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束霞平  张蓓蓓 《丝绸》2012,49(5):65-69
针对中国服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充分认识到高校旧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服装企业的发展需要。提出了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途径,以服装产业为背景,加大高校服装人才培养改革力度,从企业人才需求、教学实践体系等角度,积极探索具有创新能力及创业精神的复合型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出服装企业需求的高素质的复合型服装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从传统工科学生面临的困境出发,以传统工科在新经济时代下谋求培养机制的创新,培养满足产业现实与未来需求的"新工科"专业人才这一重要课题为导向,提出了构建四维合一的课程教学体系、互惠共赢的校企实践平台、资源共享的学科交叉机制三项关键理念,并以行业特色型工科专业——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家具方向为例探索了传统工科培养模式的创新。对于"新工科"背景下传统工科的转型升级,推动高等工程教育进一步与产业接轨,输出高素质、高水平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能更好地满足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对焙烤食品行业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需求,此次研究从调研食品行业人才结构现状、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入手,分析焙烤食品行业岗位设置对人才结构类型的要求、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等,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提供指导,使焙烤食品专业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需求对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上海市产业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广西水产业整体发展目标的需求,对广西水产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论述,提出培养一大批具有水产企业经营和发展、水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水产育种与养殖和水产品生产加工能力的高素质水产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其实现方式,为广西水产业人才培养提供一个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5.
裴枫 《食品工业》2020,(4):362-36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形态发生了极大的转变。食品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结合实际情况而言,在如今食品行业发展过程中,其对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需求,而高校是对高素质人才进行培养的重要场所,且如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众多高校的广泛关注。因此,高校食品专业从实际情况切入,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理论及相关技术标准,加强对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利用,以促进提升教学质量及学生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出食品行业迫切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法》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法的介绍和阐述为重点和核心,教材内容涉及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中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问题,涵盖专业教学领域的基本要素和主要问题。基于对概述的通览,可对食品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一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支持。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能提升社会经济总量,因此提高农产品产业的生产效率是很有必要的。而高素质、技术型专业人才对于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进一步加快农产品产业的发展,就需要创新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的,  相似文献   

7.
培养新型粮食工程专业人才是促进粮食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必要手段,而传统的高职粮食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粮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步提出解决方法,并对以粮食产业发展为导向的新型粮食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高素质的食品专业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作为高层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根据食品企业需求,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素养、高超实践能力、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以及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责任感的综合性食品人才,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服装专业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为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高校应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为企业培养创新型、技能型和实用型高素质人才,必须进行课程改革,加强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的服装专业人才,要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社会、适应企业发展上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指出“应用型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深化产教融合、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基于此浙江科技学院依托校企合作优势,积极与产业龙头企业共建纸基材料“产业学院”,并结合企业发展需求,优化调整培养方案,共建企业课程,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最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三个教学目标+四大课程模块+四个实验教学”培养模式。该模式注重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需求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加快轻化工程卓越拔尖人才培养,为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路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新工科”背景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问题,以“新工科”的内涵及要求为导向优化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反向设计机制、“评价-反馈-持续改进”循环工作机制。搭建由基础认知实践平台、专业导向实践平台和创新融合实践平台三部分构成的能力递增式实践平台,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兼具理论知识、实践技术以及科研素养的创新型人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期望为服装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为新工科复合创新型人才能力培养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12.
应用型高校是培养企业需求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分析我国食品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进而以安徽省质量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合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教学课程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和双师型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一条提升食品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为食品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双创背景下高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双创教育理念围绕应用型食品类人才培养模式展开实践研究。这一培养模式不仅注重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侧重提升学生竞争力,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专业教学价值,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分析双创背景对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影响,识别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双创教育实践对策,旨在提高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同类型院校食品专业培养高素质双创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前,新能源汽车及其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锂离子电池及循环回收利用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锂离子电池及循环利用”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专业增设的一门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重要专业课程,对锂离子电池及循环利用行业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针对“锂离子电池及循环利用”课程,从教材选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为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锂离子电池循环利用从业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服装设计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艺术专业之一,随着全面迈入小康社会新时代的到来,大众对服装有了新的需求,培养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本文将结合智能化时代育人需求,立足全球视域,以设计文化创新为导向,探讨“双向三维、全面育人”的培养模式。同时分析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服装行业的新需求,探索“双向三维”人才培养模式对服装设计专业的作用和意义,为提升服装设计专业人才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具有工程技术与艺术设计相互渗透、服装学与其他工程学科相互交叉的办学特色。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及人民美好生活对服装工程领域人才的需求,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传统教育基本理念落后,仍以"教"为中心,未能瞄准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面向学生培养需求开展教学活动,难以满足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不健全,  相似文献   

17.
面向装备制造业改造升级对人才的需求,本文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这为其他院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同时为该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正>现代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以现代学徒制为抓手,以技能培训和职业训练为核心,培养具备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双创”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关键举措。当前,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以烹饪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在人才培养中不仅要注重技能培养,更要注重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通过双创人才培养路径,使学生有能力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实现个人价值。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快速,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十分迫切,需要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现分析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转型改革的策略,拟为高校的电气人才的培养工作提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广西轻工业》2016,(8):175-176
伴随着近几年激光产业的快速发展,激光企业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高职激光专业人才培养和激光企业岗位人才需求存在差距,特别是激光企业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对武汉光谷地区激光企业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知识要求调研,确立激光企业的主要职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知识要求,调研为高职激光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设置提供依据、对于提升高职激光专业建设水平、提高激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