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旭硝子(玻璃)公司成功地开发了电解盐用的高强度氟离子交换膜。这种膜是由层压在一起的羧酸基材料和磺酸基材料配合构成,专用于食盐  相似文献   

2.
世界氯碱电解用离子交换膜生产厂共4家;Du Pout的Nafion膜,日本旭化成膜,旭硝子Flemion膜,德山曹达Neosepta F膜。此外,日本钟渊化学和Chlorrine Engiue-er也生产膜,但仅是上述膜品种的改型,未获得专利。正在积极发展独自离子交换膜技术的有美国Dow化学(“Dow聚合物”),意大利De Nora/SPE及美国GE公司(SPE膜)。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简讯     
<正>AGC Flemion离子膜技术(中国)研讨会顺利闭幕2015年10月14~16日,日本旭硝子公司AGC Flemion离子膜技术(中国)研讨会在上海宝华万豪酒店隆重召开。本次会议共计有100多个单位218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旭硝子株式会社化学品公司始建于1917年,当时的目的是使用作平板玻璃原材料的碳酸钠自给自足。目前旭硝子株式会社化学品公司既是用于氯碱生产的离子交换膜的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1975年旭化成最先将离子膜法用于氯碱工业生产。随后,因其具有无公害、节省能源、产品质量高等优点,促进了氯碱工业生产转化成离子膜法,新离子膜法装置不断增加,离子膜技木取得了显著发展。这期间旭化成在离子交换膜、电解槽、阳极、活性阴极、电解过程等开发和供给方面为离子膜法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现已采用旭化成离子膜法的氯碱生产设备能力超过150万吨/年。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以来国外全氟离子交换膜大致可分为二大类:一类是普通型,即全氟磺酸膜,主要用于水的电解制氢,废酸、电镀残液回收及电池隔膜,由美国 Du Pont 公司生产;另一类是氯碱型,即全氟羧酸磺酸复合膜,主要用作氯碱工业离子膜法电解槽的隔膜,用来制造高质量高浓度的烧碱和氯气,由美国的 Du Pont 公司和日本的旭化成、旭硝子公司生产。除 Du Pont 的  相似文献   

6.
付野 《中国氯碱》1996,(7):14-15
近10年来,国内自旭化成、旭硝子、ICI、迪诺拉等公司引进离子膜电解装置相继投入工业化运行。氯碱行业在技术改造或新建项目中采用离子膜电解技术乃必然趋势。与此同时,本行业对于盐水质量对电解生产影响的认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提高。下面结合本厂生产实际情况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青山 《上海化工》1991,16(3):31-33
一、历史的回顾日本旭硝子株式会社是日本著名大型化学工业公司之一,最早以硝子(玻璃)工业为主,旭硝子的历史可以说是日本平板玻璃工业的发展史。随着玻璃工业发展的需要,自己着手发展玻璃的原料纯碱和装置必需的主要材料——耐火材料。旭硝子公司在继化工基本原料纯碱生产之后,接着发展烧碱生产,创建了氯碱工业和制盐工业。在氯碱工业基础上,发展了氟氯工  相似文献   

8.
2001~2002年离子膜电解槽中国专利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国外旭硝子、旭化成、东亚、迪诺拉、伍德、ICI、Eltech公司和国内北京化工机械厂、江阴市氯碱设备制造厂、阜新化工设备有限公司2001~2002年的14件中国专利,内容涉及复极式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单极式离子交换膜电解槽、气体扩散电极电解槽、快速气液分离膜电解槽及相关氯碱设备低钙镁橡胶垫、可溶性聚四氟乙烯挠性软管等。  相似文献   

9.
分别在电流密度2 A/dm2和20 A/dm2下,考察了美国杜邦的N117CS型离子交换膜、国产科润的Nepem-417型离子交换膜以及日本旭硝子的HSF型氢离子选择透过膜电解溶锡时的电流效率、锡利用率以及离子交换膜对Sn2+的阻隔率。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2 A/dm2时,3种离子交换膜电解溶锡的电流效率、锡利用率以及三者对Sn2+的阻隔率均相差不大;但电流密度为20 A/dm2、且保证Sn2+质量浓度为(28±2)g/L时,旭硝子HSF型离子交换膜的各项性能都比另外两种离子交换膜理想,电流效率84.16%,锡利用率94.82%,对Sn2+的阻隔率96.24%。因此镀锡板生产中电解溶锡时宜选用HSF型离子交换膜。  相似文献   

10.
一、序言一九七五年美国杜邦公司推出的耐氟昂膜揭开了阳离子交换膜用于氯碱工业生产的序幕。一年后,日本旭化成公司和旭硝子公司相继合成具有卓越性能的膜,将离子膜氯碱生产技术大大推进了一步。离子膜技术的突飞猛进,扫除了人们头脑中的疑虑,在世界各地掀起了采用离子膜法的热潮。据报道,自该法问世之日起,新建和扩建的氯碱厂均采用离子膜法。全世界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离子膜法制碱技术考察组一行五人由上海市化学原料工业公司经理殷位福同志任组长,局外贸办叶照兰、上海天原化工厂随松瑞、刘佐祥、许锡雄同志组成。于1984年10月21日至11月4日赴日进行了考察。考察组到了九个工厂、一个研究所,具体单位为旭硝子千叶工场、鹿岛工场、关西工场和旭硝子研究所;日本鹿电解(株)、日本鹤见曹达(株)、日本关西氯碱(株)等六个氯  相似文献   

12.
离子交换膜是代表性的功能膜之一,能将水溶液中的离子选择分离,而被用在各种各样的工业过程中。旭硝子是以烃类的セレミオン和氟系的フレミオン2个离子交换膜作支柱发展膜事业。在这里事业的成长涉及到商品概况,新产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程殿彬 《氯碱工业》2009,45(12):15-21
介绍并分析近10年来旭化成、杜邦和旭硝子3家公司离子膜的进展概况、电解性能、技术改进、在国内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二次盐水质量是离子膜法电解生产能否高效、安全、稳定、长寿命运行的关键。目前 ,世界上只有 3家公司可以生产和提供工业化电解生产烧碱用膜 ,即美国杜邦公司、日本旭化成公司和旭硝子公司。无论哪家公司生产的离子膜 ,就膜本身而言 ,它们对二次盐水的质量要求大致相同 ,其中Ca2 、Mg2 在 2× 1 0 - 8以下 ,最高也不能超过 3× 1 0 - 8;SS在 1 0 - 6 以下。氯碱工业用的原盐含有大量的Mg2 、Ca2 、SO2 - 4等杂质 ,在食盐溶解过程中大量进入生产系统。在盐水精制过程中必须除去这些杂质。如果二次盐水Ca2 、Mg2 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含有羧酸交换基的全氟离子交换膜的开发于1976年由旭化成公司发表,并由它们的实践继续证明,它在离子交换膜氯碱工艺(IM法)经济中带来的实际的改进是一个主要进步.并已导致采用此法使其现在总产量约占世界烧碱产量的10%,离  相似文献   

16.
离子膜法是当代氯碱工业的最新成就。该法没有水银、石棉公害,纯度高,总能耗比水银法或隔膜法低25%以上,国外新建厂投资及成本均较低。1982年世界生产能力达70万吨/年以上。膜的研究与生产中心在美国和日本。离子膜法氯碱生产的要点是:膜的基材用不含C-H键的全氟聚合物,电解在临界电流密度Ⅰ_0下运行为佳,二次精制盐水中Ca+Mg 0.02ppm左右,电解液含NaOH一般可达30%以上。膜法电解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是明显的。复极槽以日本旭化成者为佳,单极槽旭硝子AZEC型美国大祥公司的MGC型和英国ICI公司的FM-21型均优。建议国内先在部分厂试用该项技术,老厂初期更新规模宜选为1~2万吨/年。  相似文献   

17.
《氯碱工业》2000,(11):48
神马集团氯碱化工公司离子膜烧碱一期工程通过了由河南省平顶山市经贸委和河南省石化行业管理办公室等组织的验收。该工程从日本旭硝子株式会社引进,生产工艺具有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一、离子交换膜法电解制氯碱离子膜法制碱是继汞法、隔膜法后已工业化的第三种制氯碱方法。到去年全世界产量已达二十多万吨,其中最大的是旭化成延岗工场年产碱八万吨。今年旭化成又与荷兰阿克苏公司签订合同建年产二十八万吨碱工厂,所以难怪旭化成的小川晋策在今春印度举行的氯碱工业讨论会上宣称离子膜生产能力已可达六十万吨/年。再加上日本政府规定现存170万吨汞法限于84年底转换,估  相似文献   

19.
<正> 利用离子交换膜法(IM)制烧碱,自1975年4月日本旭化成公司建成世界第一个4万吨/年离子膜法氯碱装置后,在短短十年间,发展迅速。1984年,全世界采用此法的,已有150万吨/年的装置能力。尽管在3500万吨/年的烧碱总量中,比例不足4%,但离子膜以其节能、清洁、碱浓度高、投资少、占地面积小、流程短等优点,已被公认为优于水银法、隔膜法的一种制碱新技术。现在工业上应用膜烧碱技术的主要是美国的钻石、虎克公司,日本的旭硝子、旭化成、钟渊化学、德山曹达公司,英国的ICI公司以及Eltech公司等。杜邦公司只生产离子膜、未见有整套技术在工业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关西氯碱公司属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位于大阪市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浪速工厂内。50年前关西氯碱公司已开始电解制碱,20年前从水银槽部分转换为隔膜法,生产能力为:水银法2000吨/月,隔膜法1100吨/月,其隔膜法采用美国虎克公司 H-2型电槽。两年前日本政府为解决汞害,规定水银法于84年全部转换,于是关西氯碱公司将其水银法电槽转换为 AZEC 电槽。三菱瓦斯化学浪速工厂占地40000米~2,人员150人,其电解部分即称为关西氯碱公列,占地5000米~2,是三菱瓦斯化学与旭硝子公司合办的企业。其中旭硝子股份占40%。关西氯碱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