∶8.5∶42.6∶2.1,引发剂和聚磷酸铵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1.4%、28%时,所得压敏胶阻燃性能和常规性能均与进口阻燃压敏胶BMS 5-133D的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聚氨酯丙烯酸酷(UV-7605)和环氧树脂(EP815)作为预聚体,丙烯酸作为增粘树脂,二甲基丙烯酸酯作为稀释剂,羟基环己基苯酮作为光引发剂,制备了性能优异的无溶剂辐射固化型丙烯酸压敏胶.通过对丙烯酸压敏胶的成膜性、固化时间、初粘力、粘结强度、附着力和耐老化性能测试,研究讨论了预聚体、增粘树脂、单体稀释剂、光引发...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以丙烯酸异辛酯(2-EHA)为软单体、醋酸乙烯酯为硬单体、乙酸乙酯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制备聚丙烯酸酯压敏胶。试验考察了软硬单体的配比、功能单体丙烯酸(AA)和丙烯酸羟乙酯(2-HEA)的配比、交联单体A的含量对压敏胶综合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m(2-EHA):m(醋酸乙烯酯):m(AA):m(2-HEA)=15:12:0.8:1,w(交联单体A)=0.14%(相对于单体总质量而言)时,制得的压敏胶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由此制备的压敏胶粘带,其干胶厚度为15μm时,剥离强度为6.27 N/25 mm,初粘力为5#钢球,持粘力超过24 h,耐溶剂48 h不脱胶。  相似文献   

17.
化学配方     
压敏胶组成一种丙烯酸聚合物乳液的混合物,含有一种低分子量的丙烯酸聚合物,具有强的粘合力,例如:70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25份醋酸乙烯酯及5份丙烯酸聚合,为乳液Ⅰ[26634—78—6],还有70份丙烯酸丁酯和25份醋酸乙烯  相似文献   

18.
化工简讯     
双面压敏胶粘带在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伟大方针指引下,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于1975年研制成功一种具有胶粘力强,内聚力较高的双面压敏胶粘带。双面压敏胶粘带是一种在基材的两面涂以压敏胶粘剂並复以防粘纸的带状粘合材料。从形态来看,它是一种不含溶剂的薄膜状胶粘剂。由于它具有初粘力好,携带施工方便,无污染性,无毒和无着火危险等优点,並可以代替一般胶粘剂的大多数用途。该双面压敏胶粘带的压敏胶是以丙烯酸异辛酯为主体材料的共聚物。一、双面压敏胶粘带制备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9.
薄学明  程新 《粘接》1992,13(4):26-27
本文通过对北京东方化工厂生产的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粘剂PS—9317性能的分析,提出用自制的松香树脂改性剂与PS—9317进行共混的方法,来提高丙烯酸乳胶的180°剥离力和持粘力等性能,从而为生产高粘接强度的压敏胶粘带提供了一种新的压敏胶粘剂。  相似文献   

20.
以丙烯酸丁酯(BA)、醋酸乙烯酯(VAc)、丙烯酸(AA)单体为基础,采用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己二酸二酰肼(ADH)外交联体系,通过预乳化和半连续加料工艺制备了外交联型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采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研究了软硬单体配比[m(BA)∶m(VAc)]、官能单体(AA)用量及外交联体系(DAAM/ADH)用量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软硬单体配比和官能单体用量可以使压敏胶性能达到一个较优的水平.当m(BA)∶m(VAc)=85∶15,w(AA)=3%时,压敏胶初粘力为17号球,180°剥离强度为504 N/m,室温持粘力>30 d,高温(100℃)持粘力为140 min.外交联体系DAAM/ADH的引入可以在对初粘力和180°剥离强度影响较小的情况下显著提高压敏胶的高温持粘力到540 min,从而得到高温持粘力优异的外交联型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