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乐红  石鑫婷  张丽  徐晓艳  王宜鑫 《广州化工》2022,(15):215-216+219
在《化工原理》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推进化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功能,建设思政示范课程的基本要求。本文结合《化工原理》课程的内容和特点,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科技兴国使命感;培养学生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责任意识;培养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等为思政育人目标进行教学实践,以期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育人有机融合,学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2.
雷丽文  顾少轩  殷官超 《广州化工》2023,(13):200-202+205
“材料科学基础”是学生构筑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在该课程进行“课程思政”与“金课”的融合创新的改革有利于学生打好专业基础,提高专业认同感,实现价值引领。从课程内容的重组与构建,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教学形式,“三元协同”及实践环节改革等多角度,探索了该课程以思政为基础的“金课”建设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以“高分子化学”为例,介绍了在专业选修课教学中课程思政案例的构建与实践。重构了基于课程思政的“三位一体”课程目标,基于思政元素滴灌渗透,对“高分子化学”具体思政案例的构建和实施方法进行介绍。通过思政案例与课程知识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辩证思维等科学素养,树立生态意识,根植家国情怀,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策略对其他化学类专业选修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一流专业建设要求,结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特点及学生基础,对重构具有专业特色的“厚基础、促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建立“学习活动全过程全方位评价”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建立“教学环节全过程融入思政教育”的课程思政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材料类专业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科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设备”课程是一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该专业学生课程思政教学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本文系统地挖掘了该课程中隐含的思政元素,探索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爱国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意识和精神、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等思政内容融入课程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专业课育人作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曹梅  刘婷  林佳丽  字富庭 《广州化工》2022,50(10):190-192+209
高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不仅是育才,更要育人。因此,学科知识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初步探索了“普通化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内容,挖掘了化学学科中的“隐形思政”。以化学相关的重大发明、化学领域的科学家、化学与环境、能源、生活等方面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学习化学家不畏艰苦的探索实践精神,使学生树立绿色环保理念,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将思政内容引入教学,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培养学生的德行。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创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办学目标和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评建工作要求,应用化学专业的《工业分析》课程教学团队,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课程讲授和实践环节。通过“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结合案例、问题导向、讨论等多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家国情怀、法制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等科学素养。实践表明,课程思政融入“工业分析”课程教学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促进了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学效果,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力地支撑了学院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评建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以高分子化学课程为例,全面推进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从课程大纲修改、课程目标确定、教学设计到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开展课程思政。通过课程思政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工程教育认证很好的融合,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程知识获取的同时,树立科研生产安全观及全局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加强环保意识、社会责任,实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仪器分析是高等院校化学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科交叉性强、应用性广。本文结合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从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课程思政内容挖掘、建设方法以及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及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脱节问题,应加强“大思政”理念认识,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之中。通过加强教师思政素养、以学生为中心及线上线下全方位思政育人促进仪器分析课程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0.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是职业院校化工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分析并解决实际化工工艺及设备的问题。本文以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为例,对职业教育“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强化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挖掘思政元素整合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完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思政建设将得到全面加强和完善,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国工匠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避免专业课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与改革中“两张皮”现象,首先要进行“课程思政”的内涵及特点的研究,找出实施“课程思政”时遵循的基本原则。在遵循“课程思政”实施原则的基础上,探索《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提出了“双协同、三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思路。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合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在重构教学内容梳理课程知识点、技能点的过程中依据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知识载体,为下一步课程思政创新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既是信息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人工智能等新工科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文章在明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细化思政育人要点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通过“信号处理-力学笃行”特色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探索在课前导学、课中互动、课后进阶的教学全过程中实施思政育人,关注个性化培养与过程性评价,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从学生评价与反馈看,课程思政育人取得了实效。  相似文献   

13.
谭亚南 《广州化工》2022,(12):219-220+223
化工设计是高等学校化工类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工程实践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其解决实际化工厂工程问题的能力。笔者以“产出导向”和“能力提升”为原则,打破工程设计课程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进行思政元素的探索、挖掘和融合,培养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弘扬专注、精益、敬畏和创新等的工匠精神,养成浓厚家国情怀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专业知识点、工程设计案例和教学实践阐述内江师范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化工设计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实践,为本课程的教与学积累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4.
宋艳玲 《广州化工》2022,(19):261-263
随着各高校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化工生产技术”课程开始了“互联网+”背景下专业课程隐性思政育人功能的实践。本文主要从课程思政点的挖掘、“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效果等方面阐述了“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实践技能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化工人才。  相似文献   

15.
有机化学是高等院校医学类本科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重视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思政教育。本文深入探讨了有机化学主要内容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并设计了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通过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培养社会责任感”、“启发科学思维,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贯彻绿色化学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等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交融,对医学类专业开展有机化学课程思政进行探索与实践,实现高等教育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思政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以高职“动态图形设计”课程为例,探索将思政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方法,使学生在设计动画作品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对化工专业育人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文章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通过分析化工热力学课程思政要素,提出“三层面八要素”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个层面阐述课程思政育人的举措,重点探索如何通过引导启发式与案例式教学将思政要素融入教学全过程,从而同步实现知识传授与德行培养的目标。此外,文章还对化工热力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以期为化工热力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方芬 《化工时刊》2022,(10):43-46
在推进课程思政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作者提出了在原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化工热力学”的教学框架下融合课程思政的课程目标,梳理了融合思政元素的课程教学内容,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给出了形成性的、具有课程思政特点的评价体系。两轮教学实践表明,课程的教学构架合理,具有可行性,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工程规范意识,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等。  相似文献   

19.
在“聚合反应工程基础”的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是贯彻“三全育人”方针、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作者从课程思政的要求以及“聚合反应工程基础”的课程特点出发,提出将专业情感、职业道德、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以及工匠精神的教育与培养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探索思政育人融入“聚合反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主要探究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如何挖掘中学化学思政素材,设计出协同育人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实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有机融合。以“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为案例,充分挖掘“原电池”课程中的思政内涵,设计出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最终实现本节课的思政育人目标,从而在中学化学具体的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提升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